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霞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271413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堂要上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快乐成长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自任教品德学科的教学以来,我积极致力于高效快乐品德课堂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愿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三维立体定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品德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教会学生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情感目标应是课堂教学的基调。因此在确定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合,通过知识的整合促进情感的延伸。
要准确地确立目标,教师要做到1.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及作用;2.将本课内容放在课标中进行准确定位;3.认真了解学情,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活动促发展
巧妙多样的活动设计,是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并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一种愿望,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提高课堂实效性。品德课堂中的可选活动多种多样:
形式一:模拟情景性活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讲讲上学路上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再设置十字路口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活动(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创设情节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形式二:参与实践性的活动。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合力进行的,所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如教学第二册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时,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街道及校内的绿化区进行调查。了解树木的管理生长情况。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合作,用许多办法了解到了小组所关心的问题,找到了种养花木的方法和知识,并从中了解到花草树木对我们人类的功劳非常大,是人类的好朋友。
形式三:开设交心活动。例如在学习《男生女生不一样》中,针对如何解决男女生交往的烦恼问题,设计了“心语信箱”的活动。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与异性交往的烦恼、困惑写下来,不用署名字。学生写完后,教师读出一条,学生解答一条,每个学生既是困惑者又是小军师。这样的设计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形式四:开展竞争性的活动。有了竞争才会激发学生超越他人的斗志,而有了这种斗志,学生才会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别具匠心。所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就要设计出有竞争性的活动。
例如教学《春姐姐的脚步》这一课时,结合争“绿化章”来进行。首先,我们把课堂搬进公园、田野、山林……,请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投入春的怀抱,观察春天的变化,探究春天的秘密,引导儿童用眼欣赏、用耳倾听、用心感悟,通过各种感官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然后在品德课《春天在哪里》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再次欣赏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激起了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教师在此时启动“绿化章”的争章活动,显得水到渠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留住春天呢?接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校园、社区寻找自己的护绿小岗位,积极参加护绿活动;向园艺工人请教,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与家长一起种植花草树木,召开盆花展览会,开展做绿色小卫士活动等。
当然,我们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活泼、花样,最后表演完了,看不出目的是什么。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开展活动得出自己的体验,提升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育的本源就在于让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快乐高效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的主体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