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霞[1](2019)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方案构建: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基础上,结合骨科患者实际需求,初步形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据此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2实施干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36例,采用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定2017年1月至11月患者6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患者68例为试验组,实施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相关资料、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性,评价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1围术期护理方案: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7%和96.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7;第1轮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7和0.290,第2轮为0.316和0.25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了包括3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36个三级条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2干预效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术前基本资料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活动距离、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尿管、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3日晨静息状态下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前、术后1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Delphi法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维度对护理措施进行细化、规范化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够优化患者围术期生理和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压力,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充分发挥ERAS护理的专科特色。
邹荣花[2](2018)在《精细化管理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超高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试验组在患者围术期中接受精细化管理,对照组在患者围术期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07、11.889、10.944,P=0.000、0.000、0.000)。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6,P=0.025)。结论: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做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博,王静悦,李冀,蒋雨宸,李彬[3](2018)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高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2比例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组68例,对照组136例。病例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61~83岁,平均(70.4±11.0)岁;对照组:男76例,女6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3±10.6)岁。单因素分析:两组在高血压病、房颤、既往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术中低血压、术后感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全身麻醉、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血容量不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因素后,术中低血压(OR=3.303,95%CI:1.548~7.047,P=0.002)、高血压病(OR=2.409,95%CI:1.143~5.079, P=0.021)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有关。结论:高血压病史和术中低血压是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与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黄在萍[4](2018)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髋关节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95.2%,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仅有2例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0,P<0.05);观察组髋关节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35、12.111,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
方芳[5](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训练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李秀艳[6](2021)在《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手术后髋关节脱位、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压疮便秘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正面影响,能够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该护理措施具有显着的临床价值。
贾伞伞[7](2021)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效果,以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方法,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科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为骨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1周、术后2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试验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学历、支付类型、照护支持系统、患侧、合并症种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假体材料、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镇痛泵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后2周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术后2周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5.康复锻炼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便秘、压疮、假体脱出、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床上坐起或下床站立及锻炼时眩晕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眩晕人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眩晕总持续时间及眩晕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能够减轻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陈凤[8](2021)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构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2.评价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1.方案构建:根据文献查阅,并结合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需求,初步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最终方案。2.实施干预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排程将患者从1~40例编号,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按大小排列,前20例为对照组,后20例为干预组。拟行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72例,根据手术排程将患者从1~72例编号,基于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按大小排列,前36例分配到对照组,后36例分配到干预组。对照组实施PPI预防的护理常规。干预组实施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了解患者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调查患者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体位摆放舒适度、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性,评价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1.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及基于该方案的患者指导手册构建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该方案包含3个一级条目,即组织结构、患者参与的内容、质量控制。并在参与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函询的结果,制作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PPI指导手册。2.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方案的效果评价本研究最终纳入11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70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包括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和35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教育程度、年龄、居住地、性别、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性评估、对压力性损伤程度的认识和参与意愿。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麻醉后30分钟低体温发生率、麻醉后1h低体温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入室、麻醉后15分钟、及手术结束即刻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小时低体温发生率,由于手术时长不同,数据不完整,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手术体位摆放舒适度、术后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患者实际参与行为、患者满意度对照组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PPI的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可行性。2.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PPI的预防方案能有效预防PPI和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的舒适度、知识水平、实际参与水平和满意度,为预防PPI提供一个新的护理模式。
范彩丽[9](2020)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的精准护理对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开展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关节外科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93名;根据研究标准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精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36例。常规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关节外科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精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骨科护士和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基于DCO的精准护理干预,包括:预警(DORSSSP3.0评估系统及Caprini风险评估),精准防控(术前预康复锻炼、精准化心理护理、精准化防栓护理、术后局部冰敷及恒温补液),精准宣教(思维导图、二维码、微信及微信群)。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H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状态焦虑问卷(S-AI)、纽卡斯尔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NSNS)分别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焦虑状态、病人满意度情况,分析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成功下地活动时间,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焦虑水平,出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情况,术后30日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精准干预组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研究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2例,因剔除、失访、中途退出等原因共脱落5例,精准干预组患者脱落率为5.55%,常规干预组患者脱落率为8.33%,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7例,精准干预组34人,常规干预组33人。(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HHS、BI、S-AI得分比较(P>0.05)。(2)髋关节功能: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月、出院3月的HHS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HHS随时间变化呈递增的趋势,且精准干预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速度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月的BI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01)。两组患者BI随时间均呈递增趋势,且精准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常规干预组。(4)心理焦虑状态: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月、出院3月的S-AI得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S-AI随时间均呈递减趋势,且精准干预组患者S-AI下降幅度较常规干预组明显。(5)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NSNS、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精准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活动的时间较常规干预组提前(P<0.01);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精准干预组术后30日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日均未发生死亡。2.相关性分析结果:(1)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月的HHS得分分别与出院时(rs=-0.614,P<0.01)及出院1月(rs=-0.588,P<0.01)的S-AI得分呈显着负相关;精准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与患者入院时焦虑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s=0.815,P<0.01)。(2)精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HB水平与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rs=-0.635,P<0.01)、干预前S-AI(rs=-0.586,P<0.01)、出院时S-AI(rs=-0.376,P<0.05)呈负相关;患者出院1月HHS得分(rs=0.545,P<0.01)及出院3月HHS得分(rs=0.358,P<0.05)分别与出院时H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基于DCO的精准护理是一种安全的护理模式,可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缓解其焦虑情绪。2.患者心理焦虑水平、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出院时HB水平及出院后的髋关节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样本量小,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杜棣,马慧芳,乔静静,白艳,徐晓燕,杜晶晶,赵南南[10](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共100例,对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优化护理方式患者(实验组)及使用传统常规围术期护理方式的患者(对照组)的首次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首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3、7 d VAS评分分别为(4.31±1.38)、2.85±0.85)、(1.75±0.76)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6.22±0.99)、(3.45±0.95)、(2.05±0.53)分;术后1、3、6个月,实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0.31±1.38)、(86.65±0.85、(94.75±0.76)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64.22±0.99)、(76.45±0.95)、(87.05±0.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例(2.0%)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0例(22.8%)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围术期护理缩短了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二、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国外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领域研究现状 |
1.2 国内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领域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际意义 |
第一部分 基于Delphi法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 |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1 成立研究小组 |
1.2 制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初步框架 |
1.3 Delphi法专家咨询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专家基本情况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权威程度 |
2.4 专家协调程度 |
2.5 专家函询结果 |
3 讨论 |
3.1 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的必要性和意义 |
3.2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3.3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的内容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样本量计算 |
1.4 分组方法 |
1.5 干预方案 |
1.6 观察指标 |
1.7 评价工具 |
1.8 资料收集 |
1.9 质量控制 |
1.10 统计学处理 |
1.11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标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ADL评分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活动距离增加 |
3.2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使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 |
3.3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使患者术后尿管、引流管拔除时间提前 |
3.4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3.5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3.6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
3.7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3.8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不足之处 |
4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2)精细化管理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管理前后Harri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 |
1.2.2 术后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 |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
2.4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6)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恢复优良率对比 |
2.2 术后并发症对比 |
3 讨论 |
(7)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股骨颈骨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祖国医学对股骨颈骨折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股骨颈骨折的认识 |
2 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 |
2.1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
2.2 祖国医学对功能锻炼的认识 |
2.3 西方医学对功能锻炼的认识 |
2.4 国内外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功能锻炼的研究现状 |
3 动静互补平衡论 |
3.1 动静互补平衡论的来源 |
3.2 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内涵 |
3.3 心神层面上“动”与“静”的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
3.4 形体层面上“动”与“静”的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
3.5 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应用现状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2 样本量估算 |
3 分组方法 |
4 干预方法 |
4.1 基础护理 |
4.2 常规功能锻炼 |
4.3 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 |
5 疗效评定 |
5.1 基线资料 |
5.2 观察指标 |
5.3 资料的收集 |
6 统计学方法 |
6.1 基线资料 |
6.2 观察指标 |
7 质量控制 |
7.1 研究设计阶段 |
7.2 研究实施阶段 |
7.3 资料收集阶段 |
7.4 数据录入和分析阶段 |
8 伦理原则 |
9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研究对象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分析 |
3 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4 干预后各项指标分析 |
4.1 疼痛评分比较 |
4.2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4.3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比较 |
4.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
4.5 康复锻炼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
4.6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动静互补”功能锻炼理论分析 |
2 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3 “动静互补”功能锻炼对THA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
4 “动静互补”功能锻炼对THA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5 “动静互补”功能锻炼对THA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 |
6 “动静互补”功能锻炼对TH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2.研究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相关理论 |
3.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PPI方案的构建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 制定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初步框架 |
2.3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修订 |
2.4 预实验 |
2.5 形成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的指导手册 |
3.讨论 |
第二部分 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 PPI 方案的初步应用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过程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措施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工具 |
2.5 资料收集方法 |
2.6 资料分析方法 |
2.7 科研质量控制 |
2.8 科研伦理 |
3.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1.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1.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1.3 患者参与预防PPI方案的实施建议 |
1.4 未来研究的方向 |
1.5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7 局限性 |
8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干预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杨霞. 东南大学, 2019(05)
- [2]精细化管理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分析[J]. 邹荣花. 中国医学创新, 2018(32)
- [3]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J]. 孙博,王静悦,李冀,蒋雨宸,李彬.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10)
- [4]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J]. 黄在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04)
- [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 方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7)
- [6]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J]. 李秀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6)
- [7]基于动静互补平衡论的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D]. 贾伞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与预防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陈凤.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9]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范彩丽.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10]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杜棣,马慧芳,乔静静,白艳,徐晓燕,杜晶晶,赵南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