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超论文_张洁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公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诗,艾略特,京派,失踪者,思想,文学批评,诗学。

叶公超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宇[1](2019)在《新诗史上的叶公超》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月派着名批评家的叶公超,在新诗史上也做出了独特贡献。他曾主编《新月》《学文》两大文学刊物,是新月派言论阵地的守将;他曾于清华大学等高校中教授英美文学,培养和提携了大批年轻的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尤为重要的是,叶公超高度关注新诗发展,他积极参与新诗理论建设和西方诗学的译介,成为艾略特及其《荒原》汉译的最重要的推动者和阐释者。他对新诗格律等问题的讨论也在现代诗坛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姚家育[2](2019)在《叶公超与“京派”新诗形式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前"京派"新诗形式讨论是平津文坛、学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朱光潜、叶公超、梁宗岱、罗念生等学者围绕《大公报·文艺·诗特刊》和《文学杂志》深入探讨新诗的形式问题。叶公超原创性地提出新诗"说话的节奏",赋予"音组"以现代诗学理论内涵,揭示了新诗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诗是什么,新诗应该怎样写,是朱光潜设定的新诗形式讨论的向度,叶公超的《论新诗》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融学理性和现实性于一体,呈现自由、开放、前瞻的诗学品格。(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志平[3](2019)在《叶公超集宋词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期刊2019年07期)

陈雪芬[4](2019)在《叶公超与《学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公超是民国英文系教授,深谙西方现代文学,他曾创办过《学文》。《学文》杂志率先发表国内意识流小说,重视新诗创造与翻译以及介绍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它的这些特点与叶公超的文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公超通过《学文》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陈雪芬[5](2019)在《叶公超的外语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公超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英文教授。在其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广涉多门文学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在文艺批评方面学有所专,强调文学批评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英文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并提出了语言与文学分系的建议。他的这些想法既顾及到当时社会需求,也考虑到外语学科发展。他担任一些知名文学刊物主编,鼓励并提携有文学潜力的学生步入文学创造与研究领域。回顾与梳理叶公超外语教育思想以期能为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高教发展与评估》期刊2019年01期)

王丰[6](2018)在《叶公超为何突遭蒋介石解职》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公超晚年缠绵病榻,曾写《病中琐忆》,文章末段有谓:"生病开刀以来,许多老朋友来探望,我竟忍不住落泪。回想这一生,竟觉自己是悲剧的主角,一辈子脾气大,吃的也就是这个亏,却改不过来,总忍不住要发脾气。有天做物理治疗时遇见张岳公,他讲:‘六十而耳顺,就是凡事要听话。’心中不免感慨。"叶公超一向被视为文艺才子、外交奇才,纵论(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期刊2018年02期)

姚秦川[7](2018)在《叶公超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公超是着名的外交家和书法家,1924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博学多才。1926年,叶公超辞去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的工作回到国内。3年后,他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一职。当叶公超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他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长袍,垂着袖子,双手背在身后,右手捏着一个薄薄的本子,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学生们都非常惊讶,这位留过洋的教授竟然一点也不洋气。当时,叶公超手里拿着的是一个英文剧本。站到讲台上后,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第一堂课先对着花名册辨识每个学生,而是从第一排开始,让学生挨个儿站起来,(本文来源于《故事家》期刊2018年02期)

姚家育[8](2017)在《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叶公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公超以文学批评名称一时,他的多数作品完成于1926—1940年。这段时间他在上海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其中在清华大学任教时间最长。叶公超不是闭目塞听的学者,他站在现代文坛一线,先后任《新月》、《学文》、《文学杂志》等刊物的编辑和自由撰稿人,这些刊物所聚集的文人集团,文学史上或命名为"新月派",或命名为"京派",因此叶公超的文学批评(本文来源于《粤海风》期刊2017年06期)

张璐[9](2016)在《一个批评家的才识与气度——浅谈叶公超文学批评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公超曾是新月派中与梁实秋齐名的文艺批评家,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干扰,在中国大陆,他成了文学批评史上的失踪者,与他一起被尘封的,还有他广博学识、非凡气度及其文学批评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叶公超的文学批评至今仍未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叶公超深厚的学养入手揭示他的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包容性与前瞻性。(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0期)

陶家俊[10](2016)在《中英比较诗学的新境界:论叶公超的中英诗学对话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批评深度结缘。1926年至194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为舞台,以《新月》《学文》等报刊为喉舌,致力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和现代批评实践。其现代批评思想比较阐发并打通艾略特和瑞查兹的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论,建构了以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要素的中国新诗学。(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6年02期)

叶公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前"京派"新诗形式讨论是平津文坛、学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朱光潜、叶公超、梁宗岱、罗念生等学者围绕《大公报·文艺·诗特刊》和《文学杂志》深入探讨新诗的形式问题。叶公超原创性地提出新诗"说话的节奏",赋予"音组"以现代诗学理论内涵,揭示了新诗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诗是什么,新诗应该怎样写,是朱光潜设定的新诗形式讨论的向度,叶公超的《论新诗》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融学理性和现实性于一体,呈现自由、开放、前瞻的诗学品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公超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洁宇.新诗史上的叶公超[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2].姚家育.叶公超与“京派”新诗形式讨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

[3].陈志平.叶公超集宋词意[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

[4].陈雪芬.叶公超与《学文》[J].兰台世界.2019

[5].陈雪芬.叶公超的外语教育思想[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

[6].王丰.叶公超为何突遭蒋介石解职[J].文史博览.2018

[7].姚秦川.叶公超教英文[J].故事家.2018

[8].姚家育.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叶公超[J].粤海风.2017

[9].张璐.一个批评家的才识与气度——浅谈叶公超文学批评的特点[J].华文文学评论.2016

[10].陶家俊.中英比较诗学的新境界:论叶公超的中英诗学对话与创新[J].外国语文.2016

论文知识图

叶公超-叶公超近现代及当代画家叶公超(6)近现代及当代画家叶公超(3)近现代及当代画家叶公超(4)近现代及当代画家叶公超(2)近现代及当代画家叶公超(5)

标签:;  ;  ;  ;  ;  ;  ;  

叶公超论文_张洁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