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在软连接的连接位置、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刀闸的连接位置以及隔离刀闸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均设置屏蔽罩结构,在运用装配时,绝缘外壳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上述三个位置相对于绝缘外壳的外表面的石墨导电层的局部放电值满足14.4kV时≤3pC,有效改善器件的局部放电,使产品稳定;且使得绝缘外壳的外表面的电压低于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值,实现可触摸;绝缘外壳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还能够屏蔽外界电压的干扰,有效保护内部器件,产品稳定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以及一体固封于绝缘外壳内的真空灭弧室、隔离静触头、第一出线座、第二出线座、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有裸露出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装配腔,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一装配腔的软连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罩罩住第一装配腔内的软连接;所述隔离静触头电连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所述绝缘外壳上还开设有裸露出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装配腔,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二装配腔的隔离刀闸实现可通\/断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罩罩住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刀闸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屏蔽罩罩住隔离刀闸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均与极柱内的电路形成电连接,所述绝缘外壳的外表面还涂覆有石墨导电层。
设计方案
1.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以及一体固封于绝缘外壳内的真空灭弧室、隔离静触头、第一出线座、第二出线座、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有裸露出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装配腔,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一装配腔的软连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罩罩住第一装配腔内的软连接;
所述隔离静触头电连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所述绝缘外壳上还开设有裸露出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装配腔,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二装配腔的隔离刀闸实现可通\/断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罩罩住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刀闸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屏蔽罩罩住隔离刀闸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均与极柱内的电路形成电连接,所述绝缘外壳的外表面还涂覆有石墨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罩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软连接位于圆筒形结构的第一屏蔽罩内,所述第一屏蔽罩与第一出线座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为由隔离静触头本体向第二装配腔内延伸的延伸支臂,所述隔离刀闸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上,另一端可通\/断的连接于隔离静触头的延伸支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罩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所述隔离刀闸位于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之间,且隔离刀闸的开\/关闸的动作平面与平面网罩的平面相平行,所述平面网罩均与隔离静触头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网罩还向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罩为一方筒形结构,所述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与隔离刀闸的连接结构位于第三屏蔽罩内,所述第三屏蔽罩与第二出线座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一安装底面,所述安装底面开设有贯通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的安装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安装底面上设有环形密封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刀闸上枢接有一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延伸至绝缘外壳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
背景技术
环网柜(RingMainUnit)是一组高压开关设备装在金属或非金属绝缘柜体内或做成拼装间隔式环网供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其核心部分采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提高供电参数和性能以及供电安全等优点。它被广泛使用于城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工厂企业等负荷中心的配电站以及箱式变电站中。
环网柜极柱是环网柜内的重要电器件,它将真空灭弧室、隔离静触头、第一出线座、第二出线座、软连接、隔离开关等部件一体集成,但软连接和真空灭弧室、第一出线座的连接位置,隔离开关与隔离静触头的连接位置,隔离开关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容易产生局部放电,容易击穿绝缘壳体,导致损坏环网柜极柱,使用寿命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器件的局部放电,产品稳定好的全屏蔽环网柜极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包括绝缘外壳以及一体固封于绝缘外壳内的真空灭弧室、隔离静触头、第一出线座、第二出线座、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有裸露出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装配腔,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一装配腔的软连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罩罩住第一装配腔内的软连接;
所述隔离静触头电连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所述绝缘外壳上还开设有裸露出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装配腔,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二装配腔的隔离刀闸实现可通\/断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罩罩住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刀闸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屏蔽罩罩住隔离刀闸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和第三屏蔽罩均与极柱内的电路形成电连接,所述绝缘外壳的外表面还涂覆有石墨导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罩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软连接位于圆筒形结构的第一屏蔽罩内,所述第一屏蔽罩与第一出线座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端为由隔离静触头本体向第二装配腔内延伸的延伸支臂,所述隔离刀闸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上,另一端可通\/断的连接于隔离静触头的延伸支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屏蔽罩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所述隔离刀闸位于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之间,且隔离刀闸的开\/关闸的动作平面与平面网罩的平面相平行,所述平面网罩均与隔离静触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网罩还向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屏蔽罩为一方筒形结构,所述第二出线座的第一连接端与隔离刀闸的连接结构位于第三屏蔽罩内,所述第三屏蔽罩与第二出线座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具有一安装底面,所述安装底面开设有贯通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的安装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的安装底面上设有环形密封槽。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刀闸上枢接有一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延伸至绝缘外壳外。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屏蔽罩起到屏蔽软连接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第二屏蔽罩起到屏蔽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刀闸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第三屏蔽罩起到屏蔽隔离刀闸与第二出线座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在运用装配时,绝缘外壳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上述三个位置相对于绝缘外壳的外表面的石墨导电层的局部放电值满足14.4kV时≤3pC,有效改善器件的局部放电,使产品稳定;且使得绝缘外壳的外表面的电压低于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值,实现可触摸;绝缘外壳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还能够屏蔽外界电压的干扰,有效保护内部器件,产品稳定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仰视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全屏蔽环网柜极柱的内部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屏蔽环网柜极柱,包括绝缘外壳10以及一体固封于绝缘外壳10内的真空灭弧室21、隔离静触头24、第一出线座23、第二出线座26、第一屏蔽罩31、第二屏蔽罩32和第三屏蔽罩33,所述绝缘外壳10上开设有裸露出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23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装配腔11,所述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和第一出线座23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一装配腔11的软连接22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罩31罩住第一装配腔11内的软连接22;所述隔离静触头24电连接真空灭弧室21的静端,所述绝缘外壳10上还开设有裸露出隔离静触头24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装配腔12,隔离静触头24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之间通过装配至第二装配腔12的隔离刀闸25实现可通\/断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罩32罩住隔离静触头24与隔离刀闸25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屏蔽罩33罩住隔离刀闸25与第二出线座26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屏蔽罩31、第二屏蔽罩32和第三屏蔽罩33均与极柱内的电路形成电连接,所述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还涂覆有石墨导电层(未示出)。
第一屏蔽罩31起到屏蔽软连接22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即屏蔽软连接22的本体、软连接22与真空灭弧室21的动端的连接位置以及软连接22与第一出线座23的第一连接端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第二屏蔽罩32起到屏蔽隔离静触头24与隔离刀闸25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第三屏蔽罩33起到屏蔽隔离刀闸25与第二出线座26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电,在运用装配时,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第一屏蔽罩31、第二屏蔽罩32和第三屏蔽罩33的三个位置相对于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的石墨导电层的局部放电值满足14.4kV时≤3pC,有效改善器件的局部放电,产品稳定好;且使得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的电压低于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值,实现可触摸;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涂覆的石墨导电层接地设置,还能够屏蔽外界电压的干扰,有效保护内部器件。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罩31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软连接22位于圆筒形结构的第一屏蔽罩31内,所述第一屏蔽罩31与第一出线座23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屏蔽罩31与极柱内的电路的电连接。再具体的,所述第一屏蔽罩31采用黄铜网制作,通过卷圆、折边和焊接等工艺,使第一屏蔽罩31成型。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罩3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和材质来实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静触头24的第一连接端为由隔离静触头本体向第二装配腔12内延伸的延伸支臂241,所述隔离刀闸25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上,另一端可通\/断的连接于隔离静触头24的延伸支臂241上,实现隔离刀闸25的设置。具体的,可通\/断的连接是指隔离刀闸25以枢接点为支点进行摆动至与隔离静触头24的延伸支臂241电接触时,使电路通路;摆动至脱离隔离静触头24的延伸支臂241时,使电路断路;此时隔离刀闸25的常规设置。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刀闸25也可以与隔离静触头24的第一连接端进行枢接,与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实现可通\/断的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罩32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321,所述隔离刀闸25位于两片对称设置的平面网罩321之间,且隔离刀闸25的开\/关闸的动作平面与平面网罩321的平面相平行,不妨碍隔离刀闸25的动作,所述平面网罩321均与隔离静触头24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屏蔽罩32与极柱内的电路的电连接。再具体的,平面网罩321由铝板网冲压成型,依次经外表喷砂、涂覆抗开裂药水以及涂覆石墨处理,以达到屏蔽局放的要求。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罩33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和材质来实现,如同样采用环形的网罩结构等。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网罩321还向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能够很好的屏蔽隔离刀闸25的大部分位置,屏蔽局放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屏蔽罩33为一方筒形结构,所述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与隔离刀闸25的连接结构位于第三屏蔽罩33内,所述第三屏蔽罩33与第二出线座26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三屏蔽罩33与极柱内的电路的电连接。具体的,第三屏蔽罩33由铝板网依次进行折边、焊接、外表喷砂、涂覆抗开裂药水以及涂覆石墨处理,以达到屏蔽局放的要求。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屏蔽罩3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和材质来实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10具有一安装底面101,所述安装底面101开设有贯通第一装配腔11和第二装配腔12的安装开口103,所述软连接22和隔离刀闸25均从安装开口103处放入并进行安装,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10的安装底面101上设有环形密封槽102,用于与密封圈配合,实现连接处的密封,有效保护内部器件。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刀闸25上枢接有一绝缘拉杆27,所述绝缘拉杆27延伸至绝缘外壳10外,与控制机构连接,以控制隔离刀闸25动作。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采用绝缘拉杆27的传动结构,可以在隔离刀闸25与第二出线座26的第一连接端的枢接点上设置驱动隔离刀闸25摆动动作的驱动件,靠驱动件旋转扭力带动隔离刀闸摆动等,也能够实现隔离刀闸25的分合闸动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10的材质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绝缘性好、成本低、易于成型,是本领域的常规使用材料。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外壳10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如橡胶等绝缘的材料替代。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线座23具体为管状结构的下隔离母线铜件,所述下隔离母线铜件的第二连接端裸露于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用于连接母线。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线座23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导体来替代。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线座26具体为管状结构的下隔离套管铜件,所述下隔离套管铜件的第二连接端裸露于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用于连接外部器件。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出线座26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导体来替代。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63388.1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59277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H02B 13/00
专利分类号:H02B13/00;H01H33/66;H01H33/662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三社路512号第1-3层及第4层南侧
发明人:陆健;刘灿江;刘灿彬
第一发明人:陆健
当前权利人: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家富
代理机构:35218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