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喷淋塔、第二冷凝器和活性炭吸附箱,所述第一冷凝器、喷淋塔、第二冷凝器和活性炭吸附箱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内设置有第一冷凝腔体,所述第一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为与第一冷凝腔体的截面向配合的大半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定在第一冷凝腔体的顶壁上;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溶剂的回收率;尾气在喷淋塔内均匀分布,使尾气在喷淋塔中进一步吸收,提高尾气回收率,降低尾气污染;第二冷凝器对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处理,最后经活性炭吸附箱彻底将尾气吸收,排出无毒无害的气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所述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1)包括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所述第一冷凝器(1)内设置有第一冷凝腔体,所述第一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为与第一冷凝腔体的截面向配合的大半圆隔板,所述分隔板(4)的顶部定在第一冷凝腔体的顶壁上;所述分隔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沿分隔板(4)的弦至分隔板(4)的直径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透气孔(41)的孔径是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的1.5-2倍,所述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是第三透气孔(43)的孔径的1.5-2倍;所述分隔板(4)将第一冷凝腔体分为一级冷凝腔(2)和二级冷凝腔(3);所述一级冷凝腔(2)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所在的一侧,所述二级冷凝腔(3)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位于同一侧且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位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的上方;所述一级冷凝腔(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所述二级冷凝腔(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所述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凝管道(5),所述一级冷凝腔(2)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是二级冷凝腔(3)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的2-3倍。
设计方案
1.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所述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冷凝器(1)包括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所述第一冷凝器(1)内设置有第一冷凝腔体,所述第一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为与第一冷凝腔体的截面向配合的大半圆隔板,所述分隔板(4)的顶部定在第一冷凝腔体的顶壁上;所述分隔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沿分隔板(4)的弦至分隔板(4)的直径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透气孔(41)的孔径是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的1.5-2倍,所述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是第三透气孔(43)的孔径的1.5-2倍;
所述分隔板(4)将第一冷凝腔体分为一级冷凝腔(2)和二级冷凝腔(3);所述一级冷凝腔(2)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所在的一侧,所述二级冷凝腔(3)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位于同一侧且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位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的上方;所述一级冷凝腔(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所述二级冷凝腔(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所述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凝管道(5),所述一级冷凝腔(2)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是二级冷凝腔(3)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的2-3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凝管道(5)在一级冷凝腔(2)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5)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道(5)在二级冷凝腔(3)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5)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二级冷凝腔(3)内的第一冷凝管道(5)的行数是一级冷凝腔(2)内的第一冷凝管道(5)的行数的1.2-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通过管道连接有溶剂回收箱(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12)的底部设置有尾气管道(23)用于分散排出尾气,所述尾气管道(23)为圆形管道,所述圆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12)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25),所述进水管道(25)通过喷淋塔进水口(26)连通主管道(27),所述主管道(27)水平设置在喷淋塔(12)内,所述主管道(27)的下方垂直连接有支管道(28),所述支管道(28)上还设置有正三角形喷淋架(29),所述正三角形喷淋架(29)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所述支管道(28)上设置有多根螺旋排列的喷管(30),所述喷管(30)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3)包括第二冷凝腔体、第二冷凝器进气口(14)、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5)、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16)和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17),所述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16)位于第二冷凝器(13)的顶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5)的一侧;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17)位于第二冷凝器(13)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进气口(14)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腔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盘(18),所述固定盘(18)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第二冷凝腔体两端的固定盘(18)之间设置有多根尾气管道(19),所述尾气管道(19)通过固定盘(18)上的固定孔贯通第二冷凝器(13)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凝器(13)内的尾气排出后进入活性炭吸附箱(21),所述活性炭吸附箱(21)上设置有条形出气孔(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属于尾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项目尾气处理是将整个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尾气全部集中统一进入尾气处理装置,这样的设置,需要额外添加引风机,而且在增加引风机的同时,风机能耗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出气净化处理效果一般,尾气完成后仍包含许多有害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仍然没有达到尾气回收净化处理得要求。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溶剂的回收率;尾气在喷淋塔内均匀分布,使尾气在喷淋塔中进一步吸收,提高尾气回收率,降低尾气污染;第二冷凝器对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处理,最后经活性炭吸附箱彻底将尾气吸收,排出无毒无害的气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喷淋塔、第二冷凝器和活性炭吸附箱,所述第一冷凝器、喷淋塔、第二冷凝器和活性炭吸附箱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内设置有第一冷凝腔体,所述第一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为与第一冷凝腔体的截面向配合的大半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定在第一冷凝腔体的顶壁上;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沿分隔板的弦至分隔板的直径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孔径是第二透气孔的孔径的1.5-2倍,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径是第三透气孔的孔径的1.5-2倍;
所述分隔板将第一冷凝腔体分为一级冷凝腔和二级冷凝腔;所述一级冷凝腔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所在的一侧,所述二级冷凝腔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位于同一侧且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位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的上方;所述一级冷凝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所述二级冷凝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所述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凝管道,所述一级冷凝腔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的间距是二级冷凝腔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的间距的2-3倍;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冷凝管道在一级冷凝腔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管道在二级冷凝腔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二级冷凝腔内的第一冷凝管道的行数是一级冷凝腔内的第一冷凝管道的行数的1.2-1.5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溶剂回收箱。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设置有尾气管道用于分散排出尾气,所述尾气管道为圆形管道,所述圆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塔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通过喷淋塔进水口连通主管道,所述主管道水平设置在喷淋塔内,所述主管道的下方垂直连接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上还设置有正三角形喷淋架,所述正三角形喷淋架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所述支管道上设置有多根螺旋排列的喷管,所述喷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凝器包括第二冷凝腔体、第二冷凝器进气口、第二冷凝器出气口、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和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所述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位于第二冷凝器的顶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出气口的一侧;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位于第二冷凝器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腔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第二冷凝腔体两端的固定盘之间设置有多根尾气管道,所述尾气管道通过固定盘上的固定孔贯通第二冷凝器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凝器内的尾气排出后进入活性炭吸附箱,所述活性炭吸附箱上设置有条形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处的水温低于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处的水温的特点,采用分隔板将第一冷凝腔体分成一级冷凝腔和二级冷凝腔,一级冷凝腔内是将温度略高的冷凝水对刚进入第一冷凝腔体的尾气进行一次冷凝处理,然后尾气通过分隔板底部进入二级冷凝腔,将温度低的冷凝水对一次冷凝处理后的尾气进行二次冷凝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溶剂的回收率;喷淋塔内底部的尾气通过圆形管道上的排气孔排出,使尾气在喷淋塔内均匀的分布,再加上正三角形喷淋架和喷管的合理设置,使尾气在喷淋塔中进一步吸收,提高尾气回收率,降低尾气污染;第二冷凝器对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处理,最后经活性炭吸附箱彻底将尾气吸收,排出无毒无害的气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级冷凝腔内第一冷凝管道的排布连接图;
图4是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喷淋塔底部的尾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冷凝器,2-一级冷凝腔,3-二级冷凝腔,4-分隔板,5-第一冷凝管道,6-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7-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8-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9-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10-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1-溶剂回收箱,12-喷淋塔,13-第二冷凝器,14-第二冷凝器进气口,15-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6-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17-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18-固定盘,19-尾气管道,20-第二冷凝器溶剂出口,21-活性炭吸附箱,22-条形出气孔,23-尾气管道,24-排气孔,25-进水管道,26-喷淋塔进水口,27-主管道,28-支管道,29-正三角形喷淋架,30-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分类回收高效节能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
所述第一冷凝器1、喷淋塔12、第二冷凝器13和活性炭吸附箱2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冷凝器1包括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
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用于尾气进入第一冷凝器1;
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用于尾气排出第一冷凝器1;
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用于溶剂回收,所述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通过管道连接有溶剂回收箱11;
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用于冷水进入第一冷凝器1;
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用于冷水排出第一冷凝器1;
所述第一冷凝器1内设置有第一冷凝腔体,所述第一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为与第一冷凝腔体的截面向配合的大半圆隔板,所述分隔板4的顶部定在第一冷凝腔体的顶壁上。所述分隔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沿分隔板4的弦至分隔板4的直径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透气孔41、第二透气孔42和第三透气孔43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透气孔41的孔径是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的1.5-2倍,所述第二透气孔42的孔径是第三透气孔43的孔径的1.5-2倍。
所述分隔板4将第一冷凝腔体分为一级冷凝腔2和二级冷凝腔3;
所述一级冷凝腔2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进口6所在的一侧,所述二级冷凝腔3位于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位于同一侧且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位于第一冷凝器溶剂出口7的上方;
所述一级冷凝腔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所述二级冷凝腔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
所述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9和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8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凝管道5,所述一级冷凝腔2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是二级冷凝腔3内相邻第一冷凝管道5的间距的2-3倍。
所述第一冷凝管道5在一级冷凝腔2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5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一级冷凝腔2内的第一冷凝管道5优先设置有5行。
所述第一冷凝管道5在二级冷凝腔3内设置有多行且第一冷凝管道5的根数由中间行至两端行逐渐递减。二级冷凝腔3内的第一冷凝管道5的行数是一级冷凝腔2内的第一冷凝管道5的行数的1.2-1.5倍。
所述尾气由第一冷凝器1的第一冷凝器尾气出口10排出通过管道进入喷淋塔12的底部,再由喷淋塔12进入第二冷凝器13。
所述喷淋塔12的底部设置有尾气管道23用于分散排出尾气,所述尾气管道23为圆形管道,所述圆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24。圆形管道可以将尾气均匀的排出,提高喷淋效果。
所述喷淋塔12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25,所述进水管道25通过喷淋塔进水口26连通主管道27,所述主管道27水平设置在喷淋塔12内,所述主管道27的下方垂直连接有支管道28,所述支管道28上还设置有正三角形喷淋架29,所述正三角形喷淋架29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所述支管道28上设置有多根螺旋排列的喷管30,所述喷管30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所述第二冷凝器13包括第二冷凝腔体、第二冷凝器进气口14、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5、第二冷凝器溶剂出口20、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16和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17,所述第二冷凝器冷水进口16位于第二冷凝器13的顶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5的一侧;第二冷凝器冷水出口17位于第二冷凝器13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冷凝器进气口14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腔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盘18,所述固定盘18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第二冷凝腔体两端的固定盘18之间设置有多根尾气管道19,所述尾气管道19通过固定盘18上的固定孔贯通第二冷凝器13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所述第二冷凝器13内的尾气经第二冷凝器出气口15排出后,通过管道进入活性炭吸附箱21,所述活性炭吸附箱21上设置有条形出气孔22。
本实用新型合理设置第一冷凝器的各个进出口位置,使尾气最大限度的与第一冷凝管道充分接触冷凝,利用第一冷凝器冷水进口处的水温低于第一冷凝器冷水出口处的水温的特点,采用分隔板将第一冷凝腔体分成一级冷凝腔和二级冷凝腔,一级冷凝腔内是将温度略高的冷凝水对刚进入第一冷凝腔体的尾气进行一次冷凝处理,然后尾气通过分隔板底部进入二级冷凝腔,将温度低的冷凝水对一次冷凝处理后的尾气进行二次冷凝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溶剂的回收率;喷淋塔内底部的尾气通过圆形管道上的排气孔排出,使尾气在喷淋塔内均匀的分布,再加上正三角形喷淋架和喷管的合理设置,使尾气在喷淋塔中进一步吸收,提高尾气回收率,降低尾气污染;第二冷凝器对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处理,最后经活性炭吸附箱彻底将尾气吸收,排出无毒无害的气体。本实用新型将有正压的尾气单独进入第一冷凝器先进行与回收可用的溶剂,再进入喷淋塔进行水吸收,再经第二冷凝器,最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箱彻底净化排放,整个过程不额外添加引风机,减少了尾气量并且处理得更加彻底,同时节约了风机耗能。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3372.7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576224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01D 53/18
专利分类号:B01D53/18;B01D53/02;B01D5/00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潍坊大有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潍坊大有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北海路南,岷江路东
发明人:冯树海;耿洪军;赵修全;胡建涛;冯树军
第一发明人:冯树海
当前权利人:潍坊大有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江
代理机构:37205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