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效果论文_刘子骁,邓良基,周伟,陈露丹,邹光基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培肥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养分,肥力,滩涂,秸秆,红壤,重灾区。

土壤培肥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骁,邓良基,周伟,陈露丹,邹光基[1](2019)在《有机物料对宅基地复垦土壤培肥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成都平原宅基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CF)、全量秸秆还田(T1)、高量秸秆还田(T2)、全量菌渣还田(T3)、高量菌渣还田(T4)、全量猪粪还田(T5)、高量猪粪还田(T6)共8个处理,研究复垦宅基地耕作层(0~2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酸碱度、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共10个指标的变化并开展综合评价。秸秆、菌渣、猪粪3种农业废弃物与化肥配施处理下宅基地复垦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总有机碳、全磷、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显着提高(P<0.05)。总有机碳及全量养分变化结果表明,T6处理提升效果最优;速效养分变化结果以T4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T4处理提升效率最高,年均提升0.385级肥力。高量菌渣还田(T4)处理推荐为最优培肥方案:小麦季施菌渣8 507 kg/hm~2、尿素307 kg/hm~2、过磷酸钙825 kg/hm~2、氯化钾38 kg/hm~2,玉米季施菌渣9 411 kg/hm~2、尿素324 kg/hm~2、过磷酸钙925 kg/hm~2、氯化钾172 kg/hm~2。(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4期)

倪幸,窦春英,丁立忠,石红静,马闪闪[2](2018)在《有机物料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山核桃低产区和高产区林地土壤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差异大,比较不同有机物料改良其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核桃低产(红壤)和高产(石灰岩土)林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选取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和沼渣4种有机物料,按质量1%的比例添加到供试土壤中,在25℃恒温条件下,在培养开始的0、30、60、90、180天,分别测定了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态铁、锰、铜、锌的含量。【结果】1)红壤经180天培养后,发现有机物料对不同养分的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4种有机物料中仅沼渣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52.85 mg/kg(P <0.05);4种有机物料都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的作用明显高于竹炭和沼渣处理,分别高于对照13.21 mg/kg、12.07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处理都显着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 <0.05),黄腐酸钾的作用显着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136.00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中,仅黄腐酸钾处理的土壤有效铁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71.59 mg/kg (P <0.05);仅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0.94 mg/kg (P <0.05);而对有效锰、铜均无显着提升作用。2)石灰岩土培养180天后,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碱解氮都无显着提升效果;但都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水平,其中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显着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4.67 mg/kg (P <0.05);黄腐酸钾提高土壤速效钾的作用显着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94.00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铁的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90.61 mg/kg、249.43 mg/kg (P <0.05);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着提高,分别高于对照135.74 mg/kg、155.96 mg/kg、51.51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79 mg/kg、2.99 mg/kg (P <0.05);但仅沼渣处理对土壤有效锌有显着提高作用,高于对照3.23 mg/kg (P <0.05)。3)在红壤(pH 4.46)中施用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pH,但仅沼渣处理的提升作用达显着水平,高于对照0.86个单位(P <0.05);同时,仅沼渣处理显着降低了红壤的土壤交换性Al~(3+),较对照降低3.04 cmol/kg (P <0.05)。在石灰岩土(pH 6.13)中,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pH均有显着提高作用(P <0.05),其中黄腐酸钾的作用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高于对照0.98个单位(P <0.05);但4种有机物料对降低石灰岩土的土壤交换性Al~(3+)均无显着效果。【结论】有机物料对不同产量水平的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作用不同:有机物料在高产林地上具有养分供应的提升和协调的作用;有机物料在低产林地上具有显着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提高土壤pH、降低酸性土壤中铝的生物毒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雷娜,陈田庆,董起广,罗林涛[3](2018)在《空心村整治还田材料土壤培肥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空心村复垦为耕地后的土壤状况,迅速恢复农业生产,选取7种不同还田材料进行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还田材料对土壤贮水量、养分含量、株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材料在夏玉米生长季0—105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着高于对照(P<0.05),生长季的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了10.2~32.9mm;作物种植后不同还田材料下空心村复垦土壤较对照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50%~66.44%,15.15%~20.00%,6.58%~64.62%和18.24%~26.82%,养分含量较对照差异显着(P<0.05);各还田材料之间除全氮外,其他养分含量差异显着(P<0.05);各还田材料夏玉米平均株高较对照差异显着,分别提高了13~29cm;TFC、TF、TSC、TSF和TFC处理相对于T0均显着提高了玉米产量,增幅为18.40%~48.50%,TF、TSC和TSF处理显着提高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12.52%~44.47%。在黄土丘陵区空心村整治中,有机肥和粉煤灰的复合施用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水热及养分含量状况,增加夏玉米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黄土丘陵空心村整治中最适合的还田材料,对提升空心村整治还田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春童,朱紫娟,刘纯,钱晓晴[4](2018)在《蚯蚓粪作为贫瘠土壤快速培肥改良剂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耕地肥力下降问题,成为农作物生长需求的主要障碍。充分利用各种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农业废弃物改良土壤,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负荷。本文利用农业废弃物蚯蚓粪作为改良剂快速培肥贫瘠土壤,分别比较了对3种不同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以不加蚯蚓粪的自然土壤为对照,其余3个处理按5%、10%、15%的比例(以体积计算)添加蚯蚓粪,充分混合后直接作为容器栽培基质,测定混合前后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后各种土壤中有机质以及氮、磷含量显着提高,蚯蚓粪作为快速培肥改良剂在混合比例为5%~10%时,土壤改良后养分含量较为合适。(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3期)

张余莽,李楠,张静霞[5](2016)在《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农田面积日益减少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施用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很大幅度地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对土壤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而施用有机肥能全面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加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等。但是,盲目施用有机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6年23期)

宋炜[6](2016)在《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难题,焚烧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如果可以将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培肥土壤,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于玉米秸秆的充分利用,将其腐烂后形成的有机肥料作为土壤的废料,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8期)

赵昌平,王景燕,龚伟,闫思宇,舒正悦[7](2016)在《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农林复合模式的土壤培肥改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的培肥改土效应,以筛选出适宜的农林复合模式。【方法】对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8种农林复合模式(梨树+蕉藕(LSJO)、梨树+胡豆(LSHD)、梨树+油菜(LSYC)、梨树+红苕(LSHS)、核桃+蕉藕(HTJO)、核桃+魔芋(HTMY)、枇杷+大豆(PPDD)、枇杷+红苕(PPHS))和农地对照(CK)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的土壤抗蚀性、肥力和培肥改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农林复合模式与CK相比,土壤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增加17.6%—161.8%、11.6%—32.7%、12.5%—45.2%、17.9%—79.5%、10.7%—35.4%、13.7%—48.6%、12.0%—33.1%、16.4%—58.7%和10.4%—25.3%;>0.25 mm土壤团聚体(干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增加0.9%—7.2%、5.6%—18.1%和14.8%—138.7%;结构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分别降低24.0%—51.4%和17.1%—54.7%;<0.002 mm土壤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物理稳定性指数分别增加15.1%—45.2%、14.2%—28.9%、69.3%—417.3%、58.3%—256.6%和3.5%—23.9%;<0.05 mm微团聚体含量、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分别降低5.4%—33.7%、8.4%—44.1%、18.0%—49.8%和19.1%—75.1%;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7.1%—46.7%、4.3%—30.9%和18.8%—57.5%;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7%—29.7%和20.8%—53.4%;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7.3%—60.0%、34.7%—149.2%和21.0%—102.8%;各模式土壤抗蚀性综合值(CVSA)和培肥改土效应综合值(CVAE)均显着高于农地对照(CK),各模式除梨树+红苕和枇杷+红苕外,土壤肥力综合值(CVSF)均显着高于农地对照(CK)。梨树、核桃和枇杷林下分别以种植蕉藕、蕉藕和大豆具有较高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土壤肥力综合值和土壤培肥改土效应综合值。土壤抗蚀性综合值与土壤肥力综合值间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在梨树林下种植蕉藕、胡豆和油菜,在核桃林下种植蕉藕和魔芋及在枇杷林下种植大豆具有显着的培肥改土效应,对于提高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土壤抗蚀性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抗蚀性的提高与土壤肥力的增加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5期)

黄顾林[8](2016)在《应用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快速培肥滩涂土壤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东部沿海滩涂经培肥熟化后可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符合国家农用标准(GB/T 24600-2009)的生活污泥量大,且还未被资源化利用,其有机质含量高,还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可资源化利用于滩涂土壤的快速改良。在污泥重金属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性施用符合国家农用标准的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使原本几乎没有肥力的滩涂土壤迅速获得支撑绿肥植物生长的能力,绿肥地上部生物量累积后经原地还田腐解后形成土壤有机质,如此循环往复,可迅速提升滩涂土壤有机质的自积累,从而实现低投入下滩涂土壤肥力的快速形成。本研究探讨了应用不同用量(0、30、75、150、300 t ha-1)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对滩涂土壤理化性状的持续影响,及其对绿肥植物的生长及养分吸收、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应用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可显着改善滩涂土壤的理化性状。施用生活污泥各处理(30、75、150、300tha-1)土壤盐分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7.9%、59.8%、66.6%、73.1%,pH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3%、9.0%、14.7%、18.8%。滩涂土壤孔隙度、有机质、CEC、N、P养分含量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施用生活污泥各处理(30、75、150、300 t ha-1)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7.5%、167.9%、320.2%、352.9%;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0.25mm团聚体数量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16.3%、25.5%、26.7%、31.7%和12.1%、14.8%、18.1%、32.5%。(2)施用生活污泥对滩涂土壤全量Cd、Cu、Pb、Zn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污泥施用量为75、150、300 t ha-1的处理土壤全Cd、Cu、Zn显着高于对照,污泥施用量为150、300t ha-1的处理土壤全Pb显着高于对照。施用生活污泥增加了滩涂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其中有效态Cd、Cu、Ni、Zn的含量有较大的增幅,而有效态Mn和Pb增幅较小。(3)应用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可显着增加滩涂土壤种植的各季植物生物量。施用生活污泥各处理(30、75、150、300tha-1)种植的5季植物生物量平均比对照增加81.1%、130.3%、179.7%、222.3%,N和P累积平均比对照增加184.4%、259.0%、413.0%、683.0%和296.8%、341.0%、624.8%、951.2%,各处理玉米植物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我国农产品重金属安全标准。(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25)

王世杰[9](2016)在《全量秸秆不同深度还田土壤腐殖化特征及培肥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秸秆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而且其中还包含大量的氮、磷、钾等植物所必须的多种营养元素,秸秆还田作为秸秆重要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通过在田间将秸秆直接粉碎后还田,不仅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减少了运输和处理成本,解决了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问题,同时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利用秸秆还田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深度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的秸秆后,对土壤腐殖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微区秸秆还田试验来研究全量秸秆不同深度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以后机械化深耕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将叁垄两行的栽培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形成种还分离的新模式,人为增加玉米秸秆的腐解时间,减少全量秸秆直接施入农田后秸秆不能完全腐解造成的出苗率降低、病虫害增加、农作物减产等不利影响,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采集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0~15、15~30、30~45cm土层土壤,分别添加0.44%、0.88%、1.32%、2.64%、5.28%比例的秸秆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经过两年腐解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积累量表现为0~15cm<15~30cm<30~45cm。而在不同土层中土壤CO2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说明深层土壤氧化条件较差,秸秆腐解缓慢,中间产物较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的积累。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深层秸秆还田提高了胡富比,使土壤腐殖质品质得以提升。根据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可知,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深层高量秸秆还田使土壤团聚体向大团粒结构发展,增强了土壤的团聚作用,对团聚体各粒级含量影响较为显着。(2)通过在试验田设置0~15cm、15~30cm和0~30cm土层全量秸秆还田小区,研究其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秸秆还田后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5~30cm土层积累量最大,说明深层秸秆还田效果较好。添加秸秆同样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0~15cm和0~30cm土层秸秆还田后均造成了玉米产量的下降,而15~30cm还田产量有所增加,说明深层秸秆还田并未对玉米造成有害影响,反而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将叁垄两行种植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研究种还分离模式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并且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活性也得到提高。种还分离模式下进行秸秆还田对玉米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玉米产量也有所提高,但与对照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种还分离模式下的表层秸秆还田并没有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干扰,造成玉米减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覃姜薇,陈雄,林运萍,曹启民[10](2016)在《不同生物炭种类与施用量对胡椒园土壤培肥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生物炭用于胡椒园土壤,探讨生物炭对胡椒园土壤培肥的作用,为生物炭培肥胡椒园土壤提供依据。试验设计C1和C2两种,两种生物炭施用量均为炭土比10%、20%、30%,空白土壤为对照(CK),测试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C1和C2都能显着提高胡椒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炭土比为30%的生物炭C2施用量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最大;生物炭C1和C2的添加对土壤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土壤培肥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山核桃低产区和高产区林地土壤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差异大,比较不同有机物料改良其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核桃低产(红壤)和高产(石灰岩土)林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选取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和沼渣4种有机物料,按质量1%的比例添加到供试土壤中,在25℃恒温条件下,在培养开始的0、30、60、90、180天,分别测定了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态铁、锰、铜、锌的含量。【结果】1)红壤经180天培养后,发现有机物料对不同养分的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4种有机物料中仅沼渣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52.85 mg/kg(P <0.05);4种有机物料都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的作用明显高于竹炭和沼渣处理,分别高于对照13.21 mg/kg、12.07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处理都显着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 <0.05),黄腐酸钾的作用显着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136.00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中,仅黄腐酸钾处理的土壤有效铁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71.59 mg/kg (P <0.05);仅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显着提高,高于对照0.94 mg/kg (P <0.05);而对有效锰、铜均无显着提升作用。2)石灰岩土培养180天后,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碱解氮都无显着提升效果;但都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水平,其中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显着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4.67 mg/kg (P <0.05);黄腐酸钾提高土壤速效钾的作用显着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94.00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铁的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90.61 mg/kg、249.43 mg/kg (P <0.05);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着提高,分别高于对照135.74 mg/kg、155.96 mg/kg、51.51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79 mg/kg、2.99 mg/kg (P <0.05);但仅沼渣处理对土壤有效锌有显着提高作用,高于对照3.23 mg/kg (P <0.05)。3)在红壤(pH 4.46)中施用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pH,但仅沼渣处理的提升作用达显着水平,高于对照0.86个单位(P <0.05);同时,仅沼渣处理显着降低了红壤的土壤交换性Al~(3+),较对照降低3.04 cmol/kg (P <0.05)。在石灰岩土(pH 6.13)中,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pH均有显着提高作用(P <0.05),其中黄腐酸钾的作用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高于对照0.98个单位(P <0.05);但4种有机物料对降低石灰岩土的土壤交换性Al~(3+)均无显着效果。【结论】有机物料对不同产量水平的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作用不同:有机物料在高产林地上具有养分供应的提升和协调的作用;有机物料在低产林地上具有显着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提高土壤pH、降低酸性土壤中铝的生物毒害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培肥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子骁,邓良基,周伟,陈露丹,邹光基.有机物料对宅基地复垦土壤培肥效果评价[J].土壤.2019

[2].倪幸,窦春英,丁立忠,石红静,马闪闪.有机物料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3].雷娜,陈田庆,董起广,罗林涛.空心村整治还田材料土壤培肥效果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8

[4].吴春童,朱紫娟,刘纯,钱晓晴.蚯蚓粪作为贫瘠土壤快速培肥改良剂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5].张余莽,李楠,张静霞.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6

[6].宋炜.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7].赵昌平,王景燕,龚伟,闫思宇,舒正悦.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农林复合模式的土壤培肥改土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6

[8].黄顾林.应用生活污泥作为“原始肥力驱动剂”快速培肥滩涂土壤的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16

[9].王世杰.全量秸秆不同深度还田土壤腐殖化特征及培肥效果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10].覃姜薇,陈雄,林运萍,曹启民.不同生物炭种类与施用量对胡椒园土壤培肥效果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不同试验区土壤培肥效果比较心十峡暇门对士豆根书蔗糖酶在不同粒级大团聚体中的分布有机肥对土壤真菌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混交模式选择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标签:;  ;  ;  ;  ;  ;  ;  

土壤培肥效果论文_刘子骁,邓良基,周伟,陈露丹,邹光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