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使用前卡扣安装于外组件,卡扣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局部凹陷抵住内针座。医护人员持住翼片向前推动,使得钢针与前软管前端部一起刺入血管中,卡扣阻止内针座后退,从而防止钢针受到皮肤的阻力而后退。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继续持住翼片,把卡扣拆离,从而解除对内针座的限制,拉动内连接导管,使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钢针脱离前软管,接上外围输液器进行输液,由于内层软管被外层硬管包覆住,在输液过程中能够防止留置针因被意外触碰而变形后的回复而造成血液虹吸回外连接管中造成红管、或造成漏液。由于卡扣与翼片分离,因此在解除对内针座的限制过程中无需松开翼片,操作比较方便。
主设计要求
1.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外连接导管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外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连接导管和硬质的钢针,钢针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连接导管、内针座和钢针依次连通;初始状态下,内连接导管穿设在外连接导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钢针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输液状态下,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以使得钢针脱离所述前软管,以形成输液通道;外针座设有翼片;其特征是:所述外组件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卡扣,所述卡扣安装于外组件后能够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局部凹陷抵住所述内针座的后端部,以阻止所述内针座后退。
设计方案
1.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外连接导管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外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
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连接导管和硬质的钢针,钢针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连接导管、内针座和钢针依次连通;
初始状态下,内连接导管穿设在外连接导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钢针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
输液状态下,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以使得钢针脱离所述前软管,以形成输液通道;
外针座设有翼片;
其特征是:所述外组件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卡扣,所述卡扣安装于外组件后能够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局部凹陷抵住所述内针座的后端部,以阻止所述内针座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所述外连接导管包括内层软管和外层硬管,内层软管穿过外层硬管,且内层软管局部外露以供卡扣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内层软管插入外针座中,外针座开有卡槽以使得内层软管局部外露,卡扣可拆卸地卡在卡槽内,卡槽位于靠近内针座后端部之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内层软管的靠近外针座之处外露,卡扣抵住内层软管的该外露之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内针座的后端部一体成型有密封环,密封环抵紧内层软管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所述外连接导管的后端部套设有止位部,在输液状态下,所述密封环被止位部朝前抵住并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包括包装护套,包装护套套在前软管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其特征是:还包括输液连接座和止流夹,输液连接座与内连接导管的后端连接,止流夹装在内连接管外。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刺伤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护套针,它一般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外连接导管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外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钢针、内针座和内连接导管,钢针是硬质的钢针,钢针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连接导管、内针座和钢针依次连通,内连接导管穿在所述外连接导管内。初始状态下,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钢针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穿刺时,医护人员推动钢针与前软管一起刺入血管中,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拉动内连接导管,让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以使得钢针脱离所述前软管。钢针脱离前软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组件完全抽离弃置,在外连接导管的后端部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另一种是内组件后退至外连接导管内,柔软的前软管留在血管中,在内连接导管的后端部连接输液器,液体依次经过内连接导管-内针座-钢针-外连接导管-外针座-前软管进行输液。留置在静脉内的前软管是软质的,避免了针体对血管的损伤,病人可以带针轻度活动。静脉留置针适用于多个部位的穿刺,一次穿刺可以连续或间隔多次、多天使用,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医疗护理人力物力,具有重大的医疗经济意义。当然这种留置针也可以作为常规的一次性输液针使用。
如前所述,由于使用时内组件与外组件是需要相对位移的,因此需保证内组件与外组件之间是可以相对滑动的。但是在穿刺时,为了保障钢针的前端部顺利穿刺人体血管,需要保证钢针不后退,即需要保证内组件整体不后退,否则就会存在穿刺失败的风险。后来发明人在翼片设计了防退凸起,该技术未公开,医护人员相向折合翼片并手持折合翼片对血管穿刺时,防退凸起可压迫外连接导管变形卡紧内针座,阻止内针座位移,从而防止钢针后退。但穿刺完毕后,需要拉动内组件后退时,则要松开翼片,解除防退凸起对外连接导管的压迫,以便内组件能够在外连接导管内滑动。然而在拉动内组件后退过程中,外组件要相对人体不动,依然要人手辅助把持住外组件,在松开翼片后要再次把持住外组件,给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外连接导管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外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
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连接导管和硬质的钢针,钢针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连接导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连接导管、内针座和钢针依次连通;
初始状态下,内连接导管穿设在外连接导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钢针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
输液状态下,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以使得钢针脱离所述前软管,以形成输液通道;
外针座设有翼片;
其特征是:所述外组件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卡扣,所述卡扣安装于外组件后能够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局部凹陷抵住所述内针座的后端部,以阻止所述内针座后退。
其中,所述外连接导管包括内层软管和外层硬管,内层软管穿过外层硬管,且内层软管局部外露以供卡扣挤压。
其中,内层软管插入外针座中,外针座开有卡槽以使得内层软管局部外露,卡扣可拆卸地卡在卡槽内,卡槽位于靠近内针座后端部之处。
其中,内层软管的靠近外针座之处外露,卡扣抵住内层软管的该外露之处。
其中,内针座的后端部一体成型有密封环,密封环抵紧内层软管内壁。
其中,所述外连接导管的后端部套设有止位部,在输液状态下,所述密封环被止位部朝前抵住并密封。
其中,包括包装护套,包装护套套在前软管外。
其中,还包括输液连接座和止流夹,输液连接座与内连接导管的后端连接,止流夹装在内连接管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使用前卡扣安装于外组件,卡扣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以使得外连接导管局部凹陷抵住内针座。医护人员持住翼片向前推动,使得钢针与前软管前端部一起刺入血管中,卡扣能够阻止内针座后退,从而防止钢针受到皮肤的阻力而后退。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一只手继续持住翼片,另一只手把卡扣拆离,从而解除对内针座的限制,然后就可以拉动内连接导管,使内针座、内连接导管以及钢针后退,以使得钢针脱离前软管,接上外围输液器进行输液。另外,由于内层软管被外层硬管包覆住,在输液过程中能够防止留置针因被意外触碰而变形后的回复而造成血液虹吸回外连接管中造成红管、或造成漏液。由于卡扣与翼片分离,因此在解除对内针座的限制过程中无需松开翼片,操作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隐藏包装护套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转换至输液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在初始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转换至输液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外连接导管的分解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卡扣的立体图。
图1、图2、图3、图6和图7附图标记:
外针座11、卡槽111;
外连接导管12、内层软管121、外层硬管122、止位部123;
前软管13;
翼片14;
内针座21、密封环211、内连接导管22、钢针23;
卡扣3;
包装护套4、输液连接座24、止流夹25。
图4和图5附图标记:
外针座5;外层硬管6、内层软管7、卡扣8、内针座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防刺伤静脉留置针,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11、外连接导管12、前软管13和包装护套4。外连接导管12包括内层软管121和外层硬管122,内层软管121穿过外层硬管122,内层软管121插入外针座11中。前软管13固定于外针座11的前端部,包装护套4套在前软管13外。外连接导管12的前端部与外针座11的后端部连接,至此则外连接导管12、外针座11和前软管13依次连通。外针座11设置有供医护人员手持的翼片14。内组件包括内针座21、内连接导管22和硬质的钢针23,钢针23的后端与内针座21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连接导管22的前端部与内针座21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连接导管22、内针座21和钢针23依次连通。内连接导管22穿设在外连接导管12内,内针座21处在外针座11内,钢针23贯穿在前软管13内且从前软管13的前端穿出。结合图7所示,外针座11的后端部两侧开有卡槽111,卡扣3可拆卸地卡在卡槽111内,卡槽111能够阻止卡扣3轴向移动,卡扣3安装在卡槽111内之后能够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12以使得外连接导管12局部凹陷抵住内针座21的后端,以阻止所述内针座21后退。输液连接座24与内连接导管22的后端连接,止流夹25装在内连接管22外
使用前卡扣3安装于外针座11的卡槽111,卡槽111阻止卡扣3轴向移动,卡扣3径向挤压外连接导管12以使得外连接导管12局部凹陷抵住内针座21。医护人员持住翼片14向前推动,使得钢针23与前软管13的前端部一起刺入血管中,卡扣3能够阻止内针座21后退,从而防止钢针23受到皮肤的阻力而后退。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一只手继续持住翼片14,另一只手把卡扣3拆离,从而解除对内针座21的限制,然后就可以拉动内连接导管22,使内针座21、内连接导管22以及钢针23后退,以使得钢针23脱离前软管13,形成如图3所示的输液状态。由于卡扣3与翼片14分离,因此在解除对内针座21的限制过程中无需松开翼片14,操作比较方便。
本实施例中,钢针23脱离前软管13的方式是内组件后退至外连接导管12内,结合图3和图6所示,内针座21的后端部一体成型有密封环211,密封环211抵紧内层软管121内壁,以使得内针座21与内层软管121之间密封。内层软管121的好处还在于在内针座21后退的过程中让其保持密封性,防止泄漏液体,因其是软的,内针座21的密封环211是硬质的或半硬的,两相配合保证了其密封性能。内层软管121的后端部套设有止位部123,在输液状态下,所述密封环211被止位部123朝前抵住,内层软管121被外层硬管122包住而不能被密封环211撑大,保持抵住内针座21,防止内针座21被拉出。钢针23容置在外连接导管12内,柔软的前软管13留在血管中,,内连接导管22的后端部连接输液器,液体依次经过内连接导管22-内针座21-钢针23-外连接导管12-外针座11-前软管13进行输液。
本实用新型防刺伤静脉留置针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外针座5没有开卡槽,外层硬管6与外针座5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以使得内层软管7的靠近外针座5之处外露,卡扣8抵住内层软管7的该外露之处,内层软管7的外露之处凹陷变形,一方面阻止内针座9后退,另一方面阻止卡扣8轴向移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589.5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71011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61M5/158
专利分类号:A61M5/158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民营科技工业园第二区07号之二
发明人:陈达锦;李林风;陈志强;陈爱国;王铮;龙成帅
第一发明人:陈达锦
当前权利人: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克宽
代理机构:44215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