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心理论文_李金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文化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文化,维吾尔族,土家族,和谐,造像,意蕴。

审美文化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泽[1](2018)在《论公文审美与公众文化心理的趋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文作为处理社会公务的一种文体,也是公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审美受约于公众文化心理,具有公众性的特点。公文审美是权力意志与公众文化趋同结合的审美。从公众个体化意向到权力意志集中汇聚,形成公众文化与权力意志的共同认知,便是公文审美的基本视点。公文审美与公众文化心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化解差异性以求得心理趋同,成为公文审美的价值追求。在审美价值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公文写作应尽量缩短与公众文化心理的偏离,并求得和谐。(本文来源于《档案》期刊2018年11期)

晁正蓉[2](2015)在《流行歌曲视野下的当代维吾尔族青年审美文化心理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歌曲曾经因为传播媒介的有限性而只能在小范围里流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流行歌曲已成为当今包括维吾尔人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审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歌曲的内容、来源,对新时期以来维吾尔语流行歌曲进行整理、分类,运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了新时期以来维吾尔族大众流行歌曲的时代特征,从深层分析其折射的维吾尔族青年审美文化心理。(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周霜红[3](2015)在《生命之美的悲歌——历代悼妓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蕴及其文化心理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唱和赞叹美人是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学艺术永不衰竭的主题,翻开中国文学史,马上会发现,歌唱、描写美人的篇章灿若繁星,而其中相当数量是历代骚人墨客用细腻的诗笔为青楼妓女传神写照而作。有时,一代名妓凋零,名士才子纷纷题吟,竞相赋诗作文,伤情凭吊,形成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人性魅力和反主流文化传统意蕴的奇异现象——悼妓文学的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23期)

姚艳艳[4](2015)在《我国3D动画电影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动画电影兴起于欧美国家,其影响力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在数字化的席卷下,各国纷纷涌入了制作3D动画电影的洪流中,每一部作品的上映,都引来社会各界的热议。技术诱引下的3D动画电影已然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2006年我国与美国合作的第一部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上映,开启了国产3D动画电影的创作热潮。从2006年至今,中国3D动画电影的产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面对如此社会现象,各界学者纷纷对此展开了研究。研究文献发现,与3D动画技术应用开发的研究相比,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其受众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艺术作品只有经过审美接受这一过程,它的审美价值才能最终体现出来,因此,对3D动画电影的受众进行系统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本论文借助接受美学和审美文化理论,通过对3D动画电影和当下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的分析,力求为国产3D动画的发展作出理论指导。3D动画电影的成功因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外,受众的认可是它可以兴盛的动力来源。随着审美时间的延续,受众的审美和文化心理也同时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变化过程。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3D动画电影显得更加商业化,相比传统动画呈现出更加深层的视觉奇观性是吸引动画受众的根本原因。3D技术使受众脱离现实,身处梦幻中的美好世界。处于后现代社会中,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因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和个性的审美需求,呈现出新的审美文化心理。在这样的审美文化心理影响下,受众对3D动画电影的审美期待主要表现在瞬时性的视觉狂欢和与现实的间离。过度沉迷于视觉“震惊”造成的后果便是:受众审美心理的“儿童化”倾向以及思考能力的降低等问题。但是,一部优秀的3D动画电影在满足受众视觉享受的同时,对受众的审美也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3D动画电影及其受众审美文化心理的分析得出结论:国产3D动画电影的发展应“会通中西”,这样的动画产品才能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兼具现代气息,形成自身的独创性。3D动画电影对积极的文化价值的传达有利于受众形成健康的审美文化心理。同样地,健康的审美文化心理对我国3D动画电影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培娟[5](2015)在《从古人圆形崇拜看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曾经受到中国古人的极大关注并被渗入中华民族的心理层面,濡染了浓厚又独特的民族审美文化色彩。本文试图解析我国古人在对日月、天地、生殖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中形成的圆形崇拜,并进一步挖掘这种圆形崇拜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的影响。圆满备足、和谐均衡、生生不息是这种圆形审美心理的叁个要点。(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普敏[6](2014)在《中国古代唱论中情感超离与意象审美——兼谈其文化心理与哲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声乐中的情感与意象是关系声乐创作和演唱的重要美学范畴,"声音"、"情感"、"意境"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审美旨趣,在其中显现了中国传统声乐对声情和意象审美意识的追求。这种追求又是中国古代独有的美学观念,有着深刻的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心理内涵和哲理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4年02期)

刘鸣[7](2014)在《甲骨文字造像的优势审美文化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构字到文版工艺整体构成看,甲骨文字作为意象性的字符体系,其生成的因素之一是受制于华夏民族文化中一种原始内驱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审美心理机制。概而言之,其主要是表现在华夏先民的主控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占主导优势以及深沉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倾向。应该看到,探明此问题有利于认识汉字的起源以及我们华夏族自身的人格动势等规律。(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董宇宇[8](2014)在《诗法审美与文化心理的关系:章法篇——以盛唐律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诗法既不能消极地弃而不论,更不能停留在技巧层面。诗法是为呈现某种生命精神与文化心理,审美本质就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章法之美在于呈现了价值生成过程的情感自然流转,要诀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律体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盛唐律体有典范性。一般就是"向空而有"的价值建构,尤其是人事、自然、历史之内以及之间的切换。至如"起承转合"、律诗中间二联对仗等都非通例,关键是以情感来驾驭形式。(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4年01期)

余招文[9](2013)在《壮族审美文化心理及其广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族长久以来由于受稻作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壮族人独特的心物感受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及复杂而多样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本文将从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壮族以和谐为美的文化心理,二是壮族形成了注重和偏爱传统形式美的广告接受心理,排斥变形、夸张、跳跃等现代艺术形式。叁是广告对策。针对壮族审美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广告接受心理,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相应的广告对策,即基本元素、构图元素、造型元素、色彩元素的恰当运用,从而提高壮族地区广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02期)

彭琳莉,杨春荣[10](2012)在《论土家族的审美文化心理——以湘鄂土家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家族长久以来由于受自身文化、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土家人独特的心物感受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及复杂而多样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本文将以生活在湘鄂地区的土家族为例,试图对其复杂多样的审美文化心理略作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2年08期)

审美文化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歌曲曾经因为传播媒介的有限性而只能在小范围里流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流行歌曲已成为当今包括维吾尔人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审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歌曲的内容、来源,对新时期以来维吾尔语流行歌曲进行整理、分类,运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了新时期以来维吾尔族大众流行歌曲的时代特征,从深层分析其折射的维吾尔族青年审美文化心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文化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泽.论公文审美与公众文化心理的趋同[J].档案.2018

[2].晁正蓉.流行歌曲视野下的当代维吾尔族青年审美文化心理透视[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周霜红.生命之美的悲歌——历代悼妓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蕴及其文化心理透视[J].名作欣赏.2015

[4].姚艳艳.我国3D动画电影受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5].王培娟.从古人圆形崇拜看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心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5

[6].普敏.中国古代唱论中情感超离与意象审美——兼谈其文化心理与哲理意蕴[J].中国音乐.2014

[7].刘鸣.甲骨文字造像的优势审美文化心理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

[8].董宇宇.诗法审美与文化心理的关系:章法篇——以盛唐律体为例[J].理论月刊.2014

[9].余招文.壮族审美文化心理及其广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3

[10].彭琳莉,杨春荣.论土家族的审美文化心理——以湘鄂土家族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论文知识图

木骨泥墙来源:马珂提供梅山宗教符号来源:马珂提供张五郎来源:马珂提供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望江挑...品牌文化对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机制模...南阳师范学院着作

标签:;  ;  ;  ;  ;  ;  ;  

审美文化心理论文_李金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