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包括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前臂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弹性带体,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弹性带体上设有一对手臂约束机构,其中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另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分布,手臂约束机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分布的出带口以及弹力约束带,弹力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套入出带口内并与弹性带体缝接;前臂固定带通过弹性连接带与后臂固定带固接,后臂固定带的结构和形状与前臂固定带一致,前臂固定带围在腰腹部,后臂固定带围在背部,拉伸弹力约束,患者双臂被手臂约束约束固定在患者身体两侧,不会垂在机床旁,减少意外发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所述前臂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弹性带体,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带体上设有一对手臂约束机构,其中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另一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分布,所述手臂约束机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分布的出带口以及弹力约束带,所述弹力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套入相对的两个所述出带口内,并与所述弹性带体缝接固定;所述前臂固定带通过多条弹性连接带与所述后臂固定带固接,所述后臂固定带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前臂固定带一致。
设计方案
1.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所述前臂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弹性带体,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带体上设有一对手臂约束机构,其中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另一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分布,所述手臂约束机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分布的出带口以及弹力约束带,所述弹力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套入相对的两个所述出带口内,并与所述弹性带体缝接固定;所述前臂固定带通过多条弹性连接带与所述后臂固定带固接,所述后臂固定带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前臂固定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固定带的弹性带体下方缝接有两个手掌约束片,所述手掌约束片的外壁缝接有弹性外罩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罩片的内壁缝接有大拇指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分布于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卡块有多个并分布于所述第二自由端,且沿所述弹性带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体上固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之间,并沿所述弹性带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凸起部由透气棉布包裹记忆海绵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
背景技术
在CT检查过程中,会遇到有意识障碍的特殊受检群体,此类受检者表现为上肢瘫痪、意识昏迷等症状。在接受CT检查时,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在保证患者检查体位要求的情况下,往往无法顾及患者的双手。CT机床比较狭窄,对于一些体型大,又瘫痪的患者,双手无法放在机床上,经常会出现手垂在机床两边,因此容易发生擦伤、夹伤等意外。如果让家属在机房里面看护患者,又会使家属受到不必要的辐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包括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所述前臂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弹性带体,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带体上设有一对手臂约束机构,其中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另一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分布,所述手臂约束机构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分布的出带口以及弹力约束带,所述弹力约束带的两端分别套入相对的两个所述出带口内,并与所述弹性带体缝接固定;所述前臂固定带通过多条弹性连接带与所述后臂固定带固接,所述后臂固定带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前臂固定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前臂固定带的弹性带体下方缝接有两个手掌约束片,所述手掌约束片的外壁缝接有弹性外罩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外罩片的内壁缝接有大拇指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分布于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卡块有多个并分布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且沿所述弹性带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体上固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之间,并沿所述弹性带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凸起部由透气棉布包裹记忆海绵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有意识障碍的受检者进行CT检查时,将后臂固定带的弹性带体围在患者的背部,将端部套入出带口的弹力约束带拉伸,弹力约束带与弹性带体之间形成一个可放置患者后臂的空间,从而将患者手臂的后臂约束固定。将前臂固定带的弹性带体围在患者的腰腹部,拉伸弹力约束带,前臂固定带的弹性带体与弹力约束带之间形成一个可放置患者前臂的空间,从而将患者手臂的前臂约束固定。由于手臂约束机构一个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另一个手臂约束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分布,患者的双臂套入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中的手臂约束机构后,连接件将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锁定,从而将患者的双臂固定在身体两侧,不会垂在机床两边,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前臂固定带和后臂固定带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连接带连接,且约束患者的弹性带体和弹力约束带均具有弹性,因而可以配合不同受检者的体型进行调整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前臂固定带、110-弹性带体、111-第一自由端、112-第二自由端、113-透气通道、200-后臂固定带、300-手臂约束机构、310-出带口、320-弹力约束带、400-弹性连接带、500-手掌约束片、510-弹性外罩片、511-大拇指套、600-连接件、610-卡槽、620-卡块、700-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意识障碍患者CT检查专用固定带,包括前臂固定带100和后臂固定带200。所述前臂固定带100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111和第二自由端112的弹性带体110,所述第一自由端11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112通过连接件600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带体110上设有一对手臂约束机构300,其中一个手臂约束机构300邻近第一自由端111分布,另一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300邻近第二自由端112分布。所述手臂约束机构300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分布的出带口310以及弹力约束带320,所述弹力约束带320的两端分别套入相对的两个所述出带口310内,并与所述弹性带体110缝接固定。所述前臂固定带100通过多条弹性连接带400与所述后臂固定带200固接,所述后臂固定带200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前臂固定带100一致。
采用以上结构,为有意识障碍的受检者进行CT检查时,将后臂固定带200的弹性带体110围在患者的背部,将端部套入出带口310的弹力约束带320拉伸,弹力约束带320与弹性带体110之间形成一个可放置患者后臂的空间,从而将患者手臂的后臂约束固定。将前臂固定带100的弹性带体110围在患者的腰腹部,拉伸弹力约束带320,前臂固定带100的弹性带体110与弹力约束带320之间形成一个可放置患者前臂的空间,从而将患者手臂的前臂约束固定。由于手臂约束机构300一个邻近第一自由端111分布,另一个手臂约束机构300邻近第一自由端111分布,患者的双臂套入前臂固定带100和后臂固定带200中的手臂约束机构300后,连接件600将第一自由端111和第二自由端112锁定,从而将患者的双臂固定在身体两侧,不会垂在机床两边,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前臂固定带100和后臂固定带200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连接带400连接,且约束患者的弹性带体110和弹力约束带320均具有弹性,因而可以配合不同受检者的体型进行调整配合使用。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前臂固定带100的弹性带体110下方缝接有两个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手掌约束片500,所述手掌约束片500的外壁缝接有弹性外罩片510,保持弹性外罩片510与手掌约束片500的顶部为自由开口。所述弹性外罩片510的内壁缝接有大拇指套511。前后臂被固定后,可将手掌套入手掌约束片500与弹性外罩片510之间的空间内,同时将患者的大拇指套511入设置在弹性外罩片510的大拇指套511内,相当于把患者的手掌套入一个约束手套内,另外还可以用作约束情绪躁动的受检者,避免躁动患者手掌随意抓挠,使检查得以持续进行。
所述连接件600包括卡槽610和卡块620,所述卡槽610分布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所述卡块620有多个并分布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12,且沿所述弹性带体110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卡块620与所述卡槽610卡接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将卡槽610卡在不同位置的卡块620上,从而达到调整弹性带体110所形成的环套直径,以此适应不同胖瘦患者的使用。
所述弹性带体110上固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凸起部700位于两个所述手臂约束机构300之间,并沿所述弹性带体110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凸起部700由透气棉布包裹记忆海绵制成。患者与凸起部700接触后,可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弹性带体110上每两个相邻所述凸起部700之间开设有透气通道113,弹性带体110将患者围住并固定后,利用透气通道113进行通风透气,进一步提升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7469.8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789882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61B6/04
专利分类号:A61B6/04;A61B6/03
范畴分类: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申请人地址: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萱花路439号
发明人:李晓燕;周容
第一发明人:李晓燕
当前权利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代理人:刘佳
代理机构:50221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