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突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有机物,核试验,饮用水,保真度,贻贝,太湖。
致突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豆捷雄,蒋中仁,彭蔷,刘冬,曾怡[1](2019)在《富硒破壁灵芝孢子粉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富硒破壁灵芝孢子粉进行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实验,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大小鼠按最大耐受剂量法设15 000 mg/kg·BW1个剂量组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均设1 250 mg/kg.BW、2 500 mg/kg.BW、5 000 mg/kg·BW 3个剂量组,另设溶剂对照及阳性对照组;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设8、40、200、1 000、5 000μg/皿5个剂量组,另设自发回变组、阴性(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加与不加S9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以上试验均按标准方法进行。结果受试物对大、小鼠急性经口MTD值均大于15 000 mg/kg·BW,各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935,P>0.05),雌雄鼠各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471,P>0.05;c~2=1.002,P>0.05),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2倍。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受试物属无毒级,也未见致突变性。(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弢,唐非,邵国健,李辉,张鹏[2](2019)在《湖州市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湖州市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致突变性及其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8年水文年内湖州市主城区2家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按照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水质参数及消毒副产物指标;采用XAD-2大孔树脂富集柱提取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通过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菌TA98菌株)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自来水厂Ames试验阳性结果仅见于丰水期出厂水高浓度组,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同一份水样中+S9与-S9的回复突变率(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9的出厂水MR值高于末梢水(P<0.05),但+S9的出厂水和末梢水M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末梢水的MR值均高于水源水(P<0.05)。不同水期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度M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水期致突变性最强,枯水期最低。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度(-S9)与二氯乙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湖州市主城区2家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检出致突变性,可能与水厂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有关。(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吴翔宇[3](2019)在《DNA聚合酶反应绕过D-/L-异核苷-胸苷产生的潜在致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修饰的非天然核苷作为主体结构所衍生出来的核苷类药物已经在抗病毒、抗肿瘤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正常生命体需要的天然核苷与非天然核苷结构相似,从而导致DNA聚合酶的选择性松懈可能会将修饰核苷引入到正常DNA链中,进而造成体内正常DNA的化学损伤。非天然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掺入可能会引起的基因变异,甚至会影响或完全阻碍正常核酸的生物功能,引起生物体系统紊乱的毒副作用。本论文旨在从核苷的化学和立体修饰角度,深入研究一种核苷药物分子(异核苷)掺入DNA链之后,异核苷在体内的代谢及毒副作用。本论文还研究了生物体内各种聚合酶对药理活性明确或具有潜在活性的异核苷的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异核苷损伤的核酸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是如何进行复制的。特别地,研究了异核苷类药物分子置于核酸链中后,其在正常细胞的复制过程中的跨损伤修复或变异。目前B家族DNA聚合酶可以识别D-异核苷叁磷酸结构,而L-核苷损伤的DNA在体外B家族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了研究在不同家族DNA聚合酶的指导下,异核苷损伤的核酸的复制和跨损伤修复能力。本论文通过酶聚合反应动力学分析和保真度测定等实验,研究了异核苷对人体生物功能的抑制问题。通过研究异核苷掺入到DNA链中对遗传信息的复制与传递产生的影响,揭示了潜在异核苷类药物分子的具体毒副作用。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实验:1.分别以D-/L-异核苷-胸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相应的D-/L-iso-T亚磷酰胺单体。采用固相的亚磷酰胺化学法,合成了异核苷修饰的核苷酸链。2.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以含D-/L-iso-T修饰的核苷酸链为模板的引物的延伸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单个或连续两个D-iso-Ts位点修饰的核苷链均可以被Taq和Vent(exo-)DNA聚合酶识别并扩展到模板全长。而含L-iso-T位点修饰的核苷链均不能被这两种DNA聚合酶识别。随着D-iso-T掺入量的增加,脱氧核糖核苷酸叁磷酸(dNTP)掺入的速率逐渐降低。这证明了 DNA聚合酶对异核苷具有抑制作用。3.通过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含D-iso-T修饰的DNA模板指导的测序、保真度分析和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D-iso-T与A/G配对时热力学稳定性比其他两个碱基对高。D-iso-T修饰位置除了存在正常TA配对外,还存在单个碱基中的滑动突变。这种滑动突变在生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 D-iso-T损伤对人类生物学功能的抑制作用机制,还为聚合酶作用下含有D-iso-T损伤的DNA的遗传变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8-01)
孙东雷,赵田禾,张遵真[4](2019)在《叁氯生的致突变性和致癌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澄清叁氯生的致突变性和致癌作用。方法以"叁氯生"、"致突变性"和"致癌作用"作为CNKI数据库的检索关键词;以"triclosan"、"mutagenicity"和"carcinogenicity"作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结果鼠伤寒沙门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显示,叁氯生不会引起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彗星和微核试验显示,叁氯生不具有致哺乳动物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作用;现有资料不足以支持叁氯生暴露会直接引起人体罹患肿瘤。结论叁氯生对细菌、哺乳动物和人都不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为叁氯生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黄宗锈,林云,钟礼云,林健[5](2019)在《应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贻贝中麻痹性贝毒的致突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TA97、TA98、TAl00、TAl02测试菌株,在-S9和+S9条件下分别对0.0029~1.83μg STX/皿剂量范围内的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结果在2种不同的条件下,各剂量水平的4种测试菌株都能正常生长;所有剂量的回变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1倍及以上的显着增加,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贻贝中麻痹性贝毒未见致突变性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友恒[6](2018)在《致突变性有机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彗星试验对Q水厂水处理工艺的每一处理单元出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C/MS技术对有机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体内彗星试验结果表明:四个水样的致突变性变化趋势为:进水>沉后水>出水>滤后水。虽然滤后水中的有机物种类最多,但致突变性是最低的,而出水因消毒副产物的存在却表现出比滤后水还要高的致突变性。(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高广花,于春荣,李宏霞,王庆利,笪红远[7](2018)在《ICH M7指导原则下DNA反应性/致突变性杂质的控制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中的DNA反应性杂质水平应按照M7指导原则中的策略进行控制。杂质的分类基础是已有的相关致突变性及致癌性数据,当特定化合物的数据缺乏时,则需借助于定性的结构活性关系(QSAR)信息来判断。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概念来自于FDA对食品中所含的微量化合物的控制策略,由致癌性已知的物质的半数致瘤率(TD_(50))暴露量线性外推至使肿瘤发生率增加1/106(早期临床研发阶段)及1/105(药物研发较后阶段)的杂质暴露水平,当DNA反应性杂质水平低于TTC时,由于杂质暴露导致肿瘤发生的额外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本文对化学药物中常见杂质及食品中微量污染物中的警示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基于对M7的理解对其暴露阈值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钟礼云,林云,林健,陈冠敏[8](2018)在《马鹿茸淫羊藿的致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马鹿茸淫羊藿的致突变性。方法依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采用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进行。结果 Ames实验结果表明: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小鼠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未发现马鹿茸淫羊藿有致突变性。(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8年09期)
周俊,陈桥,沈丽娟[9](2018)在《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标准修订背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及相关微核试验方法的起源和应用情况,重点比较了国内外技术方法在适用范围、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分析仪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方法在环境监测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方向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朱源[10](2018)在《H市两种水源饮用水有机物致突变性和类雌激素效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太湖是H市重要的水源地,太湖水质状况直接关系着当地数百万居民的饮水安全。本研究选取了H市分别以太湖和LHT水库为水源的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采集各自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检测、评价和比较两种水源水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和类雌激素效应的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改进净水工艺、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17年4月、8月和2018年1月(太湖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采集H市TH自来水厂(水源地为太湖)和SD自来水厂(水源地为LHT水库)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经过富集、浓缩、定容后分别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重组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测试(YES试验)的检测;同时检测相关水样的水质参数指标、消毒副产物、酚类化合物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结果(1)消毒副产物项目检测结果,水源水的消毒副产物含量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在2017年4月和2018年1月两次采样中都低于检测限。出厂水、末梢水消毒副产物含量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在2017年4月、8月和2018年1月叁次采样中都能够检测出叁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叁氯乙酸,但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2)酚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等环境雌激素检测结果,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酚类物质含量在2017年4月、8月和2018年1月叁次采样中都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在2017年4月、8月和2018年1月的叁次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均有检出,并且其含量在自来水厂处理前后没有明显变化。(3)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结果,TH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在叁次采样中MR值均小于2,试验结果为阴性;末梢水在2018年1月采样中(4L/皿、2L/皿,+S9)MR值大于2,结果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果。TH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MR值(+S9)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且每个水样不同浓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5)。SD自来水厂水源水在2017年8月采样中(2L/皿,-S9)MR值大于2,结果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果;出厂水在2017年8月采样中(4L/皿、2L/皿,-S9)MR值大于2,结果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果;末梢水在2017年4月采样中(4L/皿,+S9)和2017年8月采样中(4L/皿、2L/皿,+S9)MR值大于2,结果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果。(4)重组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试验(YES试验)结果,TH自来水厂水源水在2017年4月和8月份采样结果中类雌激素效应EEQs分别为0.88±0.18ng/L和0.79±0.08ng/L。SD自来水厂水源水在2017年4月和8月份采样结果中类雌激素效应EEQs分别为低于检测限和0.25±0.02ng/L。两个自来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类雌激素效应EEQs均低于检测限。结论(1)TH自来水厂丰水期水源水致突变性(2L/皿,-S9)低于SD自来水厂,平水期和枯水期没有明显差异;TH自来水厂丰水期出厂水致突变性(4L/皿、2L/皿,-S9)低于SD自来水厂,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没有明显差异;TH自来水厂平水期和丰水期末梢水致突变性(2L/皿,+S9)低于SD自来水厂,枯水期高于SD自来水厂;TH自来水厂和SD自来水厂末梢水的致突变性均高于水源水和出厂水。(2)太湖水源水类雌激素效应强度EEQs高于LHT水库水源水;两种水源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未检出类雌激素效应;自来水厂净水工艺能去除水源水中的类雌激素效应有机物,但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雌激素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致突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湖州市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致突变性及其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8年水文年内湖州市主城区2家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按照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水质参数及消毒副产物指标;采用XAD-2大孔树脂富集柱提取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通过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菌TA98菌株)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自来水厂Ames试验阳性结果仅见于丰水期出厂水高浓度组,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同一份水样中+S9与-S9的回复突变率(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9的出厂水MR值高于末梢水(P<0.05),但+S9的出厂水和末梢水M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末梢水的MR值均高于水源水(P<0.05)。不同水期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度M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水期致突变性最强,枯水期最低。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度(-S9)与二氯乙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湖州市主城区2家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检出致突变性,可能与水厂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突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1].豆捷雄,蒋中仁,彭蔷,刘冬,曾怡.富硒破壁灵芝孢子粉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
[2].刘弢,唐非,邵国健,李辉,张鹏.湖州市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分析[J].预防医学.2019
[3].吴翔宇.DNA聚合酶反应绕过D-/L-异核苷-胸苷产生的潜在致突变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孙东雷,赵田禾,张遵真.叁氯生的致突变性和致癌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黄宗锈,林云,钟礼云,林健.应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贻贝中麻痹性贝毒的致突变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9
[6].赵友恒.致突变性有机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J].绿色科技.2018
[7].高广花,于春荣,李宏霞,王庆利,笪红远.ICHM7指导原则下DNA反应性/致突变性杂质的控制水平[J].中国新药杂志.2018
[8].钟礼云,林云,林健,陈冠敏.马鹿茸淫羊藿的致突变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8
[9].周俊,陈桥,沈丽娟.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标准修订背景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8
[10].朱源.H市两种水源饮用水有机物致突变性和类雌激素效应的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