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穆旦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穆旦,森林,现代诗,翻译家,现代派,诗学。
穆旦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龙晓滢[1](2019)在《奥登对穆旦诗歌创作技巧的影响——兼及穆旦诗歌现代化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对以奥登诗歌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技巧的借鉴是突破当时诗歌局限的一种努力。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解析了穆旦对奥登诗歌创作技巧借鉴的以下叁个方面:晦涩的现代诗意、"奥登式的比喻"和高空视角。穆旦在汲取外来资源的过程中,事实上加入了世界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浪潮。这对于寻求世界文学之中国话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2期)
杨威[2](2019)在《论穆旦诗歌的悲悯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诗歌中所表现的悲悯情怀,集中在对民族历史、个体存在、人类命运深深的关注与思考。生于乱世,成长于抗战时期,让他的诗歌《哀国难》等表现出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深广的忧患意识;上世纪七十年代个人政治生涯的挫折,让他的作品《诗八首》中蕴含了深厚的受难者气质与仁爱情怀,流露着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探索以及"个体存在"的关注;而对现代文明的隐忧,则升华了他诗歌的悲悯情怀的境界,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蛇的诱惑》中,深刻地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物欲横流的批判,也凸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思考。穆旦诗歌悲悯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堪称现世关怀和永恒思考的完美结合。(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8期)
蒋莹[3](2019)在《以激情还激情——论穆旦诗歌翻译中的艺术再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耀眼的诗人光芒掩盖了其作为译者所取得的成功,研究他的诗歌翻译及翻译思想的学者并不多。他一生译着颇丰,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诗进行了艺术再创造。词义上,他不拘泥于本义,多用直译法和描述法传达原诗的实质;句法上,他通过调整语序和打破结构使译文更加连贯流畅;而在韵律上,他既考虑译出原诗的韵律,又适当地调整韵脚,采用"因意用韵"的方法,摒弃"以韵害意"。(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7期)
薛媛元[4](2019)在《穆旦的PTSD与诗歌疗救——从《阻滞的路》到《森林之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远征军的重评大潮随着2009年缅甸远征军老兵的回国探亲而兴起之后,诗人穆旦因其抗战时期独特的赴缅从军经历,被再一次符号化,成为了千千万万远征军文化兵英灵的代表。然而人们的视线多易被战争的惨烈、雨林环境的残酷、九死一生的传奇所吸引,而对这一事件本身给予穆旦的影响,包括对他的心理、生活和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栾慧[5](2019)在《穆旦诗歌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与郑敏、杜运燮合称"联大叁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诗名大盛。20世纪80年代,随着《九叶集》的出版,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再次蜚声海内外,学界掀起研究穆旦的热潮,《穆旦诗全集》、《穆旦译文集》、《八叶集》、《唐璜》等诗集、译着出版,《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蛇的诱惑》、《穆旦传》等有关穆旦的研究论着、传(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娄燕京[6](2019)在《“我”与“我们”的辩证法——论穆旦诗歌的人称结构与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的‘我’"往往构成穆旦研究的既有结论。但若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考察穆旦早期诗歌中丰富的人称代词构成,则会挖掘出穆旦多层次的主体意识。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穆旦将"现代的‘我’"与浪漫化的主体、"我"与"我们"融合进城乡二元的现实情境中,形成一种具有辩证互动关系的主体选择,并因此展现出穆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慧莹[7](2019)在《论穆旦晚年诗歌之“奇”与“中和”》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晚年以诗篇之"奇"展现其"中和"之道,并在"中和"之内暗含着"奇"之张力,"奇"中也浸透着"中和"之感,二者密不可分,共同铸就了穆旦晚年诗篇的独特艺术价值。穆旦晚年诗歌既是"生着翅膀的猪",也是堕入凡尘的花,在漂流与折返中,保持方舟的平衡。(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卢阿涛[8](2019)在《痛苦的纳蕤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是一位对身体有着深刻体验与深入思考的诗人,身体在其诗歌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他用来思考自我、个体、群体和社会文化的一把密钥。如今,穆旦研究已引起足够多的重视,不管是在研究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而且还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整合。在此种背景下,对其诗学的研究和完善,对其诗学理念的阐释和发扬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以穆旦的诗歌作品为主,以他的书评、信件、译序为辅,通过对穆旦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诗学创作进行综合考察分析,细致地探讨穆旦诗歌中的身体诗学。本文由绪论以及四个章节组成。绪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交代本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缘起;然后是梳理目前穆旦诗歌中身体现象与话语的研究现状;最后从肉体、生命、“我”叁个方向阐述穆旦的身体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接下来四个部分主要探讨穆旦诗歌中身体意象与其生命意识的融合,围绕穆旦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挖掘穆旦在日常与非日常状态下透过身体对自我、生命和存在进行的拷问和思索。第一章通过对战时诗歌中身体意象的分析论述穆旦生命与写作中的身体诗学。战争的偶然性与残酷性让被卷入战争的穆旦有了最切身的战争经历和最痛苦的战争记忆,由此引发了他对懦弱身体与原始强悍身体的思索,并进一步透露出他对战争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的痛苦拷问。第二章主要讨论诗人对本真内在自我的不断探寻。在这一自我拷问中,诗人通过揭示身体的残缺本质在个体层面达到了对自我的本质认识,并通过对完整性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人在世存在的本真状态。第叁章触及到诗人独特的爱情体验,爱情的来临与燃烧使诗人关注自我身体涌动的火焰,爱情的背叛与困惑迫使诗人在虚无和存在间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四章,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论述现实生活的苦难和围城对人们造成的挤压和异化,这使诗人感到无限的虚无与孤独,诗人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存困境。除此之外从身体与创作主体艺术思维的契合方面入手,抽丝剥茧地寻找穆旦诗学体系建构中身体的作用和地位也是本文所研究的范围,探寻穆旦诗歌写作中“用身体思想”的诗学观念与实践。(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白若凡[9](2019)在《穆旦诗歌的戏剧张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诗现代化的过程中,穆旦将戏剧的语言、情节、结构等主要方面映射在诗歌中并加以革新,使诗歌不仅在外在形式上借鉴了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征,还凸显出由内而外的、隐含的、充满力度的戏剧张力。这使新诗不再囿于形式内部的缓慢推进,而是拥有了全新的面貌,这在现代诗歌的革新中值得肯定。与此同时,穆旦诗歌的戏剧化及其表现的张力,给诗歌本身的结构、审美体验等带来了冲击,如被消解的诗意,被撕裂的诗体等问题仍然值得考量。穆旦诗歌的戏剧张力拥有两面性,代表着其在新诗中的全新尝试。(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璐,王晨曦[10](2019)在《移就修辞格浅析——以穆旦诗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就修辞格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形式之一,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极广,有着较强的艺术效果,能够将修饰人的语言用于事物的修饰,反之亦可,达到言简意赅和引人入胜的效果,画面感共通感极强。在现代诗人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穆旦先生积极调动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移就类型,使诗句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的契合,实现了各种感觉的转移,表现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助于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穆旦诗歌中移就的丰富表现,展示了其在诗歌语言中巨大的修辞魅力。本文就移就这一修辞格进行概述及简要分析,并结合传奇诗人翻译家穆旦的诗歌,例举说明。(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穆旦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穆旦诗歌中所表现的悲悯情怀,集中在对民族历史、个体存在、人类命运深深的关注与思考。生于乱世,成长于抗战时期,让他的诗歌《哀国难》等表现出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深广的忧患意识;上世纪七十年代个人政治生涯的挫折,让他的作品《诗八首》中蕴含了深厚的受难者气质与仁爱情怀,流露着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探索以及"个体存在"的关注;而对现代文明的隐忧,则升华了他诗歌的悲悯情怀的境界,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蛇的诱惑》中,深刻地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物欲横流的批判,也凸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思考。穆旦诗歌悲悯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堪称现世关怀和永恒思考的完美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穆旦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龙晓滢.奥登对穆旦诗歌创作技巧的影响——兼及穆旦诗歌现代化的路径[J].名作欣赏.2019
[2].杨威.论穆旦诗歌的悲悯情怀[J].西部学刊.2019
[3].蒋莹.以激情还激情——论穆旦诗歌翻译中的艺术再创造[J].海外英语.2019
[4].薛媛元.穆旦的PTSD与诗歌疗救——从《阻滞的路》到《森林之魅》[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5].栾慧.穆旦诗歌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6].娄燕京.“我”与“我们”的辩证法——论穆旦诗歌的人称结构与主体意识[J].中国文学研究.2019
[7].杨慧莹.论穆旦晚年诗歌之“奇”与“中和”[J].北方文学.2019
[8].卢阿涛.痛苦的纳蕤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白若凡.穆旦诗歌的戏剧张力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璐,王晨曦.移就修辞格浅析——以穆旦诗歌为例[J].校园英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