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伟: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哲学分析论文

符建伟: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哲学分析论文

摘要:外来物种入侵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呈日益严峻化趋势的生态安全难题,本质上,它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在物种引入领域的反映。从生态哲学来看,外来物种入侵防范不足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即机械论的自然观、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盲目乐观主义的科技观。走出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防范不足的认识误区,应当确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汲取东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从而为有效破解外来物种入侵难题,促进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哲学;认识根源;生态安全

外来物种入侵指原本并不属于本地生物环境的一些生物物种,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方式经过特定渠道传播进入其原产地之外的地方,在传播环境中定居下来,并建立自然种群和形成稳定物种,同时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对入侵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损失[1]。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危及生态安全的世界性难题。这个难题表面上是物种迁徙的生物性问题,实质上在其背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全球化交往时代生态危机凸显的深刻反映。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日益开放的中国,近年来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峻,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农牧业减产、公众健康损害等已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时代课题。本文试图从生态哲学视角探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认识根源,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基本状况

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古已有之。早在公元689年《唐本草》中就有关于蓖麻传入中国的记录。这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记载。蓖麻原产于非洲并作为药用植物引入我国,移植到我国以后很快不受控制生长成为高大的杂草,对于我国本地的植物和农作物造成威胁[2]。《救荒本草》也有外来入侵物种如野西瓜苗、野胡萝卜的记载。从19世纪鸦片战争开始,有记载的外来物种就有香丝草、小白酒草、一年蓬等植物,它们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以后就以极快的速度从外陆向内地蔓延[3]。由于历史上长期的闭关锁国,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只是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发生,对生态安全没有构成重大威胁。

在播种前需要浸种杀毒,将种子浸泡在50℃-55℃温水中30 min,然后换水浸泡,温度大概在20℃-30℃,4h-6h左右,捞出沥干后播种[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日益走向严峻化。我国政府共公布了四批外来入侵生物名单,其中包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空心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反枝苋,野燕麦等[4]。当前在我国境内能够确定并且已经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已经高达四百余类,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影响的就有一百余种[5],比如其中的水葫芦、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飞机草和福寿螺等,是目前媒体报道和文献记载中比较常见的危害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外来入侵物种。

2) 设计开发的烟苗剪叶器解决了目前大棚剪叶大多需要移动育苗盘和大棚死角难于修剪的问题,可手持操作,在大棚内任何地方对烟苗进行剪切。该烟苗剪叶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应用前景广阔。

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入侵的外来物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威胁。我国早年间引进的紫茎泽兰、水花生和凤眼莲等,均对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6]。其次,外来入侵物种改变了入侵地的种群结构,打破了入侵地区的生态平衡。如原产于澳洲的桉树,原本作为经济作物和绿化观赏性植物引进,但其分泌的樟脑和桉树精对其他植物具有一定毒性,在桉树周围的草本植物难以生存。桉树根系发达,吸水和吸肥能力强,种植以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的贫瘠和沙化。有学者认为这是导致我国西南大旱的主要原因[7]。再次,外来生物入侵在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外来入侵生物携带的病原体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有些地区使用了农药控制外来入侵植物蔓延,当地环境以及植物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健康也将构成威胁。最后,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在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控制入侵和防止扩散方面采取的举措已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而入侵物种与当地经济作物和动物等形成了生存竞争,并影响我国正常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总体而言,日益严峻的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公众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

二、 外来物种入侵防范不足的认识根源

从遥远的大山中传来消息,外婆的母亲病重了,于是全家人一大早分为几批纷纷赶赴。傍晚时分,来到了青山绿水间的一处房屋,这就是我从未谋面的山里老太生活了80多年的地方。

盲目乐观的科技万能论主张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中无法避免的,甚至认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切环境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显然,科技万能论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违背了自然辩证法,夸大了科技的力量,只看到了科技积极的一面,忽视了其双刃剑的另一面。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盲目乐观的科技观决定的。比如我国一些地区在引进外来物种之前过于盲目相信科技专家,缺少相应的对引进物种的潜在性危害的评估,尤其是忽视了这些引进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即将产生的一系列链式反应;在引种之后,过于信任专家发明的控制和支配外来物种的科技手段,缺少相应的引种后实时监测和后续跟踪调查,结果就非常容易地造成更多外来物种入侵。

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数据显示,整个经济体系中,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在各行各业刮起纾困民企之风下,如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本期监督沙龙围绕如何落实各项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展开探讨。

(一)机械论的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之上的,它把自然界当作是一架可以被人类随意拆分或组装的机器,从而割裂了自然界有机的整体性联系;同时把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加以绝对化,把自然当作是被人类随意改造、支配和驱使的对象,为人类控制和统治自然奠定了哲学基础。

3.坚持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环境伦理观

(二)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把人的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只考虑人的利益,不顾及自然的生态需要或生态规律的制约,主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需要随心所欲地支配与征服自然[9]。该价值观主张把人的利益需要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和归宿,将自然环境和万物控制在人的需要或欲望之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常常以统治者和征服者自居。这既是人类走向生态危机的主要认识根源,也是引发外来物种入侵日益严峻化的深刻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科技来改造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能够利用最合理的成本去创造最大价值,以致“科技能解决人类遭遇的一切问题”这一典型的盲目乐观的科技万能论开始大行其道。

(三)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是指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持有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观念体系。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伦理观。因此,环境伦理观同样是环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的人对待自然的伦理信念、伦理态度与道德行为。

《北京市水文手册—暴雨图集》1999年投入使用,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北京市规划、水利、市政等各部门,在工程设计及管理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手册中暴雨资料系列截止时间为1996年,在此后的16年里,北京地区的气象、地理、水文等特性发生了一些变化,降水经历了丰枯交替的小周期,有必要对系列进行延长。

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曾经一度成为我们对待自然的基本伦理信念、伦理态度和环境行为。外来物种入侵之所以成为问题,从环境伦理的维度看,实际上就是由于人们长期以征服者自居,把自然当做是人们随意控制与改造的对象、免费的资源库和垃圾场,缺乏尊重、顺应和保护大自然的态度。人们常把自然看作是人类随意开发、割裂和掠夺的对象,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大行其道。人为的外来物种入侵便是这一征服自然环境伦理观的典型表现。由于人们缺乏环境伦理意识,对自然物种就表现出了肆意践踏、随意迁移的态度和行为。在各种有意或无意盲目引进外来入侵生物的案例中,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成为了其中主要的深层次原因。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的弊端就在于其将人与物种等自然万物置于主客对立关系之中,一切以人类为中心,无视了物种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共同体中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伦理观支配下,导致人们的活动都建立在掠夺自然资源,盲目开发和改造大自然的基础上,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忽视了外来物种入侵的潜在威胁,甚至低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从而酿成因物种入侵而导致的生态灾难。

(四)盲目乐观主义的科技观

21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前所未有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留学、旅游等各类交往的频度、广度、速度。在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驱使下,有意或无意引进外来物种导致的物种入侵现象日益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现出一种指数式增长的状况,并且随机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表面上是对外来物种危害性缺乏科学认知所致,但本质上是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们的价值观层面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人们在经济和各类交往活动中生态环保意识缺位,进而对大自然缺乏尊重。人们的利益短视遮蔽了人对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态位作用的认识,忽视了物种与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膨胀了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驱使人们随意引入或无意搬迁物种,进而破坏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生态系统、人与物种之间的和合共生关系,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各种负面性问题不断发生。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不断发生、程度不断加剧,人们内心深处持有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无疑是罪魁祸首。

外来物种入侵在我国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我们对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之认识层面的因素;也有诸多深刻的社会原因,包括社会宣传教育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适当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等。但从生态哲学看来,我们急需要从认识层面找出其根源,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如果没有生态哲学理念和思维,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源上有效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外来物种入侵主要存在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和科技观四大方面的认识根源。

三、 防范物种入侵之认识误区的对策

2.1 HE4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 HE4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上,着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视野内阳性细胞呈点、片状分布。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HE4阳性表达87例(阳性率为87%),阴性结果13例。在正常子宫组中发现4例(阳性率为13.33%)。其中20例处于分泌期的样本中检出3例(阳性率为15%),10例增生期样本中检出HE4阳性表达1例(10%)。HE4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组(χ2=0.067,P<0.05)。见表1、图1。

(一)确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的自然观是和谐的生态自然观,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消解人与自然的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和合共生、协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自然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应当谨慎对待,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过深刻警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之中,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10]

近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等29部门联合签署并印发 《关于对政府采购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联合惩戒对象主要指在政府采购领域经营活动中违反 《政府采购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经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政府采购当事人,包括政府采购供应商、代理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当今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越演愈烈,迫切需要防范和消解其造成的危害。鉴于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我们需要多维度、全方位的破解之道。在此,我们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为走出物种入侵的认识误区提出几点对策性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相互统一的,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也是相统一的,未来的共产主义必将是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统一。外来物种入侵明显是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观。物种入侵的根源在人们缺失和谐的生态观,自然资源原本可以为人类合理使用,但是必须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切莫以主人的姿态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因为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朋友,在利用外来物种时应当尊重自然法则、服从自然规律,一切应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度。对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人们需要运用辩证法的自然观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首先,应正确看待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面对自然时不能以主宰者或征服者自居,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待外来物种;其次,尊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是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利用自然科学观并且灵活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来看待问题[11]。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物种有着自己的生存和进化规律,无论引入物种出于何种目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对于外来物种人类都要谨慎对待和处置,如果违背了自然的生态规律,迟早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汲取东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

1.坚持有机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

生态哲学倡导人类应当确立有机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有机整体主义也称有机整体论,它强调自然界本身是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有机生命系统,人与自然共生于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人类对待自然环境必须遵循有机整体性规律,任何割裂自然的有机整体性行为,迟早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有机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难题。我们在面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时候,更加需要突出考虑自然界整体利益和人类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坚持有机整体论,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出发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不仅入侵途径繁多,潜伏期长并且危害面广泛,因此,无论是从预防监督还是后续治理,都需要建立统一的制度。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统筹和分工协作的制度,整体上协调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的监管作用,在尽量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除了以环保部门为主导外,农林牧渔各个部门应做好各自负责的管辖、检验检疫等工作,同时需要高校和研究所以及民间环保志愿组织进行多方面合作,构建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网络体系,全面、系统、整体应对可能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2.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

微观因子关注空间资源影响。按照“占用生态资源价值越高,绿色建筑星级越高”的原则,选择交通可达性、景观资源、生态基底等3个空间指标纳入微观资源评价因子。交通可达性因子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性主干路、客运交通枢纽等因子的影响。景观资源因子分析城市公园、山林公园、城市主要水系的影响。生态基底因子注重用地原始生态条件的影响,如:水域、耕地、湿地、园地、耕地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近代开始的有关环境的价值观有一些是比较片面的,人们只从人的个体或利益集团的利益角度来看待生态环境和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而并没有围绕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关系加以考虑,这也是一直以来物种入侵难以得到有效防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就是首先坚持引进物种应当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本。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从广泛的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利益角度,更全面地考虑外来物种引进的利弊问题。其次,应当坚持从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公正立场出发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目前引入外来物种的问题,常常是只考虑当代人的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物种的引进虽然可以缓解当代人眼前的生存问题,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是个有机整体,一旦外来物种在引入地形成疯长或快速繁殖态势,就会危害本土物种的可持续生存,进而影响当地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平衡性和稳定性,最终也将损害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因此,坚持全面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就能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再次,应当坚持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利益为本。引进外来物种不能仅仅考量其能够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应当从需要的合理性、需要的生态性、需要是否合乎人类的健康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加以考量。利益主体认真思考如何谋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是我们当今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机械论自然观无疑是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呈日益严峻化现象背后深刻的认识根源。在具有机械论自然观的人们看来,外来物种仅仅是是自然界这架机器上的一个孤立的零部件(物种)[8],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自然客体,不管放到哪里,不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对生态资源和大自然用一种操纵和掠夺的态度进行开发,不但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机械论自然观的影响下,人为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就成为导致物种入侵危害呈高发态势的高风险行为。比如福寿螺引进后,对我国生态系统带来的生态灾难。

我国古代著作《周易》就有了最早的关于生态哲学的讨论,“天地存则人存,天地灭则人灭”,主张的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状态。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人与自然和合共生是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智慧。党的十九大弘扬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借鉴了人类生态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新时代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新伦理要求。

长期以来,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是与人们普遍缺乏和合共生的生态环境伦理观有关。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伦理观,在遵循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和生态正义的原则下,重新正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尊重和善待自然,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处理人与外来物种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坚持带着尊重自然、和合共生的伦理观,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对待和处理外来物种,促进人与其它物种的和谐和共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并助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和谐统一,真正促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4.坚持理性的生态科技观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大规模地利用科技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果不当利用和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中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重新定义和反思目前我们所持有的科技观的合理性。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并且以其为指导,找出更具有深刻内涵的正确理性的生态科技观,有助于我们正视目前日益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并且找出我们的解决思路。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采用了一种批判的态度看待科技理性问题,深刻论述和阐明了在片面追求利润的前提下,滥用科学技术和用激进的科技观来发展生产力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危机[12]。外来物种入侵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因此,只有建立理性的生态科技观,才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能够将科技改造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小,控制人类对生态环境不友好的一系列非理性欲望。科技既有可能成为加速外来物种入侵的工具,也可成为有效防范和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手段[13]。因此,我们必须理性使用物种引进技术,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对环境的损害,借助绿色科技,合理促进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以更强大的生态环境系统来抵抗外来物种入侵。

综上所述,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持久而又复杂的过程。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日益严峻,其成因包括了各种复杂的历史性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因此,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显然是一个长远又复杂的综合过程,并且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我国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应该上升至生态哲学层面来深度挖掘其认识根源,为预防和消解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理论支撑,为应对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环境、经济、文化、健康等负面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为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我们相信,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上,人们一旦走出了上述认识误区,并在全社会确立起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外来物种入侵日益严峻化趋势这一生态安全难题必将在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苏荣.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维护我国生态安全[J].中国包装,2004(3):31.

[2]徐海根,强胜,韩正敏,等.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4(6):626-638.

[3]刘海鹏,武大勇.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21.

[4]百度百科.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EB/OL].[2019-03-26].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2007953?fr=aladdin.

[5]戴玉芬,张艳,徐蓓,闫锋.浅谈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林业,2016(3):16.

[6]柏成寿.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保护,2002(8):21-23.

[7]何志钰,兰书明.浅析植物性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与利用[J].内江科技,2015,36(7):64-65.

[8]E·J·戴克斯特霍伊斯.世界图景的机械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1.

[9]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0.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12]宋美桦.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1):5-9.

[13]唐培玉,孟瑞瑞.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与思考[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4):23.

An Eco-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the Prevention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FU Jianwei,WANG Jianming
(School of Marxism,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Abstract:In essence,alien species invasion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field of species introd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the lack of prevention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has its profound roots,namely the mechanistic view of nature,the extreme anthropocentrism value,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conquering nature,and the blind optimistic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o avoid this misunderstanding we should establish Marx and Engels’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draw on the reasonable cor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cological philosophy theories,and practise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ew in the new age,thus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efficiently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alien species invasion;ecological philosophy;understanding roots;ecological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9)06-0032-05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简介:

符建伟(1984— ),男,江苏苏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

王建明(1962— ),男,江苏常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标签:;  ;  ;  ;  ;  ;  ;  ;  ;  ;  ;  ;  

符建伟: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哲学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