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灾通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灾,隧道,风机,数值,射流,风速,临界。
火灾通风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陈志平,刘新,王贝贝,关忠慧[1](2019)在《复杂通风网络矿井反风技术分析及火灾应急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验复杂通风网络矿井反风能力及火灾应急能力,某煤矿利用元旦停产时机举行反风演习实践。反风演习分析了多风井不同能力联合运转的主要通风机不同反风顺序对矿井通风参数的影响和通风网络的改变情况。通过演习,充分掌握了该矿井不同入风段灾害反风可行性,为该矿井的火灾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陈寿堂,罗欣宇,姚劲松,魏然,马中刚[2](2019)在《某特长隧道火灾工况网络通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对外交通老鹰窝特长隧道为例,研究射流风机联动方式、施工支洞作为逃生通道对火灾工况下延期流动的影响。采用火灾网络通风的计算方法研究4个防火分区分别发生火灾时隧道洞内空气流动规律及对交通、防火等的影响,得出各工况下防止烟气逆流的通风排烟方式。(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张钰清[3](2019)在《浅谈矿井火灾通风调度方法和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神东矿区采区巷道布置长,井下机电设备较多,在外因火灾发生下,人员短时间无法逃离到安全地点,因此本文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监测系统、通风设施及短路风门,根据现场监测实际数据,及时启用短路风门,保障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根据灾变期间风流方向的特点,提出火灾期间通风的调度方法和依据,为今后矿井避灾救灾提供矿井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5期)
方勇刚,王文星,郑国平[4](2019)在《公路特长隧道互补式通风模式的火灾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补式通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节能的通风模式。为了研究和评估其在火灾工况下的安全性,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建立了隧道局部模型。根据设备性能及管理水平,设定联络风道内风机及风阀关闭时间为120 s。然后分析了着火后相邻隧道内的火灾烟气蔓延规律、温度场分布以及能见度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联络通道风阀关闭前,将会有少量烟气蔓延至相邻隧道,根据温度场和能见度场判断,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联络通道内风阀关闭后,相邻隧道不再受着火隧道影响。对照国际道路协会(PIARC)研究报告中的人员安全标准,互补式通风模式能满足火灾情况下的安全运营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郑枫,卞姗姗[5](2019)在《济南市顺河高架南延玉函路隧道火灾通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顺河高架南延玉函路隧道总长2 755 m,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为双洞超小净距隧道。详细介绍城市地下隧道内火灾通风特点,并对玉函路隧道火灾通风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8期)
王准,贾旭宏[6](2019)在《不同通风条件下飞机客舱火灾轰燃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AA客舱火灾全尺寸实体实验,利用FDS重构实验场景,在外部火源引发的客舱火灾条件下,模拟预测轰燃时间为215 s,与实体试验预测的210 s基本吻合,验证了计算机模拟预测轰燃时间的有效性,并基于此模拟了现代客机A330-300客舱火灾蔓延规律,预测在不同通风状况下,其轰燃时间在3 min左右。(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沈斌,葛畅,刘新蕾[7](2019)在《基于叁维通风系统的矿井火灾影响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火灾烟气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制定井下火灾紧急救援预案,文章通过仿真模拟法研究了煤矿的进风、用风和回风地点发生火灾后的烟气流动规律。利用Ventsim可视化通风软件建立东荣叁矿叁维矿井通风系统模型,选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以及主井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井下发生火灾的情形,通过获得的数据分析CO扩散情况,制定相关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主井发生火灾,CO气体会出现剧烈波动,短时间内能扩散至井下各个工作面,危害性极大;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风门的位置以及关闭的时间长短对遏制CO气体传播十分关键;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在采空区瓦斯未涌出和积聚的前提下,CO会随着回风巷排出井外,危害性小。(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7期)
严磊[8](2019)在《双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横通道通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特长隧道涌现而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总长度最长的国家。隧道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便捷的同时,其火灾发生的概率也在无形中增加。由于隧道空间密闭、狭长,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快速实现人员逃生和消防救援,加之在密闭的空间内高温烟气无法向外界传播,火灾扑救困难,必然也就造成更多数量的人员伤亡。相对于普通长度的隧道而言,特长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和车辆一般会选择横通道进行疏散逃生。因此,对隧道横通道内的临界风速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提出防止烟气侵入横通道的合理防烟风速这对制定隧道通风运营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对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然后对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FDS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步骤,根据选用的试验场景建立了对应的物理模型。随后运用FDS软件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横通道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在分析不同因素对隧道间横通道临界风速的影响效果之后,又利用原先建立的隧道物理模型,研究隧道横通道在不同隧道纵向送风情况下和不同横通道内防烟送风情况下烟气的侵入情况,结合横通道内烟气回流长度、烟气层厚度、温度分布及能见度分布等规律变化,分析不同防烟风速下的防烟效果,提出防止烟气侵入横通道的合理防烟风速。研究得出:横通道的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成1/4次方增长的趋势,火源功率越大,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也越大;同时,隧道内纵向通风速度越大,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反而越小;在不同火源功率下,随着横通道送风断面面积的增加,对应的横通道临界风速呈下降趋势,并且横通道送风断面面积与临界风速成反比关系。针对于本文研究的阳宗隧道而言,关于横通道的通风排烟控制得出以下结论:1.当火源处于隧道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水平距离横通道交界处20m,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为0m/s,隧道送风风速值不宜大于1.5m/s;2.考虑火源最不利情况,火灾发生在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正好在隧道和横通道交界处,隧道送风风速为0m/s,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值宜大于1.2m/s;3.当火源处于隧道靠近横通道防护门一侧车道且火源正好在距离隧道和横通道交界处20m,隧道送风风速为1.7m/s、2m/s、2.3m/s、2.88m/s时,从烟气回流长度看,横通道临界风速分别为0.8m/s、0.9m/s、1.2m/s、2m/s;基于疏散安全考虑,防护门处防烟送风风速值分别不宜小于0.8m/s、0.9m/s、1.2m/s、2m/s,才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综上发现,在隧道临界排烟风速下,横通道防护门处形成2.0m/s防烟送风风速就能够有效防止烟气侵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此时横通道防护门处的风速即为所求的合理防烟风速。以上结论为隧道火灾横通道通风排烟控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图[72]表[13]参考文献[68]。(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范晶[9](2019)在《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属于地下半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内外学者在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温度分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不同类型隧道的基本结构、通风模式、火灾规模有所差异,导致温度场和烟气流动变化规律也不相同。纵向通风作为地铁区间隧道重要的通风方式,是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纵向通风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温度场和烟气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西安市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模型,采用相似性原理,建立原始模型和小尺寸模型的相似性关系,并搭建1/10的小尺寸实验台,实验测试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的燃烧和烟气蔓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会改变火源燃烧形态和火源下风侧烟气流动状态,造成烟气层厚度和火焰面积增加;当纵向通风速度为0.6 m/s、0.8 m/s、1.0 m/s时,火焰倾角分别为35°、45°、55°。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条件下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热辐射变化、温度场、烟气流动速度等,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纵向通风能降低隧道顶棚温度和热辐射,同时加强烟气的流动速度;通风速度为1.0 m/s相比速度为0.6 m/s,火源附近温度降低约60℃,其他区域降幅约30℃,相比无通风条件下,温度降幅约80~120℃;纵向通风为1.0 m/s,烟气速度大小为1.25-1.45 m/s。结合小尺寸实验和模拟结果,建立了纵向通风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在顶棚位置的衰减模型,并得到通风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关系式;在已有的隧道火灾实验数据基础上,对烟气逆流长度和火源功率进行无量纲处理,拟合出了火灾逆流长度和火灾临界风速预测修正模型,分析了与几种经典模型的区别。结果表明:修正的烟气逆流长度预测模型高于几种经典预测模型,实验得到的火灾临界风速与几种经典模型的误差低于5%;结合前人火源功率为2~10 MW的实验数据得到了更具有普适性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模型。论文研究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何明星[10](2019)在《通风系统对地下车库火灾安全影响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车库是典型的扁平大空间建筑,其高度较低、单层面积较大,内部火灾危险源众多且火灾荷载较大,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车辆疏散,甚至还会对建筑结构及内部管线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极有必要研究通风系统对烟气的控制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烟气温度、减少烟气浓度、提高排烟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次生灾害。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地下车库火灾发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及实体模型试验等,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并结合当前规范,对比实际火灾案例,确定对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然后以北方工业大学地下车库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小尺寸火灾试验平台,设计了多种工况,探究火源位置及补风量变化对空间温度、CO浓度的影响。其次,本文建立了与试验模型相匹配的FDS数值计算模型,在验证FDS计算可靠性的基础上,对比了叁种火源位置和四种补风量下车库内温度、CO浓度、能见度的分布规律,为下文选取最不利火源位置及最佳补风量奠定基础;并研究了顶棚射流下最高温升的理论公式,得到其与火灾规模、风速的关系;此外还得出顶棚射流下温度横向衰减符合指数规律。最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排烟系统优化设计,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尺寸的地下车库模型,对原有规范中不明确的地方诸如排烟口高度、排烟口朝向等进行改造,研究在4MW火灾时地下车库内烟气温度、CO浓度、能见度的扩散情况以及相邻车辆引燃时间对比,结果表明:增加排烟口高度、将排烟口朝上开启可以有效提高排烟效率,避免“吸穿”现象发生,对实际工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0)
火灾通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对外交通老鹰窝特长隧道为例,研究射流风机联动方式、施工支洞作为逃生通道对火灾工况下延期流动的影响。采用火灾网络通风的计算方法研究4个防火分区分别发生火灾时隧道洞内空气流动规律及对交通、防火等的影响,得出各工况下防止烟气逆流的通风排烟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灾通风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陈志平,刘新,王贝贝,关忠慧.复杂通风网络矿井反风技术分析及火灾应急对策[J].煤矿安全.2019
[2].陈寿堂,罗欣宇,姚劲松,魏然,马中刚.某特长隧道火灾工况网络通风计算[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3].张钰清.浅谈矿井火灾通风调度方法和依据[J].科技创新导报.2019
[4].方勇刚,王文星,郑国平.公路特长隧道互补式通风模式的火灾安全性研究[J].公路工程.2019
[5].郑枫,卞姗姗.济南市顺河高架南延玉函路隧道火灾通风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6].王准,贾旭宏.不同通风条件下飞机客舱火灾轰燃时间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7].沈斌,葛畅,刘新蕾.基于叁维通风系统的矿井火灾影响模拟研究[J].煤.2019
[8].严磊.双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横通道通风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9].范晶.纵向通风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温度场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10].何明星.通风系统对地下车库火灾安全影响分析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