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孙国伟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孙国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汇率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伟[1](2014)在《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回顾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包括早期的一些重要研究和2000年之后出现的一些重要文献。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国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基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现状和中国的发展阶段,批判性地评述这些理论观点并提出反映一国特定发展阶段和综合各种经济因素的国际储备需求函数。(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4年01期)

杨艺,陶永诚[2](2011)在《国外最优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回顾与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日益积累的巨额国际储备成为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国际储备最优需求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以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为背景,主要从基于传统交易动机、厂商理论、效用最大化等叁个角度梳理最优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并对中国最优储备需求问题作适当的引申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杨银海[3](2007)在《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截止到2006年底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因此,对于外汇储备需求数量的研究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和加强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尤其是最新前沿理论的研究,以便为研究外汇储备规模提供帮助和指导,为制定外汇储备政策提供依据和坐标。但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相当滞后,绝大部分是简单介绍或直接应用西方80年代以前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导致研究结论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偏差,对策措施可行性、操作性不强。因此,研究国际储备需求理论,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章概述了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可能的创新之处,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研究国际储备需求理论极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归纳和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清晰了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学术谱系和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研究现状,为他人的文献检索提供了路线图,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坐标系。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国际储备需求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和论述,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一是对国际储备的构成和功能进行清晰界定和评述。这是研究国际储备需求的基本前提,是本文必须首先阐明的问题。二是对国际储备需求的均衡规模和最优规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国际储备的最优规模是一国国际储备持有数量的理想目标,仅受到国际储备需求单方面的影响。本文所有逻辑、框架以及安排均按此概念展开。叁是对传统的国际储备需求决定因素和最优规模理论进行回顾和归纳。一方面,国际储备需求主要受到经济规模、对外开放度、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国际收支变动度、汇率制度、以及外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国际储备需求的最优数量主要根据进口比率法,国际收支差额论,货币供应量决定论,定性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以及平方根规则等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衡量与测度。第叁章对需求决定因素理论和最优规模理论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归纳、提炼、创新和发展,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1)用理论模型阐释国内、国际政治因素对国际储备数量影响的机理和程度。首次在国内全面介绍并系统归纳了埃金曼和玛丽恩2004年构建的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模型,证实了国内的政局动荡、政治腐败、财政类型以及执政党任期都对国际储备需求数量具有显着的作用与影响。独自构建了一个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模型,清晰阐释了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对国际储备数量影响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证实了那些非基督教文明且具有高国际政治军事风险的国家偏好持有更多的国际储备。(2)根据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提炼出国际储备的动态优化理论和货币主义方法的国际储备动态优化理论。首先详述了早期的国际储备的局部调整模型,旨在阐明国际储备动态优化理论的基本逻辑与原理,即在进行实证研究时,不能直接用实际持有量代替需求量来进行回归分析,而应考虑国际储备实际持有量向最优需求量短期调整的过程与速度。随后论述了国际储备的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清晰说明了运用动态优化理论对国际储备进行实证研究的现代方法和主要步骤。最后,考虑了国内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的作用与影响,详细论述了货币主义方法的国际储备动态优化理论,清晰阐明了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内在逻辑以及应用领域。第四章运用货币主义方法的国际储备动态优化理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这是本文的又一难点,也是本文的落脚点。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最后就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07-05-01)

谭卓[4](2007)在《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储备需求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相关实证文献进行回顾、界定了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畴之后,系统梳理了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方法。首先本文以Clark (1970)提出的典型的国际储备需求优化模型为例分析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国际储备需求传统模型的特征。而后以Girton和Rope (1977)的外汇市场压力模型为例,评析了国际收支的货币主义观点对于国际储备的观点。接下来,本文分析了Edwards (1984)将国际储备需求货币模型与传统模型的相结合理论方法。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在运用比例分析法对我国国际储备变化进行趋势分析之后,根据国际储备需求的不同理论模型,选取1994-2006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的国际储备需求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本文首先对Connolly和Silveria (1979)的外汇市场压力模型运用VAR方法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货币模型的关于国内信贷量对国际储备的影响有着正确的判断。随后本文运用VECM方法对国际储备需求的传统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国际储备需求与进口量、国际收支的波动、进口倾向、机会成本构成长期而稳定的动态系统。如果我国维持现有该系统稳定不变,我国国际储备量还将持续上升。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交易动机是我国国际储备需求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且我国央行持有国际储备的行为体现出高度的风险厌恶以及审慎的特征:较少考虑国际储备的财富功能,更为重视国际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在短期,货币市场失衡作为外生变量显着地进入到VECM中,且其符号为负,这也证明了货币模型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4-18)

窦祥胜[5](2005)在《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here is an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reserves,balance of payments,and macroeconomy.Hence,a state should keep the moderat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The sign of whether or not the reserve scale of a state is moderate is that the optimal reserve stock and the optimal adjustable velocity may be reasonably arranged in pairs or groups.In the long run,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China is mainly decided by these factors such as the national income,the average propensity to import,the foreign default risk,and the variability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etc..In the short run,however,besides those factors as referred above,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China is still affected by monetary policy.(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05年10期)

张亚兰,王翠萍[6](2002)在《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几个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回顾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 ,指出了特里芬储备需求理论的简单套用、比例分析法强求一个比例关系、模拟分析法忽略储备结构问题的几个误区 ,文章观点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姜波克[7](1984)在《西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和方法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储备问题同汇率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一样,是当代国际货币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国际储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汇率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世界的物价水平和各国的经济政策。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国际储备一直在不断增加,如何衡量我国国际储备的需求及其适量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评述战后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国际储备需求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国际储备需求问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国际储备需求的研究,涉及面较广。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影响一(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1984年02期)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日益积累的巨额国际储备成为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国际储备最优需求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以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为背景,主要从基于传统交易动机、厂商理论、效用最大化等叁个角度梳理最优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并对中国最优储备需求问题作适当的引申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孙国伟.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述评[J].上海金融.2014

[2].杨艺,陶永诚.国外最优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回顾与评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

[3].杨银海.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4].谭卓.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湖南大学.2007

[5].窦祥胜.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

[6].张亚兰,王翠萍.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几个误区[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7].姜波克.西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和方法评介[J].金融研究.1984

标签:;  ;  ;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论文-孙国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