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廖运范,Jia-HorngKao,Teerha Piratvisuth,Henry Lik Yuen Chan,Rong-Nan Chien,Chun-Jen Liu,Ed Gane,Stephen Locarnini,Seng-Gee Lim,Kwang-Hyub Han,Deepak Amarapurkar,Graham Cooksley,Wasim Jafri,Rosmawati Mohamed,Wan-Long Chuang,Laurentius A.Lesmana,Jose D.Sollano,Dong-Jin Suh,Masao Omata,刘颖,徐莹,李芸,黄祖雄,樊蓉,李小溪,吕国涛,周彬,孙剑,侯金林[1](2012)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文中研究指明自2008年至今,有大量关于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和治疗的最新数据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慢性HBV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HBV基因型的作用,非药物诱导的自然HBV变异型毒株,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估方法的应用,HBsAg定量在临床中的应用,更有效的新治疗药物和新治疗方案等等。来自亚太地区的专家审查和评估了相关数据,并共同商讨了近年来报道的最有意义的发现,基于此,对2008年版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进行修订,同时对2008年版治疗指南定义的关键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指南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般治疗,肝纤维化评价适应证,何时开始治疗或停药,初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如何监测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患者。关于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中包括了对妊娠妇女,已发生耐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肝功能失代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化疗,肝移植或肝细胞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建议。
张殷田,蓝丽萍[2](2005)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老年急性乙型肝炎26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崔洪岭,胡文杰,辛立民,封飞[3](2003)在《长疗程大剂量胸腺肽在急性乙肝的治疗价值——附30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长疗程大剂量应用胸腺肽辅助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0例与常规治疗 30例做对比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组肝功 (ALT)复常率前两个疗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阴转率和抗 -HBs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长疗程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急性乙型肝炎 ,在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武宗导,许洁,王功大,邢国珍[4](2002)在《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差异。方法 :14 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 (胸腺肽 2 0 0mg组、10 0mg组、2 0mg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患者丙氨酸转移酶 (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T细胞亚群变化 ,对比并进行显着性检验处理。结果 :4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临床疗效 (完全应答率 )胸腺肽 2 0 0mg组 (4 2 .1% )、10 0mg组 (3 4.9% )、2 0mg组 (2 6.4% )均优于对照组 (9.7% )。 2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10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着 (P <0 .0 5 )、2 0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非常显着 (P <0 .0 1)。胸腺肽治疗各组T细胞亚群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10 0mg组优于 2 0mg组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治疗CHB的剂量 10 0mg/d较好 ,适当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
余金牛,张鸿鸣[5](2002)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传播与蔓延是当前亚太地区一个难以控制的医学难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多数感染者可发展成CHB,其中CHB急性发作者极易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抗病毒治疗和调整免疫功能可减少或缓解CHB的急性发作。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和免疫调节方法,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这是当前临床治疗CHB重点
单保程[6](2021)在《延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的长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不同抗病毒方案疗效的评估,试寻找乙型肝炎患者的最佳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从参加“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逆转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的患者中筛选出在随访260周后,资料完整并且符合标准的乙型肝炎患者53例。按基线时的诊断结果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19例和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34例,然后根据患者接受的药物试验类型将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组,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组。最后收集各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乙肝家族史、肝癌家族史、体重、实验室化验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与抗病毒治疗260周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应用恩替卡韦作为基础治疗260周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下降值高于肝硬化组,而ALB水平上升值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ALT和AST下降的百分比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慢性乙型肝炎组治疗260周后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ST、APRI和FIB-4的下降值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组,而ALB上升值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ST和APRI下降的百分比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治疗260周后,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各项指标的下降值及上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长期使用恩替卡韦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与AST的恢复程度上优于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长期以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ST与ALB的恢复程度、APRI、FIB-4的下降程度优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治疗作为长期治疗方案的疗效无差异。
李小蕃[7](2019)在《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P T)、血常规(WBC、RBC、Hb、PLT)、肝脾超声、腹水分级、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评价柔肝化纤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两组ALT、AST、ALB、TBI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凝血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T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3)血细胞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WBC、PL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RBC、HB与治疗前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R BC、HB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与前相比较均有缩小(p<0.05);治疗组缩小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改善(P<0.05),治疗组腹水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67.86%,治疗组总体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能够减轻患者肝脏损伤,提高肝脏的合成能力、改善凝血功能;(2)柔肝化纤颗粒可以减轻门脉高压症状,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减少腹水量;(3)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总体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黄月月[8](2019)在《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探讨其使用价值,以及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方法:1.根据2015亚太肝衰竭诊治指南,且剔除晚期妊娠、合并严重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恶性肿瘤患者,将84名肝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54),均使用相同一致的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辅以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辅以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2.所有患者均股静脉置管,按2007人工肝支持系统操作指南进行;3.留取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多时段静脉血,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细胞(WB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值的变化百分比。结果:1.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TBIL和DBIL下降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T、AST和INR下降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B上升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WBC上升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升高更明显。2.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IL-1β、IL-6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6变化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1β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TBIL、DBIL、ALT、AST均呈现下降趋势,TBIL下降最明显,尤其在人工肝治疗后测量的值下降最显着,在吸附4h时ALT、AST、TBIL、DBIL值均明显出现下降。结论:新的组合型人工肝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在降低TBIL和DBIL方面优于单纯血浆置换,在对ALT、AST、ALB、INR、TI-1β、TNF-α方面两组疗效近乎相同。
孔德昭[9](2019)在《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为临床决策者提供临床决策依据。2.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中医药未来临床试验研究指明方向。3.以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可视化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通过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质量,补充常用的证据质量评估方法对设计误差重视不足的缺陷,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提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改进建议,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医疗法的临床实施。资料与方法: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评估获得的临床证据体(Evidence body)的质量。通过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设计误差(Design error)评估获得证据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运用证据等级水平对临床证据的系统误差风险大小进行排序,运用‘Risk of bias tool’评估临床证据的具体系统误差。运用标准误(Standard Error)评估临床证据的随机误差风险大小。根据“结局指标”的重要性对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风险大小进行分级,并对影响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的其他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终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纬度构建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error matrix),将获得的临床证据按照这三个纬度进行等级排序,提出临床证据质量改进方法及建议。结果: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10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随机分配926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纳入的研究包含传统小柴胡汤及小柴胡汤加减方,疗程为3-8个月左右。其中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的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肝硬化人群,其余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02,11.98];I2=69%;P=0.62;纳入两项研究;24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62,95%CI[0.45,0.85];I2=0%;P=0.003;纳入三项研究;222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2,95%CI[0.50,1.02];I2=38%;P=0.003;纳入两项研究;16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恶心的发生率(RR=5,95%CI[0.24,102.5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RR=2,95%CI[0.19,21.1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失眠的发生率(RR=0.11,95%CI[0.01,2.0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乏力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口干及口苦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腹胀及嗳气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小柴胡汤组成、疗程、剂型、剂量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18.94,95%CI[-29.42,-8.45];I2=97%;P=0.0004;纳入七项研究;63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22.75,95%CI[-44.64,-0.85];I2=99%;P=0.04;纳入六项研究;867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10项研究中有两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47项研究由于无法获得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随机分配552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有两项试验研究穴位注射疗法,三项试验研究穴位贴敷疗法,两项试验研究手针疗法,一项试验研究艾灸疗法。有7项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人群,纳入研究的疗程范围为14天-12个月。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7,95%CI[0.43,1.06];I2=0%;P=0.09;纳入3项研究;20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45,95%CI[0.27,0.74];仅纳入一项研究;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11,3.68];I2=98%;P=0.61;纳入两项研究;1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乏力的发生率(RR=0.67,95%CI[0.12,3.7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0.60,95%CI[0.15,2.3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胁肋疼痛的发生率(RR=0.67,95%CI[0.26,1.70];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心动过缓的发生率(RR=2.81,95%CI[0.12,66.17];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血常规显着异常的发生率(RR=0.62,95%CI[0.30,1.29];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RR=4.5,95%CI[1.04,19.5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针灸疗法、疗程、诊断标准、参与者合并疾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21.35,95%CI[-33.60,-9.09];I2=81%;P=0.0006;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18.31,95%CI[-35.44,-1.18];I2=94%;P=0.04;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8项研究中有三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79项研究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我们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临床证据体质量评估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共有两项meta分析、5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17%(9/54)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2%(1/54)的证据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0%(11/54)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72%(39/54)的证据仅报告替代结局指标,43%(23/54)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57%(31/54)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19%(10/54)的证据报告小柴胡汤的化裁组成,0%的证据可被评估为实用性研究,4%(2/54)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meta分析研究。共有两项meta分析,7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两项病例系列报告研究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22%(18/81)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1%(1/81)的证据既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又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19%(15/81)的证据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36%(29/81)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12%(10/81)的证据报告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7%(6/81)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58%(47/81)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4%(36/81)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9%(3/33)报告了针灸疗法的个体化裁,0%的证据报告了医疗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0%的研究可被评估为优效性研究或实用性研究,4%(3/81)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RCT研究。结论:1.获得的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并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未达到所需样本量,因此结论尚不能确证。2.获得的针灸疗法(穴位注射、中药贴敷、手针、艾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手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手针、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针灸疗法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但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且未达到所需样本量,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因此关于针灸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有益性结论尚不能确证。而对于针灸疗法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胀事件的风险,同样由于只有一项研究能够提供数据,未达到所需样本量,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其结论同样不能确证。3.纳入的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均具有高风险偏倚,研究质量均很低。未来的研究应该对于研究人群的诊断标准以及合并疾病进行更严格清晰的限定,并且应针对不同的合并疾病进行分层随机;应设计更长随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更多针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并应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替代结局指标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的关系。对于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针对不同的小柴胡汤方剂组成、不同的剂量以及不同的疗程进行试验设计;更多设计对比小柴胡汤与安慰剂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对于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如激光针刺等更多疗法,或者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更多设计针刺疗法对比假针刺疗法的临床试验。4.由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是证据体中证据等级最高者,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前,先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中获得各种误差最小化、质量最高的证据,并且在进行系统综述时运用试验序贯分析以及GRADE分级以辅助评价证据体的质量。5.运用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发现目前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证据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我们提出提高中医临床证据质量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中应对导致高风险系统误差的试验要素(如随机化、盲法、随机分配隐藏、不完整的结局指标、选择性报告)进行严谨的设计、实施和报告;应设计足够样本量以及多样性参与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随机误差;应更多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应在研究设计阶段即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参与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详细报告;应设计实施多中心临床试验,尽可能的进行实效性及优效性研究;针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于中医药疗法的临床研究,应当在试验设计和实施阶段清楚定义个体化裁的细节,并制定医疗干预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6.“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可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体质量的可视化及证据评估,与目前常用的偏倚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以及Grade分级标准既相互支撑,又可弥补后两者对于设计误差具体影响因素评估的不足。
田英俊[10](2019)在《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则加以实施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各40例。结果对比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为12.5%,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HBV DNA、PTA、TBil水平也提示观察组更优(P <0.05)。结论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阻断重型乙型肝炎的发展过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二、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背景知识 |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
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HCC) 的发生 |
旧生物标记的新应用:HBs Ag的定量检测 |
HBV基因型和自发突变的临床意义 |
无创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
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
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目标 |
现有的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
普通干扰素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PEG-IFNα) |
胸腺肽α1 |
免疫调节剂:总结 |
核苷 (酸) 类药物治疗 |
L-核苷类似物 |
拉米夫定 |
替比夫定 |
无环磷酸化核苷酸类似物 |
阿德福韦酯 |
替诺福韦酯 |
环戊烷类 |
其他直接抗病毒药物 |
初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 |
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总结 |
特殊患者群体 |
妊娠 |
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的患者 |
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 |
存在耐药的患者 |
免疫抑制或化疗的患者 |
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移植 |
HCC局部治疗或治愈前/后的抗病毒治疗 |
议题和推荐 |
一般管理 |
治疗适应证 (ⅡA) |
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图1~3) |
如何监测 |
何时停止治疗? |
特殊情况患者处理 |
育龄妇女 |
合并HIV感染的患者 |
合并HCV或HDV感染的患者 |
失代偿性肝病患者 |
耐药患者 |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的患者 |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
肝癌患者在接受全身或局部治疗前和 (或) 后的处理 |
(4)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 果 |
3.讨 论 |
(6)延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的长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筛选标准 |
2.2 资料分组与研究设计 |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肝纤维化评估模型 |
2.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治疗前基线资料的对比分析 |
3.2 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60 周后疗效分析 |
3.3 慢性乙型肝炎组ETV、ETN方案治疗前基线资料的对比分析 |
3.4 慢性乙型肝炎组经ETV、ETN方案治疗260 周后疗效分析 |
3.5 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ETV、ETT方案治疗前基线资料的对比分析 |
3.6 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经ETV、ETT方案治疗260 周后疗效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癌的不良事件及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7)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
1.1.1 肝硬化病名记载 |
1.1.2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
1.1.3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
1.2.1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2 肝硬化的病因 |
1.2.3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
1.2.4 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 |
1.2.5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2.3 中医症候积分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设计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3.1 实验室检查 |
3.3.2 影像学检查 |
3.3.3 中医症候积分观察 |
3.3.4 安全性指标评价 |
3.4 疗效判定标准 |
3.4.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
3.4.2 安全性评定标准 |
3.5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纳入情况 |
4.2 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4.2.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4.2.2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
4.2.3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血细胞相关指标比较 |
4.2.4 治疗前两组患者Child-Pugh改良分级比较 |
4.2.5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脾超声、门脉超声比较 |
4.2.6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水分级比较 |
4.2.7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 |
4.3.1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4.3.2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PT)比较 |
4.3.3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相关指标比较 |
4.3.4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脾超声、门脉超声比较 |
4.3.5 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分级比较 |
4.3.6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4.3.7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 |
4.4 安全性观察 |
5 讨论 |
5.1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依据 |
5.2 柔肝化纤颗粒药物组成及功效 |
5.3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应用 |
5.4 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 |
5.5 安全性分析 |
5.6 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实验材料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针灸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一 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与综合的重要性和方法学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证据评价的工具现状及研制新的多维质量评价工具的必要性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PTA、TBil水平的比较分析: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比较分析: |
3 讨论 |
四、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2012最新版)[J]. 廖运范,Jia-HorngKao,Teerha Piratvisuth,Henry Lik Yuen Chan,Rong-Nan Chien,Chun-Jen Liu,Ed Gane,Stephen Locarnini,Seng-Gee Lim,Kwang-Hyub Han,Deepak Amarapurkar,Graham Cooksley,Wasim Jafri,Rosmawati Mohamed,Wan-Long Chuang,Laurentius A.Lesmana,Jose D.Sollano,Dong-Jin Suh,Masao Omata,刘颖,徐莹,李芸,黄祖雄,樊蓉,李小溪,吕国涛,周彬,孙剑,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08)
- [2]大剂量胸腺肽治疗老年急性乙型肝炎26例临床观察[J]. 张殷田,蓝丽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05(12)
- [3]长疗程大剂量胸腺肽在急性乙肝的治疗价值——附3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崔洪岭,胡文杰,辛立民,封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3(06)
- [4]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武宗导,许洁,王功大,邢国珍. 交通医学, 2002(04)
- [5]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余金牛,张鸿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2(02)
- [6]延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的长期疗效分析[D]. 单保程. 延边大学, 2021(02)
- [7]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李小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D]. 黄月月. 南华大学, 2019(01)
- [9]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D]. 孔德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J]. 田英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