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娟(南京市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375-02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社区护理特点。方法针对在过去二年来在我社区医院新就诊的冠心病患者,经登记建档后,社区护士对其进行服药后随访护理,忽略性别、年龄因素,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其疾病的影响,随机将1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护理中加入心身干预护理,对照组未予心身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率92%(P<0.05)对照组病情稳定率79%(P<0.05),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冠心病心身干预护理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目前认为饮食不当、精神因素、缺乏适量运动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吸烟、饮酒是冠心病的四大易患因素。糖尿病、肥胖、运动不足、高尿酸血证等亦是易患因素。近年来,诸多学者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大,这些因素作用持久,而且心理、行为不受自我意识控制,久之则由功能性疾病转为器质性疾病。此次将过去二年来在我社区医院新就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抽取76例患者,在社区护理中的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近就诊且建立慢病档案的冠心病患者176例,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由上级医疗机构三级甲等医院确诊治疗一段时间后转入我社区门继续诊维持治疗,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符合《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8.27±12.26)岁,平均病程(3.20±1.71)年;对照组8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0.11±11.45)岁,平均病程(2.72±2.11)年。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措施
1.2.1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常规服药治疗,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性格分型,重点关注嗓门高、急躁、易冲动、喜欢表现自己、戒备心较强的A型性格人群,每周随访并监测血压、心率1次,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仔细观察伴有心率不稳、传导阻滞、早搏、焦虑、情绪激动的患者,对其运用一些倾听、解释、鼓励、商讨、建议的技巧,缓解病人的焦虑或其他情绪,并询问一周来饮食搭配情况,重点询问食油量及食盐量,平均每日有氧运动及时间情况,针对患者存在问题进行常规社区护理加身心健康教育,尤其加强高危生活因素的监控与纠正。对照组常规服药治疗,每次门诊均开具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处方,两组同时随访2年,包括迁徙、死亡等意外因素,失访率<1.5%(P<0.05)。
1.2.2护理内容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主要是指在社区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及其家属配合,使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康复的一个家庭护理过程。本次针对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突出个性化,因人而异地加入了心身护理方案,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重点针对A型性格人群,加强护理效果,缩短显效时间,应注意因活动、饮食、大小便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意外发生。具体操作分为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A型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急、忙于工作、对自己要求高,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竞争性强、喜争吵、易发怒,乃至无端地敌意,这种患者护理时要帮助他们消除持续地时间紧迫感和无端敌意。比如刚开始护理时取得家属配合,鼓励、协助患者缓慢上下楼,鼓励患者自己洗澡,家属应先为其调好热度,保持好室温,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发病。(2)冠心病患者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两类: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这种患者待其病情稍平稳可鼓励其做一些家务劳动或到住家附近外出购买一些日用品,切忌去人员流动大的超市,或选择非高峰购物时间段外出,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逐步提高患者的适应性,活动强度控制在为40%-50%Hrmax以内。[1]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的患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使患者首先得到心理支持,其次要重视健康教育,要提高警惕,以免病情复发。(3)男、女冠心病患者的应激源不尽相同,社区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等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4)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特别要指导家属识别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尤其对于一些老年患者随着组织器官的衰竭,身体不适反应迟钝,主诉也少,并发症较多,患者大多不愿意活动,此时我们应讲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不活动的危害性,减少卧床休息时间,指导病人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在活动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注意事项,必要时吸氧15~30分钟后由社区护理人员在现场指导,注意血压变化,可以先进行室内外散步,太极拳、气功(以静功为主)等。如果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活动时心率增加控制在<10次/min。最佳。(5)在冠心病的社区护理中,心率监测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下肢或全身疲劳等自觉症状,或出现冷汗、颜面苍白、紫绀、步态不稳等体征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下降超过2kPa或升高超过4kPa应立即协助家属将患者送往医院。(6)限盐、限酒、戒烟,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2],紧扣冠心病患者的社会心理性因素,做好预防,暗示患者要重视心理调节的重要性,积极乐观,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高危因素行为的严格纠正,耐心讲解出现心梗、心衰等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了解心理障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指导,这是一个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护理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坚持,我们发现培养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坚持的主动性及顺应性。
2结果
在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实测心率、血压记录值、病情稳定率、服药依从性综合分析结果如下:经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血压平稳保持在140/90mmHg以下者占84.68%(P<0.05),心率控制在60-87次/分者占94.07%,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率92%(P<0.05)对照组病情稳定率79%(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次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4.62%(P<0.05心率),并发症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81%(P<0.05)。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加心身护理方案后效果明显,疗效显著。
3讨论
随着生活高危因素的重视,冠心病患者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其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说明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护理成果显著。此外还发现不同的护理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结果,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加入身心护理方案后可极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这是此次护理干预结果的重要收获,健康教育处方虽然简单易行,但绝大部分患者重视程度不够,互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最后流于形式。目前国内一些心身疾病专家认为情绪紧张、焦虑会导致患者体内胆固醇增高引发阵发性心律失常,当这些患者的情绪障碍消失后,心律失常会减轻甚至消失。因此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往往是护理的关键。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此次护理干预还发现,护理效果良好的患者之间的交流鼓励也是一种心理支持、心理治疗,更有利于克服冠心病患者对长期慢性病服药的恐惧心理,转变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刚,李京平,等.冠心病患者PTCA或支架术后的康复运动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