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论文_陈炳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学,叶猴,生物多样性,物种,野生动物,克莱,小吃摊。

保护生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炳耀[1](2019)在《高等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教学的一些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涵盖内容涉及生物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教学难度较大。作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首选,对保护生物学的内容筛选,搭建重要内容框架,选取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和关联性的经典案例;其次,应用多媒体进行传统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掌握程度;再次,讲授者一般是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引入自身科研方向,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最后,开展研讨式教学,针对师范生的特点,进行讲课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11期)

Kelley,Reardon[2](2019)在《保护与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海洋探险家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 Yves Cousteau)曾经说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有机会经历非凡的生活时,他无权对此保密。” 在今年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9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23)

杨晓鸽,连玉喜[3](2019)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与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并以濒危物种长麦穗鱼为保护研究对象,探讨了保护生物教学与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乔思伟,王晓圆[4](2019)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乔思伟 通讯员 王晓圆)近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表彰了2017~2018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优秀集体。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9-06)

王建红[5](2019)在《峡谷中的黑色精灵——读《黑叶猴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第一次"看见"黑叶猴是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横跨北盘江大峡谷的法德公路大桥北侧的野钟乡有一家以黑叶猴为特色的酒楼,墙上挂满黑叶猴的大幅照片,每一张都栩栩如生。酒楼附近有一家野钟黑叶猴省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是该保护区的明星物种。当得知这种长得很酷的人类近亲在21世纪初全世界只有近2000只,我着实吃了一惊。(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袁义福,毛安[6](2019)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本科生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生物学"课程的开设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展现该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方法,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开设"保护生物学"课程情况,着重说明了案例的选取、制作,以及相关的教学过程,并结合调查问卷对其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以下几点建议:提高案例的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性;增设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反馈意见。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可以很好地推动"保护生物学"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李海燕,张宝良,杨允菲[7](2019)在《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师范类院校作为中小学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此,通过对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课程开设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各层次师范院校广泛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该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各层次教师生物保护素养、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生物保护意识、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魏辅文,单磊,胡义波,聂永刚[8](2019)在《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新分支》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高岚,吕治平,乐佳兴,张文,吴焦焦[9](2019)在《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Torreyafargesii)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濒危机制、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巴山榧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巴山榧树的濒危机制,总结巴山榧树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1)巴山榧树濒危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气候变化导致巴山榧树数量大规模减少;巴山榧树遗传多样性低,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低;巴山榧树生殖障碍大,种子萌发率低;巴山榧树群落内物种生态位重迭程度高,种群间竞争激烈;人类活动导致了巴山榧树生境的破碎。2)巴山榧树资源保护策略目前主要有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等,但同时还应全面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结论】应深入研究巴山榧树濒危机制,开展巴山榧树繁殖技术和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马铭赛,李静,杨行,阿依帕夏·热合曼,王玉涛[10](2019)在《濒危物种雪鸡(Tetraogallus)保护生物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濒危物种雪鸡的保护机制及保护策略,恢复雪鸡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笔者综述了中国境内喜马拉雅雪鸡、西藏雪鸡和阿尔泰雪鸡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发现在野外分布、野外生态学、人工驯化和利用价值、起源与进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在雪鸡的起源与进化以及食性选择方面尚存争议,且在圈养繁殖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受阻。今后需利用现代野外监测技术,评估雪鸡种群数量;使用重测序技术,研究雪鸡起源与进化;运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雪鸡肠道菌群、食性选择;应用现代繁育技术,提高圈养雪鸡的产蛋和繁殖性能;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雪鸡栖息地评估,并对其药用机理进行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保护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海洋探险家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 Yves Cousteau)曾经说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有机会经历非凡的生活时,他无权对此保密。” 在今年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9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炳耀.高等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9

[2].Kelley,Reardon.保护与文化[N].中国科学报.2019

[3].杨晓鸽,连玉喜.保护生物学教学与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乔思伟,王晓圆.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5].王建红.峡谷中的黑色精灵——读《黑叶猴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有感[J].科学.2019

[6].袁义福,毛安.“保护生物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9

[7].李海燕,张宝良,杨允菲.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9

[8].魏辅文,单磊,胡义波,聂永刚.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新分支[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

[9].高岚,吕治平,乐佳兴,张文,吴焦焦.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马铭赛,李静,杨行,阿依帕夏·热合曼,王玉涛.濒危物种雪鸡(Tetraogallus)保护生物学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美国大陆森林破碎的空间格局(引自美国...长梗杜鹃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技术...保护生物学课程的理论体系保护缺失区分析的空间数据流程秦岭细鳞鲑头部结构一4陵水大墩红榄李分布示意图

标签:;  ;  ;  ;  ;  ;  ;  

保护生物学论文_陈炳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