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敏感性,矿物,黏土,因素,裂缝,陕北,渤海。
储层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雷博,余佩蓉[1](2019)在《吴起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开发吴起县地区超低渗储层,应用岩心动态流动实验对吴起油田长8储层砂岩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速敏、弱盐敏、中等偏强压敏和极强酸敏的特点。针对储层敏感性问题,可采取压裂、酸化改造等措施使其增产,尤其对于该储层低渗的特点,通过注入酸液溶解岩石的某些基质,可以使地层渗透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2](2019)在《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储层敏感性实验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低孔低渗储层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各类储层发育段的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其对应的黏土矿物特征、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沉积条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低渗透储层可划分为富高岭石型、富伊利石型、富绿泥石型、碳酸盐致密胶结型。通过将低渗透储层成因与储层敏感性建立关联,提出了储层敏感性主要受控于母岩类型、古气候条件、沉积微相3个因素:①母岩类型对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演化起决定性影响。研究区主要具有3种类型的母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以中酸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火山碎屑—高岭石型、以变质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伊利石型。②古气候条件对储层敏感性起到了重要影响。③沉积微相直接影响黏土矿物分异,沉积微相还间接影响后期成岩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乐涛涛[3](2019)在《尼日尔A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岩心实验的方法,对尼日尔A油田进行了储层速敏、水敏、碱敏、酸敏等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储层的速敏损害程度弱,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弱,具有中等偏弱碱敏和强酸敏效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对尼日尔A油田合理制定开发技术及作业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白鹏,杜宗和,阮东,郑以华,王茜[4](2019)在《基于地层测试技术的裂缝性火山岩储层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储层顶部有良好的泥岩盖层,改造后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对xx20井实施压裂改造后,产能与预期差异大。目前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对裂缝性火山岩储层进行有效的敏感性评价,为查明中拐凸起石炭系裂缝性火山岩储层敏感性,利用多流地层测试技术通过多次开、关井,了解了生产压差、外来流体对表皮系数、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探索性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并选取"井储+表皮+均质无限大地层"模型分析了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加大抽汲生产压差,对井周污染带的改善不明显,该储层对压力敏感性较小。地层测试技术能够反映出压裂液在火山岩裂缝储层的敏感性特征,为非常规储层的敏感性动态评价提供新思路,对裂缝性、低渗储层的敏感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付美涛[5](2019)在《低渗透油藏长1储层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是目前我国油气产量的主要贡献油藏类型之一;通过X衍射、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长1储层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长1存在弱速敏、弱水敏、中等偏弱酸敏、中等偏强应力敏感。实验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指导,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依据。(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万程[6](2019)在《陕北斜坡中部蒋家畔区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储层敏感性评价已经成为分析储层损害机理、预防储层受到破坏或者降低储层所遭受损害的必要参考依据,并且是合理、有效开展油田注水项目的前提。经由对陕北斜坡中部蒋家畔长6储层碎屑、胶结物及其物性做测试分析,特别是黏土矿物种类以及含量的针对性测定,结合相关数据综合判断该研究区长6储层所具备的敏感性。相关实验数据显示,该区长6储层敏感性总体比较低,储层具备中等偏弱速敏、弱水敏性、无~弱酸敏、弱盐敏及弱碱敏的特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刘广英[7](2019)在《泾河油田长a基质—裂缝型储层敏感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泾河油田长a基质—裂缝型储层裂缝发育储层物性的特点,考虑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储层损害及储层保护问题,从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岩心敏感性流动实验、电子显微镜扫描、 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分析了储层矿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基质—裂缝型储层的主要敏感性伤害类型和程度,并依据行业标准和应力敏感系数法对储层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a储层为中等偏弱强水敏、中等偏弱酸敏、强应力敏感性;为控制应力敏感性对油层的损害,确定井底压降应控制在10MPa以内,且提前考虑补充地层能量。该研究可为储层伤害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下步的作业方案制订提供有利依据。(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康万东[8](2019)在《西峰油田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峰油田白马中区自2002年同步注水开发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注水开发的持续进行,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截止至2017年底,研究区存在注水压力过高,注入水难以注入地层等问题,致使全区欠注井增多、产油量不断下降。针对研究区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沉积学、岩石学、储层保护等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在明确认识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及机理分析、注入水水质及结垢实验研究为重点,结合生产措施及开发历史,对研究区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气测渗透率、孔隙度测量、铸体薄片、X-衍射等实验或技术手段后发现,研究区储层渗透率平均值为1.10×10~(-3)μm~2,孔隙度平均值为9.4%;孔隙以粒间孔为主,次为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孔喉类型以中孔中细喉和小孔细喉型为主,喉道分选较差。总体来说,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油藏。通过开展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了岩样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弱水敏、中等盐敏、中等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应力敏的敏感性特征。敏感性伤害机理分析认为储层各类敏感性的存在对研究区注水压力升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水/盐敏伤害最强。通过对研究区水质进行离子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形成采出水后离子组成和矿化度差异变化较大且水型不同,推断注入水进入地层后可能引起碳酸盐、硫酸盐等结垢。开展水质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混合液钙镁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沉淀。说明研究区入井流体与地层流体间的水质不配伍,在注水过程中会出现结垢堵塞。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认为地质因素是影响注水开发的根本因素,敏感性伤害是影响注水开发的直接因素,水质及结垢是影响注水开发的流体因素,而润湿性转化、调剖措施对注水开发效果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5)
王博洋[9](2019)在《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储层敏感性伤害贯穿煤层气开发整个过程,把握敏感性响应及其地质控因是优化煤层气增产工艺技术的关键。我国褐煤地区煤层气开发试验总体不甚理想,敏感性理解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剖析二连盆地典型凹陷上白垩统褐煤储层潜在敏感性因素,开展褐煤敏感性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不同流体特性下的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地质机理,取得如下创新性认识。发现了褐煤样品敏感性响应规律。定有效应力条件下,褐煤渗透率对流体压差的响应经历上升、下降、波动叁个阶段,存在増敏、速敏两种效应,上升阶段压差(ΔM1)、上升阶段斜率(K1)、下降阶段压差(ΔM2)、下降阶段斜率(K2)、波动阶段方差(S23)、波动阶段斜率(K3)、渗透率最大损伤率(Dm)等七个指标能够对其定量表征。无论溶液介质矿化度和p H如何,褐煤无因次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均符合负指数模型,始终具有中~强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增加表现为波动、稳定两个阶段,由此可构建基于双因素影响下考虑应敏效应的渗透率动态预测模型。随矿化度降低,褐煤无因次动态渗透率表现为叁个阶段,不同阶段主控地质要素不同。建立了褐煤储层敏感性综合判识模式。发现速敏阶段斜率(K2)能够反映不同p H值范围下的水敏效应强弱,将其定义为综合性水敏指数,表征水敏效应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害程度。可压缩系数(Cf)能够表征不同p H值下速敏持续范围及其与矿化度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敏感特征,将其定义综合性应敏指数,表征应敏效应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害程度。波动阶段方差(S23)能够反映综合条件作用下煤岩力学强度对速敏效应影响,将其定义为综合性速敏指数,表征速度敏感性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伤程度。集成K2,Cf,S23叁个关联敏感性参数,建立了褐煤储层综合敏感性指标体系及叁维判识模板。据此预测吉尔嘎朗图凹陷Ⅴ煤组储层敏感性,发现该煤组具有强速敏性、弱水敏性、强应敏性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工程技术措施,延缓储层损伤。揭示了褐煤储层敏感性响应的地质机理。溶液p H主要通过润湿性影响煤粉颗粒运移聚集,它们与溶液-煤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共同影响渗透率变化。矿化度对敏感性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矿化度下的煤粉团聚作用,低矿化度下的非膨胀粘土分离作用以及粘土矿物水化膨胀作用。有效应力主要通过影响孔隙结构,破坏煤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敏感性。腐殖组含量、矿物产状、含氧官能团种类、煤岩力学性质、孔隙连通性同样影响敏感性强弱。基于所建立的敏感性迭加煤层气井产能模型,发现速敏、应敏效应迭加条件下的储层有效应力大于只经历应敏损伤的储层。(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沛[10](2019)在《库车东部碎屑岩储层敏感性分析及预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石油资源开发的进行,低渗透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逐渐受到重视。库车东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该地区储层具有孔喉半径小、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含量丰富和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使得该区块在生产开发的一系列过程中容易受到敏感性损害。为减小储层所受损害,需对其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敏感性评价一般采用室内动态评价方法,但该方法耗时长,有些实验因岩心渗透率低等因素无法得出结果,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平行实验数据重复性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库车东部碎屑岩储层进行敏感性预测研究。本文通过对库车东部碎屑岩储层地质构造的分析,梳理影响研究区块五种敏感性的地质因素结合储层敏感性室内动态评价得出的损害率作为样本数据;根据样本数据特征,选用恰当的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对储层五种敏感性损害率进行定量预测,该方法可省去敏感性室内动态评价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本文选用的预测算法有BFGS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随机森林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项式回归法。BFGS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支持向量机算法善于处理数量少、维度高及非线性特征明显的数据。随机森林算法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并且能够评估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能很好的解决多变量预测问题。主成分分析法可降低数据维度,抽取数据重要信息,去除数据中的无用信息,从而提高数据的价值。多项式回归法是最原始的回归方法,计算过程简单,但对于数据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库车东部储层五种敏感性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通过地质试验和敏感性室内动态评价所得的样本数据较少,因此收集到的样本数据具有维度高,数量少的特点,所以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随机森林算法的引入能提高库车东部储层敏感性损害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预测模型和样本数据使用C#语言编制储层敏感性损害率预测软件,方便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便捷的进行储层敏感性损害率预测工作;在建立好的模型中带入预测参数,可直接得出储层敏感性损害类型和损害指数,为研究区块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降低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储层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储层敏感性实验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低孔低渗储层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各类储层发育段的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其对应的黏土矿物特征、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沉积条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低渗透储层可划分为富高岭石型、富伊利石型、富绿泥石型、碳酸盐致密胶结型。通过将低渗透储层成因与储层敏感性建立关联,提出了储层敏感性主要受控于母岩类型、古气候条件、沉积微相3个因素:①母岩类型对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演化起决定性影响。研究区主要具有3种类型的母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以中酸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火山碎屑—高岭石型、以变质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伊利石型。②古气候条件对储层敏感性起到了重要影响。③沉积微相直接影响黏土矿物分异,沉积微相还间接影响后期成岩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雷博,余佩蓉.吴起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评价[J].云南化工.2019
[2].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石油学报.2019
[3].乐涛涛.尼日尔A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白鹏,杜宗和,阮东,郑以华,王茜.基于地层测试技术的裂缝性火山岩储层敏感性研究[J].辽宁化工.2019
[5].付美涛.低渗透油藏长1储层敏感性评价[J].石化技术.2019
[6].万程.陕北斜坡中部蒋家畔区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J].辽宁化工.2019
[7].刘广英.泾河油田长a基质—裂缝型储层敏感性评价研究[J].采油工程.2019
[8].康万东.西峰油田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9
[9].王博洋.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王沛.库车东部碎屑岩储层敏感性分析及预测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