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论文文献综述)
祝旭龙,颜谭,吕毅,李建辉[1](2014)在《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修复策略》文中指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肠吻合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废除了Oddi括约肌功能。随着组织工程及转化医学理念的发展,疾病的外科治疗越来越注重保留正常生理功能。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保留Oddi括约肌或尽量恢复胆道功能结构的治疗策略,希望给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陈辉星,陈燕凌[2](2011)在《自体组织及异体材料在胆管损伤治疗中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总管分3层:黏膜层、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层、浆膜层。胆管损伤的修复方式主要有损伤处的缝合修补、胆管壁缺损小的对端吻合及缺损大的胆肠吻合术。由于自身材料有限,损伤所致缺损较大时不可能用自体组织修复。
俞一尘[3](2011)在《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的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模拟内支架环境下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研究目的在体外模拟内支架自体材料胆道吻合的胆道环境,观察作为胆道瘢痕修复重要元素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研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模拟体内的胆汁环境,利用显微镜观察、MTT法测量不同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其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来研究胆管瘢痕愈合过程中胆汁的作用。实验组胆汁环境用加入1%的胆汁建立,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结果显微镜观察胆汁环境培养48小时后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多于对照组;胆汁培养48小时及72小时后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的OD570值较对照组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胆汁环境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可见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内支架胆道对端吻合的术式隔绝了胆汁环境对吻合口的刺激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胆汁刺激引起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导致的胆道瘢痕过度愈合,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利用已有的可降解胆道支架,选取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动物手术构建胆总管缺损的模型,实验组采用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将设计的可降解支架与胆管两端捆绑连接,支架中部保留1.0cm的胆管缺损并用自体大网膜修补;对照组采用胆管对端吻合术。术后观察实验动物黄疸和胆漏情况;术后2周,1月,3月每个实验组各处死5头实验动物,分别比较实验动物自身术前和术后2周,1月,3月炎症指标(CBC, CRP)、肝酶(ALT、AST、ALP)和血总胆红素的变化;观察两实验组大体标本、肝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吻合口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和α-SMA、TGF-β1、b-FG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月及3月两实验组随机抽取实验动物行胆道造影;测定术后2周,1月,3月时吻合口的羟脯氨酸含量;利用相对定量RT-PCR检测术后2周,1月,3月时吻合口α-SMA、TGF-β1、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两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黄疸及胆漏发生。两实验组炎症指标(CBC、CRP)的检测中,除对照组术后2周及3月白细胞计数升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结果无显着差异;肝功能及总胆红素检测提示除对照组术后3月ALT、AST、ALP升高较术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月、对照组术后1月、3月总胆红素升高较术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周及1月可及手术用可降解支架在位,吻合口局部轻度水肿充血,术后3月支架已降解消失,吻合口充血水肿已基本消退。对照组术后2周及1月吻合口局部轻度水肿充血,术后3月可见近端胆管轻度扩张,吻合口略狭窄。实验组动物术后1月及3月胆道造影提示:吻合处无造影剂渗漏,肝内胆管显影未见扩张,胆总管引流通畅,十二指肠显影佳。对照组可见胆管下段通畅,十二指肠显影良好,但部分实验动物(术后1月组:1头/5头,术后3月组:1头/5头)肝内外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HE染色结果见术后2周可见吻合口水肿伴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粘膜下固有层胶原纤维增生,可见小血管增生,实验组较对照组增生的胶原较少;术后1月可见吻合口水肿已消退,炎性浸润较前有减轻,粘膜下胶原增生明显伴有纤维化,纤维结构紊乱,新生胆管上皮生长伴有腺体增生,实验组较对照组粘膜下纤维化和血管增生情况轻;术后3月可见吻合口新生胆管上皮生长,粘膜下胶原增厚明显伴有纤维化,但纤维结构紊乱情况较1月时好转,腺体增生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增生情况轻。术后各时间点肝脏HE染色均未见明显淤胆情况发现。Masson染色见术后1月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纤维化,排列较为紊乱,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增生程度轻,排列相对有序;术后3月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纤维化明显,排列紊乱情况较前好转,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增生程度轻,排列相对有序。α-SMA免疫组化阳性评分术后1月及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随时间推移有增高趋势,TGF-β1免疫组化阳性评分术后2周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随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b-FGF免疫组化阳性评分术后1月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随时间推移先上升后有下降趋势,术后1月时评分最高。术后2周时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和3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b-FGF、TGF-β1 mRNA表达增加,α-SMA mRNA表达减少;术后1月时实验组较对照组b-FGF mRNA表达增加,TGF-β1、α-SMA mRNA表达减少;术后3月时实验组较对照组b-FGF、TGF-β1 mRNA表达相似,α-SMA mRNA表达减少。结论利用大网膜作自体材料的内支架法胆道对端吻合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的胆道重建方式。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利用大网膜作自体材料的内支架法胆道对端吻合术较直接的胆道对端吻合术在近期预防胆道瘢痕过度愈合上具有优势,操作简单可行,但支架的降解周期可能需适当延长,仍需大样本远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论证完善。
胡海[4](2009)在《支架法修复胆道缺损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支架法修复胆道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索支架法修复胆道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利用医用硅胶管设计了一种简易的胆道支架模型。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构建胆总管缺损1.0cm的动物模型为实验组1;构建胆总管缺损2.0cm的动物模型为实验组2。两实验组行支架法恢复胆道连续性:将设计的支架与胆管两端捆绑连接,同时允许支架中间1.0cm或者2.0cm的胆管缺损。术后观察动物黄疸和胆漏情况;术后1,3,6月每个实验组各处死5头动物,分别比较动物自身术前和术后1,3,6月肝酶(ALT、AST、ALP)和血总胆红素的变化,观察两实验组大体标本、肝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新生胆管组织以及新生胆管组织旁的正常胆管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和α-SMA免疫组化;术后6月两实验组随机抽取动物经胆囊行胆管造影。结果两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实验组动物术后无黄疸。实验组1动物术后无胆漏发生,术后因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动物死亡1例(7%,1/15);实验组2术后因胆漏动物死亡1例(7%,1/15)。两实验组动物肝酶(ALT、AST、ALP)和血总胆红素自身术前和术后1,3,6月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月,两实验组新生胆管已覆盖支架上胆总管缺损部分,但存在充血水肿;镜下可见散在不规则的新生胆管上皮细胞,伴有杯状细胞,同时可见大量腺体;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术后3月,两实验组新生胆管充血水肿消退;镜下可见新生胆管上皮细胞开始逐渐形成规则的单层粘膜,仍可见杯状细胞和增生的腺体;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排列紊乱。术后6月,两实验组新生胆管外观与正常胆管相同;镜下可见新生胆管上皮细胞排列为整齐的单层粘膜,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相似,仍可见杯状细胞和增生腺体;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排列紊乱,部分排列相对有序。实验组2相同时间点的胶原纤维增生表现同实验组1,但排列更加紊乱。术后1,3,6月两实验组肝脏切片镜下未见淤胆和炎性细胞浸润。两实验组术后1月分别与术后3月以及6月相比,α-SMA阳性表达评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月α-SMA阳性表达评分明显低于术后3月(P<0.05)。正常胆管组织镜下仅观察到少量的腺体、未见杯状细胞;胶原纤维层较薄,纤维排列整齐有序。两实验组动物术后6月经胆囊造影提示:胆管和支架捆绑处无造影剂渗漏,肝内胆管显影未见扩张,胆总管引流通畅,十二指肠显影佳。结论在保护胆管血供、实现无张力修复的前提下,整段缺损2.0cm以内的胆总管具有再生形成新生胆管的能力。支架法修复胆道2.0cm以内的缺损是一种操作简易、安全可行的胆道重建方法。第二部分支架法延期修复胆道损伤的动物实验并临床应用1例目的探索支架法延期修复胆道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制成5例胆管损伤后胆漏动物模型。在胆漏动物模型建立48小时后实施支架法重建胆道连续性。术后观察动物胆漏情况;比较重建胆道时和术后1月动物的肝酶(ALT、AST、ALP)和血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术后1月动物经胆囊行胆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胆管急性炎症期行支架法重建胆道的临床病例1例。结果5例胆漏动物模型建立后均顺利完成手术。ALT、AST和血总胆红素术后1月比重建胆道时明显降低(P<0.05);ALP术后1月和重建胆道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无胆漏发生,术后1月胆道造影胆管和支架捆绑处未见造影剂渗漏。1例胆管急性炎症期的患者成功切除胆道肿瘤后行支架法重建胆总管连续性,术后黄疸明显减退,术后半月经T管造影胆管和支架捆绑处未见造影剂渗漏。结论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显示支架法延期修复胆道损伤简便、可行,但需动物实验和临床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陈燕凌,黄建富,黄长玉,沈娟[5](2001)在《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文中研究指明 肝胆管结石病程中常合并肝胆管狭窄,其病变复杂,处理棘手,疗效欠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必须同时有效地解除肝胆管狭窄方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胆肠 Roux-en-Y 吻合、空肠浆肌瓣修复等多种自体生物瓣修复方式,尚存在再狭窄、返流性胆管炎、操作复杂等缺点。为此,本研究设计利用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肝总管成形术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自1994年1月以来应用于15例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狭窄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二、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2)自体组织及异体材料在胆管损伤治疗中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体组织 |
2 人工或生物合成材料 |
3 胆管异体/异种移植 |
(3)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的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目录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4)支架法修复胆道缺损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1 动物实验 |
2 临床病例报道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5)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治疗结果 |
讨论 |
四、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论文参考文献)
- [1]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修复策略[J]. 祝旭龙,颜谭,吕毅,李建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01)
- [2]自体组织及异体材料在胆管损伤治疗中应用进展[J]. 陈辉星,陈燕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07)
- [3]内支架法自体组织修补胆管缺损的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D]. 俞一尘. 浙江大学, 2011(12)
- [4]支架法修复胆道缺损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D]. 胡海. 浙江大学, 2009(11)
- [5]旋覆式带蒂胆囊瓣拼补纠治肝门部胆管狭窄[J]. 陈燕凌,黄建富,黄长玉,沈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