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枯灵论文-严凯,黄荣茂,桑维钧

广枯灵论文-严凯,黄荣茂,桑维钧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枯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广枯灵水剂,辣椒白绢病原菌,抑菌活性

广枯灵论文文献综述

严凯,黄荣茂,桑维钧[1](2014)在《3%广枯灵水剂对辣椒白绢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3%广枯灵水剂对辣椒白绢病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了室内抑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广枯灵水剂能明显抑制辣椒白绢病菌菌丝的生长,EC50为15.3μg/mL;3%广枯灵100μg/mL处理的菌丝出现弯曲、不规则膨大、打结和局部膨肿现象;广枯灵浓度高于6.25μg/mL,菌丝干重明显下降,EC50为9.46μg/mL,能显着抑制孢子萌发;广枯灵浓度为25μg/mL时,孢子几乎不萌发;广枯灵处理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班睿,宋宝安,黄荣茂,胡德禹[2](2009)在《广枯灵中甲霜灵在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广枯灵中甲霜灵在中药材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实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头花蓼和土壤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7~7.3 d和12.6~13.9 d.按最高推荐剂量22.5 g.a.i/hm2和2倍高剂量45 g.a.i/hm2使用2~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14 d,甲霜灵在头花蓼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量0.5 mg/kg.所以广枯灵中的甲霜灵在贵阳地区头花蓼上按照推荐剂量11.25~22.50 g.a.i/hm2使用2~3次,降解速度较快,不易发生积累作用,使用安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9期)

班睿[3](2007)在《广枯灵中恶霉灵和甲霜灵在中药材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枯灵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由恶霉灵和甲霜灵复配而成的杀菌剂。该药剂毒性低,药效突出,对立枯、猝倒、枯萎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常用药剂。为了阐明广枯灵在中药材上的残留水平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文选择在道地药材头花蓼上进行广枯灵对药材安全性的初步研究,为广枯灵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别建立了广枯灵中两个组分恶霉灵和甲霜灵在头花蓼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柱前衍生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头花蓼植株及土壤中恶霉灵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样品用丙酮提取,O 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衍生化,Florisil柱净化,外标法定量。其最小检测量为1.02x10~(-10)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当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添加回收率在81.4~106.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9.4%。采用HPLC-UV对头花蓼植株及土壤中甲霜灵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甲醇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外标法定量。其最低检测量为3.58x10~(-10)g,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当添加浓度为0.05~2.0 mg/kg时,添加回收率在82.5~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5.0%之间。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通过对头花蓼和土壤中恶霉灵和甲霜灵的残留量分别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恶霉灵在头花蓼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3.0 d、6.0-6.2 d,头花蓼中恶霉灵的残留量均小于0.034 mg/kg,低于日本规定在水稻上的MRL值为0.5 mg/kg;甲霜灵在头花蓼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7~7.3 d、12.6~13.9 d,头花蓼中甲霜灵的残留量均小于0.267 mg/kg,低于我国规定在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因此,广枯灵按推荐剂量11.25~22.50 g.a.i/ha在贵阳地区的头花蓼上使用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7-05-01)

班睿,宋宝安,杨松,胡德禹,王俊[4](2007)在《广枯灵中恶霉灵在中药材头花蓼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柱前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广枯灵中恶霉灵在中药材头花蓼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实验结果表明,广枯灵中恶霉灵在头花蓼中消解较快,按推荐剂量使用后,半衰期为2.8~3.0d,属于易降解农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7年03期)

刘芳,刁春铃,宋宝安,杨松,胡德禹[5](2007)在《广枯灵对辣椒枯萎病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3%广枯灵AS(恶霉灵+甲霜灵)的杀菌活性与防治辣椒枯萎病原菌抑菌作用机理。离体试验表明,3%广枯灵AS能明显抑制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EC50值为13.1μg/mL。显微观察,发现药剂作用后菌丝出现打结、膨肿、分枝增多等现象。3%广枯灵AS 50μg/mL处理后,菌体内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缓慢减少,几丁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几丁质酶活性在24h后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7年02期)

赵卫,陈战锋[6](2005)在《3%广枯灵防治芝麻枯萎病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年连作,我省芝麻主产区芝麻枯萎病发生严重,造成大片死亡,是影响芝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芝麻枯萎病,我们进行了广枯灵防治该病的药效试验,防效明显。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田选在正阳县农科所高产示范田内,壤质土,PH值7.04,地势平坦,肥力均一,芝麻播种期2004年6月6日,苗情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王向阳,夏风[7](2004)在《广枯灵、枯萎立克防治转Bt基因棉枯黄萎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向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对广枯灵、枯萎立克进行 7种施药方法和组合防治转Bt基因棉枯黄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2个药剂在发病始盛期灌根 ,病害隐症前的防效可达 69.0 %和 65 .2 % ,发病高峰期防效降至 60 .4%和 5 2 .4% ;苗期用枯萎立克连续 2次喷雾 ,防效分别为 69.7%和 5 1.4% ;2个药剂单独进行苗床处理的防效较低 ;3种施药方法两两组合后 ,防效未能显着提高 ;3种方法全部使用 ,防效能显着提高 ,但成本增加。 2个药剂相同施药方法的防效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夏忠敏,李大庆[8](2004)在《3%广枯灵防治白术根腐病的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3%广枯灵水剂 80ml/ 6 6 7m2 、10 0ml/ 6 6 7m2 、12 0ml/ 6 6 7m2 及 70 %敌克松 16 6 7g/ 6 6 7m2 对白术根腐病进行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广枯灵的防效均显着优于敌克松 ,从防治成本分析 ,可作为敌克松的替代产品 ,且对白术安全。(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杨盛桂[9](2001)在《广枯灵防治水稻立枯病大田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3 %广枯灵SL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立枯病 ,但防效与施药剂量及施药次数有关 ,尤其与施药次数关系密切 ;广枯灵防治立枯病的效果与 70 %敌克松SP相当 ,但用药量则明显少于敌克松。分别用广枯灵 10 0 g ,15 0g/ 6 6 7m2 ,敌克松135 0 g/ 6 6 7m2 两次施药 ,6~ 7叶期 ,各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7 92 %、80 5 2 %及 87 0 1%。(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01年06期)

朱涛,罗福开,岑必勇,王国芳[10](2001)在《3%广枯灵防治黄瓜枯萎病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枯灵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制中心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菌剂 ,为验证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特进行该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试验条件试验设在和平镇杨家路李正国家黄瓜地进行 ,土质为黄泥 ,肥力中等 ,前作为白菜。黄瓜品种(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01年05期)

广枯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田间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广枯灵中甲霜灵在中药材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实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头花蓼和土壤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7~7.3 d和12.6~13.9 d.按最高推荐剂量22.5 g.a.i/hm2和2倍高剂量45 g.a.i/hm2使用2~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14 d,甲霜灵在头花蓼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量0.5 mg/kg.所以广枯灵中的甲霜灵在贵阳地区头花蓼上按照推荐剂量11.25~22.50 g.a.i/hm2使用2~3次,降解速度较快,不易发生积累作用,使用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枯灵论文参考文献

[1].严凯,黄荣茂,桑维钧.3%广枯灵水剂对辣椒白绢病原菌的抑制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4

[2].班睿,宋宝安,黄荣茂,胡德禹.广枯灵中甲霜灵在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班睿.广枯灵中恶霉灵和甲霜灵在中药材头花蓼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D].贵州大学.2007

[4].班睿,宋宝安,杨松,胡德禹,王俊.广枯灵中恶霉灵在中药材头花蓼上的残留消解动态[J].农药.2007

[5].刘芳,刁春铃,宋宝安,杨松,胡德禹.广枯灵对辣椒枯萎病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J].农药.2007

[6].赵卫,陈战锋.3%广枯灵防治芝麻枯萎病田间药效试验[C].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7].王向阳,夏风.广枯灵、枯萎立克防治转Bt基因棉枯黄萎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

[8].夏忠敏,李大庆.3%广枯灵防治白术根腐病的药效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4

[9].杨盛桂.广枯灵防治水稻立枯病大田药效试验[J].耕作与栽培.2001

[10].朱涛,罗福开,岑必勇,王国芳.3%广枯灵防治黄瓜枯萎病试验报告[J].植物医生.2001

标签:;  ;  ;  

广枯灵论文-严凯,黄荣茂,桑维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