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渣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炉,图像,钢渣,装置,信号,钢水,连铸。
下渣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涛,宋宇,彭春霖,王鹏,贾吉祥[1](2019)在《电磁感应下渣检测技术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详细了解连铸生产过程中电磁感应下渣检测技术,建立了电磁感应下渣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线圈中电流值随着钢水中渣含量的增加而近线性增大,偏渣对副线圈感生电流变化的影响也很明显,电流变化值随着偏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鞍钢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治争,杨东明,王延峰,任亚峰[2](2017)在《武钢板坯连铸钢包自动下渣检测系统的应用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振动式下渣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初期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包括以钢种为基础的系统分级、设备参数优化、工作环境优化、滑板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及优化人工干预模式等工作,使下渣检测系统的准确率从初期的67%提高至94%,中间包渣厚控制在40 mm左右、钢水的铝损控制到0.001 7%,连铸过程稳定,钢水纯净度控制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01)
王钰捷[3](2017)在《转炉下渣检测系统开发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形挡渣法材料消耗高、挡渣效果不理想等缺陷,设计一种转炉出钢下渣检测系统。该系统直接使用红外设备检测出钢过程中钢水和钢渣的比例,把准确的数据用电脑软件显示出来并结合PLC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无人操作的自动控制挡渣。(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07期)
[4](2017)在《鞍钢连铸下渣检测实现自动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鞍钢股份炼钢总厂日前在四分厂连铸工艺率先引进自动下渣检测装置,钢水下渣检测实现自动控制,改写以往靠人工计算及判断的历史,大幅提高钢水浇注过程的纯净度,保证了钢水质量。连铸工艺生产过程中,钢水从钢水罐流入中间包,再经浸入水口进入结晶器,冷却后凝固成铸(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7年02期)
董新龙[5](2017)在《基于自动化控制的转炉下渣检测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检测系统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新型机器视觉的转炉下渣检测系统。介绍系统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设计要点,阐述系统工作站操作规程与规范、报警异常的故障排查方法,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该系统的挡渣效果。(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01期)
何伟[6](2016)在《转炉出钢下渣检测方法与挡渣设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钢铁行业利润持续下滑,而低品质钢种普遍出现亏损,附加值高的高质量钢越来越受到钢企的追捧。炼钢过程要想取得高品质钢,就要控制好进入钢水中的钢渣量,转炉炼钢中所有工序都要尽量减少钢渣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转炉出钢过程中进入钢水罐中的钢渣量。钢水、钢渣的热辐射系数存在差别,红外热像下渣系统正是利用了这一差别进行工作的。物体的结构、表面特征及温度决定了红外辐射量。本课题主要是对红外热图像进行预处理,对转炉出钢下渣目标提取进行了分析。基于图像处理的下渣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判断下渣点,控制挡渣设备进行工作。对下渣点进行准确判断就可以得到高品质钢水,对钢渣也可以进行回收并综合利用。不但可以控制炼钢成本、取得经济效益,而且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社会效益。对下渣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下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于红外热像仪采集的是二维图像,在平面上再现了钢渣含量却不能反映钢渣在钢流内的真实含量,所以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法对钢渣表面含量和入口钢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挡渣设备的稳定性也是影响挡渣可靠性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悬挂式和地面轨道型两种挡渣塞投放装置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地面轨道型挡渣塞投放装置进行了设计。经过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转炉出钢下渣,地面轨道型挡渣投放装置可以可靠的进行投放挡渣塞。(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1)
周贱生,万冬华[7](2016)在《远红外线转炉下渣检测技术在新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新钢第一炼钢厂远红外线下渣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冶金》期刊2016年01期)
张幸光[8](2016)在《基于二次阈值分割的红外下渣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炼钢造渣是炼钢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钢渣的存在会影响钢材的纯净度,因此需要实时检测出钢钢流中的钢渣比例,这就是炼钢下渣检测。在众多下渣检测方法中,红外检测法具有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钢厂里由于炼钢环境恶劣以及生产成本等的原因,红外检测法并未得到很好地应用。因此,本文希望设计出一种成本低、对复杂环境适应性较好、实时准确的红外下渣检测系统。本文首先通过对红外辐射理论的研究,论述了红外下渣检测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红外探测器。然后在C++的MFC框架下编写程序用以实时采集钢流下渣视频。最后系统研究了图像预处理和图像分割的知识,在比较现有红外下渣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下渣提取方法。首先采用对比度增强和中值滤波对下渣图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对图像进行二次阈值分割以提取出钢渣。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实时准确的提取复杂背景中的钢渣。为了进一步提高钢渣提取的精确度,提出了将全局阈值和局部阈值相结合的阈值判定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提取出钢水中的钢渣,并且因为系数的可调节性,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炼钢下渣检测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李玲芝,冯建武,梁蕾,王俊友,袁有花[9](2015)在《首钢迁钢板坯连铸机下渣检测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钢迁钢炼钢厂板坯连铸机钢水浇铸中,下渣检测系统采用电磁方法来检测钢液的下渣信号,即环绕在水口周围的线圈在钢液中产生涡流并检测电磁场.炉渣导电率大约只有金属的1/1000,因此渣中可产生较少的感应电流来改变电磁场,这种改变引起检测电压的改变,意味着钢液能和渣区别开来.采用下渣检测系统后,浇铸钢坯质量明显提升,为迁钢实现浇铸高品质板材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超芽[10](2015)在《钢水下渣检测系统在转炉炼钢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渣检测系统使用红外线摄像头对钢流实时监控,通过图像识别软件判断钢水的含渣量,指导操作工进行抬炉操作或挡渣操作,从而保证既能最大限度将转炉内的钢水出尽,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下渣量,减少钢水回磷,避免磷超标的事故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冶金》期刊2015年01期)
下渣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振动式下渣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初期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包括以钢种为基础的系统分级、设备参数优化、工作环境优化、滑板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及优化人工干预模式等工作,使下渣检测系统的准确率从初期的67%提高至94%,中间包渣厚控制在40 mm左右、钢水的铝损控制到0.001 7%,连铸过程稳定,钢水纯净度控制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渣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庆涛,宋宇,彭春霖,王鹏,贾吉祥.电磁感应下渣检测技术模拟研究[J].鞍钢技术.2019
[2].杨治争,杨东明,王延峰,任亚峰.武钢板坯连铸钢包自动下渣检测系统的应用与优化[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3].王钰捷.转炉下渣检测系统开发和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7
[4]..鞍钢连铸下渣检测实现自动化[J].连铸.2017
[5].董新龙.基于自动化控制的转炉下渣检测系统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7
[6].何伟.转炉出钢下渣检测方法与挡渣设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周贱生,万冬华.远红外线转炉下渣检测技术在新钢的应用[J].江西冶金.2016
[8].张幸光.基于二次阈值分割的红外下渣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9].李玲芝,冯建武,梁蕾,王俊友,袁有花.首钢迁钢板坯连铸机下渣检测系统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5
[10].刘超芽.钢水下渣检测系统在转炉炼钢厂的应用[J].浙江冶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