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单胞菌论文-张梦颖

盐单胞菌论文-张梦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盐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羟基丁酸酯(PHB),发酵条件,碳源

盐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颖[1](2019)在《盐单胞菌合成PHAs条件优化及材料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羟基脂肪酸醋(Polyhydroxyalkanoates,PHA)通常作为碳源和能量储存在微生物中,因其具有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似的性质,又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良好降解,被誉为环境友好型材料。PHA类化合物因生物相容性优良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因构成单体的不同而具有压电性、导电性,在材料领域被广泛应用;因具有生物降解性,在农业生产中以包埋杀虫剂被应用。随着对PHA研究的深入,提高PHA的合成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PHA研究领域的热点。当以嗜盐菌作为出发菌株,可以发挥纯菌发酵所带来的高产特性,又利用嗜盐菌对高盐碱环境的耐受力可减少繁琐的灭菌环节,进而开发开放培养的低成本平台。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嗜盐菌为基础,选取一株PHA合成量最大达41%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采用FT-IR、DSC、XRD及降解性实验对菌株合成的PHA材料性质进行分析。Halomonassp.Z-1经苏丹黑和异染颗粒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分析,其革兰氏染色阴性,丙二酸盐实验阳性、西蒙氏枸橼酸盐实验阳性,不能还原硝酸盐,不能产生H2S,不能液化明胶;又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盐单胞菌(Gallomonas sp.),并将其命名为Z-1,获得登录号为MH428215。初步研究了营养和培养条件对Halomona.s sp.Z-1发酵合成PHA的影响以及生长规律。其中,Z-1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合成PHA类化合物;对氯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有抗性。通过发酵实验发现,Halomonas sp.Z-1的高产PHA条件为温度37℃,pH9.0,160r/min,500mL 叁角瓶装液量90mL,培养至521h,PHA合成量最大达 56%。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将PHB标样和Hallomonns sp.Z-1合成的聚合物共同分析,结果显示其二者图谱相近,均在1726、2980、2934、2876 cm-1处出现了 PHB的特征性吸收峰,菌株Z-1利用葡萄糖、壬酸、癸酸分别作为碳源合成的产物为PHB。通过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温度上升曲线可知,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产物的Tm值为61.40℃;以己酸作为碳源,Tm,值为62.3C℃;以壬酸作为碳源,Tml值为53.40℃;以癸酸作为碳源,Tm,值为70.40℃;以十一酸作为碳源,Tm值为77.40℃;即底物的选择影n响产物的组成和性质。葡萄糖,丁酸,戊酸分别作为碳源合成的PHA类化合物,在两个月内,减重率都在66%左右,说明在自然条件下Halomonas sp.Z-1的PHA类产物有极好的降解性。综上,Halomonas sp.Z-1作为PHA类化合物合成平台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在开放条件下利用廉价底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未来大规模生产应用提供必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朱五二,缪明永,顾正华,李由然,丁重阳[2](2019)在《盐单胞菌S62 β-半乳糖苷酶合成低聚半乳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盐单胞菌S62 β-半乳糖苷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合成低聚半乳糖效率。为了提高低聚半乳糖产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反应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为考察对象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0℃,pH 7.0,加酶量50 U/mL,底物质量浓度300 g/L。反应6 h时可获得最大低聚半乳糖产率(41.91±0.27)%,乳糖消耗率为(82.47±0.38)%。反应4~8 h内低聚半乳糖产率都维持在40%以上,此时乳糖消耗率均在80%以上,在提高乳糖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低聚半乳糖的高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低温S62 β-半乳糖苷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越,李秋芬,张艳[3](2019)在《嗜碱盐单胞菌X3中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簇的功能验证及蛋白结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氮代谢推动环境的氮循环,硝酸盐还原反应是氮代谢途径中重要步骤之一。本文运用酶活测定、qRTPCR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的方法,对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3中编码细菌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ase,Nar)不同亚基的基因簇narGYJV进行了功能验证、蛋白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X3菌株中存在narGYJV基因簇并具有表达活性,测得Nar的酶活为每克蛋白21.415U;预测到的narGYJV编码蛋白功能区域中1~1246氨基酸属于NarG超家族,编码Nar的α亚基;1261~1752氨基酸属于DMSOR-beta-like超家族,编码Nar的β亚基;2061~2279氨基酸编码γ亚基,1802~2018氨基酸编码δ亚基;Nar的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占37.59%,α螺旋占34.43%,延伸链占18.33%;NarG、NarY和NarV的3D结构与PDB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1Q16 3D结构最接近,覆盖率9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X3中NarG与同属菌的遗传距离较近,在不同菌属间虽然功能相似,其同源性较低;NarY与大肠杆菌中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关系较近,说明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r中不同亚基的系统发育地位不同。研究结果表明,Halomonas alkaliphila X3菌株中存在编码Nar的基因簇narGYJV,编码蛋白具有独特的3D结构,不同亚基的系统发育地位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氮代谢通路选择和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艳红,尹圣祥,王吉宏,王于,乔志刚[4](2018)在《盐单胞菌YH-I中MFS超家族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功能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盐单胞菌YH-I的MFS转运蛋白基因,明确其基本的生物学信息,并对其蛋白功能进行分析。方法提取盐单胞菌YH-I的总基因组DNA,应用Sau3AⅠ进行部分酶切,胶回收4 000~10 000 bp片段,与p UC18载体连接。采用功能互补法将连接产物电转化至缺陷株大肠埃希菌EP432感受态细胞中,筛选MFS转运蛋白新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单克隆,接种至LBK液体培养基(Na~+含量控制在0~0.8 mol/L),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盐单胞菌YH-I克隆出全长为4 219 bp的片段,经DNAMAN分析,此片段含有4个开放式阅读框(ORF),提交NCBI进行BLAST比对,其中长度为1 209 bp的ORF2与Halomonas campaniensis(WP_038484815.1)编码的MFS转运蛋白一致性为86%,编码402个氨基酸,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等电点为9.63。经跨膜预测与疏水性分析,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含有12个疏水性跨膜区。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来自盐单胞菌YH-I的MFS转运蛋白处于1个独立的分支,可能为新型的MFS转运蛋白成员。经LBK转运能力分析,该蛋白不具有Na~+转运能力。结论本研究对克隆的MFS转运蛋白新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明确盐单胞菌YH-I的MFS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越[5](2018)在《嗜碱盐单胞菌菌株X3的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工农业和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含有高浓度氮的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大量氮素渗入地表和地下径流,而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废水脱氮工艺中,生物脱氮较传统的物化法脱氮技术具有经济高效,操作简单,且不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优势。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备高效脱氮功能的细菌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3,研究X3菌株的氮代谢相关机理,对日后该菌株在废水脱氮中的高效应用和探究该类菌在海洋氮循环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酶活检测、PCR、qRT-PCR检测等方法,对Halomonas alkaliphila X3氮代谢途径及相关酶的存在和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利用多种软件对各基因编码的相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3D结构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PCR反应,验证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到的nasA和narGYVJ的存在,未扩增到没有预测到AMO、HAO、Nap、Nir、Nos和Nor相关功能基因的片段,同时培养过程中,未检测到硝化反应的关键中间产物羟胺和反硝化反应产生的气体,因此初步判断Halomonas alkaliphila X3的氮代谢途径中不存在编码AMO、HAO、Nap、Nir、Nos和Nor等各种酶的功能基因,可能不存在硝化和反硝化路径,其对无机氮的利用是通过硝酸盐的异化和同化反应途径实现的,即分别在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r和同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sA的催化作用下,将硝酸盐转化生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氨氮,再合成细胞物质的。(2)Halomonas alkaliphila X3氮代谢通路中存在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r,且具有表达活性。该酶催化硝酸盐转化到亚硝酸盐的反应,且酶活性为每克蛋白21.415 U。Halomonas alkaliphila X3中的Nar由α、β、γ和δ四个亚基构成,分别由为narG、narY、narV和narJ编码。基因簇narGYJV编码的蛋白功能区域中1-1246氨基酸属于NarG超家族,构成Nar的α亚基;1261-1752氨基酸属于DMSOR-beta-like超家族,构成Nar的β亚基,2061-2279氨基酸构成γ亚基,1802-2018氨基酸构成δ亚基。NarG、NarY和NarV的3D结构与PDB中大肠杆菌的1Q16模型的3D结构最接近,覆盖率达9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X3菌株中NarG在同菌属中遗传距离较近,与坎帕尼亚盐单胞菌(Halomonas campaniensis)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WN018的一致性最高,高达99%;NarG在不同菌属间虽然功能相似,但同源性较低。NarY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关系较近,证明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r中不同亚基的演化方向和系统发育地位均不同。(3)Halomonas alkaliphila X3中存在同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sA;经拼接获得了其功能基因nasA全长为2739 bp的全序列;发现该基因具有表达活性,且其在好氧条件下的表达量高于厌氧条件下的;预测到Halomonas alkaliphila X3的NasA中存在固氮酶中都含有的Mo元素,且NasA中未预测到信号肽,证明其是胞内酶;NasA的氨基酸中13-587氨基酸属于Molybdopterin-binding超家族;594-712氨基酸属于MopB_CT超家族;847-896氨基酸属于NirB超家族。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X3菌株的nasA基因与Halomonas campaniensis和Halomonas sp.TD01的同源性最高,nasA基因在不同的菌属之间的差异性较大,NasA的蛋白质3D结构与PDB库中硫酸盐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的硝酸盐还原酶(NapA)同源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07)

田鹏[6](2018)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盐单胞菌分离与厌氧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原,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其中分布着众多的高大沙山和湖泊群,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手段分离了巴丹湖(西)中的嗜盐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八个湖泊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挖掘其中可培养的嗜盐菌和非培养的厌氧氨氧化菌种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稀释平板技术,从巴丹湖(西)水样和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1株中度嗜盐杆菌,形态学特征与盐单胞菌属特征相符。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21株中度嗜盐杆菌均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其中3株与泥色盐单胞菌(Halomonas lutescens Q1U)相似性最高,达到99%,另外18株与Halomonas stevensii S18214相似性最高为99%。21株嗜盐单胞菌间存在一定拮抗关系,菌株H.stevensii SS3和H.stevensii SS9的抑菌谱最广,其中可能存在可以抑制盐单胞菌属致病菌的物质。(2)通过构建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发现在8个湖泊沉积物中均检测到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存在,但多样性水平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在沉积物中共发现一个已知属Candidatus Brocadia,四个潜在的新属以及个别Unknown序列。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中Ca~(2+)、Mg~(2+)、NO_3~-、Cl~-离子浓度以及盐度和含水率是造成厌氧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了8个湖泊沉积物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数量,表明巴丹湖(西)沉积物中基因丰度最低,其余7个湖泊的丰度范围在1.51×10~4~2.65×10~5 copies/g。统计分析表明各湖泊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空间差异较显着,CO_3~(2-)、Na~+、盐度和NH_4~+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丰度与NH_4~+正相关,与CO_3~(2-)、Na~+、盐度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19)

姜巨全,孙开福,杨立娜,陈金,张正来[7](2017)在《松嫩盐单胞菌中Group 2 mrp操纵子敲除及突变株耐盐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编码多亚基钠/氢逆向转运蛋白Group 2型mrp(mrp2)操纵子耐盐碱能力,首先构建mrp2自杀质粒p K18mobsac B-mrp2-Nco I,电转化野生型菌株-松嫩盐单胞菌(Halomonas songnenensis)NEAU-ST10-39T,基于以上基因敲除原理获得mrp2敲除菌株。PCR验证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获得mrp2敲除菌株,并将其命名为NEAU-ST10-39T-△mrp2。为进一步验证突变株正确性,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 BBR1-MCS5-mrp2,转化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获得转化子命名为NEAU-ST10-39T-△mrp2/p BBR1-MCS5-mrp2。耐盐碱测试显示,NEAU-ST10-39T-△mrp2/p BBR1-MCS5-mrp2表现出与野生型菌株类似耐盐碱能力,进一步证实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构建正确;随Na Cl浓度和p H升高,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生长受到抑制,表明mrp2对宿主菌NEAU-ST10-39T在高盐碱条件下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电转化方法可避免p K18mobsac B在叁亲本接合过程中受体菌抗性筛选、突变株纯化弊端,简化质粒导入宿主程序;NEAU-ST10-39T-△mrp2成功构建为敲除盐单胞菌中其他耐盐碱基因和揭示该基因耐盐碱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姜巨全,杨立娜,刘艳双,孙开福[8](2017)在《肇东盐单胞菌中胞苷酸激酶基因cmk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一株中度嗜盐菌-肇东盐单胞菌(Halomonas zhaodongensis)NEAU-ST10-25T的耐盐碱机制,采用基因文库筛选方法从该菌株获得一个重组质粒p UC-LYS1。该质粒可恢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Na+/H+逆向转运蛋白缺陷株KNabc在含有0.2 mol·L-1Na Cl的LBK培养基上生长。序列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 UC-LYS1中外源DNA片段由1个N端截短的ORF1、叁个完整的ORF(ORF2-4)以及1个C端截短的ORF5组成。其中,ORF4与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nlongata)中1个推测的胞苷酸激酶(Cytidylate kinase,CMK)同源性最高(86%)。为便于区分与其同源物,编码ORF4的基因cmk来自肇东盐单胞菌(Halomonas zhaodongensis)被定名为Hz_cmk。Hz_CMK也与包括已被鉴定来自大肠杆菌(E.coli)的Ec_CMK等其他同源物具有较高同源性。为进一步鉴定Hz_cmk是否编码胞苷酸激酶,通过PCR扩增分别将Hz_cmk和大肠杆菌(E.coli)的同源基因Ec_cmk(作为正对照)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19,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C4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SDS-PAGE表明其以可溶形式存在。酶学分析表明Hz_CMK与Ec_CMK均具有较高胞苷酸激酶活性。为国内外首次中度嗜盐菌的胞苷酸激酶基因功能鉴定。(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孙开福[9](2017)在《松嫩盐单胞菌中Group 1型Mrp系统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其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盐单胞菌(Halomonas songnenensis)NEAU-ST10-39~T是一株可在15%的Na Cl及pH 10.0的碱性环境下生长的中度嗜盐菌(Moderately halophile)。本研究首先以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基因功能互补法,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型株KNabc(Δnha A,Δnha B,Δcha A),从松嫩盐单胞菌(H.songnenensis)NEAU-ST10-39~T中筛选到1个Group 1 mrp操纵子,它是一个编码多亚基单价阳离子/氢逆向转运蛋白(multisubunit monovalent cation/proton antiporter),并将其定名为Hs_mrp,其编码蛋白命名为Hs_Mrp。Hs_mrp操纵子全长6 Kb,包含6个完整的开放式阅读框和一个截短的ORF融合进Lac Z的阅读框(与同源蛋白只缺少1个氨基酸)(ORF7-13),并且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启动子。通过蛋白同源比对发现,Hs_Mrp与湛江盐单胞菌(H.zhanjiangensis)中推测的单价阳离子/氢逆向转运蛋白Hzj_Mrp的七个亚基具有最高同源性(88.7%-98.9%)。与已鉴定的Group 1 Mrp比对,发现除了与来自H.zhaodongensis的Hz_Mrp同源性较高(83.5-97%)以外,与其他已鉴定的Mrp对应亚基均表现出较低同源性(最高为48.1%,最低28.9%)。同时,基于比对结果构建其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显示Hs_Mrp与一个已鉴定的和几个推测的Group 1型Mrp聚在一起且形成一个独立分支,这说明Hs_mrp的确编码一个Group 1型Mrp系统。为了深入地揭示Hs_mrp的耐盐碱机制,我们分别在异源宿主大肠杆菌(E.coli)KNabc和在同源宿主NEAU-ST10-39~T Hs_mrp基因敲除突变菌株中进行了相关功能鉴定实验。结果如下:(1)在异源宿主中,耐盐碱测定显示:Hs_mrp可使(E.coli)KNabc在0.8 M Na Cl、一定浓度Li Cl(5 m M)及p H 8.0的碱性环境中恢复生长;阳离子/H~+逆向蛋白活性测定显示,KNabc/p UC-mrp制备的反转膜在p H 7.5-9.5的范围内表现出了较高的Na~+(Li~+,K~+)/H~+逆向转运活性,且在p H 9.5下活性最高,表观K0.5值分析显示,Na~+、Li~+和K~+的K0.5值分别是0.64、1.05和0.76。结果说明Hs_Mrp是pH依赖性的Na~+(Li~+,K~+)/H~+逆向转运蛋白且即Na~+是最适底物,其次是K~+和Li~+。(2)首先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质粒pK18-mrp-Nco I和携带庆大霉素抗性的pK18-mrpGm;其次,敲除质粒p K18-mrp-Nco I通过电转化方法顺利进入NEAU-ST10-39~T;然后利用反向筛选成功地获得了两株Hs_mrp基因敲除菌株,我们将其命名为NEAU-ST10-39~T-?mrp-7和NEAU-ST10-39~T-?mrp-23;最后,我们成功将携带有完整Hs_mrp操纵子的重组穿梭质粒p MCS5-mrp转入到敲除突变株中,将其互补突变菌株命名为NEAU-ST10-39~T-?mrp/p MCS5-mrp。(3)在同源宿主中,对Hs_mrp敲除突变株进行了相应生理测试。耐盐测试结果发现:NEAU-ST10-39~T-?mrp/pMCS5-mrp(互补突变株)表现出与野生型菌株类似的耐盐能力,既Hs_mrp操纵子可以互补敲除菌株;处于pH 7的中性条件下,存在2%和3%的NaCl浓度时,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和互补突变株的生长情况没有差异;然而,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敲除菌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pH8或pH9的碱性条件下,从2%或3%的NaCl浓度开始,敲除菌株生长就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以上表明:在中性条件下,Hs_mrp对宿主菌在高盐下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Hs_mrp对宿主菌在较低盐浓度下的生长就已经起到作用。鉴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Hs_Mrp是一个具有Na~+(Li~+,K~+)/H~+逆向转运活性的Group 1型Mrp系统;并成功地构建了NEAU-ST10-39~T的Hs_mrp基因敲除突变菌株。(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宋娜[10](2017)在《嗜碱盐单胞菌中新型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DSM 16354T是一株可生长在10%的NaCl及p H 9.0碱性环境中的一种中度嗜盐和嗜碱菌。中度嗜盐菌指的是在0.1%-32.5%Na Cl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代谢的微生物类群。它作为细菌耐盐碱机制的重要研究对象,基因的类别有很多且耐盐机制也很复杂。对中度嗜盐菌的耐盐碱基因资源进行挖掘,是深入研究微生物盐适应机制和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前提。它与一般的非嗜盐菌相比,具有相对独特的生理生化结构、代谢途径、以及遗传学特性等。本研究利用基因文库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钠/氢逆向转运蛋白缺陷株KNabc(Δnha A、Δnha B、Δcha A)功能互补相结合的方法,从Halomonas alkaliphila DSM 16354T中克隆获得一个重组质粒p UC-SN11。它编码钠/氢逆向转运蛋白(Na~+/H~+antiporter)。耐盐碱实验表明,KNabc/p UC-SN11能在含0.2 M Na Cl的LBK培养基中生长。并初步预测该质粒包含的序列可能编码Na~+/H~+逆向转运蛋白。序列分析发现pUC-SN11携带的DNA片段长5662 bp,有3个完整的阅读框(ORF)。经过比对,ORF1(1-1324 bp)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campaniensis)中的TRAP dicarboxylate transporter subunit Dct M同源性最高可达99%。ORF2(1414-2389 bp)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campaniensis)中TRAP ABC transporter substrate-binding protein同源性最高可达99%。ORF3(2833-4309 bp)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campaniensis)中的sodium:proton antiporter(NhaD)的同源性最高可达99%。由于ORF3编码一个单亚基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因此推测起作用的阅读框是ORF3。所以本研究直接对ORF3进行亚克隆。因其来自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DSM 16354T而被定名为Ha_nhaD。将Ha_NhaD与已鉴定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比对的蛋白分别是Ha_NhaD2(来自Halomonas sp.Y2)、Aa_NhaD(来自Alkalimonas amylolytica)、Ha_NhaD1(来自Halomonas sp.Y2)、He_NhaD(来自Halomonas elongata)、Vc_NhaD(来自Vibrio cholerae)、Vp_NhaD(来自Vibrio parahaemolyticus)、Dl_NhaD(来自the metagenome of halophilic bacteria in Daban Salt Lake)和Dw_NhaD(来自the metagenome of halophilic bacteria in Dagong Ancient Brine Well),比对结果同源性依次为91%、72%、70%、64%、60%、56%、17%和11%。为了证明它是否是一个新型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此发育树包括7个最近的同系物,同源性在76%-99%之间,7个较近的同系物同源性在50%-75%之间和7个较远的同系物同源性在20%-49%之间,同时包括8个已经鉴定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结果表明,它与其同系物聚在一起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分支。所以我们认为Ha_NhaD是一个新型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耐盐碱测试表明,含有重组质粒pUC-nhaD的大肠杆菌(E.coli)KNabc(Δnha A、Δnha B、Δcha A)能在0.6 M Na Cl、0.2 M Li Cl及p H 8.0的碱性环境中生长。拓扑异构学结构分析显示,Ha_NhaD含有12个TMS的跨膜蛋白,表明蛋白是一个低极性的跨膜蛋白。本研究测试了含有nhaD基因的重组质粒pUC-nhaD的大肠杆菌(E.coli)KNabc转化子的阳离子/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结果证实了KNabc/p UC-nhaD具有Na~+(Li~+)/H~+逆向转运活性。进一步测定了不同pH值对NhaD的阳离子/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a_NhaD逆向转运蛋白活性在p H 6.5-9.5范围内表现出p H依赖性。为了确定Ha_NhaD对阳离子的亲和力,测定了KNabc/p UC-nhaD反转膜在最适pH条件下Ha_NhaD蛋白对Na~+、Li~+的K0.5值,测定结果显示NhaD蛋白的底物亲和性为:Na~+>Li~+。综上所述,Ha_nhaD基因编码一个新型的NhaD型Na~+/H~+逆向转运蛋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盐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盐单胞菌S62 β-半乳糖苷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合成低聚半乳糖效率。为了提高低聚半乳糖产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反应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为考察对象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0℃,pH 7.0,加酶量50 U/mL,底物质量浓度300 g/L。反应6 h时可获得最大低聚半乳糖产率(41.91±0.27)%,乳糖消耗率为(82.47±0.38)%。反应4~8 h内低聚半乳糖产率都维持在40%以上,此时乳糖消耗率均在80%以上,在提高乳糖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低聚半乳糖的高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低温S62 β-半乳糖苷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颖.盐单胞菌合成PHAs条件优化及材料学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2].朱五二,缪明永,顾正华,李由然,丁重阳.盐单胞菌S62β-半乳糖苷酶合成低聚半乳糖的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19

[3].王越,李秋芬,张艳.嗜碱盐单胞菌X3中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簇的功能验证及蛋白结构预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艳红,尹圣祥,王吉宏,王于,乔志刚.盐单胞菌YH-I中MFS超家族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功能初步验证[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5].王越.嗜碱盐单胞菌菌株X3的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6].田鹏.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盐单胞菌分离与厌氧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D].内蒙古大学.2018

[7].姜巨全,孙开福,杨立娜,陈金,张正来.松嫩盐单胞菌中Group2mrp操纵子敲除及突变株耐盐碱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

[8].姜巨全,杨立娜,刘艳双,孙开福.肇东盐单胞菌中胞苷酸激酶基因cmk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

[9].孙开福.松嫩盐单胞菌中Group1型Mrp系统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其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7

[10].宋娜.嗜碱盐单胞菌中新型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盐单胞菌论文-张梦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