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酯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形聚酯,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溶液共混,氢键
聚酯共混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硕[1](2019)在《线形脂肪族聚酯/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氢键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分子科学基础性研究内容之一。氢键作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类型,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物理共混中的溶液共混方法,以四氢呋喃为共溶剂,将两种系列的线形聚酯分别与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进行溶液共混、浇铸而得到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首先,利用熔融缩聚方法制备两个系列的线形聚酯:(1)采用四种不同的二元醇与十二烷二酸进行缩聚反应;(2)采用四种不同的二元酸与乙二醇进行缩聚扩链反应。其次,利用阶梯降温熔融缩聚法,以季戊四醇为中心核,以2,2-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元,合成出第四代超支化聚酯。再次,将两个系列的线形聚酯分别与超支化聚酯进行溶液共混,研究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1、超支化聚酯含量、溶液静置时间、溶液浓度、热处理温度和线形聚酯的柔顺性均对共混物两组份间氢键的形成及数量有重要影响。共混物中超支化聚酯含量越多,末端羟基数量迅速增加,与线形聚酯中酯羰基形成的氢键数量相对越多;2、采用溶液共混制备共混物时,溶液静置时间越长,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含量越多,尤其是在高含量HBP情况下氢键含量越高;3、在高浓度溶液中,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含量更高,但随着线形聚酯柔顺性的提高,线形聚酯的柔顺性对氢键含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浓度对氢键含量的影响;4、在线形聚酯熔点附近或超支化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对共混物薄膜进行热处理时,共混物薄膜表面的氢键含量均达到较高值或极大值,说明热处理温度对氢键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肖爱菊,于斌,孙辉,朱斐超,王明君[2](2018)在《聚乳酸/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共混物的水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的加入对聚乳酸(PLA)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LA/PHBV共混物,对其在不同pH值的PBS缓冲液中降解前后的质量损失率、吸水率、形貌、结晶和热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HBV共混物的质量损失率和吸水率在碱性缓冲液中增加最快,酸性溶液中次之,中性溶液中最慢;PHBV的加入在碱性缓冲液中促进PLA的降解,在酸性和中性缓冲液中则起阻碍作用;随降解时间的延长,光滑表面变为凹凸不平并出现许多孔洞,共混物的结晶度先提高后降低,其晶型结构未发生改变;降解使共混物的熔融峰向低温偏移。(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靳昕怡,王颖,朱志国,刘彦麟,王锐[3](2018)在《复合抑熔滴剂对阻燃聚酯共混物燃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磷系阻燃聚酯存在耐熔滴差的问题,采用自制膨胀型阻燃剂(IFR)与聚四氟乙烯(PTFE)以不同的质量比配制成复合抑熔滴剂,将其与含磷阻燃聚酯(FRPET)切片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阻燃抑熔滴聚酯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水平燃烧测试仪、微型量热仪、锥形量热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抑熔滴剂质量分数为15%,IFR和PTFE的质量比为1∶2时,二者的协同作用最为明显,熔滴的抑制作用也最显着;此时FRPET的极限氧指数从25%提高到30%,1 min内的熔滴数从46滴减少到21滴;700℃时的残炭量相对增加了68.8%,总燃烧释放热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段玉丰,王雨薇,付朝霞,马劲松[4](2017)在《相反转工艺制备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相反转工艺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共混物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微观形貌、粒径等,分析了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搅拌速率对共混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微球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与聚苯乙烯和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共混物微球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酯和聚苯乙烯构成不相容体系,但二者链段间具有部分相容性;共混物微球表面粗糙;聚乙烯醇可有效减缓聚合过程中单体相粒子间发生聚并;微球粒径随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增加而减小,且粒径分布变窄。(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7年03期)
邱佳[5](2016)在《聚乳酸/含非平面环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生物基可降解绿色材料,也是用于支撑未来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但是,PLA的韧性较差,其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远远低于常用的石油基高分子,严重限制了PLA的应用。截至目前,已报道的增韧剂均不能在保持PLA高强度和模量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绿色增韧,并且在增韧剂的选择上也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充分考虑非平面环的结构特征和物化特性,本文以1,4-环己烷二甲酸为主要原料,经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非平面环的生物可降解聚酯用于PLA的改性,在深入探讨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其对PLA的增韧作用及改性机制。首先,以高顺式的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了含非平面环的聚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C)。PBC在常温下为无定型的聚酯弹性体。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PBC共混物。力学性能分析表明,PBC的加入能显着提高PLA的缺口冲击强度。当PBC的添加量为2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提升至6.3 kJ/m2。为了进一步完善增韧效果,以反式CHDA,BDO,己二酸(AA)为原料,在PBC的基础上引入了另一直链聚酯单元,得到了含非平面环的聚环己烷-己二酸丁二醇酯(PBAC)。PBAC在常温下为半结晶的塑性聚酯,且兼具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PBAC共混物。研究表明,PBAC与PLA的相容性较好,添加PBAC能够显着提高PLA的韧性。当PBAC的添加量为30%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高,为196.1%;当PBAC的添加量增加至4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被提升至10.1 kJ/m2。对比PBAC以及PBC对PLA的增韧效果可以得出采用含非平面环聚酯实现PLA增韧的两大关键因素,分别与聚酯自身的聚集态结构和聚酯与PLA的相容性有关。为了实现PBAC对PLA冲击韧性和拉伸韧性的可控调节,通过调控非平面环的构型,合成了4种含不同顺反异构体比例的PBACx。其中,顺式CHDA含量较低的共聚酯表现为半结晶的塑性聚酯,而顺式CHDA含量较高的共聚酯表现为无定型聚酯弹性体,但4种聚酯均为柔性聚酯。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PBACx共混物。研究显示,塑性PBACx与PLA的相容性更好。对共混物拉伸韧性和冲击韧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非平面环构型调控在PLA改性中的作用。通过研究不同结构与性能的含非平面环聚酯对PLA增韧效果的影响,结合拉伸韧性和冲击韧性不同的增韧机理,最终为优化PLA增韧改性并构建高性能的可降解PLA材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期刊2016-05-01)
樊庆春,段菲红,郭怀兵,吴田[6](2015)在《聚丙烯与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非等温动力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Polypropylene(PP)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hyperbranched polyester(HBP)is prepared by melt blending method.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P and PP/HBP blends i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 Mo equa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SC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 theory is suitable for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the blends.Fast cooling rate is not good for crystallizing and nucleating.The values of half crystallization time(t1/2),crystallization enthalpy(ΔHc)and temperature range(ΔT)of PP/HBP blends decrease when HBP is added.The required cooling rate of P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P/HBP blends in order to reach the same relative crystallinity.Crystalliz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HBP.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content of HBP is 5%.In addition,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PP and PP/HBP blends are calculated by Kissinger equation,revealing that the content of HBP has a little effect on the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2期)
张伟阳,桂宗彦,徐媛媛,陆冲,程树军[7](2013)在《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共混物的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PLA/PEGCA)共混物(质量比85/15),通过对共混物在缓冲溶液中的失重率、吸水率、PLA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LA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EGCA的亲水性强,缓冲溶液容易渗透到材料内部,所以PLA/PEGCA共混物相对于纯PLA有更好的降解能力。12周时,PLA/PEGCA共混物的失重率与吸水率分别为0.8%和13.0%,明显大于纯PLA。共混物中PLA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程度大于纯PLA。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共混物表面出现明显裂纹,力学性能降低,12周后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7.8 MPa和11.3 MPa,而纯PLA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范宝磊,桂宗彦,陆冲,程树军,蔡典雄[8](2013)在《聚乳酸/支化聚酯共混物的韧性和渗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缩聚反应制备聚丙二醇-柠檬酸共聚物(PPGCA),通过密炼制备其和聚乳酸(PLA)的共混物,对比了其和聚乙二醇-柠檬酸共聚物(PEGCA)对PLA的增韧效果和共混物的渗出性。实验表明:PEGCA和PPGCA对PLA都有明显的增韧效果,且效果接近。然而,PLA/PPGCA在高温下,以及在水、乙醇水溶液、异辛烷浸泡下的渗出率明显低于PLA/PEGCA,同纯PLA接近,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3年01期)
周浩,卢忠远,郑明嘉,雷小均,宋英泽[9](2013)在《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张顺花,李慧艳,杨逢春[10](2008)在《PET/WSPET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拉伸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溶性聚酯WSPET为改性剂,对普通聚酯PET进行改性,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PET、WSPET及其共混物在拉伸流场中的流变性能,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衍射仪对PET/WSPET共混纤维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T/WSPET聚酯共混物熔体属于拉伸变稀型,熔体的表观拉伸黏度随拉伸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拉伸应力随拉伸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提高拉伸应变速率会导致熔体拉伸黏度下降;WSPET的加入不会明显改变PET的结构,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会随WSPET加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聚酯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的加入对聚乳酸(PLA)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LA/PHBV共混物,对其在不同pH值的PBS缓冲液中降解前后的质量损失率、吸水率、形貌、结晶和热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HBV共混物的质量损失率和吸水率在碱性缓冲液中增加最快,酸性溶液中次之,中性溶液中最慢;PHBV的加入在碱性缓冲液中促进PLA的降解,在酸性和中性缓冲液中则起阻碍作用;随降解时间的延长,光滑表面变为凹凸不平并出现许多孔洞,共混物的结晶度先提高后降低,其晶型结构未发生改变;降解使共混物的熔融峰向低温偏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酯共混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硕.线形脂肪族聚酯/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氢键作用[D].河北大学.2019
[2].肖爱菊,于斌,孙辉,朱斐超,王明君.聚乳酸/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共混物的水降解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3].靳昕怡,王颖,朱志国,刘彦麟,王锐.复合抑熔滴剂对阻燃聚酯共混物燃烧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8
[4].段玉丰,王雨薇,付朝霞,马劲松.相反转工艺制备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7
[5].邱佳.聚乳酸/含非平面环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
[6].樊庆春,段菲红,郭怀兵,吴田.聚丙烯与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非等温动力学(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5
[7].张伟阳,桂宗彦,徐媛媛,陆冲,程树军.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共混物的降解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8].范宝磊,桂宗彦,陆冲,程树军,蔡典雄.聚乳酸/支化聚酯共混物的韧性和渗出性[J].塑料.2013
[9].周浩,卢忠远,郑明嘉,雷小均,宋英泽.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相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张顺花,李慧艳,杨逢春.PET/WSPET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拉伸流变性能[J].纺织学报.2008
标签:线形聚酯; 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 溶液共混; 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