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锰胁迫论文_龚晓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锰胁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光化学,有机酸,分子量,高效,色谱,玉米。

缺锰胁迫论文文献综述

龚晓兰[1](2012)在《稀土元素铈减轻缺锰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稀土大国,资源丰富。早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稀土微肥农用研究,且效果十分显着。开展稀土农用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近年来,我国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和稀土元素的农用研究十分活跃,也已成为微量元素研究的热点和生长点。很多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稀土元素处理,例如镧(La)、铈(Ce)、钕(Nd)等,能够有效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吸收与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品质。然而因为光合作用过程本身十分复杂,所以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仍不完整。此外,我国人口多,农业压力大,土壤受成土母质、气候、施肥不当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不同胁迫,甚至多种胁迫并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我国北方,30%的农用土壤缺锰(Manganese,Mn)。Mn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很多生理代谢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Mn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不少研究表明,缺锰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被显着抑制,光合活性和类囊体膜结构被破坏。鉴于此,本文选取Ce,围绕光合作用能量传递转换过程,系统研究了添加Ce减轻缺锰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及相关机制,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稀土农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以Hoagland营养液和缺锰-Hoagland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并用20μmol·L~(-1)Ce~(3+)溶液叶面喷施处理,培养30天后观察它们的形态学变化,并研究其光合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缺锰营养胁迫下的植株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锰症状:植株矮小,幼叶叶脉间失绿,叶绿素含量下降,根系不发达。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抑制,放氧速率和光合磷酸化速率降低等。而Ce~(3+)处理后其生长发育得到明显改善。使用双通道叶绿素荧光仪发现Ce~(3+)同时提高两个光系统的光化学活性与电子传递效率,特别是PSⅡ活性得到显着增加;同时还改善了光系统的光保护能力,增加其对光能的耐受能力;Ce~(3+)还增加了叶绿体的全链电子传递活性和氧气释放速率,进一步说明Ce~(3+)不但能增加光能吸收,且能将光能有效分配,促进激发能向PSⅡ大量分配。(2)添加Ce~(3+)增加缺锰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光合碳同化能力。缺锰胁迫下,碳同化关键酶Rubisco及Rubisco活化酶活性明显降低,Ce~(3+)处理后Rubisco羧化活力及Rubisco活化酶活性增强。实验发现,添加Ce~(3+)促进碳同化能力的机制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通过Real-time PCR技术证明Ce~(3+)能明显促进Rubisco大小亚基mRNA表达量,特别是Rubisco活化酶亚基,使体内Rubisco及Rubisco活化酶蛋白的表达上调。二是Rubisco活化酶是一种ATPase,其ATPase活性对Rubisco的活化至关重要。添加Ce~(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主要产物ATP的产生,因此促进Rubisco及Rubisco活化酶的活性,进而提高碳同化效率。(3)光合作用和氮代谢是植物生理中最重要的2个反应。本论文研究了缺锰胁迫对植物氮同化作用机制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各个同化过程中产物的含量变化以及关键反应催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缺锰抑制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氮同化产物的合成被抑制。而在缺锰下添加Ce~(3+)后,可提高氮代谢活性,并促进叶绿素和蛋白质等有机氮化合物的合成。(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台萃,武泰存,王景安[2](2004)在《缺锰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京冬8号、临远7069为材料,研究了缺锰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锰浓度为0.001 μmol/L时对两品种茎叶干重影响明显不同,京冬8号显着降低,而临远7069却显着升高;两品种在完全缺锰时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低锰时显着升高;缺锰、低锰抑制了京冬8号NO3--N的吸收,但对临远7069无显着影响;缺锰胁迫对两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对临远7069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对京冬8号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安振锋[3](2003)在《缺锰胁迫下小麦的根际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水培筛选出了耐缺锰能力有显着差异的小麦品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在缺锰胁迫下根分泌物中的有机酸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对这些有机酸的酸化、还原能力进行了比较。 首先采用水培的方法比较了14个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小麦品种对缺锰胁迫较敏感,少数品种对缺锰胁迫有较强的耐性。在缺锰和低锰胁迫下,各品种的地上部相对干重、地下部相对干重、根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耐缺锰品种下降较少,不耐缺锰品种下降较多。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及田间表现对14个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进行了分级。 接下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九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的色谱条件。主要包括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乙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这些有机酸测定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ODS2-C18分析柱。流动相为0.018mol/L的KH_2PO_4缓冲液,流动相pH为2.2,流速为0.3-0.4ml/min,检测波长214nm,进样量20ul,有机酸溶液的蒸发浓缩温度为55℃。 然后用水培的方法及建立起来的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耐缺锰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缺锰和低锰条件下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供锰相比缺锰和低锰胁迫均可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程度的促进小麦根系分泌更多的酒石酸、苹果酸、乙酸,但缺锰和低锰处理各有机酸分泌的差异大多不显着。对于耐缺锰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缺锰和低锰胁迫诱导根系酒石酸和苹果酸分泌增加所维持的时间明显不同。在缺锰和低锰胁迫下耐缺锰能力强的小麦品种这两种有机酸分泌增加所维持的时间明显长于耐缺锰能力弱的小麦品种。在缺锰和低锰胁迫下,耐缺锰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即使在乙酸分泌高峰过后仍有一定的分泌乙酸的能力,而耐缺锰能力弱的小麦品种的这种分泌能力很弱。缺锰和低锰胁迫下耐缺锰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根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耐缺锰能力弱的小麦品种。根分泌物中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的含量极低,缺锰和低锰胁迫不能促进这两种有机酸分泌量的增加。 最后比较了根分泌物中不同有机酸的酸化能力和对高锰酸钾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有机酸的酸化能力不同,对高锰酸钾的还原能力也不同。一般有机酸的浓度越高,酸化能力越强,对高锰酸钾的还原能力也越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缺锰胁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京冬8号、临远7069为材料,研究了缺锰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锰浓度为0.001 μmol/L时对两品种茎叶干重影响明显不同,京冬8号显着降低,而临远7069却显着升高;两品种在完全缺锰时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低锰时显着升高;缺锰、低锰抑制了京冬8号NO3--N的吸收,但对临远7069无显着影响;缺锰胁迫对两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对临远7069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对京冬8号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锰胁迫论文参考文献

[1].龚晓兰.稀土元素铈减轻缺锰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D].苏州大学.2012

[2].台萃,武泰存,王景安.缺锰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

[3].安振锋.缺锰胁迫下小麦的根际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缺锰胁迫对香蕉长势的影响缺锰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锰对大豆幼苗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供锰水平对油菜POD活性的影响参考...高度简化的能量在光合器官中的流动模...前期施氮量对玉米拔节期(A)、扬花期(B)...

标签:;  ;  ;  ;  ;  ;  ;  

缺锰胁迫论文_龚晓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