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论文和设计-刘贵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安装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安装板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安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通过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边上设有强度加强筋,安装板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安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支撑直流充电口的支架过重会导致续航里程下降,过轻可能导致支架强度不够,从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数据参数,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1),安装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4),安装板(1)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5),安装板(1)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6)。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1),安装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4),安装板(1)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5),安装板(1)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第一减重口(7),第一减重口(7)开口方向向下,且向下贯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第一减重口(7)向上延伸至安装板(1)的侧边;第一减重口(7)的沿边设有第一减重口加强筋(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第二减重口(8),第二减重口(8)的开口朝上,且向上贯穿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第二减重口(8)向下延伸至安装板(1)侧边;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板面上设有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连接固定孔(201);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且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设于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呈弯折设置;安装板(1)包括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第四弯折段(14)和第五弯折段(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减重孔(6)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11)的第一减重孔(61)和设于第三弯折段(13)的第二减重孔(62);强度加强凸台(5)设于第四弯折段(14)上,第一弯折段(11)上还设有用于直流充电口安装的直流充电口安装孔(101);直流充电口安装孔(101)分设于第一减重孔(6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强度加强筋(4)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11)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棱(41),和设于第四弯折段(14)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柱(42);其中,加强凸棱(41)一端向下延伸至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三弯折段(13)上;加强凸柱(42)向下延伸至第五弯折段(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一体冲压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厚度均为0.1-0.3mm。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车身前机舱上横梁和直流充电口(20);直流充电口(20)通过螺栓固定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和车身前机舱上横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代能源危机的不断凸显,人们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日益重视,环保意识的加强,催生了“绿色汽车”的出现。让我们看到电动汽车崛起并发展迅速。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动力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的安装也要满足强度、刚度的机械性能要求,应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力。创新和发展电动汽车的车身轻量化技术,使其具有更优越的动力性和更舒适的驾驶感受,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

传统燃油汽车改型为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的布置方式与功能的实现都显得尤为重要,布置的位置方向决定了直流充电口连接线路的走向,为了能使直流充电口的位置布置的更加合理,线路的布置能够更加方便且节约材料,安装直流充电口的支架设计至关重要。既要考虑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方式及维修更换方便性,还要考虑自身的结构强度,在满足需求之后还需对支架自身的减重方案进行优化,达到自身轻量化的目的。从而减轻整车的重量,使电动车能够达到预期的续航里程甚至超越。电动汽车车重降低10%,其续驶里程可增加5.5%,轻量化对电动汽车的作用非同小可,电动汽车支架结构的设计与汽车的重量息息相关,支架过重会导致续航里程下降,支架过轻还可能导致支架强度不够,从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数据参数,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汽车支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一直是各大公司极力倡导的。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通过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边上设有强度加强筋,安装板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安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支撑直流充电口的支架过重会导致续航里程下降,过轻可能导致支架强度不够,从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数据参数,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

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安装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安装板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安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

进一步地,下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减重口,第一减重口开口方向向下,且向下贯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第一减重口向上延伸至安装板的侧边;第一减重口的沿边设有第一减重口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减重口,第二减重口的开口朝上,且向上贯穿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第二减重口向下延伸至安装板侧边;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

进一步地,下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连接固定孔;上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连接固定孔,且上横梁连接固定孔设于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上。

进一步地,安装板呈弯折设置;安装板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

进一步地,安装板减重孔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的第一减重孔和设于第三弯折段的第二减重孔;强度加强凸台设于第四弯折段上,第一弯折段上还设有用于直流充电口安装的直流充电口安装孔;直流充电口安装孔分设于第一减重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强度加强筋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棱,和设于第四弯折段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柱;其中,加强凸棱一端向下延伸至下横梁支撑连接板上,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三弯折段上;加强凸柱向下延伸至第五弯折段上。

进一步地,安装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一体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安装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的厚度均为0.1-0.3mm。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车身前机舱上横梁和直流充电口;直流充电口通过螺栓固定于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和车身前机舱上横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直流充电口固定于安装板上,安装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实现安装板与汽车车身的连接;通过安装板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安装板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安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的设计,强度加强筋和强度加强凸台有效的提高了安装板的整体强度,避免安装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的安全性;在保证安装板刚性的前提下,安装板减重孔可以降低安装板的自身重量,避免安装板过重,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通过下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减重口,第一减重口开口方向向下,且向下贯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第一减重口向上延伸至安装板的侧边;第一减重口的沿边设有第一减重口加强筋的设计,第一减重口的设计达到降低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的重量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一减重口加强筋的设计,提高下横梁支撑连接板的刚强,保证下横梁支撑连接板与下横梁的连接强度,保证对安装板1的支撑效果,避免由于第一减重口的开设导致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强度下降,通过上述设计,在保证下横梁支撑连接板强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下横梁支撑连接板的重量,从而整体降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重量,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通过上横梁支撑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减重口,第二减重口的开口朝上,且向上贯穿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第二减重口向下延伸至安装板侧边;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的设计,第二减重口的设计实现了上横梁支撑连接板重量的降低,同时通过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的设计来提高上横梁支撑连接板支撑强度,避免由于第二减重口的开设导致上横梁支撑连接板支撑强度的下降,通过上述设计,在保证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强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上横梁支撑连接板的重量,从而整体降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重量,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通过安装板呈弯折设置;安装板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的设计,增加受力点,整体提高安装板的强度,避免安装板出现变形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和所述直流充电口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立体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立体下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板;2-下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横梁支撑连接板;4-强度加强筋;5-强度加强凸台;6-安装板减重孔;7-第一减重口;8-第二减重口;9-第一减重口加强筋;10-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1-第一弯折段;12-第二弯折段;13-第三弯折段;14-第四弯折段;15-第五弯折段;20-直流充电口;201-下横梁连接固定孔;301-上横梁连接固定孔;61-第一减重孔;62-第二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1,安装板1左、右两侧的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其中,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4,安装板1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5,安装板1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6。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固定直流充电口的安装板1,直流充电口固定于安装板1上,安装板1左、右两侧的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实现安装板1与汽车车身的连接;通过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边上均设有强度加强筋4,安装板1的板面上设有强度加强凸台5,安装板1的板面上还设有安装板减重孔6的设计,强度加强筋4和强度加强凸台5有效的提高了安装板1的整体强度,避免安装板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的安全性;在保证安装板1刚性的前提下,安装板减重孔6可以降低安装板1的自身重量,避免安装板1过重,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第一减重口7,第一减重口7开口方向向下,且向下贯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第一减重口7向上延伸至安装板1的侧边;第一减重口7的沿边设有第一减重口加强筋9。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第一减重口7,第一减重口7开口方向向下,且向下贯穿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第一减重口7向上延伸至安装板1的侧边;第一减重口7的沿边设有第一减重口加强筋9的设计,第一减重口7的设计达到降低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的重量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一减重口加强筋9的设计,提高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的刚强,保证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与下横梁的连接强度,保证对安装板1的支撑效果,避免由于第一减重口7的开设导致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强度下降,通过上述设计,在保证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强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的重量,从而整体降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重量,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所示,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连接固定孔201;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且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设于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连接的下横梁连接固定孔201;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与车身前机舱上横梁连接的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且上横梁连接固定孔301设于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上的设计,实现安装板1与车身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第二减重口8,第二减重口8的开口朝上,且向上贯穿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第二减重口8向下延伸至安装板1侧边;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板面上设有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上设有第二减重口8,第二减重口8的开口朝上,且向上贯穿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第二减重口8向下延伸至安装板1侧边;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板面上设有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的设计,第二减重口8的设计实现了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重量的降低,同时通过上横梁支撑连接板加强凸起10的设计来提高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支撑强度,避免由于第二减重口8的开设导致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支撑强度的下降,通过上述设计,在保证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强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重量,从而整体降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重量,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1呈弯折设置;安装板1包括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第四弯折段14和第五弯折段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1呈弯折设置;安装板1包括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第四弯折段14和第五弯折段15的设计,增加受力点,整体提高安装板1的强度,避免安装板1出现变形的现象发生。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板减重孔6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11的第一减重孔61和设于第三弯折段13的第二减重孔62;强度加强凸台5设于第四弯折段14上,第一弯折段11上还设有用于直流充电口安装的直流充电口安装孔101;直流充电口安装孔101分设于第一减重孔61的两侧;保证第一减重孔61、第二减重孔62和强度加强凸台5的合理布置,保证安装板在重量降低的情况下,刚性强度不便,保证直流充电口20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的,强度加强筋4包括设于第一弯折段11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棱41,和设于第四弯折段14前后两侧的加强凸柱42;其中,加强凸棱41一端向下延伸至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上,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三弯折段13上;加强凸柱42向下延伸至第五弯折段15上;保证加强凸棱41和加强凸柱42的合理布置,保证安装板1的强度的提高,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板1、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一体冲压成型;保证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的支撑强度;安装板1、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厚度均为0.1-0.3mm;本实施例优选安装板1、下横梁支撑连接板2和上横梁支撑连接板3的厚度均为0.1mm。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前机舱下横梁、车身前机舱上横梁和直流充电口20;直流充电口20通过螺栓固定于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前机舱下横梁和车身前机舱上横梁。

车身前机舱下横梁和车身前机舱上横梁均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图中未画出,此处不再赘述车身前机舱下横梁和车身前机舱上横梁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775.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83475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0L53/16

专利分类号:B60L53/16

范畴分类:32B;37C;

申请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2号楼1至6层101内六层601(园区)

发明人:刘贵生;石砚;薛戈

第一发明人:刘贵生

当前权利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鸿远

代理机构:115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论文和设计-刘贵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