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波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晓刚,政治波普,同质倾向,减法处理
政治波普论文文献综述
黄凤仪,吴卫[1](2018)在《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探析——中国波普艺术现象研究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的特色,同时更全面地解读其作品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推动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从张晓刚的求学经历和艺术成长背景入手,运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其脸谱化肖像能指背后的思想内涵所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将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政治波普手法相结合,切入中国"文革"历史的精神内核,创作出具有个人特征的脸谱化肖像作品。其个人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经历对中国当代艺术思想解放、创造全新的艺术风格有着先锋般的推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张宇[2](2016)在《浅谈设计领域的不老松——政治波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时尚艺术理念和作品被创作出来,波普艺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波普艺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艺术传统。而政治波谱就是用时尚的艺术的语气表述流行的各个艺术活动和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美术和设计领域。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政治波普的背景和方向研究,结合其短暂的发展历程,综合其他的艺术形式,剖析出设计领域的这颗不老松—政治波普的真实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9期)
赵芳,杨洁[3](2016)在《探究文革海报设计从政治波普到商业波普的视觉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报设计是平面设计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强调色彩、字体、版式、图形等方面的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政治性题材文革海报设计特点的分析,将特殊时期乌托邦式的纯设计与波普艺术进行有机的联系,在阐释两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对其在视觉传达艺术所起到的商业价值予以肯定,这对了解当今平面设计的语言表达及其发展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6年09期)
刘鹭[4](2015)在《浅析政治波普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闹腾》的设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许多设计者被时尚流行文化包围在网络时代,逐渐脱离了历史、政治和现实的生活。其艺术创作也极力在流行文化中寻找喜好图式,出现了大量的流于对形式表面的模仿和仿制,而对于表现手法来源却置若罔闻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反映当下具体事件和具体人物的设计课题,来探寻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本源,探究其发展历程。着重对政治波普的风格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希望能通过这个设计课题,来反映社会变化给个人带来的些许感触。(本文来源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马磊[5](2015)在《关于我绘画中的政治波普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艺术(popular art),又名流行艺术或通俗艺术,最初代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中国的政治波普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后半期的“85新潮美术”,最初中国的波普主义只是借鉴西方的艺术风格,直到王广义出现之后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政治波普艺术语言。而本文主要从自身的绘画出发,阐述中国政治波普语言的图式符号和审美意境,从而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这门艺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5-11-01)
黄河清[6](2015)在《苏联政治波普——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艺术家作为当年西方艺术市场的宠儿,如今被中国艺术家所取代。乖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眼看到了先前大红大紫的苏联政治波普,立刻看懂了西方艺术市场喜欢什么,什么东西适销对路。维基百科法语版"索茨艺术"条目也明确说:"苏联政治波普深深影响了1 99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2015年03期)
王昭旻[7](2014)在《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历史真实问题——以政治波普艺术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者之间的争论也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几个世纪。上世纪六十年代,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曾在中国文艺学界引起过反响。今天,随着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时下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对艺术作品的改编、重写,美术界的政治波普运动,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新的思考,历史真实问题,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依然具有讨论的价值和空间。(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4年06期)
易建芳[8](2014)在《政治波普艺术批评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波普艺术现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艺术景观,这一现象引发了批评界的广泛回应,从质疑到辩护,各种代表观点都非常鲜明。对政治波普艺术的批评追踪能使我们站在一个更为冷静的立场来思考美术批评的本质。(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王斐[9](2014)在《中俄政治波普艺术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4年02期)
陈文雁[10](2013)在《浅析当代“政治波普”与文革美术符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美术符号成为"政治波普"后在当代艺术中也有如同折射光芒般的耀眼体现。当代"政治波普"将文革美术符号进行提炼再与西方商业品牌标志符号组合在一起,仍然保留"红光亮","叁突出"与"高大全"的构图法则,对文革美术符号本身的改动较少,基本还原和保留图形的原有风貌,形成了更为广泛和多义的图式所指,同时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文化针对性。使艺术在弘扬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方面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为本土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政治波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时尚艺术理念和作品被创作出来,波普艺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波普艺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艺术传统。而政治波谱就是用时尚的艺术的语气表述流行的各个艺术活动和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美术和设计领域。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政治波普的背景和方向研究,结合其短暂的发展历程,综合其他的艺术形式,剖析出设计领域的这颗不老松—政治波普的真实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波普论文参考文献
[1].黄凤仪,吴卫.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探析——中国波普艺术现象研究系列[J].艺术科技.2018
[2].张宇.浅谈设计领域的不老松——政治波普[J].中国民族博览.2016
[3].赵芳,杨洁.探究文革海报设计从政治波普到商业波普的视觉纯化[J].设计.2016
[4].刘鹭.浅析政治波普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闹腾》的设计解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
[5].马磊.关于我绘画中的政治波普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黄河清.苏联政治波普——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渊源[J].西北美术.2015
[7].王昭旻.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历史真实问题——以政治波普艺术创作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4
[8].易建芳.政治波普艺术批评追踪[J].云梦学刊.2014
[9].王斐.中俄政治波普艺术之比较[J].美与时代(上).2014
[10].陈文雁.浅析当代“政治波普”与文革美术符号的关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