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干热河谷论文_贾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谋干热河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谷,元谋,土壤,植物群落,多样性,梯度,特色。

元谋干热河谷论文文献综述

贾磊[1](2019)在《元谋:干热河谷变“绿洲”》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者近日走进元谋县黄瓜园镇点连村委会时,只见漫山遍野的青枣林苍翠欲滴,坠满枝头的果实香飘十里。黄瓜园镇相关领导介绍,通过连片开发,当地已形成了万亩青枣、万亩葡萄和万亩番茄叁大特色种植业,规模效益十分明显,村里家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新房。这是我省通过(本文来源于《云南政协报》期刊2019-07-29)

羊秀娟[2](2019)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类型与侵蚀沟形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土壤侵蚀的结果是发育不同形态的侵蚀沟。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侵蚀沟发育数量多且规模较大,对区域经济和流域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土壤侵蚀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影响侵蚀沟发育的诸因素中,土壤性质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区域尺度上,阐明土壤类型与侵蚀沟形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揭示侵蚀沟发育的机制,也可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元谋干热河谷区为对象,基于土壤类型图矢量化与侵蚀沟目视解译,野外土壤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划分侵蚀沟等级、提取侵蚀沟和沟系形态参数,认识研究区土壤类型和侵蚀沟的基本特征,阐明土壤类型与侵蚀沟系统的关系,揭示土壤性质对侵蚀沟形态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1)元谋县土壤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分别为棕壤、黄棕壤、红壤、燥红土、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水稻土、盐土。元谋县面积共达2022km~2,其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元谋干热河谷区侵蚀沟提取数量共有24271条,侵蚀沟长度多在100~400 m之间,平均值为232.52 m,整个区域内平均侵蚀沟密度为0.225 km/km~2。元谋侵蚀沟共有24271条,但是形成沟系的侵蚀沟有20309条;沟系数量为807个;元谋地区的沟系有6个等级,大多数沟系在2-4等级之间;支沟数量多在50条以下;主沟长度多在500~600 m之间,占14.88%,较长的主沟主要分布在易被侵蚀的区域;元谋地区沟系的主支沟系数都在0.00065~0.64之间,其中,在0.001~0.183之间的最多,共有459个,整体上沟系属于半主沟型,说明沟系的发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很活跃;元谋县地区的沟系分支比数值在1~8之间,数值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支比为3.26;平均长度比为2.05,平均分维数为1.64,表明该地区的沟系侵蚀处于壮年期阶段。元谋不同土壤类型下的侵蚀沟形态特征有差别,特别是在不同土壤与地形条件下,究其原因是不同土壤性质与不同地形坡度条件使得侵蚀沟的发育有所不同。元谋地区的侵蚀沟与沟系多分布于东山、西山地区,较长的侵蚀沟多在易被侵蚀土壤类型的山区,密度较大的侵蚀沟群也多分布在元谋东山、西山地区。沟系发育的规模差别虽大,但大多数沟系支沟数量在一个区间,大型沟系少,沟系的支沟发育数量差别较大,但多数支沟的长度较小,在元谋盆地的侵蚀沟数量较少,密度较小,侵蚀沟长度较短,沟系分布的数量少,沟系规模小,与山区差别较大。(2)棕壤区侵蚀沟有61条,总长度2.24 km,平均长度为291.33 m,密度是0.183km/km~2。黄棕壤区侵蚀沟有753条,总长度为18.69 km,平均长度为248.26m,密度是0.145 km/km~2。红壤区侵蚀沟有6335条,总长度为141.50 km,平均长度为223.37 m,密度是0.36 km/km~2。燥红土区侵蚀沟有6103条,总长度为124.07 km,平均长度为203.29 m,密度是0.3 km/km~2。紫色土区侵蚀沟有10756条,总长度为272.82 km,平均长度为253.64m,密度是0.33 km/km~2。水稻土区侵蚀沟有243条,总长度为4.96 km,平均长度为204.03 m,密度是0.034km/km~2。盐土只有2条侵蚀沟,而石灰土区与冲积土区在影像图上未见明显沟道。侵蚀沟在易被侵蚀的土壤区多,特别是燥红土、紫色土、红壤区分布较多,土壤面积与侵蚀沟数量、侵蚀沟长度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元谋地区以燥红土、紫色土、红壤为主,棕壤区、水稻土区侵蚀沟数量较少,由于其面积少,使得密度并不小。棕壤区、黄棕壤区、红壤区、燥红土区、紫色土区、水稻土区沟系数量分别有9个,26个,134个,323个,279个,36个;侵蚀沟长度分别为2.24、18.69、141.50、124.07、272.82、4.96 km;沟道密度分别0.183、0.145、0.36、0.3、0.33、0.034km/km~2,平均主支沟系数分别为0.014、0.02、0.02、0.05、0.07、0.05;平均分维数分别为1.31、1.22、1.68、1.41、1.76、1.46,沟系等级多在六级以下。(3)利用SPSS对土壤理化性质与侵蚀沟形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土壤养分中的全钾与侵蚀沟形态参数存在相关性,沟系数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养分含量越多,侵蚀沟发育程度越小。经分析土壤粒径大小影响侵蚀沟密度,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粒径组成以粉砂粒为主,土壤质地中的粉砂含量越高,侵蚀沟密度越大,特别是燥红土与紫色土因粉砂含量较高,侵蚀沟密度较大,而红壤区因独特的理化性质,密度达到最大值。侵蚀沟形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养分对侵蚀沟规模有影响,但是对侵蚀沟形态影响不大。紫色土、红壤与燥红土因为土壤养分含量少以及粉砂量含量较多,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叁个区域侵蚀沟数量多、密度大,侵蚀沟发育程度强。(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吴强建中[3](2019)在《地形对细沟横断面不对称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沟横断面形态多具不对称性,地形条件是影响细沟横断面不对称形态发育演化的重要因素。以元谋干热河谷为研究区,对该区细沟横断面形态及地形条件进行实地调查与测绘,利用软件ArcGIS10.2提取了712组横断面数据,并计算了细沟横断面相关参数,据此对细沟横断面形态进行划分,之后使用Excel与Microsoft Office 2007等数理软件对地形因子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最终获取得到的细沟横断面与地形因子相关的各项参数分别拟合,得出地形因子与细沟横断面不对称性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选取沟宽不对称率(Ak)、面积不对称率(As)、侵蚀线不对称率(Ax)、侵蚀面不对称率(Ap)等参数,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区细沟横断面不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沟宽不对称率平均值为1.4137,最大值为15.0342,最小值为0.0091,准对称横断面69组,不对称横断面643组;分区来看,沙地村沟宽不对称横断面占比为85.71%,苴林小区、秃秃脊梁子、元谋人遗址、班皂利村、甘塘的不对称横断面占比分别为90.38%、83.33%、89.95%、84.62%、92.35%。面积不对称率平均值为1.4945,最大值为15.8976,最小值为0.0195,准对称横断面59组,不对称横断面653组;各分区面积不对称横断面占总断面的比值分别为85.71%、96.15%、93.75%、91.39%、84.62%、92.35%。侵蚀线不对称率平均值为1.2948,最大值为12.2348,最小值为0.0623,准对称横断面共88组,不对称横断面共624组;各分区侵蚀线不对称横断面占总断面的比值分别为85.71%、86.54%、77.08%、87.08%、76.92%、90.52%。侵蚀面不对称率平均值为1.4378,最大值为13.0445,最小值为0.0504,准对称横断面63组,不对称横断面共649组;各分区侵蚀面不对称横断面占总断面的比值分别为88.89%、92.31%、91.67%、90.91%、76.92%、92.05%。综上,四个不对称参数的数值与不对称断面的占比均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区细沟横断面具有不对称性;此外,沟宽不对称率与侵蚀线不对称率、面积不对称率、侵蚀面不对称率这四个参数两两之间的拟合关系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很高。(2)随着坡面坡度的增大,不对称率偏离准对称区间的数值逐渐减小,其中,面积不对称率与侵蚀线不对称率的偏离值单调递减,沟宽不对称率与侵蚀面不对称率偏离值略有波动,这表明坡面坡度越大,细沟横断面越趋于准对称形态。此外,横断面两侧局部坡度差越大,不对称率偏离准对称区间的数值也越大,细沟横断面亦具有不对称形态。将细沟弯曲系数划分为[1,1.05]区间、(1.05,1.1]区间、(1.1,1.15]区间、(1.15,1.2]区间、(1.2,1.3]区间、(1.3,+∞)区间,沟宽不对称率偏离准对称区间的数值分别为0.5220、0.7507、0.7257、0.8506、0.8857、1.3008,弯曲系数增大,偏离值也逐渐增大,面积不对称率、侵蚀线不对称率与侵蚀面不对称率偏离值亦有此规律,这表明细沟横断面随着弯曲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具有不对称形态。汇水面积主要包括沟头汇水面积与断面位置汇水面积,沟头汇水面积对细沟横断面不对称形态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而断面位置汇水面积对细沟横断面形态的影响很大,建立断面位置两侧汇水面积比与不对称率的关系,结果表现为,沟宽不对称率、面积不对称率、侵蚀线不对称率与侵蚀面不对称率偏离准对称区间的最小值均出现于汇水面积比为(1.0,1.5],数值分别为0.4094、0.7288、0.5317、0.5994,当汇水面积比小于或者大于该区间时,偏离值均变大,这表明断面位置汇水面积比越接近于1,即断面两侧汇水面积越接近,横断面通常具有准对称形态,而汇水面积差异大,则横断面具有不对称形态。细沟转弯角度增大,横断面不对称组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不对称率偏离准对称区间的数值增大,其横断面随转弯角度增大而变得越具有不对称性。(3)细沟形态的发育过程受多种地形因素的影响,横断面形态通常具有不对称特征。坡面坡度大,其细沟平直且短,细沟剖面形态呈现“V型”,细沟横断面具有准对称特征。此外,断面位置两侧坡度差异越大,不对称性更为明显。直线型坡面平整,该坡面上的细沟受坡面物质与细沟水流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均一,更趋于准对称形态;凸形坡面与凹形坡面受外力作用影响不均,更利于汇水汇沙,坡面泥沙易在沟底堆积,凹形坡面更甚,这两种坡面下发育的细沟横断面都具有不对称形态。弯曲系数是刻画细沟形态的重要参数,细沟弯曲系数大,沟底水流受惯性作用主要冲刷凹岸,沟壁两侧侵蚀不均,细沟横断面具有不对称性。汇水面积主要包括沟头汇水面积与断面位置两侧汇水面积,断面位置两侧汇水面积差异对细沟横断面不对称性的差异最为明显,表现为两侧汇水面积不均,面积大的一侧汇水汇沙多,沟底泥沙堆积多,沟壁较缓,汇水面积较小的一侧则相反,这种差异造成该断面具有不对称形态。其他的地形因素如边坡、坡向、坡差等都是影响细沟横断面不对称形态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何聪,吴世祥,胡翠华,杨丹,刘守江[4](2019)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土壤墒情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方法和土壤墒情测定仪对元谋干热河谷进行土壤墒情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研究表明:①土壤湿度和含水量与植物丰富度指数Ma相关系数为-0.465和-0.388;与香浓维纳指数H′相关系数为-0.368和-0.337;与辛普森指数D相关系数为-0.371和-0.356;与Gleason指数Gl相关系数为-0.400和-0.356;土壤含水量与Pielou均匀度指数E相关系数为-0.291,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②样区植物丰富度指数Ma、香浓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与Gleason指数Gl均随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E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Ma与Gl随着土壤盐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地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与植被恢复中物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1期)

王晨[5](2019)在《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与植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金沙江流域的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区域,不同于东北黑土区、黄土高原区及南方红壤区,元谋干热河谷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表物质疏松,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植被稀疏,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形成深切河谷,侵蚀沟广泛发育,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本文以侵蚀沟的发育阶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划分侵蚀沟的发育阶段,对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植物群落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优势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和对比,进而对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的形态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并对比前人在其他区域的研究方法,借鉴其研究经验,根据聚类分析侵蚀沟沟长的结果,结合野外调查植被盖度情况,提出了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发育阶段独有的划分方法,将侵蚀沟划分为发展沟、半稳定沟、稳定沟。本次研究共调查侵蚀沟135条,主要以半稳定沟为主,稳定沟次之,发展沟最少。从侵蚀沟沟长角度来看,侵蚀沟以中型侵蚀沟为主,小型侵蚀沟次之,大型侵蚀沟最少,小型侵蚀沟与中型侵蚀沟的总和(沟长<40m)占侵蚀沟总数的85.92%。在侵蚀沟宽长比、宽深比方面,稳定沟的宽长比、宽深比均大于发展沟、半稳定沟。(2)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形态特征的筛选及分析对比,对比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的沟长、沟宽、坡度,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发展沟>稳定沟>半稳定沟;沟深表现为发展沟>半稳定沟>稳定沟,但半稳定沟与稳定沟的平均沟深相差不大。在侵蚀沟3个发育阶段中,发展沟的形态特征指标均大于半稳定沟与稳定沟。(3)通过对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在植物群落组成方面,随着侵蚀沟稳定性的增加,灌木层植被盖度表现为持续增加,草本层植被盖度表现为持续减少,群落整体平均株数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平均种数大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植物物种优势种方面,乔木层中各阶段的优势种相同,为赤桉且主要分布在半稳定沟中,稳定沟与发展沟中较少;灌木层中各阶段的优势种都为车桑子和银合欢,且车桑子的重要值均大于银合欢;草本层中优势种总体变现为扭黄茅,同时伴随一些的雀稗、丝茅、孔颖草、马唐等为共优种,且不同侵蚀沟发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共优种。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随着侵蚀沟发育稳定性的增加,Ma指数呈现出增大的趋势,H’指数、D指数、Gl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E指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但变化规律不明显。(4)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的形态指标与植物群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并计算侵蚀沟形态指标与植物群落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侵蚀沟形态指标与植物群落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比3个发育阶段的侵蚀沟,植物对侵蚀沟的影响是确定的,每个侵蚀沟的形态特征指标与植被指标之间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且大部分显示为正相关的关系,极少数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半稳定沟中,植物群落株数对侵蚀沟沟长、沟宽、沟深的响应尤为明显,而在发展沟、稳定沟中,这种现象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杨敏莹,陈秋艳,王杰[6](2019)在《干热河谷的植被覆盖度算法应用研究——以元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遥感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通常适用于农田、草地等高植被覆盖区,而在类似于干热河谷的植被稀疏地区效果不好。因此,针对目前常用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算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优化模型参数,进而得到一个最适于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覆盖度的优化模型。以元谋地区的MODIS影像数据为基础,将扩展线性混合模型(ELMM)运用于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并将像元二分法、叁波段梯度差法的提取结果与之对比,同时为了验证3种算法的精度,利用同一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扩展线性混合模型对于干热河谷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精度要优于像元二分模型和叁波段梯度差法,且最大限度的接近于真值,可以考虑在今后的干热河谷覆盖植被信息提取实践中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马筱,曹建新[7](2019)在《元谋干热河谷桉树人工林内坡柳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脆弱区,过去开展了种植桉树林为主的植被恢复,但其生态效应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元谋干热河谷本地典型物种坡柳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桉树林和自然群落2个不同类型的群落中,测量了坡柳的比叶面积(SLA)和叶片饱和水分亏缺(WSD)等9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数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WSD、LRWC、LDMC、LMP等功能性状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都表征出在人工桉树林的生境更加干旱;(2)桉树林下坡柳的LA、LT以及SLA增大,LD减小,这些指标的增大并不利于物种耐受干旱环境。本研究表明,生长于人工桉树林下坡柳的生境更加干旱,且产生了不耐旱的性状,对其生长极其不利。(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春雪,何光熊,宋子波,樊博,张梦寅[8](2019)在《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磷含量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存在显着差异,两地土壤氮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磷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磷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氮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氮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磷含量没有显着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磷比也没有显着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着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张彧,苏文华[9](2018)在《海拔梯度下元谋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尺度环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有关元谋干热河谷内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及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以元谋干热河谷10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探讨了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内群落的总盖度与海拔之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总盖度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63%)出现在海拔1 400m处,最高值(89%)出现在海拔2 000m处;灌木层盖度与海拔呈现显着正相关趋势,最低盖度(28%)出现在海拔1 100m处,最高(68%)出现在海拔2 000m处;草本层盖度与海拔呈现出显着负相关趋势,最低盖度(53%)出现在海拔2 000 m处,最高(73%)出现在海拔1 100 m处;(2)丰富度指数(S)总体上呈现出沿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变化范围为2~15;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范围分别为0.53~1.06、0.12~0.23;Simpson指数(D)则与之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08~0.02;(3)相异性指数SI在海拔1 400~1 500m处达到最大值(0.8),Cody指数较小,为0.5,表明此处β多样性最小,物种更替速率最慢,群落处于较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并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且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在海拔1 400~1 500m处。研究结果对维持和管理河谷植物多样性,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袁勇,熊东红,校亮,吴汉,张素[10](2018)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土壤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活跃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了干热河谷区3条发育相当的典型冲沟土壤理化性质,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冲沟不同部位土壤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值。【结果】(1)冲沟侵蚀增加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差异,使土壤紧实化,造成有机质含量显着下降,加剧土壤有效性氮素和磷素损失,导致各土壤养分不同程度的贫瘠化。(2)冲沟侵蚀加剧了土壤退化程度,土壤质量指数(SQI)表现为:沟床(0.406)>集水区(0.357)>沟头(0.289)>沟岸(0.252),其中以沟岸和沟头土壤退化程度最高。(3)冲沟侵蚀引起制约土壤质量的因素由土壤化学性质转变为土壤物理性质,但冲沟土壤质量尚未退化到最低水平,适宜进行生态治理。【结论】冲沟生态治理中应抓住冲沟各部位土壤质量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因地制宜、综合防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土壤退化过程及制定冲沟生态治理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元谋干热河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土壤侵蚀的结果是发育不同形态的侵蚀沟。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侵蚀沟发育数量多且规模较大,对区域经济和流域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土壤侵蚀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影响侵蚀沟发育的诸因素中,土壤性质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区域尺度上,阐明土壤类型与侵蚀沟形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揭示侵蚀沟发育的机制,也可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元谋干热河谷区为对象,基于土壤类型图矢量化与侵蚀沟目视解译,野外土壤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划分侵蚀沟等级、提取侵蚀沟和沟系形态参数,认识研究区土壤类型和侵蚀沟的基本特征,阐明土壤类型与侵蚀沟系统的关系,揭示土壤性质对侵蚀沟形态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1)元谋县土壤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分别为棕壤、黄棕壤、红壤、燥红土、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水稻土、盐土。元谋县面积共达2022km~2,其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元谋干热河谷区侵蚀沟提取数量共有24271条,侵蚀沟长度多在100~400 m之间,平均值为232.52 m,整个区域内平均侵蚀沟密度为0.225 km/km~2。元谋侵蚀沟共有24271条,但是形成沟系的侵蚀沟有20309条;沟系数量为807个;元谋地区的沟系有6个等级,大多数沟系在2-4等级之间;支沟数量多在50条以下;主沟长度多在500~600 m之间,占14.88%,较长的主沟主要分布在易被侵蚀的区域;元谋地区沟系的主支沟系数都在0.00065~0.64之间,其中,在0.001~0.183之间的最多,共有459个,整体上沟系属于半主沟型,说明沟系的发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很活跃;元谋县地区的沟系分支比数值在1~8之间,数值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支比为3.26;平均长度比为2.05,平均分维数为1.64,表明该地区的沟系侵蚀处于壮年期阶段。元谋不同土壤类型下的侵蚀沟形态特征有差别,特别是在不同土壤与地形条件下,究其原因是不同土壤性质与不同地形坡度条件使得侵蚀沟的发育有所不同。元谋地区的侵蚀沟与沟系多分布于东山、西山地区,较长的侵蚀沟多在易被侵蚀土壤类型的山区,密度较大的侵蚀沟群也多分布在元谋东山、西山地区。沟系发育的规模差别虽大,但大多数沟系支沟数量在一个区间,大型沟系少,沟系的支沟发育数量差别较大,但多数支沟的长度较小,在元谋盆地的侵蚀沟数量较少,密度较小,侵蚀沟长度较短,沟系分布的数量少,沟系规模小,与山区差别较大。(2)棕壤区侵蚀沟有61条,总长度2.24 km,平均长度为291.33 m,密度是0.183km/km~2。黄棕壤区侵蚀沟有753条,总长度为18.69 km,平均长度为248.26m,密度是0.145 km/km~2。红壤区侵蚀沟有6335条,总长度为141.50 km,平均长度为223.37 m,密度是0.36 km/km~2。燥红土区侵蚀沟有6103条,总长度为124.07 km,平均长度为203.29 m,密度是0.3 km/km~2。紫色土区侵蚀沟有10756条,总长度为272.82 km,平均长度为253.64m,密度是0.33 km/km~2。水稻土区侵蚀沟有243条,总长度为4.96 km,平均长度为204.03 m,密度是0.034km/km~2。盐土只有2条侵蚀沟,而石灰土区与冲积土区在影像图上未见明显沟道。侵蚀沟在易被侵蚀的土壤区多,特别是燥红土、紫色土、红壤区分布较多,土壤面积与侵蚀沟数量、侵蚀沟长度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元谋地区以燥红土、紫色土、红壤为主,棕壤区、水稻土区侵蚀沟数量较少,由于其面积少,使得密度并不小。棕壤区、黄棕壤区、红壤区、燥红土区、紫色土区、水稻土区沟系数量分别有9个,26个,134个,323个,279个,36个;侵蚀沟长度分别为2.24、18.69、141.50、124.07、272.82、4.96 km;沟道密度分别0.183、0.145、0.36、0.3、0.33、0.034km/km~2,平均主支沟系数分别为0.014、0.02、0.02、0.05、0.07、0.05;平均分维数分别为1.31、1.22、1.68、1.41、1.76、1.46,沟系等级多在六级以下。(3)利用SPSS对土壤理化性质与侵蚀沟形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土壤养分中的全钾与侵蚀沟形态参数存在相关性,沟系数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养分含量越多,侵蚀沟发育程度越小。经分析土壤粒径大小影响侵蚀沟密度,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粒径组成以粉砂粒为主,土壤质地中的粉砂含量越高,侵蚀沟密度越大,特别是燥红土与紫色土因粉砂含量较高,侵蚀沟密度较大,而红壤区因独特的理化性质,密度达到最大值。侵蚀沟形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养分对侵蚀沟规模有影响,但是对侵蚀沟形态影响不大。紫色土、红壤与燥红土因为土壤养分含量少以及粉砂量含量较多,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叁个区域侵蚀沟数量多、密度大,侵蚀沟发育程度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谋干热河谷论文参考文献

[1].贾磊.元谋:干热河谷变“绿洲”[N].云南政协报.2019

[2].羊秀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类型与侵蚀沟形态关系[D].西华师范大学.2019

[3].吴强建中.地形对细沟横断面不对称性的影响[D].西华师范大学.2019

[4].何聪,吴世祥,胡翠华,杨丹,刘守江.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土壤墒情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

[5].王晨.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与植被关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6].杨敏莹,陈秋艳,王杰.干热河谷的植被覆盖度算法应用研究——以元谋为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7].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马筱,曹建新.元谋干热河谷桉树人工林内坡柳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J].西部林业科学.2019

[8].王春雪,何光熊,宋子波,樊博,张梦寅.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9].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张彧,苏文华.海拔梯度下元谋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8

[10].袁勇,熊东红,校亮,吴汉,张素.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土壤质量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元谋干热河谷年降水和分季节降...元谋干热河谷近50 a全年和分季...元谋干热河谷近50 a全年和分季...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区划图...元谋分季节降水量序列(1956~2006年)D...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区划...

标签:;  ;  ;  ;  ;  ;  ;  

元谋干热河谷论文_贾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