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论文摘要

基于延安西部地区马家沟组岩溶风化壳中工业气井钻遇率较低,天然气成藏规律复杂的勘探实际,本文对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前石炭纪顶面构造及现今低幅度构造的特征及控气性展开研究。为直观、定量化恢复马家沟组前石炭纪顶面构造,即岩溶古地貌,本次研究借鉴靖边气田岩溶古地貌恢复新方法,基于中央古隆起东侧1182口钻井资料,选取太原组东大窑灰岩顶部及马五5亚段灰岩顶部分别作为上、下基准面,对古地貌相对高程值进行计算,并结合数据形态分析及高程值平面展布特征制定出二、三级地貌单元定量划分标准。在研究区内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等2种二级地貌单元,将岩溶高地细分为高地、阶地、台地、残台、洼地、潜坑等6种三级地貌单元;将岩溶斜坡细分为缓坡、洼地、沟槽、潜坑等4种三级地貌单元。根据岩心、薄片及气层测井解释成果对各地貌单元内马五12亚段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岩溶期顶面构造高部位,如高地、阶地、台地等是岩溶风化壳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其物性明显好于洼地、沟槽、潜坑等地势低洼部位。同时,马六段致密灰岩的存在对下伏地层中建设性岩溶作用的发生起到屏障作用,属于勘探的不利区。考虑到研究区地震资料未覆盖的情况,本次研究采用二次趋势面分析法在研究区马五12亚段顶、底面分别识别出10余条正向低幅度构造,其形态以小型鼻状隆起为主,具有近北西-南东、近东西、近北东-南西三种走向,其发育位置与前石炭纪顶面构造高部位展布范围高度吻合,表明前石炭纪顶面构造的高部位在后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演变为西倾单斜背景下的正向低幅度隆起,现今构造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综上所述,研究区现今正向低幅度构造发育的位置间接代表了优质储层发育区,在晚燕山期,该部位成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并通过良好的地层-岩性、地层-古地貌圈闭条件,成为了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溶古地貌研究现状
  •     1.2.2 低幅度构造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点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位置
  •   2.2 区域构造及沉积演化
  •     2.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     2.2.2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演化
  •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
  •     2.3.1 标志层特征及地层划分依据
  •     2.3.2 地层展布特征
  • 第三章 储层基本特征
  •   3.1 岩石学特征
  •     3.1.1 岩性特征
  •     3.1.2 组分特征
  •   3.2 成岩作用
  •     3.2.1 成岩作用类型
  •     3.2.2 成岩序列
  •   3.3 储集空间类型
  •   3.4 物性特征
  • 第四章 气层测井解释
  •   4.1 储层“四性关系”
  •     4.1.1 岩性与电性关系
  •     4.1.2 物性与电性关系
  •     4.1.3 含气性与电性关系
  •   4.2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
  •     4.2.1 物性下限
  •     4.2.2 电性下限
  • 第五章 前石炭纪顶面构造特征及其控气性
  •   5.1 前石炭纪顶面构造(岩溶古地貌)特征
  •     5.1.1 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     5.1.2 基准面及基准井的选取
  •     5.1.3 三级地貌单元划分标准
  •     5.1.4 古地貌恢复成果
  •   5.2 前石炭纪顶面构造控气性
  •     5.2.1 前石炭纪顶面构造对储层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六章 现今构造特征及其控气性
  •   6.1 低幅度构造识别方法
  •   6.2 研究区低幅度构造特征
  •   6.3 低幅度构造成因分析
  •   6.4 现今低幅度构造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 结论及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冯林杰

    导师: 武富礼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岩溶古地貌,低幅度构造,富集规律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71

    文件大小: 13091K

    下载量: 66

    相关论文文献

    • [1].杭锦旗锦58井区早石炭世古地貌特征对盒1段沉积作用的影响[J]. 石油化工应用 2018(09)
    • [2].靖边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控制作用[J]. 辽宁化工 2014(12)
    • [3].江苏中部海岸西洋潮流通道区域晚更新世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J]. 海洋学报 2019(03)
    • [4].塔河油田9区海西早期古地貌恢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5].地震属性在古地貌分析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2)
    • [6].精细古地貌恢复指导隐蔽油藏勘探发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7].双界面地震层拉平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为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3)
    • [8].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彬县地区铀成矿关键时期的古地貌特征[J]. 地质通报 2017(04)
    • [9].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白垩纪古地貌恢复及其控砂机制[J]. 古地理学报 2020(06)
    • [10].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3(04)
    • [11].南黄海浅部埋藏古地貌的特征、分布及其工程影响[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08)
    • [12].陆相坳陷盆地边缘沉积区古地貌恢复: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19(05)
    • [13].鄂尔多斯盆地吴起—甘泉地区奥陶系古地貌恢复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6(04)
    • [14].鄂尔多斯盆地吴起王洼子地区早侏罗世沉积微相及古地貌恢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5].沙市油田沙24井区新下Ⅰ油组古地貌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6(04)
    • [16].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古地貌恢复与储层特征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3)
    • [17].基于古地貌的砂体预测技术在辽河西部凹陷杜家台地区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8(31)
    • [18].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岩溶古地貌研究[J]. 地下水 2017(01)
    • [19].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J]. 沉积学报 2011(05)
    • [20].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J]. 世界地质 2020(01)
    • [21].基于煤层发育特征的古地貌恢复研究[J]. 煤炭技术 2018(05)
    • [22].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16(04)
    • [23].大牛地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特征研究[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01)
    • [24].基于地震古地貌恢复的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预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4)
    • [25].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地貌恢复及其应用[J]. 特种油气藏 2015(02)
    • [26].三维古地貌重建技术在中生代羌塘地体古地理演化分析中的应用[J]. 地质通报 2011(05)
    • [27].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成藏条件分析[J]. 断块油气田 2019(01)
    • [28].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前石炭纪古地貌解释新模式[J]. 天然气工业 2018(04)
    • [29].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古地貌重建[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3)
    • [30].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区41-33区块为例[J]. 矿物岩石 2019(03)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