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鱼体组成论文_李伟龙,白富瑾,王双,李战福,陈拥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鱼体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罗非鱼,生长,性能,蚕蛹,石斑鱼,龙胆,脂肪。

代谢鱼体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龙,白富瑾,王双,李战福,陈拥军[1](2019)在《不同蚕蛹油与大豆油组合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蚕蛹油(SPO)与大豆油(SO)组合应用于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可行性,本试验以SPO和SO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5种试验饲料中油脂总添加水平均为5.00%,SPO与SO按照不同配比组合,SPO∶SO分别为5∶0、3∶1、1∶1、1∶3、0∶5。选取初始均重为(48.07±0.23) g的吉富罗非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SPO∶SO=3∶1组出现最大值,并显着高于SPO∶SO=5∶0组(P<0.05),但与SPO∶SO=1∶1组和SPO∶SO=0∶5组差异不显着(P> 0.05);同时,饲料系数(FCR)、摄食量(FI)、灰分沉积率、体长/体高(BL/BD)、全鱼粗灰分含量、肝脏和肌肉水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均以SPO∶SO=3∶1组最佳。干物质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SPO∶SO=1∶1组出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SPO∶SO=5∶0组(P<0.05),但与SPO∶SO=0∶5组差异不显着(P>0.05)。肠脂系数(IPF)、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肝脏肉碱酯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均在SPO∶SO=1∶1组出现最大值,并显着高于SPO∶SO=5∶0组和SPO∶SO=0∶5组(P<0.05)。以WGR和PE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吉富罗非鱼饲料的适宜n3/n6值为1.040 2~1.106 4。由此得出,以SPO和SO组合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脂肪源时,在油脂总添加水平为5.00%的条件下,SPO与SO的适宜组合为SPO∶SO=3∶1~1∶1,即以SPO占混合脂肪源的50%~75%为宜。(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宣雄智,李文嘉,卢玉标[2](2018)在《龙须菜对异育银鲫生长、体组成及营养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饲喂对照组,以含3%(D1)、6%(D2)、9%(D3)、12%(D4)、15%(D5)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体质量(8. 21±0. 12)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喂8周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1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7. 41%(P <0. 05)、8. 48%(P <0. 05)、11. 34%(P <0. 05); D1、D2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3. 94%(P <0. 05)、3. 78%(P <0. 05); D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9. 84%(P <0. 05); D4、D5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 58%(P <0. 05)、2. 69%(P <0. 05),甘油叁酯含量分别下降18. 67%(P <0. 05)、11. 20%(P <0. 05); D5组异育银鲫的脏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8. 43%(P <0. 05)、8. 26%(P <0. 05)和5. 72%(P <0. 05),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3. 74%(P <0. 05)、5. 30%(P <0. 05)和7. 82%(P <0. 05)。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菜粕是可行的,以添加3%的量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树威[3](2018)在《饲料磷水平对淡水养殖花鲈生长、体组成及脂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鱼类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养殖鱼类磷的主要来源是饲料,饲料磷摄入不足会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脂肪沉积增加等不利影响;饲料磷摄入过多鱼体会将多余的磷排到水体中,造成营养元素的浪费、增加饲料成本,此外还会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污染等。因此,研究鱼类对磷的适宜需要量非常重要。本实验以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以磷酸氢二钾(K_2HPO_4)和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为磷源,研究淡水养殖花鲈对饲料磷的适宜需求量,为商业饲料磷的添加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为探讨饲料磷水平对鱼体脂代谢的影响及途径,研究了摄食不同磷水平饲料鱼体的脂代谢酶的活性、肝脏组织学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变化。主要内容如下:1.饲料磷水平对花鲈生长、体组成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设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8%、0.69%、0.89%、1.10%、1.28%、1.51%、1.77%。用这7组饲料养殖花鲈[初重为(4.26±0.03)g]10周后,分析鱼体生长、体组成、表观消化率等指标。各组WGR、SGR、PER、PPV结果表明,0.89%磷水平的添加使生长和蛋白质沉积达到最大值;各组FCR、HSI、VSI、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发现,0.89%磷水平的添加FCR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HSI在1.10%磷水平达到最小值,而肝脏脂肪含量、VSI在0.89%磷水平最小;体组成的研究中发现,随磷水平的增加全体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灰分、钙磷含量则显着增加(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磷能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以WGR为判定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确定花鲈有效磷的需求量为0.72%;以肝脏脂肪含量为判定指标,有效磷的需要量为0.89%。低磷饲料(0.48%)会导致鱼体脂肪的过度沉积。饲料0.89%的磷水平显着降低了血清AST、ALT的活性。肝脏磷含量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升高(P<0.05),而钙、磷表观消化率则显着降低(P<0.05);脊椎骨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发现,磷水平的升高导致钙、磷、铜的含量增加,在磷水平为0.89%时,钙、磷的含量显着高于0.48%组,1.10%组鱼体铜的含量显着高于0.48%组,而锌、铁、镁、锰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饲料磷水平为0.89%时可降低鱼体肝脏损伤;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骨骼矿物质含量上升,表明骨矿化能力增强。2.饲料磷水平对花鲈肝脏酶活性、脂肪酸组成及组织学的影响饲料磷水平的升高显着降低TG与T-CHO的含量(P<0.05);HL、LPL、总脂酶的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肝脏脂肪酸组成的数据表明,1.10%磷水平的添加显着提高了HUFA所占比例,显着降低了SFA和MUFA所占比例(P<0.05)。从鱼体肝脏组织学研究发现,0.48%磷水平的肝细胞分界不明显,细胞空泡化比较严重,含有较多脂肪滴,随着磷水平升高,肝细胞空泡化程度减轻。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磷水平可以缓解肝脏脂肪的过度沉积,增加肝脏HUFA的含量。综合考虑,当饲料磷水平为0.89%以上时,肝脏脂肪沉积减少。3.饲料磷水平对花鲈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表明,CYP27B1、CYP24、HSL、FAS、ACC-2、SREBP-1的表达量随磷水平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LPL、PPARα、CPT-1表达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P<0.05)。VDR与AMPK的表达则随磷水平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本部分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磷水平影响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当饲料磷水平为0.48%时,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综上所述,0.89%磷水平有利于骨骼矿化;0.89%以上磷水平可增加HUFA的含量,缓解肝脏脂肪的沉积;0.48%磷水平饲料会导致鱼体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淡水养殖花鲈对磷的适宜需求量为0.72%(有效磷)。以肝脏脂肪含量为判定指标,有效磷的需要量为0.89%。(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05-03)

刘洋,尹向辉,阴明杰[4](2018)在《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液钙、磷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和磷代谢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制备D1~D7[磷含量:D1(0.68%),D2(0.83%),D3(1.07%),D4(1.28%),D5(1.42%),D6(1.65%),D7(1.79%)]7种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体重(8.68±0.46)g/尾]56 d。结果显示,除D2组外,D3组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D3和D4组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磷含量增加,所得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显着降低;而肌肉粗灰分含量显着升高,其中D6、D7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D1、D2和D3组(P<0.05)。D2、D3组肌肉粗灰分含量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在饲料磷含量为1.79%(D7)时达到最大值,显着高于D1组(P<0.05)。血清降钙素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P<0.05),在D5组时达到最高,显着高于D1、D2、D3和D7组(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随饲料磷含量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D5组时降到最低。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尼罗罗非鱼最适饲料有效磷含量为1.13%~1.64%。(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06期)

白富瑾,罗莉,黄先智,陈拥军,胡芯[5](2017)在《蚕蛹油等7种油脂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蚕蛹油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0%的蚕蛹油(SPO)、海水鱼油(MFO)、罗非鱼油(TO)、猪油(PL)、鸡油(CO)、亚麻籽油(LO)和大豆油(SO),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51±0.52)g的实验鱼。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罗非鱼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LO和SO组显着高于SPO和MFO组,与TO、PL和CO组差异不显着。饲料系数SPO组显着高于除MFO组外的其余各组,而蛋白质效率与之相反。摄食量SPO组最低,SO组最高。TO组罗非鱼脏体比、体长/体高和腹脂率均为最低,而肥满度最高。肝体比PL组显着高于除LO组外的其他各组。腹脂率MFO组显着高于除CO组外的其余各组。同其他组相比,SPO可降低罗非鱼全鱼、组织粗脂肪及血清甘油叁酯(TG)、葡萄糖和丙二醛的含量;MFO可降低全鱼粗脂肪的含量和提高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PL组罗非鱼血清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较低,而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ACC活性均较高;CO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为最高;LO和SO可显着提高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沉积率和全鱼、肌肉粗脂肪的含量,SO还可显着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降低LDL-C、TC的含量;SPO、LO和SO可分别显着提高罗非鱼肌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研究表明,SPO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单一脂肪源,虽会影响其生长性能,但具有降体脂、血脂和血糖,保护鱼体健康和优化肌肉脂肪酸组成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明辉,王际英,宋志东,李培玉,李宝山[6](2016)在《共轭亚油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着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着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着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着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着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着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着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着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着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着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着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宋志东,李培玉[7](2016)在《补充蛋氨酸对星斑川碟生长、血液指标、代谢酶以及体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有30%的大豆浓缩蛋白及其酶解物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形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为大豆浓缩蛋白饲料(SD)、酶解大豆蛋白饲料(ED)、大豆浓缩蛋白补充晶体蛋氨酸饲料(SD-CMET)以及酶解大豆蛋白补充晶体蛋氨酸饲料(ED-CMET),喂养初始体重为4.81±0.01g的星斑川鲽幼鱼56天,通过比较其生长、血液生化标、消化以及体组成等,来评价补充晶体蛋氨酸对星斑川鲽利用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的效果。结果显示ED-CMET比ED分别提高幼鱼的末重4.7%、增重率7.9%和特定生长率4.6%,且显着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并且还增强了肝脏ATP酶活性,提高了全鱼的粗蛋白含量(P<0.05)。而与SD饲料相比,在大豆浓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氨酸(SD-CMET)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对幼鱼其它指标无明显的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说明在添加蛋氨酸无法改善星斑川鲽幼鱼利用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而酶解大豆蛋白中添加蛋氨酸能够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生长性能,且一定程度的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和肝脏代谢转运,调节血脂代谢,并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组成。因此推荐在饲料中应用一定比例的酶解大豆蛋白,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晶体蛋氨酸。(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6年09期)

王明辉[8](2016)在《共轭亚油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肝脏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初始体重为64g左右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脏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养殖实验在山东省海洋与资源环境研究院东营基地水循环养殖系统进行。溶氧>7 mg/L,水温(26.5±0.5)℃,盐度在23~26,p H 7.8~8.0,亚硝酸氮、氨氮含量均<0.1 mg/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豆油为基础饲料中用共轭亚油酸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脏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着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着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18:0含量显着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18:1n-9显着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脏中C16:0和C18:0含量显着高于CLA0组(P<0.05),而C16:1n-7、C18:1n-9和C18:1n-7含量显着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18:3n-3和C18:2n-6在显着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18:2c9,t11和C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着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着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可显着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2: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替代鱼油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4.18±0.15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脏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CLA3.2组外,其他各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DFI)和饲料系数(FCR)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LA0.8组和CLA1.6组显着低于CLA0组(P<0.05)。各组间肥满度(CF)、肝体(HSI)、脏体比(VSI)、成活率(SR)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随CLA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着低于CLA0组(P<0.05),添加CLA对肌肉和肝脏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肌肉和肝脏中SFA的含量随着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实验组C18:0显着高于CLA0组(P<0.05),MUFA的含量显着低于CLA0组,其中C16:1n-7、C18:1n-9、C18:1n-7显着低于CLA0组(P<0.05),PUFA含量显着高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脏中C18:2c9,t11和C18:2t10,c12含量同共轭亚油酸添加水平呈极显着相关关系,各添加组均显着高于CLA0组(P<0.05)。3)随着饲料中CLA水平的升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呈下降趋势,各实验组显着低于CLA0(P<0.05),苹果酸酶(ME)在各组间并无显着性差(P>0.05)。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总酯酶(TLP)活性随饲料中CLA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各实验组显着高于CLA0组(P<0.05)。本研究表明,CLA能够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时能够提高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中添加共轭亚油酸能够降低肌肉和肝脏中脂肪含量,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善脂肪酸的组成。同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能够吸收和沉积共轭亚油酸,使其成为人类对共轭亚油酸的潜在摄入来源。(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01)

莫负涛[9](2016)在《不同RFI育肥羔羊生产性能和体组成及消化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放牧养羊的空间越来越小,舍饲养羊比例不断增加,如何提高舍饲养羊的效益是当前畜牧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在舍饲养羊生产中,饲草料成本占总成本65%-70%,节约饲料成本对养羊生产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单栏饲养测定了137只115d~165d湖羊公羔的体重(Body weight,BW)和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计算了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并对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不同RFI羊的生长性状、屠宰性能、体组成和激素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共同寻找影响绵羊RFI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及其编码的基因表达量的研究,探索绵羊饲料转化效率的调控机理和提高绵羊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获得如下结果:1、本研究中137只湖羊公羔的平均初始体重(BW0,115d)为24.72±3.95kg,平均末期体重(BW50,165d)为37.26±4.56 kg,DMI为1.22±0.18 kg/d,ADG为0.252 kg/d,FCR为4.90±0.59,RFI为0.00±0.09。2、按照RFI±0.5SD的标准将试验羊群分为高(High-RFI)、中(Medium-RFI)和低(Low-RFI)剩余采食量3组,分别有41只、52只和42只。通过对不同RFI绵羊饲料效率指标及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RFI绵羊群体之间DMI、FCR以及RFI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Low-RFI组绵羊DMI、FCR以及RFI最低,且显着低于High-RFI和Medium-RFI组,而ADG、平均代谢体重(Metabolic BW,MBW)以及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3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FI与DMI和FCR呈显着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和0.618,与BW0、BW50、ADG以及MBW无显着相关(P>0.05)。3、High-RFI绵羊瘤胃液pH显着低于Low-RFI组(P<0.05),丙酸占总酸的比例显着升高(P<0.05)。ELow-RFI湖羊对ADF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EHigh-RFI组(P<0.05),其他均无显着差异。4、通过对试验羊只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分析,结果发现屠宰性能相关指标3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FI与眼肌面积(Eye muscle area)呈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88,与其他屠宰性能指标无显着相关。High-RFI羊熟肉率和肉色指标b*值显着低于Low-RFI羊,失水率显着高于Low-RFI羊(P<0.05)。5、通过对试验羊只组织器官重量和肠道长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RFI羊的肝脏、肺脏和睾丸重以及胃总重和肠道总重存在显着差异(P<0.05或P<0.01)。Low-RFI羊肝脏重量、胃总重和肠道总重显着低于Medium-RFI羊(P<0.01)。Low-RFI羊瘤胃重量显着低于Medium-RFI和High-RFI羊(P<0.01),皱胃重量显着低于Medium-RFI羊(P<0.05),与High-RFI羊无显着差异(P>0.05)。Low-RFI羊空肠和结肠重量显着低于Medium-RFI羊(P<0.05),其他肠段差异不显着(P>0.05)。Low-RFI羊十二指肠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均显着长于Medium-RFI和High-RFI羊(P<0.01),回肠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均显着长于High-RFI羊(P<0.05),盲肠绝对长度显着低于Medium-RFI羊(P<0.05)。肠道总长度在3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6、将试验群体按RFI排序,选择RFI最高和最低的羊只各15只,组建2个极端RFI群体,分别为Extram-High-RFI组(EHigh-RFI)和Extram-Low-RFI(ELow-RFI)组。ELow-RFI羊血清LDH活性和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显着低于EHigh-RFI羊(P<0.01)。7、Low-RFI羊背最长肌以及肝脏中LDHb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EHigh-RFI羊(P<0.01)。CS基因在ELow-RFI绵羊肝脏中的表达显着低于EHigh-RFI绵羊(P<0.01),而该基因在不同RFI绵羊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石西,罗智,黄超,朱晓鸣,刘胥[10](2015)在《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生长、体组成、肝脏脂肪代谢及其组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5组等氮(粗蛋白约38%)的饲料,饲料中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17%、34%、51%和68%,替代0(对照组)、21.8%、43.6%、65.5%和87.3%的鱼粉,探讨小球藻替代鱼粉对初始体重为(5.54±0.08)g的鲫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学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小球藻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鲫的增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小球藻替代比例的增加,肝体比和脏体比有增大的趋势,而各个处理组肠脂比差异不显着。小球藻替代鱼粉使鲫肌肉和肝脏的蛋白含量降低,而肝脏的脂肪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饲料中小球藻替代鱼粉的水平从0增加到65.5%,肝脏生脂酶如G6PD、ME和FAS酶的活性显着增加,而当饲料小球藻替代水平更进一步增加到87.3%,肝脏生脂酶如G6PD、ME和FAS酶的活性下降。各个处理组6PGD酶活性没有显着差异。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的肝脏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替代组的肝细胞体积有所增大,部分肝细胞出现细胞核溶解、核消失、肝细胞坏死。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因变量进行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小球藻对鱼粉的最适替代比例分别为47.14%和49.88%。(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代谢鱼体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饲喂对照组,以含3%(D1)、6%(D2)、9%(D3)、12%(D4)、15%(D5)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体质量(8. 21±0. 12)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喂8周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1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7. 41%(P <0. 05)、8. 48%(P <0. 05)、11. 34%(P <0. 05); D1、D2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3. 94%(P <0. 05)、3. 78%(P <0. 05); D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9. 84%(P <0. 05); D4、D5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 58%(P <0. 05)、2. 69%(P <0. 05),甘油叁酯含量分别下降18. 67%(P <0. 05)、11. 20%(P <0. 05); D5组异育银鲫的脏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8. 43%(P <0. 05)、8. 26%(P <0. 05)和5. 72%(P <0. 05),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3. 74%(P <0. 05)、5. 30%(P <0. 05)和7. 82%(P <0. 05)。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菜粕是可行的,以添加3%的量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鱼体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龙,白富瑾,王双,李战福,陈拥军.不同蚕蛹油与大豆油组合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2].宣雄智,李文嘉,卢玉标.龙须菜对异育银鲫生长、体组成及营养代谢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

[3].张树威.饲料磷水平对淡水养殖花鲈生长、体组成及脂代谢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8

[4].刘洋,尹向辉,阴明杰.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液钙、磷代谢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8

[5].白富瑾,罗莉,黄先智,陈拥军,胡芯.蚕蛹油等7种油脂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J].水产学报.2017

[6].王明辉,王际英,宋志东,李培玉,李宝山.共轭亚油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

[7].宋志东,李培玉.补充蛋氨酸对星斑川碟生长、血液指标、代谢酶以及体组成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6

[8].王明辉.共轭亚油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肝脏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

[9].莫负涛.不同RFI育肥羔羊生产性能和体组成及消化代谢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

[10].石西,罗智,黄超,朱晓鸣,刘胥.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生长、体组成、肝脏脂肪代谢及其组织学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样品预处理和体外消化实验流程图

标签:;  ;  ;  ;  ;  ;  ;  

代谢鱼体组成论文_李伟龙,白富瑾,王双,李战福,陈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