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ICU80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标号进行排序后,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0),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者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胸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应用有创方法,通过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和通气状况的措施,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通常需在术后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纠正患者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从而减轻呼吸耗能,支持呼吸和循环系统正常运作。我院心胸外科ICU收治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较多,在采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需建立人工气道,而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易出现排痰困难、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心胸外科ICU80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指征;均排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均排除未完成此次研究患者;均自愿配合研究。对患者入院标号进行排序后,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0),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7±7.9)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25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4:16;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5.8±7.9)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13例,心绞痛20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与常规组对比,干预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机械通气护理,①及时给予患者半卧位,并可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避免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或感染等;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机状况监测;②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相关参数,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③及时了解患者呼吸通畅状况,采取机械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④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畅通等;⑤拔管时及时给予患者气道清理及药物准备,避免出现意外;⑥对机械通气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排痰功能和咳嗽反射降低,更容易感染,例如吸痰增多,插管或通气时间过长会损伤气道黏膜,因此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及时撤机。
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①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辅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以半坐或坐位为主,及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体位更换等,必要时可1次/h更换体位或翻身。②呼吸机管理: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呼吸机,若患者可自主呼吸,若属于早期、中期呼吸衰竭,可给予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给予患者自主通气模式治疗。③口腔舒适护理,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拭患者口腔,2~3次/d,若发现重症患者口腔分泌物过多,则需以5~10ml的碘伏进行冲洗,2次/d[1]。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对患者的尊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患者讲解病房环境及时设施,促进患者及时适应治疗环境;及时向患者讲解其疾病相关知识,避免患者恐慌、抑郁,及时向患者讲解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⑤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相关知识教育,及时告知患者非语言交流的优点,指导患者治疗前进行写字板辅助、点头、击掌等相关训练,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及时与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避免患者说话[2]。⑥环境舒适护理。首先,由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因此保持室内温湿度对提高通气质量有积极影响,通常标准为温度18~20℃,湿度50%~60%。其次,ICU内的警报器、电话以及医护人员所发出的声音都会对患者舒适感造成影响,因此需在病房内安装噪声评估系统,并提升医护人员控制噪声的意识,尽量将说话、操作所带来的噪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夜间需对灯光进行控制,避免灯光过强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最后,为了防止ICU感染,应定期用空气消毒机杀菌,病房内的所有设备均需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医护人员需在护理操作后按照五步法洗手和彻底消毒,所接触过的设备均要做好消毒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后可正常出院,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状况,需继续进行进一步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患者疗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③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包括入院、环境、治疗、呼吸、出院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护理满意度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8±4.1)分,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1.6±7.4)分相比明显较高,t=10.616,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胸外科ICU患者病情较重。机械通气是当前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的常用治疗方法,能及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相关症状,是提高患者抢救效果的重要方式。
心胸外科ICU患者病情危重,疾病进展较快,且采取机械通气时,治疗过程中常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相关参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机械通气时,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以往常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侧重对患者常规治疗过程的护理,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对患者并发症护理内容较少,使得患者极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给予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与刘培培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满意度状况。采取护理干预时,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有效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采取呼吸机管理及面罩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减少患者感染;采取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机体整体素质改善,促进患者恢复;采取心理护理能及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采取非语言交流能有效避免患者治疗中讲话,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琴,葛婧,叶向红.普通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16,16(5):508-510.
[2]田嘉.优质护理程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22):2490-2491.
[3]陈丽丽,赵琳莉,达晓燕,等.2种肠内营养途径及护理在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8(1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