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广西南宁530600)
摘要: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病主要类型,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且导致大量医疗资源被消耗,加重社会与家庭负担。而在各类心脏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为其终末阶段,属于严重临床综合征,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住院率。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目标在于对临床症状予以改善,且将再住院率与死亡率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还要关注自身活动、饮食、情感管理、行为管理及监测身体状态等,为此对心力衰竭患者还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管理,使其学会正确识别症状,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对心力衰竭进展与复发予以控制,减少死亡率。现查阅大量资料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护理;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心力衰竭发生年龄段为35~74岁,农村与城市各占50%,性别均衡;其中35岁~发生率为0.4%,45岁~发生率为1.0%,55岁~发生率为1.3%,65~74岁发生率为1.3%,说明年龄增长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也会提升。美国心脏协会数据表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可见在我国心血管病领域中心力衰竭逐渐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深受心力衰竭疾病折磨,降低其健康指数与生活质量。研究称[2]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尤其是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可降低再住院率,将医疗费用减少,且将生活质量提升,因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心脏功能与症状存在一定影响,其心脏功能与症状改善后患者生活质量自然会提升。这就要求临床除常规积极有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外还需开展护理工作,本文现从万方、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等查阅大量资料,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
1人性化护理
对于个体而言疾病属于心理应激过程,心理应对与适应相伴随。患者住院后生活改变与环境陌生,多会产生无法对环境予以控制的挫败感或不安全感及远离家庭环境与亲情疏远的失落感。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好发于老年人群体中,老年人自身随着年龄增长后生理功能不断退化,削弱抗病能力,与年轻人相比患病后有更慢的恢复速度,且老年人多存在其他慢性疾病伴随症如肺部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上述疾病有较长的病程,且多数具备终身性,为此患者多表现出沮丧与消极情绪。此外,老年人年龄增长后性格愈发固执,不愿听命于或服从他人,喜欢听到赞扬之语与看到别人服从恭敬之态度,情绪缺乏稳定性,易激动与偏激。护士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的上述情绪应充分谅解,将出发点放在便于患者与理解患者方面,实行人性化护理。遵循便利、整洁、安全及安静原则,合理布置病房环境与配备相应设施,营造家庭温馨氛围,获取老年患者信任感与依赖感。对患者人格予以充分尊重,对其尊严予以积极维护,主动体贴与关怀,提升患者安全感,同时老年人对自身病情信息亦有了解需求,为此护士应尽量满足,以将患者抗病信心增强,将家庭与社会干扰排除,使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与轻松。护士还需对患者病情予以密切观察,及时对其需求予以了解并最大限度满足。科室亦需注重培训,培养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培训护理操作技能并组织学习巩固护理专业知识,确保护士仪态优美、职业道德良好、语言文明及态度和蔼,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健康与疾病转归,将患者满意度提升,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2心理护理
老年人得知自己患上心力衰竭后多忧虑且紧张,一方面担忧自身疾病,另一方面担忧治疗费用,担心加重家庭负担与增加子女压力。对此护士应采用认知疗法,强化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疾病健康宣教确保语言通俗易懂,树立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使其充分了解心力衰竭的发生诱因、维持情绪稳定对心率、血压等的影响等,使患者了解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锻炼与饮食注意事项及正确生活行为方式等。同时亦可采用支持疗法,老年人多孤独、焦虑且抑郁,特别是处于医院这个陌生又特殊的环境当中,护士需对患者情绪变化予以密切观察,结合患者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若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可遵医嘱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等。此外,护士还可采用行为疗法,宣教情绪变化会如何影响心脏疾病,指导患者开展放松训练与深呼吸等,以对身心紧张状态予以调节,防止情绪激动过度,维持在稳定状态。研究称[3]通过上述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SAS与SDS评分。
3饮食指导
大量研究证实[4-6]饮食对疾病的影响,为此对心力衰竭患者亦需做好饮食指导。①饮食类型与方式:食物进入机体后腺体分泌与胃肠道内肠道蠕动会导致耗氧量增加,随之增加需血量,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为此心力衰竭患者应选择低热量且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每天4~6次。若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冠心病等且体重肥胖应注重体重控制,限制胆固醇摄取量。②控制钠盐摄取:心力衰竭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机体内水、钠潴留分布异常,这也是诱发临床症状的根本原因。实验表明水潴留多因钠潴留诱发,为此需控制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水钠潴留,而饮食上的重点在于对钠摄取量予以限制。研究证实[7]该方法可改善部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无需对液体摄取量予以控制,且无需应用利尿剂。此外护士还需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将钠盐摄取量减少,因摄取过多会危害身体健康。对于心力衰竭病情严重者需无盐饮食,多食新鲜肉类、米面、豆浆、粥及淡水鲜鱼等食物,有较低的含盐量,病情改善后可恢复低盐饮食,轻度控制在6g以内,这样有利于控制病情复发。在低盐饮食中亦可添加除菠菜、芹菜及卷心菜等以外的青菜,多食豆类、水果或谷类等;对于咸货、海鲜食品如腊肉、皮蛋、苏打粉及含钠饮品或调味品等应不食用或少食用。此外,护士还需叮嘱患者戒烟限酒,可结合患者饮食习惯更新食谱与指导如何计算摄盐量,如长期口服利尿剂会丢失血钾,可食用豆类或瓜果等含钾丰富食物;摄取液体总量应在前1d尿量基础上增加不超过500ml。
4药物指导
了解患者用药是否合理,若需对药物予以调整需及时与心血管医师联系后再相应调整,如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需结合血压控制情况对降压药予以调整,结合患者肺部啰音及心率等对β受体阻滞剂用量予以调节,结合患者出入量、血电解质及体重等对利尿剂用量予以调整等。强化药物知识宣传,老年患者多有较差的记忆力且视力降低,为此护士应建议患者应用家用药盒,其上方将每周7d标志,且每天有4格,代表早中晚及睡前,这样有利于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漏服或多服,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继而强化治疗效果。
5休息与活动指导
对患者睡眠情况及生活方式予以了解,确保患者每天有效睡眠时间在7h以上,若有必要可给予安眠药。若患者心脏功能稳定需鼓励合理运动,结合心功能与体力情况,遵循动静结合原则,指导放松疗法、步行、腹式呼吸及静气功等。6min步行试验为临床常用实验,其属于极量运动,运动量类似于日常生活,可结合该实验结果将运动锻炼计划制定出来,有利于提升患者活动耐力。使患者了解活动遵循原则为不加重临床症状,需量力而行与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活动量。若患者居住在楼上且无电梯,应鼓励患者上下楼梯,可爬几个台阶便休息一下,不可硬撑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若患者心功能处于IV级亦可指导运动,床上轮流运动单肢体,运动时若气促、疲劳或心慌等需即刻停止;心功能为II或III级患者可鼓励步行,开始距离为50~100m,时间为25min左右,而后逐渐增加速率,但要确保患者耐受。当日运动后若患者无不适感下次可增加步行距离。
6预见性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诱因较多,如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还包括心理压力过大、急性心肌缺血及快速型心律失常等。为此有学者开展预见性护理[8],具体如下:①呼吸道管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0.5h,结合季节与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若长期处于卧床状态需定期叩背与翻身,以排出痰液,预防坠积性肺炎;若呼吸道已经感染需积极治疗,辅助排痰,若痰液粘稠度高可行超声雾化吸入,若呼吸困难则给予氧疗。②心血管系统管理:对老年患者心律、心率变化予以监测,若有必要可开展心电监护,若心律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③预防医源性心力衰竭:将医嘱严格执行落实,对输液量总量予以控制;对输液速度予以调节,输液泵匀速输入全天液体总量;强化护患沟通,确保服务态度,尽量满足患者身心需求,防止情绪激动导致心力衰竭。结果发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症。
7结束语
近年来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老年人为心力衰竭高发群体,病因与药物治疗虽然可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是心力衰竭病理过程具备不可逆性,若出院后未适当预防与处理疾病会持续进展,心功能恶化后诱发急性肺水肿等疾病。用药不规则与生活习惯不当是心力衰竭复发与进展的主要原因,为此临床还需有效护理,以强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快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代德辉,陈青云.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11-12
[2]纪冬梅,孙悦,王艳艳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数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8):2176-2178
[3]刘丽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28):3175-3176
[4]王雪.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8(23):386
[5]刘春梅.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9):139-140[6]英信莲.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17):235-236
[7]黄淼.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22):159-160
[8]闭海容.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3084-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