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乳头肌论文_张波轩,李倩,贾庆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室乳头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头,心室,心律失常,左心室,多普勒,超声,斑点。

心室乳头肌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轩,李倩,贾庆忠[1](2019)在《肾上腺素对于心室乳头肌细胞复极化过程中主要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缺血、心衰、心绞痛、心肌离子通道病变等状态下,遇到情绪激动、应激状态或其它交感张力异常增高时,或使用外源性肾上腺素时,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明显增多,会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室颤或猝死的情况。这与激动α与β受体、调节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有密切关系。该文从心肌电生理的角度,分析了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复极过程中主要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以及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加深对儿茶酚胺类物质引发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进[2](2019)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2例人员,采取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前外乳头肌收缩期纵向应变(ALP-ε1)、应变对应时间(ALP-T1),前外乳头肌纵向收缩峰应变(ALP-ε2)、达峰时间(ALP-T2),后内乳头肌收缩期纵向应变(PMP-ε1)、应变时间(PMP-T1),后内乳头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MP-ε2)、达峰时间(PMP-T2)。结果:ALP-T2、PMP-T2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ALP-T1与PMP-T1、ALP-ε1与PMP-ε1、ALP-ε2与PMP-ε2之间差异不显着(P> 0.05)。结论:正常人左心室量乳头肌之间收缩期同步,收缩时期纵向应变相近或者相同。(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张涛,任学军,韩智红,赵华,汪烨[3](2019)在《叁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消融左心室乳头肌室性心律失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在叁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标测和消融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施行经CartoSound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乳头肌起源VAs的患者10例,均采用压力监测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结果 10例患者VAs的QRS波时限为(149.0±17.8)ms,其中6例VAs起源于左后乳头肌,4例VAs起源于左前乳头肌。左后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Ⅲ导联主波向下,aVL导联主波向上;左前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Ⅲ导联主波向上,aVL导联主波向下。除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VAs患者消融失败外,其余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对10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的VAs复发。消融靶点至体表QRS波起始时限为(25.8±3.8)ms。所有患者双极电图靶点处窦性心律下无领先于QRS波的P电位,其中9例患者VAs时可记录到提前QRS波的高频电位。即刻消融成功患者的平均放电(2.4±1.3)次。结论左室前乳头肌和后乳头肌起源的VAs在心电图上有明显差别,CartoSound指导下应用压力导管进行左室乳头肌标测和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范凌,陈立锋,范静[4](2019)在《硫化氢对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电生理特性和收缩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对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组织电生理特性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以NaHS作为H_2S供体;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NaHS 50μmol/L组、NaHS 100μmol/L组、NaHS 200μmol/L组、NaHS 100μmol/L+Gli 20μmol/L组、NaHS 100μmol/L+BayK8644 0.5μmol/L组,每组8只。制作豚鼠左心室乳头肌标本,用标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测H_2S对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组织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观测指标包括:静息电位(RP)、超射值(OS)、动作电位幅值(APA)、0相最大除极速率(Vmax)、复极20%、50%和90%时间(APD_(20)、APD_(50) and APD_(90))及复极化平均速度;利用离体心脏组织灌流系统和张力换能器,观察H_2S对左心室乳头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指标包括乳头肌收缩幅度(%)、主动张力上升最大速度(+dT/dtmax,mg/s)及主动张力下降最大速度(-dT/dtmax,mg/s)。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用50、100、200μmol/L NaHS均可使RP绝对值变大, APD_(50)、APD_90_缩短(P<0.05),复极化平均速度加快(P<0.05),乳头肌收缩能力降低;分别应用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 20μmol/L)和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5μmol/L)与H_2S同时灌流,均可部分地阻断H_2S对乳头肌细胞的生理效应。结论:H_2S可影响左心室乳头肌电生理特性和收缩能力,这一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影响KATP通道和L-型钙通道来完成的。(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富恩,李继勇,伯平,张健群,任瞳[5](2018)在《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重建瓣下连续性的方法,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外科,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需行二尖瓣置换术且应用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作为重建瓣下结构连续性的方法的患者临床资料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9.18±11.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7例,Ⅳ级5例,心房颤动18例。病因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退行性变(13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3例)及风湿性改变(2例)。结果:22例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全部切除二尖瓣前叶及瓣下腱索、大部分后叶及腱索,保留后叶基底部及与之相连的基底部腱索,再将前后乳头肌分别悬吊固定于后瓣环相应的位置以重建瓣下结构的连续性,最后以间断或连续缝合法置入人造瓣膜。本组置入机械瓣12枚,生物瓣10枚,同期行左心耳缝闭及左心房折迭术17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叁尖瓣成形15例。1例死于术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均顺利出院,21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6.14±8.16)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余患者心功能改善,人造瓣膜功能良好,无瓣膜功能障碍及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后及随访期间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收缩期末径、球形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在术后早期得到改善,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随访期进一步改善。结论:应用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重建二尖瓣下结构连续性的方法,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安全有效,与传统的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的技术相比,简单易行,易于掌握,近中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杨德彦,高鹏,邓华,程康安,陈太波[6](2018)在《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和导管消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点及其导管消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因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接受导管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术中进行激动标测和(或)起搏标测确定起源,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定消融导管位置和贴靠,评估消融成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5例(5/16),平均年龄(45.0±18.2)岁。心动过速时QRS波时程(155.1±9.0)ms,V1导联QRS波呈R>r’6例(6/16)和r<R’9例(9/16),成功消融部位局部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30.8±8.4)ms。14例(14/16)患者消融成功。11例成功随访患者中,5例(5/11)复发,包括2例消融失败患者。结论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有一定特征,最早局部电位可提示成功消融部位,经胸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明确导管位置,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但复发率仍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玲丽,尤华,顾卫霞,雍永宏[7](2016)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乳头肌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78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前外侧和后内侧乳头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APM-Ls和PPM-Ls)、运动速度(APM-Vs和PPM-Vs)和应变达峰时间(APM-Ts和PPM-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APM-Ls和PPM-Ls较低[(-18.6±5.2)%vs.(-25.6±5.0)%和(-15.6±4.7)%vs.(-25.3±5.4)%](P<0.05),APM-Vs和PPM-Vs较慢[(2.9±1.1)cm/s vs.(4.9±1.2)cm/s和(2.6±1.0)cm/s vs.(5.2±1.4)cm/s](P<0.05),APM-Ts和PPM-Ts延长[(448.3±45.6)ms vs.(278.3±56.0)ms和(478.3±50.7)ms vs.(284.5±55.5)ms](P<0.05)。结论 2DSTI技术有助于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的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20期)

童鸿[8](2016)在《第71课 腔内心脏超声和图形整合指导下的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冷冻和射频消融》一文中研究指出业已显示左心室乳头肌是伴或不伴心脏结构异常患者心律失常的潜在起源部位。与其他部位室性心律失常比较,这些区域的心律失常消融操作困难、导管稳定性差,但已有导管消融有效的报道。本研究借助心腔内心脏超声和图像整合,比较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搏动的冷冻和射频消融手术结果及复发率。回顾性分析连续189例因症状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搏动接受射频导管消融的(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6年03期)

童鸿,郑晓军[9](2016)在《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消融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61岁,心慌、胸闷发作3月余,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期前收缩高达19 970次,并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慢心律(盐酸美西律)及β受体阻滞剂等有关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入我科。体检:血压130/84mmHg,心率70次/min,律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腔室大小基本正常,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略减退。胸部CT检查两肺清晰,左心房略大。12导联心电图(图1)显示(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6年03期)

苗俊旺,尹立雪,康春松,张红梅,颜华英[10](2016)在《双频谱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乳头肌与附着室壁心肌机械力学时空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双频谱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与附着室壁心肌机械力学时空关联性。方法选择2012年5至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异常,无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病史的健康志愿者112名。应用双频谱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于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或心尖四腔心切面和心尖二腔心切面同步获取左心室二尖瓣前外侧乳头肌(APM)、后内侧乳头肌(PPM)中段及其乳头肌基底部所附着心室壁的心肌组织运动速度频谱,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同步测量对应两位点心肌组织运动速度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以心电图R波峰尖为时间起点,记录其对应达峰时间St、Et、At。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APM、P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心肌组织、APM与PPM的s′、e′、a′、St、Et、At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APM、P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心肌组织s′、e′、a′、St、Et、At的相关性及APM与PPM的St、Et、At的相关性。结果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心肌组织比较,APM的e′、a′均较高、s′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7.76、2.65,P均<0.01);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心肌组织比较,PPM的e′、a′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4、3.31,P均<0.01);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基底部附着室壁心肌组织比较,APM、PPM的Et较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7、-8.36,P均<0.01);St、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PM比较,PPM的s′较低,St较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7.34,P均<0.01);而e′、a′、Et、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s′、e′、a′均呈显着正相关(r=0.83、0.77、0.66,P均为0.000);P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s′、e′、a′也均呈显着正相关(r=0.86、0.81、0.79,P均为0.000)。A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St、Et、At均呈显着正相关(r=0.80、0.98、0.98,P均为0.000);PPM与其基底段附着室壁St、Et、At也均呈显着正相关(r=0.82、0.99、1.00,P均为0.000)。APM与PPM的St、Et、At均呈显着正相关(r=0.34、0.91、0.88,P均为0.000)。结论左心室APM、PPM与其附着室壁心肌运动状态存在一致的时空变化规律,两者间舒张期和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存在差异;两组乳头肌间舒张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和达峰时间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和相关性,收缩期心肌运动状态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3期)

心室乳头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2例人员,采取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前外乳头肌收缩期纵向应变(ALP-ε1)、应变对应时间(ALP-T1),前外乳头肌纵向收缩峰应变(ALP-ε2)、达峰时间(ALP-T2),后内乳头肌收缩期纵向应变(PMP-ε1)、应变时间(PMP-T1),后内乳头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MP-ε2)、达峰时间(PMP-T2)。结果:ALP-T2、PMP-T2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ALP-T1与PMP-T1、ALP-ε1与PMP-ε1、ALP-ε2与PMP-ε2之间差异不显着(P> 0.05)。结论:正常人左心室量乳头肌之间收缩期同步,收缩时期纵向应变相近或者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室乳头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轩,李倩,贾庆忠.肾上腺素对于心室乳头肌细胞复极化过程中主要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2].李进.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张涛,任学军,韩智红,赵华,汪烨.叁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消融左心室乳头肌室性心律失常[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4].范凌,陈立锋,范静.硫化氢对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电生理特性和收缩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5].张富恩,李继勇,伯平,张健群,任瞳.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

[6].杨德彦,高鹏,邓华,程康安,陈太波.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和导管消融效果[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

[7].陈玲丽,尤华,顾卫霞,雍永宏.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

[8].童鸿.第71课腔内心脏超声和图形整合指导下的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冷冻和射频消融[J].心电与循环.2016

[9].童鸿,郑晓军.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消融1例及文献复习[J].心电与循环.2016

[10].苗俊旺,尹立雪,康春松,张红梅,颜华英.双频谱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乳头肌与附着室壁心肌机械力学时空关联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

论文知识图

实验组成模猪术后12个月,肺动脉高压(...勾画左右心室心内外膜及左心室乳头肌左心室功能评估收缩期与舒张期:图6A显示...检查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可...STI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A.左心不同剂量GST对豚鼠右心室乳头肌

标签:;  ;  ;  ;  ;  ;  ;  

心室乳头肌论文_张波轩,李倩,贾庆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