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炘[1](2017)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型脑囊虫病的方法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讨论脑室型脑囊虫病的神经内镜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住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并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3例脑室型脑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患者。其中,三脑室脑囊虫6例,四脑室脑囊虫6例,侧脑室脑囊虫11例,结合手术前后症体征,影像学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囊虫病疗效预后标准进行预后评价;复习其手术录像及临床资料,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的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意义;[结果]: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及大量长时的术后回访,收录的共23例脑室型脑囊虫患者经内镜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具有微创、操作方法简单、根治彻底、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微,恢复快的特点。[结论]:神经内镜在治疗脑室型脑囊虫方面具有优势。
熊云彪,杨承勇,刘窗溪[2](2013)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中脑导水管及其周围病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脑导水管位置深在,其周围结构非常重要,开颅手术处理该部位病变相当困难,风险非常大,一旦伤及必将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甚至死亡。由于中脑导水管是位于第三、四脑室之间的一狭窄"隧道",为神经内窥镜治疗本病提供了可能。我院自2010年05月至2013年05月收治此类患者13例,运用神经内窥镜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32.4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10例、意识障碍2例、仅表现为呕吐1例,伴行走不稳4例,伴视力模糊1例,伴抽搐1例。
代明安,冯书贵,秦玉瀚[3](2007)在《脑猪囊尾蚴病治疗中的外科干预》文中指出
王松周,郑华锋,郭银章,胡建设[4](2001)在《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周钟阳,李伯恩,王廷友[5](2001)在《小儿第四脑室囊虫病10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李伯恩,周钟阳,王廷友[6](2001)在《小儿第四脑室囊虫治疗体会》文中提出
方树民,范忠秀,张建平,李国建,刘俊明,韩玉河[7](1998)在《单独侵犯脑部囊虫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
何俊英,朱士兴,李子良,贾建国[8](1997)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脑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治愈率不断提高,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在治疗上有一定困难,而且病死率较高,现将我们近期治疗的1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4~53岁,平均33.4岁。病程2~15年,平均5.4年。抽搐16例,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3例。视力减退8例,意识障碍5例,管状视野3例。四肢肌力差2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有食米心猪肉史者5例,大便排出绦虫节片者4例。摘除皮下囊虫结节2例。手术摘除第四脑室囊虫结节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1例。
刘俊明,蔡光华,范忠秀,屠世光,张建平,李国建[9](1993)在《脑囊虫病17例临床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科自1977年至今共收治17例脑囊虫病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1例,女6例。男11例中最小者8岁,最大者50岁;女性6例中最小者12岁,最大者55岁;男女病例平均年龄25.3岁。 发病部位:位于第四脑室者8例,位于脑实质者8例,其中位于额叶3例(皮层1例,
卢会秀[10](2010)在《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文中指出目的:在皮肤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或皮肤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相关的因素包括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遗传病等,因此皮肤科医生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皮肤科见于哪些疾病及各种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会对该组疾病的深入、全面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了2009年一年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一年内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分析,以初步的揭示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和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方法:查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病历,记录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及绝对数,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6%,且嗜酸细胞绝对数≥0.6×109/L为标准,按照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数分为轻度(0.6-1.5×109/L)、中度(>1.5且≤5.0×109/L)、重度(>5.0×109/L)升高,从而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进行分析,包括病种、升高的程度及可能的病因。结果:2009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共67例,占入院患者的11.9%(67/565);其中重度升高者占10.4%(7/67),中度升高者占40.3%(27/67),轻度升高者占49.3% (33/67) ;按疾病来分湿疹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5.4%(17/48)、红皮病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45.8%(11/24)、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4/12)、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15.9%(7/4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之间无差别。结论:1一年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67例患者中以湿疹患者为主(17/67);2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以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3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无差别。
二、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型脑囊虫病的方法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资料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辅助检查 |
1.4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小儿第四脑室囊虫病10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误诊情况 |
1.5 治疗 |
1.6 治疗结果 |
2 讨论 |
2.1 误诊原因 |
2.2 治疗体会 |
(10)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病例分析 皮肤科住院患者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67 例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型脑囊虫病的方法及意义[D]. 李俊炘.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2]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中脑导水管及其周围病变[A]. 熊云彪,杨承勇,刘窗溪. 2013年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论文集, 2013
- [3]脑猪囊尾蚴病治疗中的外科干预[J]. 代明安,冯书贵,秦玉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01)
- [4]第四脑室囊虫病11例治疗体会[J]. 王松周,郑华锋,郭银章,胡建设.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5]小儿第四脑室囊虫病10例误诊分析[J]. 周钟阳,李伯恩,王廷友. 临床误诊误治, 2001(05)
- [6]小儿第四脑室囊虫治疗体会[J]. 李伯恩,周钟阳,王廷友.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1(03)
- [7]单独侵犯脑部囊虫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 方树民,范忠秀,张建平,李国建,刘俊明,韩玉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8(05)
- [8]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治疗体会[J]. 何俊英,朱士兴,李子良,贾建国. 临床荟萃, 1997(14)
- [9]脑囊虫病17例临床治疗体会[J]. 刘俊明,蔡光华,范忠秀,屠世光,张建平,李国建.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3)
- [10]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 卢会秀.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