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以及电子装置组件,安装支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以安装一电子装置。安装支架包括一第一锁固板以及一第二锁固板。第一锁固板包括一第一锁固部以及一第一对接部,第一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口,且第一凹口设置于第一对接部的一第一侧。第二锁固板包括一第二锁固部以及一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凹口,其中第二凹口设置于第二对接部的一第二侧,第一锁固部叠设于第二锁固部上并相互对锁。电子装置被锁固于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且第一凹口分别与第二凹口对接并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头枕杆穿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装支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以安装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支架包括:一第一锁固板,包括一第一锁固部以及一第一对接部,该第一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口,且多个所述第一凹口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部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锁固板,包括一第二锁固部以及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凹口,多个所述第二凹口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第二侧且多个所述第二凹口的位置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凹口,该第一锁固部叠设于该第二锁固部上并相互对锁,当该电子装置被安装于该安装支架时,该电子装置适于被锁固于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且多个所述第一凹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凹口对接并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多个所述头枕杆穿过。
设计方案
1.一种安装支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以安装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支架包括:
一第一锁固板,包括一第一锁固部以及一第一对接部,该第一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口,且多个所述第一凹口设置于该第一对接部的一第一侧;以及
一第二锁固板,包括一第二锁固部以及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凹口,多个所述第二凹口设置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第二侧且多个所述第二凹口的位置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凹口,该第一锁固部叠设于该第二锁固部上并相互对锁,当该电子装置被安装于该安装支架时,该电子装置适于被锁固于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且多个所述第一凹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凹口对接并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多个所述头枕杆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固部突出于该第一侧,该第二锁固部突出于该第二侧,该第一侧用以与该第二侧对接,且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彼此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口的数量为两个,该第一锁固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凹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凹口的数量为两个,该第二锁固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凹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固部包括至少一第一装置锁固孔,该第二锁固部包括至少一第二装置锁固孔,该电子装置适于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分别穿过该第一装置锁固孔与该第二装置锁固孔而被锁固于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座椅锁固孔,该第二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座椅锁固孔,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分别穿过该第一座椅锁固孔与该第二座椅锁固孔而相互对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定位孔,该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柱,穿过该定位孔以定位于该第一锁固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以及一固定架,该装置本体枢接于该固定架,以相对该固定架旋转,该固定架被锁固于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本体包括一显示器。
10.一种电子装置组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组件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以及
一电子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以及一固定架,该装置本体枢接于该固定架,以相对该固定架旋转,且该固定架被锁固于彼此重叠的该第一锁固部与该第二锁固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类型产品应用于车用系统日益增加,如导航系统、雷达检测系统、后座娱乐系统(Rear Seat Entertainment;缩写RSE)等。在交通发生堵塞或长途旅行中,除了驾驶者必须随时注意路况、不能分心外,车上的乘客碍于车内空间有限,往往是最无聊的一群。因此,车用多媒体装置成了乘客消磨时间与娱乐的最佳选择。
目前,在汽车座椅上安装例如车用多媒体装置等电子设备通常是安装在头枕上,由于没有专用的安装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在头枕上安装时的步骤较为繁琐,牢固性也较差,更容易影响座椅头枕的正常升降。并且,此种车用的电子设备,往往单一安装装置仅能配合一款特定车型,每一种产品必须要针对不同车型去做产品的固定设计,无法沿用或是共用到其他车款上。此外,在不同的汽车的内装选配需求下,更需要有两种车椅的设计(有\/无预留空间给后座影音系统)。并且,安装电子装置后会使头枕显得杂乱,更占用车内空间,对车体内装的布局及外观整洁度影响较大。因此,目前的车用多媒体装置的应用范围仍十分有限且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其用以将一电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车辆座椅上,且不影响电子装置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组件,其适于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车辆座椅上,并具有简洁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支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以安装一电子装置。安装支架包括一第一锁固板以及一第二锁固板。第一锁固板包括一第一锁固部以及一第一对接部,第一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口,且第一凹口设置于第一对接部的一第一侧。第二锁固板包括一第二锁固部以及一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凹口,其中第二凹口设置于第二对接部的一第二侧,第一锁固部叠设于第二锁固部上并相互对锁。当电子装置被安装于安装支架时,电子装置适于被锁固于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且第一凹口分别与第二凹口对接并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头枕杆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锁固部突出于第一侧,第二锁固部突出于第二侧,第一侧用以与第二侧对接,且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彼此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凹口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锁固部设置于两个第一凹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凹口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锁固部设置于两个第二凹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锁固部包括至少一第一装置锁固孔,第二锁固部包括至少一第二装置锁固孔,电子装置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分别穿过第一装置锁固孔与第二装置锁固孔而适于被锁固于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座椅锁固孔,第二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座椅锁固孔,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分别穿过第一座椅锁固孔与第二座椅锁固孔而相互对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锁固部还包括至少一定位孔,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柱,穿过定位孔以定位于第一锁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以及一固定架,装置本体枢接于固定架,以相对固定架旋转,固定架被锁固于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本体包括一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组件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的多个头枕杆。电子装置组件包括上述的安装支架以及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以及一固定架。装置本体枢接于固定架,以相对固定架旋转,且固定架被锁固于彼此重叠的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利用两个锁固板彼此对锁,以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车辆座椅的头枕结构的头枕杆穿过,如此,电子装置可通过锁固件而适于被锁固于两个锁固板的锁固孔。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可适用于各种车型,且组装方式简便,还具有精简小巧的厚度及外型,因而可大幅提升电子装置组件的应用范围,还可使车辆座椅具有较简洁的外观。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安装支架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安装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3至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组件的元件组装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装置组件
100:安装支架、安装支架
110:第一锁固板
112:第一锁固部
112a:第一装置锁固孔
112b:第一座椅锁固孔
112c:定位孔
114:第一对接部
114a:第一凹口
120:第二锁固板
122:第二锁固部
122a:第二装置锁固孔
122b:第二座椅锁固孔
124:第二对接部
124a:第二凹口
132、134:锁固件
20:车辆座椅
21:头枕结构
22:头枕杆
23:让位孔
24:定位垫片
25:背板
200:电子装置
210:装置本体
220:固定架
222:让位孔
224:锁固孔
226:卡勾
AH:组装孔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技术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请先参照图1、图2以及图6,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00适于装设于一车辆座椅20的多个头枕杆22以安装一电子装置20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可为一车用多媒体装置,其可包括显示器。安装支架100可装设于车辆座椅20上以便于将电子装置200安装于车辆座椅20的例如一后背面上,让后座的乘客得以操作电子装置200或是观赏电子装置200的显示器所显示的信息。当然,本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制电子装置的种类。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0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第一锁固板110包括第一锁固部112以及第一对接部114,其中,第一对接部114包括多个第一凹口11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14a设置于第一对接部114的第一侧S1,而第一锁固部112则突出于第一侧S1。相似地,第二锁固板120对应包括第二锁固部122以及第二对接部124。第二对接部124包括多个第二凹口124a。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口124a设置于第二对接部124的第二侧S2且第二凹口124a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凹口114a,而第二锁固部122则突出于第二侧S2。如此配置,当第一锁固板110以其第一侧S1朝向第二锁固板120的第二侧S2的方向与第二锁固板120进行组装时,第一锁固部112如图2所示叠设于第二锁固部122上,且第一锁固部112与第二锁固部122可通过多个锁固件134而相互对锁,以固定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锁固于如图6所示的车辆座椅20。也就是说,当第一锁固板110锁固于第二锁固板120时,第一对接部114的第一侧S1与第二对接部124的第二侧S2对接,且第一锁固部112与第二锁固部122彼此重叠。
举例而言,第一锁固部112可包括至少一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示出为四个),第二锁固部122可包括至少一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绘示为四个)。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可彼此对齐。如此,至少一锁固件134(示出为四个)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以将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互相对锁。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制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的数量与设置位置,只要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的数量与设置位置彼此对应即可。
进一步而言,车辆座椅20也可具有对应于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的锁固孔(未示出),如此,锁固件134可分别穿过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并锁固于车辆座椅20的锁固孔内,以将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锁固于如图6所示的车辆座椅20上。车辆座椅20的锁固孔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对应于第一座椅锁固孔112b与第二座椅锁固孔122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14a可分别与第二凹口124a对接并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AH,以供如图6所示的头枕杆22穿过,而将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固定于车辆座椅2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14a以及第二凹口124a的形状可例如为半圆形,如此,在第一凹口114a与第二凹口124a对接时可共同定义出圆形的组装孔AH。当然,第一凹口114a以及第二凹口124a的形状可依组装孔AH的实际需求而自由调整。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例中,车辆座椅20可如图3所示包括多个让位孔23以及设置于让位孔23上的多个定位垫片24,如此,头枕结构21的多个头枕杆22可插设于对应的让位孔23内,并可通过定位垫片24加以固定。一般而言,车辆座椅20的头枕结构21中用以固定的头枕杆22的数量通常为两个,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14a以及第二凹口124a的数量可对应于头枕杆22的数量而皆为两个,以共同定义出两个组装孔AH。当然,第一凹口114a以及第二凹口124a的数量可依据头枕杆22的数量而自由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可相互对锁而夹设于定位垫片24与车辆座椅20的上表面之间。在此配置下,第一锁固部112可设置于上述两第一凹口114a之间,也就是说,第一锁固部112可位于具有第一凹口114a的第一对接部114之间并突出于第一对接部114的第一侧S1。相似地,第二锁固部112可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二凹口124a之间,也就是第二锁固部122可位于具有第二凹口124a的第二对接部124之间并突出于第二对接部124的第二侧S2。
请参照图4,在将第一锁固板110以及第二锁固板120锁固于车辆座椅20上之后,可将如图4所示的电子装置200锁固于第一锁固部112与第二锁固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可为一车用多媒体装置,其可包括一装置本体210以及一固定架220。装置本体210可包括一显示器,并且,装置本体210可枢接于固定架220,以相对固定架220旋转。电子装置200便可通过固定架220而被锁固于第一锁固部112与第二锁固部12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20可包括多个让位孔222,以供如图6所示的头枕杆22穿过,进而将电子装置200固定于车辆座椅20上。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图4及图5,第一锁固部112可包括至少一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示出为两个),而第二锁固部122则可包括至少一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示出为四个),如此,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架220还可包括至少一锁固孔224(示出为四个)。在这样的配置下,至少一锁固件132(示出为四个)可分别穿过电子装置200的锁固孔224以及安装支架100的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与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以将电子装置200锁固于安装支架100的第一锁固部112与第二锁固部1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的其中的两个可对应于第一锁固部112上的两个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如此,锁固件132的其中的两个可分别穿过电子装置200的两个锁固孔224以及彼此对应的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与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并且,锁固件132的另外两个可分别穿过电子装置200的另外两个锁固孔224以及第二锁固部122的另外两个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以进一步将电子装置200固定于安装支架100上。也就是说,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以及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的数量可不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装置锁固孔112a以及第二装置锁固孔122a的数量也可相同且彼此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132、134可例如为螺丝,而锁固孔112a、112b、122a、122b则可为对应的螺孔。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固部112还可如图2所示包括至少一定位孔112c(示出为两个),而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架220还可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一定位柱226,其可突出于固定架220的面向第一锁固部112的下表面,以穿过第一锁固部112的定位孔112c,进而可将电子装置200进一步定位于第一锁固板110。至此,包括安装支架100以及电子装置100的电子装置组件10即大致组装完成。如此配置,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00可适用于各种车型,且组装方式简便,还具有精简小巧的厚度及外型,大幅提升电子装置组件10的应用范围。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在将电子装置200锁固于安装支架100上之后,便可将头枕结构21的头枕杆22插设于车辆座椅20的让位孔23内,如此,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架220以及安装支架100可夹设于头枕结构21与车辆座椅20之间,并且,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安装支架100隐藏于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架220下方而不会显露于外,因而可使车辆座椅20具有较简洁的外观。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架220还可包括一卡勾226,其可与车辆座椅20的后背面的一卡合结构进行结构干涉,以进一步固定电子装置200。此处的卡合结构可为车辆座椅20的后背面的任一突起结构,也可为刻意设计的卡合结构。之后,再将车辆座椅20的背板25组装至车辆座椅20的后背面上,以将卡勾226藏匿于其内,使车辆座椅20可具有简洁的外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利用两个锁固板彼此对锁,以共同定义出多个组装孔,以供车辆座椅的头枕结构的头枕杆穿过,如此,电子装置可通过锁固件而被锁固于两个锁固板的锁固孔。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可适用于各种车型,且组装方式简便,还具有精简小巧的厚度及外型,因而可大幅提升电子装置组件的应用范围。并且,安装支架可隐藏于电子装置的固定架下方而不会显露于外,因而可使车辆座椅具有较简洁的外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710.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TW
国家/省市:71(台湾)
授权编号:CN209366053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0R 11/02
专利分类号:B60R1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
发明人:周逸明;陈耀淞;叶世炜
第一发明人:周逸明
当前权利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聂慧荃;郑特强
代理机构:72003
代理机构编号: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TW107203688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