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尤其是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包括散热腔、密封水银腔、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和电磁阀,换热装置通过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电磁阀和水泵与CPU热交换;所述散热腔内设有径向密封的活塞,活塞将散热腔分为左、右两个散热腔室,左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一组CPU散热管,右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二组CPU散热管,左散热腔设有进\/出水口Ⅰ,进\/出水口Ⅰ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右散热腔设有出\/进水口Ⅱ,出\/进水口Ⅱ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其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解决了密封舱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水下密封舱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腔(3)、密封水银腔(4)、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和电磁阀,换热装置通过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电磁阀和水泵(2)与CPU热交换;所述散热腔(3)内设有径向密封的活塞(5),活塞(5)将散热腔(3)分为左、右两个散热腔室,左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一组CPU散热管(10),右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二组CPU散热管(12),左散热腔设有进\/出水口Ⅰ(7),进\/出水口Ⅰ(7)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右散热腔设有出\/进水口Ⅱ(8),出\/进水口Ⅱ(8)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所述散热腔(3)呈T型,密封水银腔(4)设置在散热腔(3)中部的凹槽内,密封水银腔(4)包括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活塞(5)的中部连接有轴向的推杆,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水银腔内,左侧密封水银腔的左端面、右侧密封水银腔的右端面分别设置行程开关(6),左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右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所述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二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的进水口与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线圈与左侧密封水银腔、右侧密封水银腔的行程开关(6)电连接;还包括大齿轮(13)、小齿轮(14)和除尘圈(17),大齿轮(13)通过其中心的转轴与舱体端盖连接,沿大齿轮(1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滤网,滤网的位置与舱体端盖上的孔相对应,除尘圈(17)与滤网接触,大齿轮(13)与小齿轮(14)相啮合,小齿轮(14)与驱动舱(15)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舱(15)设置在密封舱体内。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腔(3)、密封水银腔(4)、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和电磁阀,换热装置通过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电磁阀和水泵(2)与CPU热交换;
所述散热腔(3)内设有径向密封的活塞(5),活塞(5)将散热腔(3)分为左、右两个散热腔室,左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一组CPU散热管(10),右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二组CPU散热管(12),左散热腔设有进\/出水口Ⅰ(7),进\/出水口Ⅰ(7)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右散热腔设有出\/进水口Ⅱ(8),出\/进水口Ⅱ(8)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
所述散热腔(3)呈T型,密封水银腔(4)设置在散热腔(3)中部的凹槽内,密封水银腔(4)包括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活塞(5)的中部连接有轴向的推杆,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水银腔内,左侧密封水银腔的左端面、右侧密封水银腔的右端面分别设置行程开关(6),左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右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
所述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二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的进水口与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线圈与左侧密封水银腔、右侧密封水银腔的行程开关(6)电连接;
还包括大齿轮(13)、小齿轮(14)和除尘圈(17),大齿轮(13)通过其中心的转轴与舱体端盖连接,沿大齿轮(1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滤网,滤网的位置与舱体端盖上的孔相对应,除尘圈(17)与滤网接触,大齿轮(13)与小齿轮(14)相啮合,小齿轮(14)与驱动舱(15)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舱(15)设置在密封舱体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尤其是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密封舱体是一种在水下环境使用,内部集成有大量电子器件的舱体结构,其广泛应用于水下工程设备、水下监控、海底观测网络、水下机器人(如ROV—无人遥控潜水器、AUV—无缆水下机器人)及国防等诸多领域。由于内部电子器件众多,当功率较大时发热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一问题严重降低了内部电子器件的寿命,从而也对整台设备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其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解决了密封舱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水下密封舱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其中,包括散热腔、密封水银腔、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和电磁阀,换热装置通过水银加热管、CPU散热管、电磁阀和水泵与CPU热交换;
所述散热腔内设有径向密封的活塞,活塞将散热腔分为左、右两个散热腔室,左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一组CPU散热管,右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二组CPU散热管,左散热腔设有进\/出水口Ⅰ,进\/出水口Ⅰ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右散热腔设有出\/进水口Ⅱ,出\/进水口Ⅱ与舱体端盖上的孔连通;
所述散热腔呈T型,密封水银腔设置在散热腔中部的凹槽内,密封水银腔包括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活塞的中部连接连接有轴向的推杆,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水银腔内,左侧密封水银腔的左端面、右侧密封水银腔的右端面分别设置行程开关,左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一组水银加热管,右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二组水银加热管;
所述第一组水银加热管和第一组CPU散热管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二组水银加热管和第二组CPU散热管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一组水银加热管和第一组CPU散热管同时与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组水银加热管和第二组CPU散热管同时与电磁阀的第二出水口连通,电磁阀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电磁阀线圈与左侧密封水银腔、右侧密封水银腔的行程开关电连接;
还包括大齿轮、小齿轮、驱动舱和除尘圈,大齿轮通过其中心的转轴与舱体端盖连接,沿大齿轮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滤网,滤网的位置与舱体端盖上的孔相对应,除尘圈与滤网接触,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驱动舱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舱设置在密封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保持水下密封舱体内的温度保持恒定,防止舱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保证整个水下密封舱体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C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 CPU;2水泵;3散热腔;4密封水银腔;5活塞;6行程开关;7进\/出水口Ⅰ;8出\/进水口Ⅱ;9第一组水银加热管;10第一组CPU散热管;11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2第二组CPU散热管;13大齿轮;14小齿轮;15驱动舱;16二位二通电磁阀;17除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设置在舱体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内设有CPU1等电子元器件和水泵2,在水泵2的作用下,实现了海水在舱体内的循环流动,海水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对CPU1起到了冷却作用。水下密封舱体一侧的端盖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孔,通过该孔将海水引入密封舱体内,或者将密封舱体内的水排出。
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包括散热腔3、密封水银腔4、水银加热管和CPU散热管,散热腔3内设有沿径向设置的活塞5,活塞5在散热腔3内可滑动,并且将散热腔3分为左、右两个散热腔室,左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一组CPU散热管10,右散热腔的环形外侧缠绕有第二组CPU散热管12。左散热腔设有进\/出水口Ⅰ7,进\/出水口Ⅰ7与端盖上的孔通过连接管连通,对应的右散热腔设有出\/进水口Ⅱ8,出\/进水口Ⅱ8与端盖上的孔通过连接管连通。当左散热腔上的进\/出水口Ⅰ7为进水口时,右散热腔的出\/进水口Ⅱ8为出水口;当左散热腔上的进\/出水口Ⅰ7为出水口时,右散热腔的出\/进水口Ⅱ8为进水口。
散热腔3呈T型,密封水银腔4设置在散热腔3中部的凹槽内,密封水银腔4包括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密封水银腔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活塞5的中部连接连接有轴向的推杆,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侧密封水银腔和右侧水银腔内,同时左侧密封水银腔的左端面、右侧密封水银腔的右端面分别设置行程开关6。左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右侧密封水银腔的环形外侧面缠绕有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
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之间呈并联设置,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同时与电磁阀16的第二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的进水口与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电磁阀16与左侧密封水银腔、右侧密封水银腔的行程开关6电连接。
在CPU1和活塞式散热装置之间通过数根循环水管连接,通过水泵实现水在水管内的循环流动。循环水管由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第一组CPU散热管10、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组成。CPU1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循环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热水循环至活塞式散热装置时,通过在活塞式换热装置处的热交换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进入再次流动至CPU1处带走热量,对CPU进行降温。
活塞式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首先,在电磁阀16的控制下,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内通入热水,左侧密封水银腔内的水银吸收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内热水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左侧密封水银腔内的水银温度升高,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内液体的温度降低;同时左散热腔内的液体吸收第一组CPU散热管10内的热水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左散热腔内的液体温度升高,第一组CPU散热管10内的液体的温度降低。左侧密封水银腔内的水银温度升高的同时,水银的体积会发生膨胀,从而推动左侧密封水银腔内推杆向右运动,由于推杆和活塞5固定连接,因此活塞5也会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海水从进\/出水口Ⅰ7进入左散热腔内,而右散热腔内的液体从出\/进水口Ⅱ8排出。当推杆向右运动至其接触到左侧密封水银腔内的行程开关时,电磁阀16动作,停止向第一组水银加热管9和第一组CPU散热管10内通入热水,向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内通入热水,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与右侧密封水银腔内的水银进行热交换,第二组CPU散热管12与左散热腔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使第二组水银加热管11和第二组CPU散热管12内的液体温度降低的同时,右侧密封水银腔内的水银升温,水银的体积发生膨胀,从而推动右侧密封水银腔内推杆向左运动,使活塞5也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海水从出\/进水口Ⅱ8进入右散热腔内,使右散热腔内的温度降低,而左散热腔内的液体从进\/出水口Ⅰ7排出。在接下来的循环过程中,CPU1产生的热量通过在活塞式散热装置内的热交换而不断排出;同时,海水不断的从左散热器、右散热器内排入和排出,使散热过程中散热器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水下密封舱体活塞换热装置还包括大齿轮13、小齿轮14、驱动舱15和除尘圈17,其中大齿轮13通过其中心的转轴与舱体的端盖连接,沿大齿轮1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滤网,滤网的位置与舱体端盖上的孔相对应,在舱体端盖的孔的边缘处设有朝向大齿轮方向的除尘圈17,除尘圈17呈凸起状设置,即除尘圈17与滤网接触,除尘圈17由具有弹性的橡胶制成。大齿轮13与小齿轮14相啮合,小齿轮14与驱动舱15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舱15设置在密封舱体内。大齿轮13上的滤网起到过滤作用,既可以防止海水内的异物进入舱体内,也可以防止舱体内的异物进入海水中,当过滤网上的过滤物质较多,不能起到过滤作用使,电机动作时,小齿轮14通过其与大齿轮13的啮合,带动大齿轮13和大齿轮上的滤网转动,滤网转动过程中,滤网与除尘圈17接触,除尘圈17将过滤网上的异物扫除,从而起到了清洁滤网的作用。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7665.8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73188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5K7/20
专利分类号:H05K7/20;H01H37/44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第一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发明人:魏志强;殷波;贾东宁
第一发明人:魏志强
当前权利人:中国海洋大学
代理人:雷斐
代理机构:37241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