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忽必烈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忽必烈,柯尔,柯勒律治,洛克,大同世界,政教,浪漫主义。
忽必烈汗论文文献综述
高见,刘莹[1](2019)在《《忽必烈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柯勒律治《忽必烈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因素:梦和意象,认为诗人受时代影响,他们对异域的向往和自己的宗教思想是其诗歌中想象的源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李鹏飞[2](2019)在《忽必烈汗、俺答汗“政教并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习惯将蒙古史上的"政教并行"制度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忽必烈汗开创的有元时代,第二个时期是俺答汗效法忽必烈汗,开创"政教并行"制度直到北元灭亡这段时期。本文认为,两个时期的"政教并行"制度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效法关系。俺答汗所谓的忽必烈汗施行的"政教并行"制度并不真实存在,它不过是该集团基于当时的"生存发展"需求,由彻辰·洪台吉主笔,借用"伏藏经"模式,假托忽必烈汗盛名,以《白史》作为工具构建出来的。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与俺答汗"政教并行"制度的关系是"虚像"与"实像"的关系,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是俺答汗集团政治理想在历史上的投射。(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刘甜,左金梅[3](2018)在《从《忽必烈汗》看柯尔律治的大同世界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在英国文学史乃至欧洲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诗歌中的二元对立项比比皆是,这些看似不和谐、不匹配的"不同"只是为了表达诗人心中所强烈向往的大同世界。拥有霸权的人类代表忽必烈汗,无视大自然规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在老百姓生存的家园上建立一座供其享乐的"逍遥宫"。然而随后诗人多次将这所宫殿与"雪窖冰窟"并置,并且通过描写战争号角的吹响、宫女的悲恸哭泣与阿比西尼亚少女的低吟弹唱,说明人类敌对大自然、企图臣服大自然来创造繁荣盛茂的行为是不现实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无疑是大同世界,这表达了柯尔律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胡玉明[4](2018)在《园林、宗教与政治——《忽必烈汗》的浪漫主义中国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忽必烈汗》中的中国皇家园林意象也一直为文学评论者所忽视。本文从审美的维度溯源中国园林艺术对《忽必烈汗》的影响,从宗教和政治的维度来揭示英国的中国形象在马戛尔尼访华前后的变化,认为随着这一形象的改变,中国园林由人间乐园变成了中英政治的角力场。而作为那个时代"集体想象"产物的《忽必烈汗》也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想象,该诗所透露的政治和美学观点,则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的侵华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等行为提供了道德和美学层面上的辩护。(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彼得·霍恩,谭君强[5](2018)在《柯勒律治《忽必烈汗:或梦中幻景断片》: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勒律治的诗歌《忽必烈汗》,通过具有不同主人公和叙述者的叁个连续的叙述序列,巧妙地表现出艺术创造(诗歌的主题框架)的不确定过程。抒情人(将自己界定为作者)首先记录了灵感来自梦中幻象的有关忽必烈汗的诗歌写作被打断。接着,一个客观的抒情人叙说了忽必烈汗建造欢乐宫的故事。最后,抒情人表达了他尚未实现的渴望,即在诗歌中重新创造宫殿,以此作为他被接受为真正诗人的前提。叁个序列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作为一种策略,以潜在地克服浪漫主义诗人艺术创造力的问题。艺术创造的叁个叙述,其结束相对于事件性各有不同。第一个叙述无法触及事件,第叁个叙述只能设想未来的事件,第二个叙述则涉及在过去取得的重要成就。诗歌赋予诸事件在两个层次上以特色,一是在被叙述的故事层次上,二是在叁个故事的系列层次上,作为对有意识的创造性问题的灵巧解决和对灵感来源的确认。(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梅申友[6](2017)在《“诗是理性化的梦”——《忽必烈汗》1816年序言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柯勒律治《忽必烈汗》一诗,国内学界长期以来都聚焦于诗歌正文的解读,而对其1816年序言未予重视。本文采用史料考辨和文本细读的方法,首先对序言与"克鲁手稿"的附言进行比照,质疑序言所述事实的真实性,并寻绎措辞变动的理由;然后比照序言与诗歌正文,阐释两个文本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的诸多暗合以及潜在的龃龉。鉴于浪漫主义时期"断章"体大为盛行,本文结合柯勒律治对灵感与想象力的看法,指出诗人迟迟未将此诗发表的缘由并不是其结构上的不完整,而是诗人并不认同纯灵感写作的方法。1816年序言创造了一个从灵感中清醒过来的反思者形象,目的是要跟诗歌正文中那个狂热躁动的诗魔形象形成对比。(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赵娜[7](2017)在《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忽必烈是元朝首任皇帝,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缔造者之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忽必烈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思想。忽必烈汗政治思想研究在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变通”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忽必烈汗的“变通”思想发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是闻名于世界的政治理念之精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价值。本文在阐述忽必烈汗“变通”思想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思想、“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教并行思想、“人分四等”思想及“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的理论基础为核心内容的“变通”思想。主要是根据当时的治国政治方略为依据建构并论证。文章将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的特点分为扬长避短而集大成、推崇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及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维叁个部分。最后分别阐述了忽必烈汗“变通”思想对蒙古族,对中国,对世界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9)
阿如那[8](2017)在《忽必烈汗用人思想的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忽必烈汗从小到大受到过多元文化,包括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及世界文化的影响,是一位具有远大理想、伟大抱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忽必烈汗在用人方面有过巨大的影响,因此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策略与经验,他的用人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思想资源。从此意义上来说,研究忽必烈汗用人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引言、正文叁大部分和结语组成。在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忽必烈汗用人思想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状况,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在正文部分首先阐述了忽必烈汗用人思想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以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其《实事求是的用人思想》、《忽必烈汗用人的辩证观》、《忽必烈汗用人的原则》为核心内容的用人思想。同时也主要研究了忽必烈汗用人思想的特点。忽必烈汗用人思想是以《祖述变通》为依据,所以具有继承性。忽必烈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君王,因此其用人思想必有阶级性。忽必烈汗在用人方面还重用了各国、各民族的杰出人物,其治国实践中起了主导作用,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足以证明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在文中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9)
梅申友[9](2017)在《谁是从珀洛克来的人——纪念《忽必烈汗》出版二百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珀洛克(Porlock)是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的一个临海小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寂寂无名。可自一八一六年起,突然变得名声大噪,如今已是英国一个着名的文化景点,这多半源于浪漫主义大诗人柯勒律治的名诗《忽必烈汗》。这首诗发表于一八一六年五月,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作",蒙古帝王的宫苑楼台由此跟英国这个安静(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7年01期)
牛青芳[10](2016)在《《忽必烈汗》中浪漫主义东方元素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文学史的最高成就,其显着特点是感情自然流露、情感源于静谧、想象力驰骋不羁,而对神秘异国情调的向往更使其标新立异、亦使浪漫主义东方在浪漫主义文学之林中独树一帜。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因其在形而上的研习、上帝启示的冥思以及诗学的真知灼见,而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蜚声遐迩。同时他对神秘东方浓烈的兴趣,亦使其脱颖而出,其诗歌《忽必烈汗》更是东方与梦境结合的经典之作。身处社会之中,浪漫主义诗人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样柯尔律治亦不能避世而行,所以将文本置于历史语境、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研究《忽必烈汗》中浪漫主义东方元素显得至关重要。于浪漫主义诗人而言,浪漫主义时期工业革命与法国革命的纷至沓来,严重摧毁了其灵感载体的自然,并挫败了其构建理想世界的希冀,最终陷入意识形态之囹圄。意识形态的混乱使得寻找新的媒介、建立新的超验世界迫在眉睫。而此时风靡英国且极具神秘特性的东方文化恰逢其时地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哲学、宗教、社会和谐多元发展提供了媒介,致使浪漫主义东方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忽必烈汗》因其浓郁的异国情调而驰名中外。首先,极具东方色彩的诗歌题目“忽必烈汗”不仅引领全诗,更被置于标题之位使全诗笼罩于浓郁的东方意境之下。其次,诗歌中呈现了一副意象苍茫幽邃、地势错落有致的自然及人造景观,这一园林景象与中国园林设计观念如出一辙。同时诗中深不见底的洞穴、不见天日的海洋以及对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精准描述凸显了东方意象的无限性,正是这一无限性为柯尔律治建立多元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能性。柯尔律治本身亦与极具神秘异国情调的东方密不可分。首先,鸦片这一东方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柯氏疾病的疼痛,使其感官更为敏锐,亦使其诗学素材更为崇高。其次,柯氏秉持着对清朝叁拜九叩之礼的批判态度,并视之为清政府专权暴政的象征。此外,贯穿柯氏诗学始终的“同一”哲学思想观又与东方哲学所崇尚的“和谐统一”异曲同工,两者皆强调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论文以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对柯氏超自然诗歌《忽必烈汗》所表现的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进行研究,深入理解和正确解读柯尔律治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东方情结。论文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东方元素表现是历史与文学互文关系的自然结果,《忽必烈汗》中的意象及主题完美地呈现了英国浪漫主义东方色彩,柯尔律治对东方文化的情感是复杂和矛盾的:迷恋又疑惑,而贯穿柯氏诗学的自然哲学观和对“同一性”和谐整体的毕生追求与中国传统的生态哲学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6-12-01)
忽必烈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界习惯将蒙古史上的"政教并行"制度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忽必烈汗开创的有元时代,第二个时期是俺答汗效法忽必烈汗,开创"政教并行"制度直到北元灭亡这段时期。本文认为,两个时期的"政教并行"制度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效法关系。俺答汗所谓的忽必烈汗施行的"政教并行"制度并不真实存在,它不过是该集团基于当时的"生存发展"需求,由彻辰·洪台吉主笔,借用"伏藏经"模式,假托忽必烈汗盛名,以《白史》作为工具构建出来的。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与俺答汗"政教并行"制度的关系是"虚像"与"实像"的关系,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是俺答汗集团政治理想在历史上的投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忽必烈汗论文参考文献
[1].高见,刘莹.《忽必烈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J].北方文学.2019
[2].李鹏飞.忽必烈汗、俺答汗“政教并行”比较研究[J].民族论坛.2019
[3].刘甜,左金梅.从《忽必烈汗》看柯尔律治的大同世界观[J].绥化学院学报.2018
[4].胡玉明.园林、宗教与政治——《忽必烈汗》的浪漫主义中国想象[J].国外文学.2018
[5].彼得·霍恩,谭君强.柯勒律治《忽必烈汗:或梦中幻景断片》: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
[6].梅申友.“诗是理性化的梦”——《忽必烈汗》1816年序言刍议[J].外国文学评论.2017
[7].赵娜.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8].阿如那.忽必烈汗用人思想的哲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9].梅申友.谁是从珀洛克来的人——纪念《忽必烈汗》出版二百周年[J].书城.2017
[10].牛青芳.《忽必烈汗》中浪漫主义东方元素解读[D].浙江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