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芳:渤海精神的意蕴与时代价值探析论文

孙树芳:渤海精神的意蕴与时代价值探析论文

【摘 要】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渤海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斗争实践中的艰难历程,是渤海区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深刻诠释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之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征程中,重温渤海精神的真谛,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关键词】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渤海精神;时代价值

一、渤海精神的意蕴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建的渤海革命根据地,地处广袤的鲁北平原上,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军民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山东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尤其是平津失陷后,日寇加紧向华北、华中、华东大举进犯,鲁北广大人民的英勇抗战,迟滞了日军的侵华进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英雄的鲁北人民征尘未洗,又投入到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渤海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与国内外敌人英勇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表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渤海精神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鲁北地区成为抗日最前线。渤海区党的基层组织纷纷响应“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农村去,放手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号召,宣传、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在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织抗日武装。在冀鲁边区,1937 年7 月,中共津南工委在盐山县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11 月,阳信县的党组织在流坡坞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武装抗日第一枪。1938 年9 月,八路军115 师343 旅组成“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边区,并着手整编军队,创办抗日军政学校,建立群团组织。先后发起伏击韩家集、三打灯明寺、激战大宗家及沙窝突围战等战斗,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巩固了津南根据地,发展了鲁北根据地。在清河区,1937 年12 月,长山中学党组织领导发动了黑铁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同月,寿光牛头镇起义,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在潍县、昌邑、广饶、临朐、益都、临淄、博兴等地抗日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九、十支队,以及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等。1938 年6 月,这些抗日武装大部分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成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统一和协调清河区、冀鲁边区两战略区的党政军工作,坚持和发展渤海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1944 年初,两区实行合并,建立了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山东渤海军区。我军随即发起夏季、秋季战略攻势,全部恢复被敌伪军“蚕食”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先后收复鲁北重镇利津等4 座县城。1945 年4 月,在抗战局部反攻的形势下,渤海军区发起讨伐伪军张景月部的战役;6 月,发起蒲(台)滨(县)战役,攻克蒲台、滨县等日伪据点。同时,各军分区部队先后解放吴桥、南皮、德平、庆云、沾化、高苑等县城。至9 月底,共歼敌2.6万人,解放县城25 座,人口575 万。除津浦、胶济铁路线上少数城镇外,渤海区内的日伪军被我军彻底肃清,渤海区所辖各地区基本连成一片,形成了广阔稳固的根据地。渤海区军民又先后发起冯(家口)泊(镇)、德州和周(村)张(店)战役,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挑衅,给一切拒降之敌以毁灭性打击,拔除了津浦、胶济线上国民党军队进犯渤海解放区的前进据点,沉重打击了蒋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至此渤海区全境获得解放。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渤海区广大军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并频繁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日战争所处的环境、战斗之残酷、物质生活之匮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毛泽东曾指出:“最大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1](P.892)“那时,我们在干部动员大会上曾经提出这样问题: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曾经指出这样简单的道理: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着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2](P.460-461)在党的领导下,渤海区广大军民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一文一武,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三)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3](P.161)抗日民族英雄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一门三兄弟洒血为人民,以身殉国的事迹在区内广泛传颂,“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这是广大群众对他们崇高精神的褒奖。英雄县长余志远战斗到最后时刻,咬破手指写下了:“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的壮丽诗篇,英勇就义。还有许多为革命抛头颅、甘洒热血的先烈,如黄骅、杨靖远、杨忠等许多烈士,把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贡献给了这片土地。

(四)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倭寇不灭,何以家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高度革命觉悟的渤海区人民,响亮地提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里”“节约一尺布、一斤粮就是向山头前进一步!”“多献一元钱、一双鞋就是向敌人多射一颗子弹!”老年人献出积存多年的“箱子底”“私房钱”,青年姑娘拿出准备做嫁妆的衣服、布料,儿童团把捡拾麦穗换来的钱买成日记本、毛巾慰问解放军。1948 年9 月济南战役期间,全区1 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2.6 万名民工参战。博兴县马家村支前民工连长马道元,带领全连火线抢救伤员50 人,被评为“钢铁连”,他本人被评为“民兵英雄”。邹平县支前民工3 营8 连,8 个月转战4省,战场抢救伤员300 人,被授予“打不烂、拖不垮的钢八连”。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的常备民工团,评出功臣1 703 人,发展党员143 人,候补党员转正159 人,培养了积极分子363 人。惠民县何坊区谷家安村80 户人家中,就有70 户自动报名借粮支前。在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支前民兵民工达81.98 万人次,支援的粮食占当时山东全省的33.4%以上,出担架2.6 万副,出挑子1.5 万副,大车65 万辆,小推车63万辆,牲口97.8 万头,运送粮食2 亿多斤,为部队缝制军袜60 万双、棉被20 万条。渤海区还是华东战场的大后方。1947 年8 月,中共华东局机关、华东军区部分机关、部队等,总计40.5 万多人,先后转移到渤海区黄河以北地区。仅惠民县就驻了10 万人。渤海区人民在完成繁重的支前任务的同时,集中全区的物力、财力,筹集粮食、衣物,千方百计保证党政军及其机关人员的供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区就筹集到棉布54.7 万余尺,做军服19 万套,军鞋16.5 万多双,军袜8 万双,提前完成赶做棉衣的任务,同时发动群众开展拥军、劳军活动,献粮献布匹、衣物,捐赠过春节的食品。有的群众腾出房子、锅灶,把棉被、衣服中的棉絮拆出来给战士絮棉衣,有的把自己房屋的檩条隔一根抽下给部队生火做饭,使转移来的人员得以顺利休整,养精蓄锐,安全过冬,继而以更强的战斗力奔赴战争前线,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进攻。

2.2组织严密高效。区卫计局指定专人负责此次工作,提前组织好农村留守老人前来听课。形成了县、乡、村、留守老人积极联动,区卫计局深入开展12重点村带头示范巡讲,通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贫困人口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二、渤海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7例宫颈腺癌患者(60.7%)出现肿瘤残留,其中1例(3.6%)累及宫颈全层,2例(7.14%)累及超过2/3宫颈肌层,1例(3.6%)脉管见癌栓。

凡有意襄赞盛举者,烦请提供清晰图像发送至联系邮箱或将作品图片邮寄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经编纂鉴定委员会审议后确定是否收录。

(一)渤海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WCD值的高低反映土壤微生物密度的高低,可代表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高低。计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AWCD平均值,并绘制AWCD值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曲线(图1)。

(二)渤海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需传承好和弘扬好“渤海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渤海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早在大革命时期,地处鲁北的渤海平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即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建立了山东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广饶刘集支部,保存了中国最早的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并发动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成为中共建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哺育山东党组织成长、发展与壮大的摇篮。1924年,由王尽美介绍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贾乃庸,回到家乡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了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成为鲁北第一个党支部。支部成立后,他们散发传单,着手革命宣传工作,号召群众破除迷信,开展反抗苛捐杂税的斗争。之后,惠民、阳信、无棣等县也有了少数共产党员和党支部。在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这些党组织先后领导了陵县暴动、平原乡师“反会考”斗争、沧县鞋业工人罢工、泊头省立第九师范学潮和庆云马颊河大罢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展壮大了党组织,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1927 年5 月,山东党组织共建立了1 个市委、5 个地方执行委员会。其中,益都、张店、寿光、潍县、高密5 个地执委,都分布在渤海地区。从1928 年到1935 年,山东党组织先后发动了八次农村武装暴动,渤海地区就有两个。出身于博兴县阎坊乡高渡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的张静源,早在1928 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 年在外教书工作的张静源回乡探亲,在家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先后发展了小学教师李天佑、青年农民李旭林等入党,并建立了高渡村党支部,成为今滨州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1 年8 月,中共博兴县特别支部建立,成为山东省7 个中共特支之一。1932 年3 月,博兴早期共产党员张福林指导帮助建立了中共博兴县委。8 月,马千里等共产党员在博兴县兴福镇领导发动了震惊齐鲁的“八四”农民暴动,在群众中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33 年7 月,中共惠民县工作委员会建立。10 月,在无棣县五营村建立了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1937 年6 月,在流坡坞、洋湖两处乡农学校建立了阳信县第一个党支部。通过地方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顽强不屈的斗争,不仅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而且为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做了重要的准备。

(三)渤海精神具有生动的实践价值

渤海区党政军民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渤海精神”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精神要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渤海区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独立自主地在敌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经过浴血奋战,与全国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后,渤海区成为整个华东区的可靠后方和后勤供应基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先后掀起了4 次大参军热潮。1948 年参军中,渤海1 分区父母送子参军的有915 人,妻子送丈夫参军的有127 人,兄弟争相参军者有324 人。自1946 年7 月至1949 年3 月,渤海区共有16.58 万人参军,占山东省同时期入伍人数的28%以上。与此同时,渤海区还是山东的大粮仓、大后方、兵员补给基地,客观上看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是渤海人民自觉的历史责任担当。特别是人民群众具有听党号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党的政策不打折扣,关心群众、以身作则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优良传统永远不要丢掉。

三、传承弘扬渤海精神必须坚持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渤海精神”的理论来源,“渤海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渤海精神”既有精神昭示,又有理论承载。艰难困苦、休戚与共的渤海区红色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群众争取自身利益的奋斗史,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渤海区广大军民的精心培育下,在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淬炼中,铸就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渤海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与广大群众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

渤海精神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孕育发展的,凝结着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是中国革命一路艰难走来的缩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得到传承弘扬。

(一)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是人民的理论,反映人民的心声和诉求,同时它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不是僵化封闭的体系,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俱进是它的重要理论品格。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统领文化建设。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凝聚民心,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P.2)“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4](P.5)渤海精神生动诠释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5](P.110)要深入开展渤海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6](P.164)渤海精神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这里紧邻儒家文化、齐文化的发源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渤海精神的直接文化来源。我们继承弘扬渤海精神,要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发扬光大渤海精神的重要源泉。

(四)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要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总结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们传承弘扬渤海精神,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跳出历史周期率。同时,历史、现实、未来又是有机统一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成就再辉煌,也不能忘记曾经的奋斗和牺牲。我们党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7](P.22)传承和弘扬渤海精神,对于我们在把握历史的必然规律中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对于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光明日报,2017-10-28.

[5]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龚自珍全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28-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社科普及应用研究专项“渤海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18CKPJ3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树芳(1962-),男,山东乳山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杨朝辉(1986-),女,山东垦利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褚永慧]

标签:;  ;  ;  ;  ;  ;  ;  ;  ;  ;  ;  ;  ;  ;  ;  

孙树芳:渤海精神的意蕴与时代价值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