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喜树种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喜树碱,喜树,羟基,论文,种芽。
喜树种芽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建[1](2003)在《喜树种芽的CPT和HCPT同期峰值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树碱(CPT)和羟基喜树碱(HCPT)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含有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羟基喜树碱因其抗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而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继紫杉醇后的又一新的抗癌药物,但由于羟基喜树碱在喜树种子内的天然含量仅为十万分之一左右,必须经人工合成方法获得,该方法成本高、合成路线长、得率低。前期研究发现利用羟基喜树碱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物转化而积累的原理可以用于大量生产羟基喜树碱。 本文对喜树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影响种子发芽的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照及水分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萌发时段的种芽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含量采用变波长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了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同期峰值的时间;对进一步提高处于同峰值期内的种芽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 1.确定了超声提取制备样品的方法:鲜芽匀浆粉碎,提取溶剂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40℃,超声频率15kHz。 2.确定了同步测定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反向柱(25c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3:7);流速1.0mL/min;检测时间:20min;检测波长:0-8min时为266nm,8-20min时为254nm;柱温25℃。 3.确定了喜树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是:发芽前5℃条件下处理30天;在频率20kHz,温度25℃条件下,超声处理10min;冷水浸种48h;在30℃昼/20℃夜(光照)的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 4.在喜树种子吸胀后的第11-13天,即子叶出现时,喜树种芽内的羟基喜树碱含量达到最高峰。 本文利用存在于喜树自然种子内的酶系统,人为调控影响喜树种子次生代谢的外部环境因素,提高了羟基喜树碱在喜树种芽内的含量,在羟基喜树碱含量达到高峰时终止发芽,此时的种芽可以为提取工艺提供了较优的高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原料,为喜树种子的高效利用和喜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3-05-01)
喜树种芽论文开题报告
喜树种芽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建.喜树种芽的CPT和HCPT同期峰值最佳工艺条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