李商隐论文_马明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商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皖南,律诗,意象,边疆,贵妃,美学,意境。

李商隐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洁[1](2019)在《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包含多种主题及文化意义,展示出了黄昏意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以及黄昏与人世感悟、理性思考之间的联系。李商隐将其思想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投射在了这些黄昏意象之上,同时,李商隐诗歌中意象密度的安排,也体现出了他个人的诗学追求与精神特征。(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曙辉[2](2019)在《李商隐、韦庄皖南诗歌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宣城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重镇之一,而且地处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许多诗人都曾途经此地,有大量优秀诗作传世,这是当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域文化资源。据考证:李商隐于会昌元年(841)出使宣城,途经池州、南陵,有两首诗歌传世;韦庄于光启叁年(887)春自北方南返润州,途经宣城当涂,有一首诗歌传世。(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双[3](2019)在《李商隐的律诗作品翻译的特殊性及其策略研究——以《锦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起于南朝,兴于唐宋,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其以在格律上要求严格而闻名,有句式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等区分于其他诗歌体裁的鲜明特点。[1]晚唐诗人李商隐,素有"七律圣手"之称,其所作的七言律诗,均为律诗中的精品。本文以其颇负盛名的七言律诗作品《锦瑟》及其叁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所选译文分别为:许渊冲("the sad zither"),刘若愚("the ornamented zither"),JohnA. Turner("jeweled zither")本文将从律诗的特殊性出发,分析叁位译者翻译的方法和特点,深挖李商隐律诗作品翻译的特殊性及其策略,希望可以给将来的李商隐律诗作品的翻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1期)

孙雨飞[4](2019)在《论李商隐的梦诗——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的梦诗约70余篇,梦诗是作者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宣泄,通过对梦诗的解读与分析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对其梦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去了解李商隐的诗风、诗品以及诗中的悲剧思想、悲剧意识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陈思汝[5](2019)在《用王国维“意境说”浅析李商隐<无题组诗>中的美学思想——以《无题·相见》和《锦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诗人李商隐被誉为"朦胧诗之祖",其诗歌辞藻华美,跳跃性强,极具美感;本文旨于探讨围绕王国维美学"意境说"下,<无题组诗>如何展现和流露意境特点和美学思想的。(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0期)

王树森[6](2019)在《论李商隐与杜牧的边疆民族题材诗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与杜牧十分关注晚唐边事。两位诗人有关边疆民族问题的诗文,全景式地反映了晚唐前期(从唐穆宗至唐宣宗)的边疆形势。针对久未纾解的边疆困局,两位诗人依据各自的经历与理解,均试图寻找出其中的深层政治军事与社会历史根源,杜牧侧重于检讨唐王朝应对边祸的具体政策失误与体制机制弊端,李商隐则专注于反思唐最高政治伦理的腐败。李商隐与杜牧对边疆民族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切思考,共同反映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使命担当,代表着一种昂扬激越的民族精神状态在末代的壮丽回归。与此同时,通过考察小李杜对关涉晚唐边政的关键人物与事件的品评判断,会发现在面对历史是否能秉持客观公正态度这一重大考验上,两位诗人难免存在轩轾高下。(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10期)

宋惠萍[7](2019)在《楚雨含情皆有托——李商隐无题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是晚唐的大诗人,他无题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但结合其人生经历来看,诗中无不体现他令人心酸的人生历程,抒写了他对家世、国世、人生的种种感慨,创造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距离美,使抒情朝着更含蓄深沉、更富于情韵、更具有象征暗示色彩的方向发展,因而更耐人吟咏玩赏。(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9期)

何晟毅[8](2019)在《追忆“华年”,再探《锦瑟》——李商隐《无题(锦瑟)》主旨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意象丰富,意境朦胧。关于其主旨,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至今影响较大的有"自伤身世""悼亡""恋情""寄兴""诗集总序""爱国"等几种说法。这些解读契合了诗中凄婉怅惘的意境,皆从诗人个人的人生际遇而(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霍彦武[9](2019)在《试论李商隐诗的“忧”的政治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自幼孤苦不幸,虽满腹经纶、心系国家政治、关心人民疾苦却怀才不遇。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理想天空的向往、对人民大众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荒淫无道的抨击和嘲讽。(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9期)

刘秋月[10](2019)在《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新颖、手法多变,思想精微、意蕴丰富。该诗通过东风、春蚕、蜡炬、晓镜、蓬山、青鸟等意象,委婉曲折地写出了一种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忠贞爱情。全诗典故迭出,意境迷离,比较适合作为语义批评的分析文本。本文拟运用语义批评的方法,通过含混、反讽、悖论、隐喻等角度对这首《无题》诗作全新的阐释。首先,本诗的题目就是一个明显的悖论。题为"无题",但读完全诗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全(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商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代宣城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重镇之一,而且地处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许多诗人都曾途经此地,有大量优秀诗作传世,这是当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域文化资源。据考证:李商隐于会昌元年(841)出使宣城,途经池州、南陵,有两首诗歌传世;韦庄于光启叁年(887)春自北方南返润州,途经宣城当涂,有一首诗歌传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商隐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洁.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朱曙辉.李商隐、韦庄皖南诗歌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3].吴双.李商隐的律诗作品翻译的特殊性及其策略研究——以《锦瑟》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4].孙雨飞.论李商隐的梦诗——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J].北方文学.2019

[5].陈思汝.用王国维“意境说”浅析李商隐<无题组诗>中的美学思想——以《无题·相见》和《锦瑟》为例[J].山西青年.2019

[6].王树森.论李商隐与杜牧的边疆民族题材诗文[J].学术界.2019

[7].宋惠萍.楚雨含情皆有托——李商隐无题诗解读[J].汉字文化.2019

[8].何晟毅.追忆“华年”,再探《锦瑟》——李商隐《无题(锦瑟)》主旨新探[J].语文月刊.2019

[9].霍彦武.试论李商隐诗的“忧”的政治主题[J].新课程(下).2019

[10].刘秋月.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巧(b)作品十四《李商隐》雕塑小环...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像 清代道光刊本《古圣...李商隐

标签:;  ;  ;  ;  ;  ;  ;  

李商隐论文_马明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