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堤荷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路堤,荷载,地基,硬壳,数值,水泥,抗压强度。
路堤荷载论文文献综述
毛成琦,安泰莹,毛艳蕾[1](2019)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软土硬壳层地基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设计中遇到软土硬壳地基时,一般是进行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硬壳层的整体性,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造价。对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试验监测断面的沉降量,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目的是分析直接在软土硬壳层上填筑的路堤的沉降变化。(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09期)
郑军锋[2](2019)在《路堤荷载下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沉降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进良[3](2019)在《多级边坡荷载及变幅水位作用下的超高浸水路堤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9-05开本:异16开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标准书号:978-7-112-23235-2【内容简介】在西部叁峡库区的高填方往往受长江或其支流的变幅水位影响,且存在多条以上的公路布设在多级边坡的护坡道上的可能性,导致多级车辆荷载同时作用在一个填方路堤的超高边坡上,对高边坡的稳定性带来威胁。本书以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以及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奉节东立交工程为依托,针对西部山区常见巴东组地质背景,对多(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国祥[4](2018)在《路堤荷载下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砂浆桩是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处理形式,工程中常常通过桩径、桩间距、桩长、水泥掺入量等参数的设置,完成设计施工,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随着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分析桩的受力特点,研究桩土间力的分配规律,掌握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于精细化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路堤作用下水泥砂浆桩的沉降、桩身轴力、桩土应力比、桩身应力等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承载特性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11期)
王甘林[5](2018)在《高速公路路堤荷载作用下变刚度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方法相比,变刚度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堤在均匀荷载影响下的差异沉降,节约成本。该文在分析桩土复合地基刚度和桩土应力比的基础上,对变刚度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变刚度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优化。基于变刚度控制差异沉降的创新设计思想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8年05期)
刘光秀,李玉根,曹艳妮[6](2018)在《路堤荷载下地基的侧向变形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路基侧向变形研究,大都是基于现场测试或数值模拟,却鲜有理论上的计算与分析。为深入研究路堤荷载下地基的侧向变形,基于布辛奈斯克等弹性理论解及平面应变问题,推导出无限长线荷载、均布条形荷载、叁角形分布条形荷载及梯形分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侧向变形解析表达式,并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土体的泊松比、路堤宽度以及路堤边坡宽度等参数对地基侧向位移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下地基同一垂直线上土体的侧向变形沿深度呈弓形状,变形最大值在地表下某深度处。泊松比对地基侧向位移有较显着的影响:在坡脚附近地表浅层处,随着泊松比的增加,土体侧向变形的方向由向路堤内逐渐转为向路堤外;另泊松比越大,土体的水平位移也相对越大,且最大位移发生位置逐渐上移。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路堤工程地基变形分析及稳定性控制监测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2期)
曾永平,李永乐,张明金,宋莎嘉,苏延文[7](2018)在《高路堤上列车横风荷载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横风作用下高路堤上列车的气动荷载分布规律,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FLUENT软件对典型路堤上不同车辆的列车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探讨风速的影响,采用BANSYS软件进行列车风致行车安全性的研究。通过区域无关性和网格无关性分析,验证所建立的列车-高路堤叁维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各节车所受阻力随风速增大而上升,中间车所受阻力大于头车,且风速越大两者之间差值越大。各节车所受升力差异较小,且随风速增大而下降。当风速达到30 m/s时,车速若低于250 km/h,车辆行车安全性满足要求;车速若高于300 km/h,车辆的横向加速度超过限值。(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聂文峰,邱邵富,张蕊,陈琼[8](2018)在《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失稳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弱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了群桩条件下的数值分析模型,籍此模型探讨了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并与传统复合地基极限平衡法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的存在限制了路堤和路基潜在滑裂面的形成与贯通,且路堤的安全系数随着桩体抗剪强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水泥土搅拌桩所受的剪力远远小于其自身的抗剪强度。同时指出复合地基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桩体的真实破坏模式,且会高估路堤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孙吉书,梅林健,杨辉[9](2018)在《施工车辆荷载对低路堤软土地基的影响深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施工车辆荷载在低路堤软土地基中的分布规律与影响深度,本文通过预埋在天津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低路堤及软土地基中的动土压力盒,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土压力测试,系统分析了施工车辆轴载、行车速度对不同深度处动土压力的影响规律,以及轴载、车速对施工车辆作用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土压力峰值随着轴载、行车速度的增大而显着增大,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施工车辆荷载的影响深度随着轴载、行车速度的增大而显着增大,考虑超载的情况下,施工车辆荷载的影响深度可达3.0 m,需要在低路堤设计中充分考虑.(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四汉,刘鑫,洪宝宁,徐奋强,单浩[10](2018)在《路堤荷载下含硬壳层软土地基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含有连续和不连续硬壳层的水平层状软基的破坏模式,针对路堤坡脚外硬壳层不连续的情况(如存在鱼塘等),提出以局部剪切破坏模式失稳的破坏模式判定参数,即临界距离L_(cr);借助正交试验原理,对L_(c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各因素的敏感性顺序;利用逐步回归迭代方法,分别给出上限临界距离L_(cr U)和下限临界距离L_(cr D)的数学表达公式,并根据工程实例的验算论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硬壳层连续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硬壳层不连续时,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小于L_(cr U)或大于L_(cr D)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大于L_(cr U)且小于L_(cr D)时软基为局部剪切破坏。硬壳层厚度为L_(cr)的主要影响因素,软土层厚度为次要因素,硬壳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其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路堤荷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堤荷载论文参考文献
[1].毛成琦,安泰莹,毛艳蕾.路堤荷载作用下软土硬壳层地基沉降计算[J].北方交通.2019
[2].郑军锋.路堤荷载下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沉降现场试验[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
[3].吴进良.多级边坡荷载及变幅水位作用下的超高浸水路堤稳定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9
[4].张国祥.路堤荷载下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2018
[5].王甘林.高速公路路堤荷载作用下变刚度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8
[6].刘光秀,李玉根,曹艳妮.路堤荷载下地基的侧向变形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18
[7].曾永平,李永乐,张明金,宋莎嘉,苏延文.高路堤上列车横风荷载的分布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8].聂文峰,邱邵富,张蕊,陈琼.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失稳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
[9].孙吉书,梅林健,杨辉.施工车辆荷载对低路堤软土地基的影响深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10].赵四汉,刘鑫,洪宝宁,徐奋强,单浩.路堤荷载下含硬壳层软土地基破坏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