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性指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性,多孔,格子,介质,方法,分形,模型。
粘性指进论文文献综述
雷体蔓,孟旭辉,郭照立[1](2016)在《微通道内反应流体粘性指进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中混溶流体在微通道中的粘性指进现象.模拟采用单浓度变量的双稳态化学反应模型,重点研究指进的形态位置随化学反应速率和稳态浓度参数(即无化学反应发生的界面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速率的增加,指进界面变薄;而稳态浓度参数的变化则影响反应区的分布以及反应速率,导致指进形态以及位置的改变,甚至出现指尖液滴分离.(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6年01期)
金鑫,刘高洁,郭照立[2](2015)在《多孔介质内混溶流体间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模拟多孔介质内混溶流体间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模型.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求解压力场和浓度场.在浓度场平衡态分布函数中引入与浓度扩散相关的参数.通过调节参数,使粒子碰撞过程中的松弛时间保持恒定.模拟了粘度相同的流体间的混相驱替问题.不同网格下的模拟结果均与解析解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粘度比和贝克莱数(Pe)对粘性指进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粘度比会促进"手指"的增长.当粘度比不变时,存在Pe的临界值.当Pe超过临界值时,"手指"前缘会出现分裂现象.对横向平均浓度场的研究显示,混合区域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它首先随着t1/2成线性增长,然后随着t成线性增长.(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5年04期)
金鑫[3](2015)在《多孔介质内混溶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介质内的混溶粘性指进作为驱替过程中常见的界面不稳定问题,广泛存在于二氧化碳驱油、地下水污染治理、凝胶化聚集和微流体机电等工程应用环节。由于该问题涉及到多个研究尺度,包含对流与扩散等多种物理过程,加之界面不稳定现象的存在,目前人们对其流动规律的研究还极为有限。本文选择格子Boltzmann方法作为工具,对混溶粘性指进现象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克服了传统数值方法边界处理复杂和计算量大等缺点。针对多孔介质内的混溶粘性指进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模拟多孔介质内流动及扩散过程的耦合格子Boltzmann模型。该模型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布函数分别求解达西定律和对流扩散方程。对流体粘度相同的混溶驱替问题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正确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行为。其次,对等温混溶粘性指进现象进行了二维和叁维数值模拟。二维模拟主要分析了Peclet数和流体粘度比的影响。其中,对于Peclet数的作用,不仅研究了其取值较低时的流动规律,还探讨了高Peclet数条件下的指进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粘度比和Peclet数的增加,会促进指进现象的形成,降低驱替效率;界面处混合区域长度的增长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并且在第二阶段增长得更快。叁维模拟与二维模拟的对比结果显示,叁维粘性指进现象随Peclet数和粘度比而变化的趋势与二维情况相一致,但在进行定量比较时,发现二者的驱替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最后,考虑了温度对流体粘性的影响,研究了非等温混溶粘性指进现象的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热惯性系数的减小和Lewis数的增大,减弱了温度梯度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影响,使界面的演化趋势与温度梯度所促进的方向相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左永梅,邹学忠[4](2011)在《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的发生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基于随机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计算机仿真模型。运用分形生长的理论在新建模型中进行粘性指进的模拟研究。分析了流体粘度差和非物质性对粘性指进的影响,讨论了驱替速度与粘性指进前缘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12期)
李东霞,苏玉亮,高海涛,吴春新,姜书荣[5](2010)在《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非混相驱油时粘性指进距离随驱替时间的推进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计算参数范围内,相同油层温度下,当注采压差小于7MPa时,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增大;当注采压差大干7MPa时,随着压差增大,粘性指进程度逐渐降低。注采压差一定时,随着油层温度升高,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油粘度降低速度减缓,油气流度比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高。(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0年03期)
苏玉亮,吴春新,张祥吉[6](2009)在《非活塞驱替条件下粘性指进的表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低压力梯度条件下驱油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求解,对比指进和非指进情况下油藏的饱和度,重点分析了驱替液粘度和原油粘度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且研究了CO2驱油机理与指进的关系。结果表明:驱替液粘度越高,指进程度越轻;原油粘度越高,指进程度越严重。在高压情况下,CO2能够有效地减缓指进程度。(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09年05期)
刘建华,张建华[7](2009)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粘性指进的DLA模拟与分数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随机网格结构上的改型DLA模型,计入粒子生长过程中的吸附几率以反映流体相界面的表面张力,模拟Hele-Shaw实验装置中不同流体、不同浓度、不同粘度比、不同上下板间距等多种实验条件下的粘性指进现象。通过调节模型参量及控制DLA集团的无序性和开放性,可以很好地改变DLA集团的结构,控制DLA集团的形貌,得到与实验相符的指进图形,并计算出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分形维数D随粘度增加而减小,同时也随Hele-Shaw实验装置的上下板间距减少而下降。(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9年02期)
蒋海岩,袁士宝,陶军[8](2007)在《流体在多孔介质仿真模型内的粘性指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查多孔介质的性质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基于随机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的仿真模型,运用分形生长的DLA方法在多孔介质仿真模型中进行粘性指进模拟,分析了粘度差和非均质性对粘性指进的影响,讨论了孔隙分维和驱替速度等宏观参数对粘性指进分维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流体间的粘度差是产生粘性指进的内在因素,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是诱发粘性指进现象的外在因素。通过控制流体间的粘度差和驱替速度可以抑制粘性指进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07年02期)
袁士宝,雷光伦,张建国,陈月明,陶军[9](2006)在《利用多孔介质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粘性指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基于随机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计算机仿真模型。运用分形生长的理论在新建模型中进行粘性指进的模拟研究,分析了流体粘度差和非均质性对粘性指进的影响,讨论了驱替速度与粘性指进前缘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中,增加驱替流体粘度和降低驱替速度可控制粘性指进的发展。利用新建模型还可直观地观察到粘性指进产生的过程和剩余油的分布状态,实现了驱替过程的可视化。(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6年05期)
李小刚,杨兆中,陈锐,王棠昱[10](2006)在《分形生长DLA模型在粘性指进模拟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粘性指进现象,普遍存在于油气开采的众多驱替过程中,是多相渗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扩散限制凝聚模型(简称DLA模型)为代表的分形生长模型的出现,为研究粘性指进现象带来了新的生机。文章介绍了DLA模型的模拟的基本思路、数学背景和粘性指进实验模拟装置,讨论了DLA模型在粘性指进模拟中应用的依据和主要方法,指出了粘性指进的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对DLA模型在粘性指进中的进一步应用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06年03期)
粘性指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个模拟多孔介质内混溶流体间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模型.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求解压力场和浓度场.在浓度场平衡态分布函数中引入与浓度扩散相关的参数.通过调节参数,使粒子碰撞过程中的松弛时间保持恒定.模拟了粘度相同的流体间的混相驱替问题.不同网格下的模拟结果均与解析解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粘度比和贝克莱数(Pe)对粘性指进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粘度比会促进"手指"的增长.当粘度比不变时,存在Pe的临界值.当Pe超过临界值时,"手指"前缘会出现分裂现象.对横向平均浓度场的研究显示,混合区域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它首先随着t1/2成线性增长,然后随着t成线性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性指进论文参考文献
[1].雷体蔓,孟旭辉,郭照立.微通道内反应流体粘性指进的数值研究[J].计算物理.2016
[2].金鑫,刘高洁,郭照立.多孔介质内混溶流体间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模型[J].计算物理.2015
[3].金鑫.多孔介质内混溶粘性指进现象的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4].左永梅,邹学忠.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的发生与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
[5].李东霞,苏玉亮,高海涛,吴春新,姜书荣.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
[6].苏玉亮,吴春新,张祥吉.非活塞驱替条件下粘性指进的表征及影响因素[J].特种油气藏.2009
[7].刘建华,张建华.不同实验条件下粘性指进的DLA模拟与分数维[J].科技通报.2009
[8].蒋海岩,袁士宝,陶军.流体在多孔介质仿真模型内的粘性指进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
[9].袁士宝,雷光伦,张建国,陈月明,陶军.利用多孔介质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粘性指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
[10].李小刚,杨兆中,陈锐,王棠昱.分形生长DLA模型在粘性指进模拟中的应用探讨[J].钻采工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