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鉴定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鉴定,建筑,标准,设计规范,延性,使用年限,建设部。
抗震鉴定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华[1](2016)在《构建科学的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体系,保证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危害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7.8级强烈地震造成约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重伤。时过32年后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死亡约7万人,3.7万人受重伤。数据的对比,从另一侧面有力地说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是抵御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在最初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的基础上,很快修订颁布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在进一步总结唐山震害经验,以及吸取大量抗震科研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又修订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首次提出了(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6年10期)
孙恒志[2](2015)在《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761—2012)修订和《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在成都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和"住建部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会议"要求,2015年3月10~12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工程部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761—2012)修订和《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张力[3](2015)在《中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标准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中国现行抗震鉴定标准和日本现行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抗震鉴定标准,对比分析中国和日本关于中低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标准的理念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抗震鉴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5年02期)
闫熙臣,何立群,王超,刘少军,王继武[4](2014)在《北京地区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标准的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地区大量的砌体结构住宅由于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的需要,进行了抗震鉴定,北京地区颁布了地方标准,对抗震鉴定时的抗震验算进行了规定,即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方法,其中R和S的计算与国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北京地标中的抗震验算参数均使用现行的设计系列规范,便于设计单位应用。但通过研究发现,按照北京地标给出的鉴定验算结果与国标有差异。通过研究,对大量存在的A类、B类砌体结构住宅的抗震鉴定如何选择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09期)
[5](2014)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的公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23号现批准《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17—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3.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 117—1988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程绍革[6](2013)在《建筑抗震鉴定技术标准的历史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建筑抗震鉴定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各个时期标准的技术特点、修订的主要技术进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文中还介绍了近年来抗震鉴定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现行抗震鉴定技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7](2012)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的大量房屋需进行抗震鉴定,2009年国务院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所有的中小学校舍需进行抗震鉴定,原《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实施了10多年,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2008年7月8日,在住房和(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2年Z1期)
程绍革[8](2010)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0年01期)
[9](2009)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最新获悉,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国家标准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将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明确目标:经过鉴定加固的建筑,在规定的后续使用年限内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新标准中凡涉及到设防目标、鉴(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09年07期)
袁弘[10](2008)在《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有标准可依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袁弘) 震后的建筑受损程度如何鉴定?其安全加固又该依据怎样的标准才能做到安全可靠?7日,特别针对这些技术问题编制完成的《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试行)》宣传贯彻会在金牛宾馆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市)县建设局、质监站及建筑设计、审查(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08-08-11)
抗震鉴定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和"住建部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会议"要求,2015年3月10~12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工程部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761—2012)修订和《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鉴定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华.构建科学的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体系,保证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
[2].孙恒志.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761—2012)修订和《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在成都召开[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5
[3].张力.中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标准的对比分析[J].福建建筑.2015
[4].闫熙臣,何立群,王超,刘少军,王继武.北京地区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标准的选取[J].建筑技术开发.2014
[5]..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的公告[J].中国市政工程.2014
[6].程绍革.建筑抗震鉴定技术标准的历史与发展[J].建筑科学.2013
[7]..《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J].建设科技.2012
[8].程绍革.《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
[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J].施工技术.2009
[10].袁弘.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有标准可依了[N].成都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