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论文_王元国,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胸腺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胸腺,纵隔,切除术,化生,肿瘤,胸腔镜,免疫。

胸腺瘤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国,张鹏[1](2019)在《抑癌基因LKB1在胸腺瘤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LKB1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Thy0517胸腺瘤细胞系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胸腺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LKB1和mTOR表达水平,在Thy0517细胞中转染pcDNA3.1(+)/LKB1真核表达质粒上调LKB1表达,以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LKB1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KB1 mRNA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mTOR mRNA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Thy0517细胞系转染上调LKB1表达后,与对照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实验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侵袭能力下降、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LKB1表达失调与胸腺瘤发病相关,上调LKB1表达可降低mTOR活性,从而引起胸腺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促进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5期)

郭江,陈焕文[2](2019)在《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胸腺瘤患者,其中19例采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观察组)、19例采用传统正中开胸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低(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黄志刚[3](2019)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较大直径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切除直径50 mm以上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或开放手术的100例胸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或胸腺瘤直径对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差异。结果共有47例患者胸腺瘤直径超过50 mm、53例患者胸腺瘤直径<50 mm,直径>50 mm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高[(185±50)m L与(100±20)mL,P<0.0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长[(7.0±2.0)d与(5.0±1.0)d,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8%与8%,P=0.008)。在47例直径>50 mm的胸腺瘤患者中,胸腔镜手术27例、开放手术20例,胸腔镜组的出血量较少(125±20)m L与(300±100)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5%与45%,P=0.02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缩短[(5±3)d与(14±6)d,P<0.01]。在55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中,27例胸腺瘤直径>50 mm,28例直径<50 mm,但不同直径患者的胸腔镜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证实,MasaokaⅢ~Ⅳa级是影响胸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85,95%CI(3.824,25.323),P<0.001],而胸腔镜手术或直径≥50 mm的胸腺瘤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直径≥50 mm的大胸腺瘤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4](2019)在《预测存在锐角的多分叶胸腺瘤对肺浸润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胸腺瘤的影像特征常与肺浸润有关,如分叶征、肺部浸润和邻近肺部异常,但这些征象并不可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更加客观且可重复的方法来预测胸腺瘤对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万璐,白春梅[5](2019)在《11例Ⅳ期胸腺瘤患者的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Ⅳ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1例Ⅳ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Masaoka分期、组织学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11例Ⅳ期胸腺瘤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以胸闷、憋气起病5例,胸痛起病1例,咯血起病1例,重症肌无力起病2例,无明显症状2例。合并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3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组织学分型:AB型1例,B2型2例,B3型7例,另1例无法明确分型。诊断时Masaoka分期:ⅣA期6例,ⅣB期5例。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均为姑息性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后行放疗+化疗,1例患者术后仅行化疗。其余8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5例患者接受放疗+化疗。至随访截止时间,2例患者死亡,自确诊起生存期均超过10年。结论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显着改善Ⅳ期胸腺瘤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彭华利,周洋,郑波,唐仕海,赵飞[6](2019)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行胸腺切除术的60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胸骨开胸胸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2.0年,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陈金平,周新成,王淑妍,董芸蓉[7](2019)在《纵隔AB型胸腺瘤的病理学分型和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纵隔AB型胸腺瘤的病理学分型和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月诊断的171例纵隔AB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标志物,并对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86例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镜下观察到AB型胸腺瘤主要有3种形态:有胶原纤维分割AB混合型102例(59.7%),CD20表达阳性率97.1%(99/102);经典A型+有胶原纤维分割AB混合型43例(25.1%),CD20表达阳性率88.4%(38/43);经典A+B型26例(15.2%),CD20表达阳性率30.8%(8/26)。3种类型AB型胸腺瘤p63、CK5/6及TDT表达均(至少局部)阳性。86例获得随访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CD20染色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50/52)、81.8%(18/22)、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B型胸腺瘤的包膜侵犯是胸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切除+肿瘤周围脂肪清扫可以降低复发/转移率。结论 AB型胸腺瘤形态复杂多样,CD20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经典A+B型预后最差,有胶原纤维分割AB混合型预后最好,但AB型胸腺瘤整体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张玉海,李月敏[8](2019)在《胸腺瘤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在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中的剂量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胸腺瘤叁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放射治疗(IMRT)在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29例胸腺瘤放疗患者,利用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制定4套放疗计划,包括共面3D-CRT和IMRT计划,以及非共面3D-CRT和IMRT计划。比较4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全肺受照射量≥30 Gy的体积(V_(30))、V_(20)、V_(15)、V_(10)、V_5和全肺平均受照剂量(MLD),心脏、气管、食管的V_(30)和平均受照剂量(D_(mean)),以及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D_(max))。结果共面和非共面IMRT计划的CI均大于而HI均小于共面和非共面3D-CRT计划(均P<0.05),但共面与非共面IMRT计划之间、共面及非共面3D-CRT计划之间的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面及非共面IMRT计划的全肺V_(30)、V_(20)、V_(15)和MLD,以及非共面3D-CRT计划的全肺V_(20)、V_(15)和V_(10)均低于共面3D-CRT计划(均P<0.05);非共面IMRT计划的全肺V_(15)和V_(10)均低于共面IMRT(均P<0.05)。4种计划的心脏、食管、气管的V_(30)、D_(mean)以及脊髓的D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胸腺瘤而言,IMRT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降低周围正常器官的受量,而非共面照射技术能进一步降低全肺的受照剂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乌云嘎,徐晓艳[9](2019)在《化生性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鉴别诊断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化生性胸腺瘤,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特点,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化生性胸腺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46岁。胸腺瘤光镜下形态较一致,肿瘤典型地表现为双相性结构,由互相盘绕的上皮细胞岛和束状梭形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岛常形成鱼鳞样特征或旋涡状,细胞多角形、卵圆形或胖梭形,核空泡状,核仁小、明显。梭形细胞形成短束状或车辐状,细胞较一致。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AE1/AE3强(+),p63(+),EMA弱(+)或(-)。梭形细胞CKAE1/AE3和EMA局部弱(+)或(-),vimentin(+)。成熟的T淋巴细胞标记CD3(+),而不成熟的淋巴细胞TDT(-),Ki-67阳性指数<5%。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胸腺肿瘤,可通过它独有的双相性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鉴于文献报道中有复发病例,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涵翰,汪蕾,游涛,黄文才,陆然[10](2019)在《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CT纹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纹理分析对鉴别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胸腺瘤(n=15)和淋巴瘤(n=15)纳入研究。采用MaZda软件分析以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式从其术前CT平扫和动脉期、平衡期3组图像中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优选出错判率最小的特征统计方法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纹理特征,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筛选出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纹理参数。结果放射科医师对30例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的术前影像诊断错判率为13.33%。CT图像纹理分析中,平扫图像纹理分析对鉴别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错判率较小,其中又以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参数选择方法中的非线性分类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方法错判率最小(错判率为0)。ROC曲线分析得出WavEnLLs4、WavEnLLs3、WavEnLLs2这3种纹理参数对鉴别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最有诊断价值(敏感性为86.67%~93.33%;特异性为100%)。结论 CT图像纹理分析对鉴别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两种病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胸腺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胸腺瘤患者,其中19例采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观察组)、19例采用传统正中开胸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低(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腺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国,张鹏.抑癌基因LKB1在胸腺瘤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郭江,陈焕文.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9

[3].黄志刚.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较大直径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4].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预测存在锐角的多分叶胸腺瘤对肺浸润情况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5].万璐,白春梅.11例Ⅳ期胸腺瘤患者的诊治分析[J].癌症进展.2019

[6].彭华利,周洋,郑波,唐仕海,赵飞.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刊.2019

[7].陈金平,周新成,王淑妍,董芸蓉.纵隔AB型胸腺瘤的病理学分型和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J].浙江医学.2019

[8].张玉海,李月敏.胸腺瘤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在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中的剂量学差异[J].广西医学.2019

[9].乌云嘎,徐晓艳.化生性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10].李涵翰,汪蕾,游涛,黄文才,陆然.前纵隔淋巴瘤和胸腺瘤CT纹理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CD4,CD25,Foxp3和CXCL13在胸腺瘤:Foxp3在MG合并胸腺瘤AB、B1型时...:CXCL13在MG合并胸腺瘤B1,B2时...胸腺瘤和淋巴瘤的CT征象术前胸部增强CT显示前纵隔一椭圆形结...、Kaiso和MTA2在正常胸腺组织、...

标签:;  ;  ;  ;  ;  ;  ;  

胸腺瘤论文_王元国,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