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逐级提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光谱,共生矿,自由基,碱金属,过氧化氢,化学。
逐级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付小佼,储满生,高立华,柳政根[1](2018)在《低品位硼镁铁共生矿中镁资源逐级提取富集新工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低品位硼镁铁共生矿的综合利用,提出新的清洁生产工艺路线,通过金属化还原-磁选分离、硫酸浸出和浸出液加入乙醇结晶,提取其中的镁资源,可分别得到富铁产品、富硅产品和富硼产品。金属化还原-磁选环节中,在还原温度1250°C、还原时间60 min、矿粒度0.50~2.00 mm和煤粒度0.50~1.50 mm条件下,原矿中94.6%的镁可富集到非磁性产物中。非磁性产物在浸出温度90°C、浸出时间15 min和液固比7:1的条件下和硫酸反应,87.4%的镁可富集到溶液中,从而与残留在浸出渣中的硅分离。镁离子浓度为0.8 mol/L的浸出液常温下加入原始溶液体积1.5倍的乙醇静置30 min后,97.2%的镁以Mg SO4·7H2O的形式结晶析出。(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11期)
徐蓓蕾[2](2018)在《炙甘草逐级提取的红外光谱与导数光谱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快速监测提取过程的实验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导数光谱(SD-IR)的方法对炙甘草不同溶剂逐级提取的过程进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醇提物FT-IT图谱中,1 512 cm~(-1)峰较强,说明其中含黄酮类成分量较高,醚提取物中可见,有2 925、2 854 cm~(-1)为C-H伸缩振动,1 738 cm~(-1)等峰位羟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可能主要为叁萜类成分,另外在1 300 cm~(-1)以下,亦有明显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即糖类的特征峰.在酯提取物中,亦出现2925、2853、1 707 cm~(-1)等峰位羰基C=O伸缩振动峰,1 614 cm~(-1)峰特别明显,1 508、1 455 cm~(-1)等峰也相对较明显,说明可能有黄酮类成分被提取出来.SD-IR能够进一步印证FT-IR的实验结果.利用FT-IR结合SD-IR的高强指纹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提取过程,实现中药提取过程的实时监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缪刚芬[3](2015)在《沉积物中逐级提取胡敏酸对Cu~(2+)的吸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敏酸含有丰富的极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强烈吸附重金属,进而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及生物可利用性。因此,研究胡敏酸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及机理将为重金属的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土壤/沉积物往往含有多种不同极性的胡敏酸。虽然这些胡敏酸的原生生物质和腐殖化条件相似,但由于腐化程度不同,它们的化学组成、官能团及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差异也很大。因此,为探明同一来源不同极性的胡敏酸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及机理,本文研究了沉积物中逐级提取的胡敏酸对Cu2+的吸附规律及机制。论文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结果:(1)通过碱性溶液逐级提取法获得了沉积物中4种不同极性的胡敏酸。逐级提取胡敏酸的氮含量基本一致。先提取的胡敏酸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如-COOH和-OH)大,极性大,芳香度高;后提取的胡敏酸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小,极性小,芳香度低。通过13C固态核磁共振图谱分析及官能团滴定结果发现,随着逐级提取次数的增加,胡敏酸烷基链上羟基及羰基含量基本不变,但羧基及酚羟基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后提取的胡敏酸比先提取的胡敏酸的含氧量、O/C值和含氧官能团含量更低。(2)逐级提取胡敏酸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可用Bi-Langmuir模型很好地拟合,且吸附作用机制也可通过Bi-Langmuir模型很好地解释。Cu2+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吸附在胡敏酸上。相比通过络合作用吸附Cu2+,胡敏酸通过离子交换吸附Cu2+具有饱和吸附量大但吸附亲和力小的特征。胡敏酸的解离态羧基既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吸附Cu2+,也可以通过络合作用吸附Cu2+,是Cu2+的主要吸附点位。因此,相比后提取出的胡敏酸,先提取出的胡敏酸由于羧基含量更高,其对Cu2+的饱和吸附量更大、吸附亲和力更强。pH升高能促进胡敏酸羧基官能团解离,从而提高胡敏酸对Cu2+的吸附。另外,H+的竞争作用会降低胡敏酸对Cu2+的离子交换饱和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9-01)
黄天志,王世杰,刘秀明,刘虹,吴沿友[4](2014)在《逐级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组织中8种有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植物组织中草酸存在的不同形态,建立了水和稀盐酸作为提取介质的逐级提取方法,获得了水溶态和酸溶态草酸及乙醇酸、乙醛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酸。采用Hypersil ODS(200 mm×4.6mm,5μm)色谱柱,以5 m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pH 2.8)作为流动相,在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的条件下,通过分时段控制流速实现了8种有机酸的快速分离,同时去除了盐酸对酸溶态草酸测定的干扰。本方法精确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分析。(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4年12期)
杨明,陈明华,谷红伟[5](2014)在《逐级提取法研究新疆高钠煤中碱金属赋存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水、醋酸铵溶液、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研究新疆红沙泉矿、准东矿原煤中碱金属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煤的水溶钠含量为45.05%,高于红沙泉煤的水溶钠含量;新疆煤中钠形态主要以水溶态和不溶态的无机钠主,占比合计约70%,水溶和不溶的钾化合物占90%左右,即新疆高钠煤中碱金属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主要以水溶态和不溶态为主,醋酸铵溶态和盐酸溶态含量较低。(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许宝平,牛黎莉,贾清[6](2013)在《中华苦菜中不同溶剂逐级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菜为试材,分别以水和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为溶剂进行逐级提取,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对.OH自由基、H2O2都具有较强清除作用,并且与加入浓度呈正相关,苦菜水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强于丙酮、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还原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水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Anthony,Daniel,Foday[7](2012)在《黑木耳多糖的逐级提取、纯化及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木耳多糖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深入研究了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方法,为黑木耳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本文采用逐级水提和碱提结合80%醇沉等方法,首先从500g子实体得到5种水提多糖,分别为WCP-1、-2、-3、-4、-5。水提部分的总收率为71.9g,其中13.4gWCP-1、27.1gWCP-2、14.1gWCP-3、10.8gWCP-4、6.5gWCP-5。水提部分的总产率为14.38%。水提后的残渣(127g)经过1MNaOH碱提得到54.1g碱提多糖ACP,产率为42.6%。本文对不同级分的黑木耳多糖的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结构特征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分析。各种级分的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含量分别为28.3、3.04、9.4%(WCP-1);33.7、5.81、3.9%(WCP-2);42.1、4.31、1.3%(WCP-3);45.4、3.60、0.2%(WCP-4);33.1、2.15、0.04%(WCP-5);34.3、2.52、2.4%(ACP)。初步纯化的各级分(AAPW-1、-2、-3、-4、-5、AAP.alk)中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含量略有变化。单糖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五种水提多糖级分主要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这两种单糖的含量分别为45.9%和38.9%(WCP-1);43.3%和31.6%,(WCP-2);32.6%和43.7%(WCP-3);46.0%和32.7%(WCP-4);61.5%和23.5%(WCP-5)。碱提多糖ACP主要含有葡萄糖,占79.0%,另外含有14.3%甘露糖。初步纯化的各级分也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但甘露糖含量有所增加。例如,AAPW-1含有28.60%葡萄糖和45.97%甘露糖;AAPW-3含有31.27%葡萄糖和42.35%甘露糖;AAPW-5含有26.52%葡萄糖和56.06%甘露糖,AAP.alk含有20.65%葡萄糖和53.50%甘露糖。除此之外,各级分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醛酸、木糖及半乳糖。利用叁种肿瘤细胞检测了AAPW-1、-3、-5和AAP.alk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AAPW-1具有一定的抑制S-180和HCT-116细胞增殖的能力;AAPW-3和-5抑制HT-29细胞增殖作用较明显。AAP.alk对肿瘤细胞增殖几乎没有作用。利用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检测了AAPW-1、-3、-5和AAP.alk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AAPW-1、-3、和-5都能显着增强巨嗜细胞吞噬和释放NO能力,但不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张艳,王松雪,鲁沙沙,谢刚[8](2010)在《采用逐级提取方法研究储藏小麦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溴氰菊酯是一种高效的谷物保护剂,在我国被广泛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护。研究溴氰菊酯在谷物中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组分的残留对于了解农药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采用改进建立的谷物大分子组分逐级提取方法研究了溴氰菊酯在小麦的不同大分子组分中的分布。首先,溴氰菊酯处理过的小麦分别用缓冲溶液、甲醇和丙酮进行溶剂提取,然后在各种酶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小麦中的淀粉、蛋白质、果胶、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6种组分被依次逐级提取,并通过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每个组分中的溴氰菊酯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溴氰菊酯分布于有机溶剂的提取液中,少部分分布在谷物大分子组分的提取态。在6种谷物大分子组分中,溴氰菊酯主要集中于小麦的淀粉和木质素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1-04)
刘安军,孙洪臣,刘有志,王稳航,曹东旭[9](2007)在《牛骨蛋白与多糖的逐级提取及分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牛骨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提取及分离方法,该文在分析骨胶原蛋白和多糖存在状态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不同溶剂探讨了牛骨中蛋白质与多糖的逐级提取方法。首先碱性蛋白、酸性蛋白分别被0.6 mol/L KCl和0.5 mol/L K-P(K2HPO4/KH2PO4)溶液提取出来;0.1 mol/L HCl脱钙时溶解出酸性、中性及碱性蛋白,再经过NaOH中和后,酸性蛋白随羟基磷灰石沉淀、中性及碱性蛋白存留在上清液中;其他在胶原纤维上的有机物被0.5 mol/L NaCl和1%Na2CO3分别提取出来。各级提取有机物用SDS-PAGE电泳以及Stains All染色法、阿里新兰染色和CBB染色进行检测。利用DEAE-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树脂有效地将碱性蛋白、酸性蛋白和多糖分离精制。(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徐立荣,梁汉东,雒昆利,冯福建,谭见安[10](2006)在《逐级提取试验研究岩石中氟的化学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对岩石中氟元素的化学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石中氟的化学活动性具有很大的差异,碳酸盐岩中氟均具有很强的化学活动性,其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高于75%;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氟的化学活动性与岩石变质程度有关,变质程度较高的黑色碳质板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小于黑色页岩、黑色硅质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磷块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较高,而千枚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较低;辉绿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与原岩中氟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时代的石煤中氟的化学活动性具有较大差异.下志留统石煤中氟的可淋失比例(平均为47.39%)一般高于下寒武统石煤中氟的可淋失比例(平均为29.43%).(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6年11期)
逐级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快速监测提取过程的实验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导数光谱(SD-IR)的方法对炙甘草不同溶剂逐级提取的过程进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醇提物FT-IT图谱中,1 512 cm~(-1)峰较强,说明其中含黄酮类成分量较高,醚提取物中可见,有2 925、2 854 cm~(-1)为C-H伸缩振动,1 738 cm~(-1)等峰位羟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可能主要为叁萜类成分,另外在1 300 cm~(-1)以下,亦有明显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即糖类的特征峰.在酯提取物中,亦出现2925、2853、1 707 cm~(-1)等峰位羰基C=O伸缩振动峰,1 614 cm~(-1)峰特别明显,1 508、1 455 cm~(-1)等峰也相对较明显,说明可能有黄酮类成分被提取出来.SD-IR能够进一步印证FT-IR的实验结果.利用FT-IR结合SD-IR的高强指纹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提取过程,实现中药提取过程的实时监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逐级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1].付小佼,储满生,高立华,柳政根.低品位硼镁铁共生矿中镁资源逐级提取富集新工艺(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2].徐蓓蕾.炙甘草逐级提取的红外光谱与导数光谱监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缪刚芬.沉积物中逐级提取胡敏酸对Cu~(2+)的吸附机理[D].浙江大学.2015
[4].黄天志,王世杰,刘秀明,刘虹,吴沿友.逐级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组织中8种有机酸[J].色谱.2014
[5].杨明,陈明华,谷红伟.逐级提取法研究新疆高钠煤中碱金属赋存形态[J].煤质技术.2014
[6].许宝平,牛黎莉,贾清.中华苦菜中不同溶剂逐级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
[7].Anthony,Daniel,Foday.黑木耳多糖的逐级提取、纯化及药理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8].张艳,王松雪,鲁沙沙,谢刚.采用逐级提取方法研究储藏小麦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分布[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9].刘安军,孙洪臣,刘有志,王稳航,曹东旭.牛骨蛋白与多糖的逐级提取及分离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
[10].徐立荣,梁汉东,雒昆利,冯福建,谭见安.逐级提取试验研究岩石中氟的化学活动性[J].环境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