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观察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吴艳华(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118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阴道顺产产妇98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方法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方法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及胎盘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宫体注射缩宫素方法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及胎盘娩出时间,对促进子宫收缩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缩宫素产妇产后出血子宫收缩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212-02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娩出胎儿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500ml,其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1],因此,临床给予积极预防是保障母婴安全最要手段。缩宫素作为预防产后出血常用药物,其效果已经被临床所证实,但缩宫素应用途径较多,本文选取阴道顺产产妇98例,分别采用静脉滴注与宫体注射缩宫素方法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旨在比较不同给予途径对产妇产后出血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阴道顺产产妇98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在23—39岁,平均年龄为28.7±2.4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6±0.8周。观察组产妇中: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为28.3±2.1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1±0.6周。入选标准:阴道分娩产妇;单胎产妇;顺产立妇;产前未应用过缩宫素类药物治疗产妇。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构成比较(P>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方法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胎儿娩出断脐以后,立即给予产妇使用0.5%葡萄糖250ml+缩宫素20U静脉滴注。

观察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方法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胎儿娩出断脐以后,立即给予产妇脐下经腹壁使用缩宫素20U肌注。

1.3评价指标

产后出血称量方法[2]:胎儿娩出2小时内,产妇所用敷料重量减去敷料没有使用前的重量,得出数值除1.05,即是产妇的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1)观察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及胎盘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及胎盘娩出时间对比表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结束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最多,因此,临床若能够有效控制第三产程所用时间及减少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即可有效降低产后出生发生机率。当胎儿娩出以后,子宫收缩力越强,则胎盘剥离的速度越快、子宫的出血量越少。

缩宫素是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促进其产生收缩,压迫子宫肌层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宫体注射缩宫素,药物直接作用在子宫平滑肌上,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致使子宫产生强烈收缩,强迫胎盘快速剥离与排出,血窦短时间内即可关闭,达到了较好止血效果[3]。而静脉给药,药物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可到达靶器官,药效较慢,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并且静脉输注过程中,药物副作用表现明显,不但影响了止血效果,而且也相应增加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及胎盘娩出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与秦晓玲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4],这一结果提示出宫体注射缩宫素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对缩短第三产程所用时间效果较佳,更适合基层单位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娟.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4):116-117.

[2]唐微.3种不同给药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05.

[3]陈永莲.预防产后出血的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01):214.

[4]秦晓玲.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08(11):52-54.

标签:;  ;  ;  

观察缩宫素不同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