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呈色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浅蓝色蛋白石,铜,呈色机理,宝石学特征
呈色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莫祖荣,邓木林[1](2019)在《一种浅蓝色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与呈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静水称重法、红外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浅蓝色蛋白石样品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外观呈浅蓝色,玻璃光泽,均质体结构,折射率1.45(点测),相对密度2.09~2.11,红外光谱显示成分为蛋白石,通过X射线能谱仪测试得出含铜(Cu),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在480nm处有吸收,呈色机理为Cu~(2+)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Si~(4+)产生空穴色心所致,该浅蓝色玉石样品为天然蛋白石。(本文来源于《超硬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建功[2](2019)在《分析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艺术层面而言,窑变釉属于缺陷艺术,形态极为优美,被视为是艺术瓷釉,深受国内外民众所喜爱。近几年,随着民众对于窑变釉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窑变釉在市场中的价格也呈现出了显着增加的趋势,发展前景极为理想。本文将以某实验为例,通过对钧瓷基本情况的介绍,对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展开全面阐述,期望能够为国内钧瓷窑变釉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方面支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1期)
金晓玲,刘晓玲,徐志毅,邹全爱[3](2019)在《榉树秋季叶片呈色机理及化学物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为高大落叶乔木,既是一种用材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榉树秋季叶色变化多样,根据其秋季叶色不同可分为红色系、绿色系和黄色系叁个系列.研究表明,榉树秋季叶色表现不一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所含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百分比不同.红色系榉树秋季叶片色素含量表现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黄色系榉树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降低;绿色系榉树则表现为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片颜色还与叶片内的N、P、K等元素的含量有关.此外,植株生长温度和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也与叶片颜色有关.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柠檬酸、蔗糖和赤霉素都会对榉树秋季叶片产生颜色加深、变色提前或变色推迟等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林森森,戴志远[4](2019)在《鱼肉肌红蛋白的呈色机理及其在热加工中对肉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肉的颜色是评价鱼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鱼肉的食用、加工特性,并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鱼肉的呈色物质主要为肌红蛋白,其性质的改变会直接影响鱼肉的颜色。阐述了肌红蛋白的理化性质、呈色机理和常用检测方法,再对影响肌红蛋白氧化的因素、肌红蛋白在热加工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讨论,旨在为鱼肉热加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冯汉宇,仇天雷,魏建华,张殿朋,陈刚[5](2019)在《玉米籽粒呈色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明玉米籽粒呈色机理。[方法]以含花青素基因C1的F5代株系及不同杂色玉米F2代为材料,进行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测定了籽粒和果皮花青素值,研究了不同pH提取液的色泽。[结果] F5代株系单穗重、粒重及100粒鲜重比京501大,籽粒有红、红黑和黑等色;F2代穗籽粒有红、红黑和白等色,红黑和红色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白色高;F5代株系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京501高;酸性条件下籽粒、果皮提取液颜色由浅红到紫红,碱性条件下提取液颜色由浅粉到黄绿。[结论]玉米籽粒呈现不同颜色与花青苷及pH有关。(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9年01期)
陈猛[6](2018)在《明清景德镇祭红釉呈色机理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红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古代皇宫用这种红瓷做祭器,所以祭红在我国颜色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其烧造难度高,其标准配方及技术标准至今无法计量与破解,因此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祭红釉的亚显微结构、Cu2O胶体呈色、釉料的成分等方面对明清景德镇祭红釉呈色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阐明了各种因素对祭红呈色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陶瓷》期刊2018年06期)
汪加欢,王芬,施佩,张彪,卢博[7](2018)在《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通过叁角配料法,确定了钧瓷窑变釉的最佳配方。以同一配方釉在同一窑炉中烧制出紫红色、蓝紫色的窑变釉。利用色度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仿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结果表明:同一配方样品在窑中摆放的位置不同,表现为温度以及气氛不同,导致其微观结构以及着色元素价态不同,从而形成钧瓷窑变釉;此外,窑变釉的成色原因是氧化铁和氧化铜共同参与形成的,其中不仅仅只有离子着色,还有结构成色的参与。成功的解释了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原因及呈色机理,为钧瓷窑变釉的复仿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毅,余隋怀[8](2018)在《铁铜色釉的呈色特性及窑变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铜氧化物为着色剂,通过改变基础原料组成,在相同的烧成气氛下成功制备出红紫、蓝紫等色釉及复色花釉。以叁角配料实验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色度分析等分析了铁铜色釉的呈色物理化学原理以及釉的组成、烧成制度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烧成气氛下,偏红色釉相比偏蓝色釉SiO_2含量较低而碱土金属及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较高;铜红色和红紫色釉的差异仅仅是由于后者的成分中含有磷酸盐阴离子;当Ca_3(PO_4)_2被引入釉中,微纳米尺寸短程序分相结构形成结构色,同时聚集在微相中的Fe_2O_3高温下分解为Fe~(2+)和气泡,形成蓝色或其他颜色花纹;由于铜和铁着色元素具有多种着色特性,工艺参数与基础成分的微小变化使得釉面颜色和色调发生相应变化形成窑变现象;釉中多种化学色耦合了微纳米结构呈色,使釉的着色现象更为复杂多变,也因此增加了窑变的几率与呈色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任肇,刘子建,施佩,王芬,朱建锋[9](2018)在《铬系分相青釉的制备及呈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r_2O_3为着色剂,代替传统青釉中的Fe_2O_3,并以磷酸钙为分相促进剂,成功制备出了与古钧瓷天青釉色相近的分相青瓷釉。利用色度仪、XRD、FT-IR、SEM和EDS,研究了不同磷酸钙加入量对釉色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呈色机理。结果表明:引入磷酸钙后,釉熔体生成的晶体含量增多,使得釉面乳浊度增强。同时,釉中的分相液滴尺寸逐渐减小,使得瑞利散射现象产生的乳光蓝色加深,两者综合作用,减弱了Cr~(3+)绿,从而呈现出蓝青色调。然而,当磷酸钙加入量过多时,大量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阻碍了瑞利散射,釉面呈现出青白色。(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舜博[10](2018)在《银杏变异斑叶呈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Ginkgo biloba)是世界着名的孑遗树种,素有“活化石”的美誉,具有药用、食用、材用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因其叶形奇特,秋季叶色金黄,还具有特殊的园林景观观赏价值。银杏在中国分布广泛,但由于立地条件的差异,以及天然、人工选择的作用,出现了许多栽培变种。而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体发育、光合作用以及光形态建成的理想材料,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突变体的发生和遗传规律等方面,而对于叶色变异呈色机理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研究以银杏变异斑叶中的黄叶组织(变异黄叶)和同枝正常发育的绿叶(正常绿叶)为研究材料,通过细胞学观察、色素含量测定,明确银杏变异叶片金黄色性状形成的结构变化以及生理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变异黄叶和正常绿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银杏变异斑叶中黄叶叶色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银杏变异斑叶和正常绿叶的发育期形态学观察发现,在叁月份叶片发育早期,两种类型的银杏叶片呈现相似的表型特征。从四月至八月银杏变异叶片逐渐分化发育成黄绿条纹状斑叶,而同时期的正常叶片呈绿色正常发育。从九月开始银杏变异斑叶与正常绿叶逐渐变黄,至十二月两种银杏叶片完全变黄脱落。(2)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银杏正常绿叶中叶绿体的形状规则,呈典型的长椭圆形,叶绿体膜清晰,片层结构完整,细胞内含有少量的质体小球。银杏变异黄叶的细胞内叶绿体发育明显受损,呈不规则形状,叶绿体膜模糊不清,基粒片层垛迭程度相对较低,片层结构疏松分散,分化程度低;细胞内分布着较多且排列密集的质体小球(嗜锇颗粒),同时聚集了大量的液泡。通过软件分析,表明变异黄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和大小均显着低于正常绿叶。(3)叶片色素含量生理测定结果分析发现,银杏变异黄叶中叶绿素a的含量较正常绿叶下降了 18.4%,叶绿素b的含量下降了 59.5%,总叶绿素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绿叶。同时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以及原叶绿素的含量在变异黄叶中下降了10%~15%。然而,银杏变异黄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绿叶,尤其是叶黄素的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对比叶绿素含量的比例提高。此外,通过测量还发现银杏变异黄叶的类黄酮含量低于正常绿叶。(4)基于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对银杏变异黄叶和正常绿叶进行转录组测序(两次生物学重复),共获得四组样品的clean reads分别为41,926,112、54,871,734、52,327,416、39,227,506,Q20在97.93%之上,GC含量约为46.3%。比对到银杏参考基因组的 reads 数为 37,014,921~51,720,246,比对率为 94.16%~94.69%。(5)经差异基因筛选,共获得523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银杏正常绿叶对比变异黄叶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2933个,下调表达2302个;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碳水化合物磷酸酶活性(carbohydrate phosphatase activity)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共注释到了 116条通路(pathways),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porphyrin and chlorophyll metabolism)、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以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carotenoidsbiosynthesis)等方面均有富集。(6)植物叶绿体的发育以及叶绿素的积累受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银杏变异黄叶中调控叶绿体发育的GLK、Ftsz 差异基因以及关于叶绿素合成的PPO等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而关于叶绿素降解途径中NYC/NOL等差异基因在变异黄叶中上调表达,并且参与光合作用的差异基因大部分在变异叶中下调表达。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也可以影响植物叶片呈色,银杏变异黄叶中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对比正常绿叶呈上升的趋势,而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呈降低的表达趋势。(7)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次生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中,我们筛选得到276个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分属于56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最多(10.51%),其次为 bHLH(6.16%)、AP2-EREBP(5.80%)、orphans(5.07%)和WRKY(4.35%)。此外,进一步研究差异转录因子在银杏两种不同类型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MYB、bHLH、AP2-EREBP、WRKY、TCP和C2H2等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在银杏变异黄叶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8)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验证了与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光合作用、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合成等方面相关的15个差异基因,结果与RNA-Seq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表明了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并为差异基因在叁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变化提供了更多的生物学信息。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细胞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转录组测序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阐明银杏叶色变异斑叶呈色机理,为今后运用基因工程培育植物叶色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呈色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艺术层面而言,窑变釉属于缺陷艺术,形态极为优美,被视为是艺术瓷釉,深受国内外民众所喜爱。近几年,随着民众对于窑变釉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窑变釉在市场中的价格也呈现出了显着增加的趋势,发展前景极为理想。本文将以某实验为例,通过对钧瓷基本情况的介绍,对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展开全面阐述,期望能够为国内钧瓷窑变釉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方面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呈色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莫祖荣,邓木林.一种浅蓝色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与呈色机理研究[J].超硬材料工程.2019
[2].刘建功.分析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J].艺术品鉴.2019
[3].金晓玲,刘晓玲,徐志毅,邹全爱.榉树秋季叶片呈色机理及化学物质的调控[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
[4].林森森,戴志远.鱼肉肌红蛋白的呈色机理及其在热加工中对肉色的影响[J].肉类工业.2019
[5].冯汉宇,仇天雷,魏建华,张殿朋,陈刚.玉米籽粒呈色机理初探[J].园艺与种苗.2019
[6].陈猛.明清景德镇祭红釉呈色机理的研究综述[J].山东陶瓷.2018
[7].汪加欢,王芬,施佩,张彪,卢博.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8
[8].王毅,余隋怀.铁铜色釉的呈色特性及窑变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8
[9].任肇,刘子建,施佩,王芬,朱建锋.铬系分相青釉的制备及呈色机理研究[J].陶瓷学报.2018
[10].杨舜博.银杏变异斑叶呈色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