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包括灯管和位于灯管两端的堵头,所述灯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型腔呈圆柱形且其内部中空,下型腔呈“丄”字形且其内部中空;在下型腔内设有电源驱动板和智能控制板,电源驱动板与智能控制板焊接连接,在上型腔内顶部插装有与其长度相同并与其内壁贴合设置的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与电源驱动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堵头具有可拆卸的卡扣;本装置采用一体化设置的、由上型腔和下型腔组成的灯管,不仅方便了安装拆卸,同时也方便进行成本控制,并且通过智能控制板的设置,能够对灯的开启关闭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包括灯管(2)和位于灯管(2)两端的堵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型腔(21)和下型腔(22);在下型腔(22)内设有电源驱动板(3)和智能控制板(4),电源驱动板(3)与智能控制板(4)焊接连接,在上型腔(21)内顶部插装有与其长度相同并与其内壁贴合设置的LED灯板(5),所述LED灯板(5)与电源驱动板(3)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包括灯管(2)和位于灯管(2)两端的堵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型腔(21)和下型腔(22);在下型腔(22)内设有电源驱动板(3)和智能控制板(4),电源驱动板(3)与智能控制板(4)焊接连接,在上型腔(21)内顶部插装有与其长度相同并与其内壁贴合设置的LED灯板(5),所述LED灯板(5)与电源驱动板(3)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腔(21)呈圆柱形且其内部中空,下型腔(22)呈“丄”字形且其内部中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1)具有可拆卸的卡扣(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板具有信号处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有WIFI信号接收模块、2.4G信号接收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和微波信号接收模块;电源驱动板(3)具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LED灯板,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智能控制板(4)中的信号处理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驱动板(3)还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开关。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灯,具体是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
背景技术
T8灯管是荧光灯(或称日光灯、光管、荧光管)的一种,直径为1英寸,约25毫米,属于气体放电灯的一种;它使用电力在氩或氖气中激活水银蒸气,形成等离子并发出短波紫外线,令磷质发出可见的荧光以照明。一般的荧光管以玻璃制造,在两端装有插口以连接电源及固定荧光管的位置。由于此类灯在灯管破裂后会直接整体报废,因此目前很少使用,而采用具有贴片式LED灯板的长条灯来代替大型常合的此类照明灯管。
常规的长条灯主要由灯管和灯支架两部分组成,目前的此类灯具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分体设置导致造价即成本较高,第二是没有智能控制方式,控制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包括灯管和位于灯管两端的堵头,所述灯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型腔呈圆柱形且其内部中空,下型腔呈“丄”字形且其内部中空;在下型腔内设有电源驱动板和智能控制板,电源驱动板与智能控制板焊接连接,在上型腔内顶部插装有与其长度相同并与其内壁贴合设置的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与电源驱动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堵头具有可拆卸的卡扣。
所述智能控制板具有信号处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有WIFI信号接收模块、2.4G信号接收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和微波信号接收模块;电源驱动板具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LED灯板,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智能控制板中的信号处理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驱动板还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一体化设置的、由上型腔和下型腔组成的灯管,不仅方便了安装拆卸,同时也方便进行成本控制,并且通过智能控制板的设置,能够对灯的开启关闭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堵头,2-灯管,21-上型腔,22-下型腔,3-电源驱动板,4-智能控制板,5-LED灯板,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控制一体化支架灯,包括灯管2和位于灯管2两端的堵头1,所述灯管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型腔21和下型腔22,所述上型腔21呈圆柱形且其内部中空,下型腔22呈“丄”字形且其内部中空,具体的,灯管2采用采用高防火抗UV PC料双色挤出成型工艺,上型腔21具有高透光性,下型腔22具有高遮光性,并且能够降低整体成本;在下型腔22内设有电源驱动板3和智能控制板4,电源驱动板3与智能控制板4焊接连接,在上型腔21内顶部插装有与其长度相同并与其内壁贴合设置的LED灯板5,所述LED灯板5与电源驱动板3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堵头1具有可拆卸的卡扣6;在安装时,首先将堵头1扣装在灯管2两端,将卡扣6从堵头1上拆下并固定在安装面上,最后将灯管2整体扣在卡扣6上完成连接安装,简单方便。
具体的,所述智能控制板具有信号处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有WIFI信号接收模块、2.4G信号接收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和微波信号接收模块;电源驱动板3具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LED灯板,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智能控制板4中的信号处理芯片,按功能需求选用相应模块实现微波感应、红外感应、2.4G遥控功能、WIFI联网控制等功能来控制灯的开启和关闭,十分方便;需要说明的是,WIFI信号接收模块可采用HLK-M30模块,2.4G信号接收模块可采用nRF24L01无线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可采用1838红外接收头,微波信号接收模块可采用DC-18GHZ微波开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电源驱动板3还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开关,能够在取消智能控制的情况下手动控制灯的开启和关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591.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25461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F21K 9/27
专利分类号:F21K9/27;F21V23/00;F21V23/06;F21V23/04;F21V17/16;F21Y115/1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南涌居委会白陈路38号厂房之一
发明人:王显文;李昭强;刘宗源;刘克松;赖楚贤
第一发明人:王显文
当前权利人: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菊欣
代理机构:44407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