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试设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设备,中试,生物,反应器,颗粒,膜片。
中试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雄,陈冉,方婷,陈锦权[1](2016)在《悬浮式冷冻浓缩中试设备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自制的改造后的冷冻浓缩中试设备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低浓度的贡丸水煮液和中高浓度的橙汁检验冷冻浓缩中试设备对不同物料的适应性,并以贡丸水煮液浓缩为例计算能耗,结果表明,冷冻浓缩中试设备可将150kg、浓度1.6°Brix的贡丸水煮液浓缩至60.95kg、浓度4.7°Brix;可将300kg、浓度13°Brix的橙汁浓缩至88.27kg、浓度32°Brix。浓缩贡丸水煮液共耗时27.7h,生产冰晶单位耗能约为1 210.17k J/kg,比蒸发浓缩节能53.1%。(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9期)
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戴辰[2](2015)在《内加热连续式生物质炭化中试设备炭化温度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内源加热与分段连续热解技术工艺条件下不同物料的热解炭化特性,探明炭化工艺参数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生物炭得率及设备生产率的影响规律,以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为原料,进行了设备生产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风机转速为725 r/min,通过自动调节各进风口开度,使炉内负压维持在60 Pa左右时,不同炭化温度下的生物炭理化性质、设备生产率和生物炭得率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固定碳含量和灰分等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玉米秸秆对炭化工艺参数最敏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的推荐炭化温度分别为550~600、600~650和600~650℃。该研究可为内加热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6期)
王少芳,王琳,杜姗[3](2015)在《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快速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高径比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以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为目的 ,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以醋酸钠为基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前期驯化和培养实验阶段中,COD负荷为2.47~3.84kg/(m3·d),C:N:P=100:5:1,形成的细小颗粒,呈黄褐色细砂状外观,反应器内为颗粒状污泥和絮状污泥混合存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23期)
王少芳[4](2015)在《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颗粒污泥是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自发凝聚、增殖而形成的结构紧密、沉降性良好、生物活性高的生物颗粒。由于其粒径较大、结构复杂,液相中的氧气和基质向颗粒内部传递时存在较大的阻力,在单一的颗粒内部会同时形成多种氧环境和营养环境,为不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具有多种代谢形式,是实现废水中营养物质一体化处理的理想主体。然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时间过长,反应器高径比过大,能耗高等因素,制约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论文以中试规模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设备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高径比SBR(Sequence Batch Reacto)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培养情况。以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为目的,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混凝剂的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实验采用SBR反应器高径比为3.75和5。以醋酸钠为基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前期驯化和培养实验阶段中,COD负荷为2.47~3.84kg/(m3·d), C:N:P=100:5:1、表面上升气体流速为0.053-0.11 0cm/s,形成的细小颗粒,呈黄褐色细砂状外观,反应器内为颗粒状污泥和絮状污泥混合存在。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SVI指数由接种污泥的144.82ml/g降至62.74ml/g。在培养过程中,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61%,90.48%,64.82%。利用混凝处理技术,投加PAC(Polyaluminium Chloride)强化颗粒污泥的形成。结果发现PAC的浓度为180mg.L时,利用曝气提供剪切力进行搅拌,颗粒污泥的沉降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加PAC对SBR反应器中碳、氮和磷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PAC有效的改善了COD和TP的去除,但对NH4+-N的去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搅拌的效能,采用江宇公司的专利技术膜片,先后放入两个钢化玻璃的反应器中进行去除浊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水断面较小,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能较好的发挥膜片搅拌作用。本实验中将膜片放入内壁不光滑的套管中,在经过这一循环之后,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加快,最终培养出肉眼可见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65mm, SVI达到52ml/g。系统对COD、NH4+-N和TP仍能保持较好的去除率,分别为90.27%、72.65%、89.46%。对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曝气强度分别为300L/h,500L/和800L/h的情况下测定反应器内溶解氧,得到溶解氧变化规律。并测定不同曝气强度下一个典型周期内污染物的转化规律,并分析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证明,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范围,去除率在达到一定值后便不会再升高。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了100d,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污染物同步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低高径比的SBR反应器中,较低的曝气量下,投加PAC强化污泥颗粒化,辅助以膜片搅拌,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并且系统可以保持良好的处理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15)
丛宏斌,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5](2015)在《内加热移动床生物质炭化中试设备监控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生物质炭化设备生产率低、炭化工艺参数控制困难等问题,在研制内加热移动床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基础上,以组态王软件为控制平台,采用反馈控制机制和串级控制技术,开发了内加热移动床生物质炭化设备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炭化环境监控系统、出炭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软件系统等,炭化温度与炉内负压监控主、副控制器分别采用位置式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和增量式PID控制方法。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对设备作业过程的有序控制和炭化环境的定向调控,与手动控制相比,设备生产率提高18.3%,生物炭得率提高2.3个百分点。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为炭化设备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吴晓滨[6](2014)在《化工废水处理中试设备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的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物会通过静止沉降来分离,这会使得效率降低,如果直接通过板框又使过滤效果不佳。鉴于此类情况,对处理工艺及相关设备做了新的改进与研究。经试验,对絮状物的分离非常好,对颜色的脱除也非常明显,同时刺鼻的异味也消除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16期)
李志浩[7](2014)在《污泥与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中试设备处理污水厂污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厂污泥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200多座包围在垃圾之中,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小于25%,未经处理处置的垃圾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会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如何更好更经济的实现垃圾、污泥的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污泥和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可以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厂污泥进行联合处理,既能实现污泥和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又节约能源经济环保。论文在小试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了中试设备,并对中试设备进行了以下试验:一体化设备的启动试验,不同投配率下一体化设备的运行试验,一体化设备污泥仓生物多样性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一体化中试设备污泥仓启动采用了一次性培养法,并用垃圾堆肥产热的方式对污泥仓污泥加热,使其达到中温消化所需的温度。在整个启动阶段垃圾仓垃圾堆肥产热量基本能够保证污泥仓污泥中温消化所需的温度。末期垃圾仓温度达到了45℃以上,能够有效杀灭垃圾中的致病菌、蛔虫卵等有害生物。对启动阶段污泥仓和垃圾仓进行热量计算,结果表明垃圾仓垃圾堆肥平均每天为污泥仓提供5266.8KJ热量。一体化设备具有良好的浓缩作用,当进泥含水率在94%~99%之间时,排泥含水率可降至87%~92%之间。一体化设备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启动阶段后期VS/TS去除率维持在15%左右。同时污泥仓pH在反应的中后期保持在7.0以上,碱度、VFA、SCOD、产气量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认为一体化中试设备启动成功。②一体化设备正常运行阶段,对投配率为15%、20%、25%叁个工况进行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污泥仓温度保持在25~40℃,大部分时间维持在3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中温消化所需的温度,但是温度受环境影响波动较大,对产甲烷菌产气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试验的叁个工况中,设备运行良好,污泥仓的VFA、碱度、pH、SCOD等指标正常,具有微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对比叁个工况下的排泥含水率、排泥VS/TS、产气量等指标确定了本反应器最佳污泥投配率为20%。对最佳工况下反应器产气进行了成分检测,发现其中的甲烷含量大于60%,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③对一体化设备不同工况下污泥样品进行PCR-DGGE图谱分析发现,本一体化设备内部微生物种群呈现多样性分布。与进泥相比,污泥仓内室样本DGGE条带发生了改变,反应器污泥驯化效果良好。通过分析不同工况污泥仓内室的微生物发现随着投配率的改变,反应器内部微生物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通过相似矩阵分析发现,其反应器内部微生物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分析不同工况下污泥内室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香浓-维纳指数从生物学角度确认本反应器最佳投配率为20%。(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杨刚[8](2014)在《啤酒中试设备操作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公司啤酒中试设备为300L麦汁/批,包括粉碎机,糖化、发酵、过滤、灌装、CIP清洗及电气控制系统。糖化包括:糊化锅、糖化锅、过滤槽、煮沸锅、回旋沉淀槽、薄板冷却器;发酵包括:3个发酵罐,1个清酒罐,1个酵母添加罐和1套充氧系统;过滤为圆盘式硅藻土过滤机,后加捕捉器及精滤膜;灌装为半自动灌装、压盖一体式灌装机;CIP清洗系统包括1个碱罐,1个热水罐和1个无菌水罐。由于中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手动操作较多,所以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下面我介绍(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吴祖杰[9](2012)在《盐矿副产石膏泥回收利用的中试设备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矿井制盐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石膏泥的环保问题,提出了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法,并根据中试工艺路线进行了主要设备选型及系统方案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盐业与化工》期刊2012年10期)
钟挺,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吴峰[10](2012)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试设备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目标,充分考虑中试试验要求,研制出一种微波冻干中试试验设备。重点介绍了设备的系统构成、功率配置、主机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各系统功率配置为:微波系统13kW、制冷系统8.35kW、真空系统4.5kW。设备干燥仓与捕水仓呈上下连体配置,中间通过屏蔽过流板相隔,可以允许水蒸气自由透过,同时也能防止微波进入捕水仓。微波系统采用小功率多口馈入方式,微波馈入口沿干燥仓周向交错排列。每只微波磁控管可独立启闭,功率连续可调(0~100%),冻干过程中可对微波系统进行精细化调节。本设备在测控方面,具备光纤实时测温、实时称重、视频监视、能耗跟踪等功能,非常便于微波冻干干燥特性研究、干燥工艺优化等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期刊2012年04期)
中试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内源加热与分段连续热解技术工艺条件下不同物料的热解炭化特性,探明炭化工艺参数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生物炭得率及设备生产率的影响规律,以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为原料,进行了设备生产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风机转速为725 r/min,通过自动调节各进风口开度,使炉内负压维持在60 Pa左右时,不同炭化温度下的生物炭理化性质、设备生产率和生物炭得率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固定碳含量和灰分等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玉米秸秆对炭化工艺参数最敏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的推荐炭化温度分别为550~600、600~650和600~650℃。该研究可为内加热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试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斌雄,陈冉,方婷,陈锦权.悬浮式冷冻浓缩中试设备的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
[2].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戴辰.内加热连续式生物质炭化中试设备炭化温度优化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
[3].王少芳,王琳,杜姗.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快速启动研究[J].科技视界.2015
[4].王少芳.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丛宏斌,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内加热移动床生物质炭化中试设备监控系统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5
[6].吴晓滨.化工废水处理中试设备的研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7].李志浩.污泥与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中试设备处理污水厂污泥研究[D].重庆大学.2014
[8].杨刚.啤酒中试设备操作要点[J].啤酒科技.2014
[9].吴祖杰.盐矿副产石膏泥回收利用的中试设备系统设计[J].盐业与化工.2012
[10].钟挺,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吴峰.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试设备的设计[J].中国农机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