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包括中空的杆身,杆身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柄和伞页,杆身靠近伞页处设置有套接的套圈,套圈与伞页之间设置有若干可折叠的支杆,杆身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条形口,套圈上设置有延伸通过条形口延伸至空腔内的条形片,空腔靠近伞页处与条行片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条行片与手柄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手柄上还设置有控制驱动机构的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分别包括触摸开关模块、电流电压调节模块、触发模块和执行模块;解决了现有雨伞无法自动启闭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包括中空的杆身(110),杆身(110)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柄(111)和伞页(112),杆身(110)靠近伞页(112)处设置有套接的套圈(118),套圈(118)与伞页(112)之间设置有若干可折叠的支杆(113),其特征是:杆身(110)内设置有空腔(114),空腔(114)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条形口(210),套圈(118)上设置有延伸通过条形口(210)延伸至空腔(114)内的条形片(119),空腔(114)靠近伞页(112)处与条形片(119)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条形片(119)与手柄(111)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手柄(111)上还设置有控制驱动机构的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包括,触摸开关模块(213),包括位于手柄(111)外表面的按键开关AN(117),用于产生指令信号;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耦接于触摸开关模块(213),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和电阻R2;触发模块(215),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用于向后级电路产生触发脉冲;执行模块(216),耦接于触发模块(215),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启动。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包括中空的杆身(110),杆身(110)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柄(111)和伞页(112),杆身(110)靠近伞页(112)处设置有套接的套圈(118),套圈(118)与伞页(112)之间设置有若干可折叠的支杆(113),其特征是:杆身(110)内设置有空腔(114),空腔(114)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条形口(210),套圈(118)上设置有延伸通过条形口(210)延伸至空腔(114)内的条形片(119),空腔(114)靠近伞页(112)处与条形片(119)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条形片(119)与手柄(111)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手柄(111)上还设置有控制驱动机构的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包括,
触摸开关模块(213),包括位于手柄(111)外表面的按键开关AN(117),用于产生指令信号;
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耦接于触摸开关模块(213),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和电阻R2;
触发模块(215),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用于向后级电路产生触发脉冲;
执行模块(216),耦接于触发模块(215),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位于空腔(114)内靠近伞页(112)处的固定件(212),固定件(212)与条形片(119)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手柄(111)内的L型腔室,L型腔室内设置有受控于执行模块(216)的驱动电机M(116),驱动电机M(116)与条形片(119)之间设置有拉绳(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模块(215)包括触发器IC,触发器IC的第三引脚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耦接于执行模块(2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其特征是:所述执行模块(216)包括耦接于触发器IC第一引脚的三极管V,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基极耦接于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三极管V的集电极耦接有继电器K;执行模块(216)还包括有与驱动电机M(116)耦接的继电器常开触点K-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开关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之一,而随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雨伞往往在使用和关闭时需要双手操作,此时若人们手中拿有物品则无法使得雨伞自动开启,从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开关雨伞,解决了现有雨伞无法自动启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包括中空的杆身,杆身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柄和伞页,杆身靠近伞页处设置有套接的套圈,套圈与伞页之间设置有若干可折叠的支杆,杆身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条形口,套圈上设置有延伸通过条形口延伸至空腔内的条形片,空腔靠近伞页处与条行片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条行片与手柄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手柄上还设置有控制驱动机构的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包括,
触摸开关模块,包括位于手柄外表面的按键开关AN,用于产生指令信号;
电流电压调节模块,耦接于触摸开关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和电阻R2;
触发模块,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用于向后级电路产生触发脉冲;
执行模块,耦接于触发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关闭雨伞时,首先启动触摸开关模块中的按键开关AN,此时产生的指令信号经过电流电压调节模块的调节后传输至触发模块中,触发模块开始产生稳定的触发脉冲,最终被执行模块接收并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由于驱动机构的运行使得条行片逐渐远离伞页并朝向手柄处下移,由于条行片与套圈连接,因此带动套圈向下移动,同时支杆折叠,最终套圈运动至手柄处完成对雨伞的回收;反之再次按动按键开关AN使得驱动机构关闭,由于失去驱动机构的拉力,此时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条行片逐渐向伞页处移动,最终完成雨伞的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位于空腔内靠近伞页处的固定件,固定件与条行片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机构启动,弹性件被不断的拉长延伸,当驱动机构关闭,弹性件自动复位使得条行片与套圈跟随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手柄内的L型腔室,L型腔室内设置有受控于执行模块的驱动电机M,驱动电机M与条行片之间设置有拉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M,驱动电机M不断对拉绳进行收卷,拉绳在收卷的同时带动条行片不断向下移动靠近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触发模块包括触发器IC,触发器IC的第三引脚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耦接于执行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执行模块包括耦接于触发器IC第一引脚的三极管V,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基极耦接于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三极管V的集电极耦接有继电器K;执行模块还包括有与驱动电机M耦接的继电器常开触点K-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键开关AN按下后,电流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给电容C1和电容C2并充电,此时触发器IC的第三引脚提供一个触发脉冲使得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得到高电平,最终使得三极管V导通,继电器K吸合驱动机构启动;再次按下按键开关AN,触发器的第三引脚得到一个触发脉冲使得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得到一个低电平,最终继电器K断开,驱动机构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需要关闭雨伞时,首先启动触摸开关模块中的按键开关AN,此时产生的指令信号经过电流电压调节模块的调节后传输至触发模块中,触发模块开始产生稳定的触发脉冲,最终被执行模块接收并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由于驱动机构的运行使得条行片逐渐远离伞页并朝向手柄处下移,由于条行片与套圈连接,因此带动套圈向下移动,同时支杆折叠,最终套圈运动至手柄处完成对雨伞的回收;反之再次按动按键开关AN使得驱动机构关闭,由于失去驱动机构的拉力,此时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条行片逐渐向伞页处移动,最终完成雨伞的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触控电路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触控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杆身;111、手柄;112、伞页;113、支杆;114、空腔;115、拉绳;116、驱动电机M;117、按键开关AN;118、套圈;119、条形片;210、条形口;211、弹性件;212、固定件;213、触摸开关模块;214、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5、触发模块;216、执行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所指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智能开关雨伞,参照图1和图2,主要为杆身110,杆身110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柄111和伞页112,杆身110靠近伞页112处设置有套接的套圈118,套圈118与伞页112之间设置有若干可折叠的支杆113,杆身110内设置有空腔114,空腔114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条形口210,套圈118上设置有延伸通过条形口210延伸至空腔114内的条形片119,空腔114靠近伞页112处与条行片119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位于空腔114内靠近伞页112处的固定件212,固定件212与条行片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211;条行片119与手柄111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手柄111上还设置有控制驱动机构的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包括,触摸开关模块213、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触发模块215、执行模块216;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手柄111内的L型腔室,L型腔室内设置有受控于执行模块216的驱动电机M116,驱动电机M116与条行片119之间设置有拉绳115。当需要关闭雨伞时,首先启动触摸开关模块213中的按键开关AN117,此时产生的指令信号经过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的调节后传输至触发模块215中,触发模块215开始产生稳定的触发脉冲,最终被执行模块216接收并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由于驱动机构的运行使得条行片119逐渐远离伞页112并朝向手柄111处下移,由于条行片119与套圈118连接,因此带动套圈118向下移动,同时支杆113折叠,最终套圈118运动至手柄111处完成对雨伞的回收;反之再次按动按键开关AN117使得驱动机构关闭,由于失去驱动机构的拉力,此时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条行片119逐渐向伞页112处移动,最终完成雨伞的开启。
参照图3和图4,触发模块215包括触发器IC,触发器IC的第三引脚耦接于电流电压调节模块214,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耦接于执行模块216;执行模块216包括耦接于触发器IC第一引脚的三极管V,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基极耦接于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三极管V的集电极耦接有继电器K;执行模块216还包括有与驱动电机M116耦接的继电器常开触点K-1。按键开关AN117按下后,电流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给电容C1和电容C2并充电,此时触发器IC的第三引脚提供一个触发脉冲使得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得到高电平,最终使得三极管V导通,继电器K吸合驱动机构启动;再次按下按键开关AN117,触发器的第三引脚得到一个触发脉冲使得触发器IC的第一引脚得到一个低电平,最终继电器K断开,驱动机构停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8408.8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28154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A45B 25/14
专利分类号:A45B25/14
范畴分类:15G;
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区工业大道信利工业城一区第15栋
发明人:胡灿;李锋;李志成;李建华
第一发明人:胡灿
当前权利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苑滨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