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去除论文_杨言言,张贝蕾,杜晓,郝晓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去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选择性,硝酸盐,废水,染料,纳米,离子,硫酸锌。

选择性去除论文文献综述

杨言言,张贝蕾,杜晓,郝晓刚[1](2019)在《PPy@UiO-66复合膜用于选择性去除水中钠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危机,而其中高浓度的钠(Na+)成为其灌溉回用中的危害因素。采用电化学双脉冲法制备了一种由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 O-66与聚吡咯(PPy)杂化的PPy@Ui O-66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钠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结果显示,该复合膜对钠离子具有良好的电控离子交换能力,其原因可归结于Ui O-66的孔道结构及有机配体对Na+的亲和性。钠离子交换量达45.61 mg/g,且其对Na+的选择性也明显优于Li+、K+。利用周期性调变膜的还原和氧化电位的方式,实现了Na+在膜与溶液之间快速的传递与交换。此外,PPy/Ui O-66复合膜比单一的PPy膜具有更高的钠离子交换量。(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黄驰,闫楠,郭家旺,吴帆,卢慧洁[2](2019)在《叁乙胺修饰聚苯乙烯微球选择性去除水中的硝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悬浮共聚-表面氨基化反应制得叁乙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TPM),考察了TPM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颗粒活性炭(GAC)、大孔吸附树脂(XAD-4)和离子交换树脂(D201),TPM去除硝酸盐的效果较好。pH值对TPM吸附硝酸盐的效果有影响,当pH值为6~7时具有最大的硝酸盐吸附量(45. 23 mg/g)。在有竞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TPM对硝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这得益于其表面修饰的叁乙胺基团上长烷基链的疏水作用。吸附饱和的TPM能够通过NaOH-NaCl混合溶液进行原位再生,再生后的TPM对硝酸盐的吸附性能保持稳定,从而可实现多批次循环吸附。(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9期)

马静[3](2019)在《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去除及氮气选择性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地下水硝酸盐氮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对人类和自然生态造成的危害却日益加重。寻找经济、环保、高效的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零价铁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材料,但存在工作pH范围窄等问题。本文用生物炭做载体制备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应用于硝酸盐氮去除。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硝酸盐氮的去除能力以及将硝酸盐氮还原转化为氮气的可行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纳米零价铁/生物炭的负载质量比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1:2是最佳的纳米零价铁/生物炭负载比例,可以达到96.2%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和61%的氮气转化率;复合材料在2-12的pH范围内都可以有效地去除硝酸盐氮(75.0-97.0%),但只有在pH 5左右才能达到最高的氮气转化率;Cl~-、SO_4~(2-)、PO_4~(3-)和硬度对硝酸盐氮的去除和氮气转化率都有抑制作用,其中PO_4~(3-)抑制作用最显着;复合材料处理实际地下水样品时,硝酸盐氮去除效率(78.2%)和氮气转化效率(46.03%)都低于实验室实验,但仍高于纳米零价铁和生物炭。(2)600℃生物炭合成的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其他热解温度生物炭;用甘蔗渣生物炭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优于小麦秸秆生物炭,综上,纳米零价铁/600℃甘蔗渣生物炭(质量比1:2),达到最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98.77%)和最高氮气转化率(72.82%),是十分理想的硝酸盐氮去除材料。(3)经HCl和甲酸预处理的生物炭对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氮影响不大,但对氮气转化率有负面影响;NaOH预处理的生物炭对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氮和氮气转化率都有抑制作用;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氮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36(mg L)~(1-n)/min。(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炳捷[4](2019)在《功能性吸附微球微流控制备及其对复杂体系废水中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自于农业、工业和能源产业的大量未处理或者部分处理的含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本课题即是在此背景下,结合新型纳米材料的吸附方法,实现复杂体系废水的深度净化和目标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在本文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为基材,结合激光雕刻和多板层的热压键合技术设计加工了聚焦流式(flow-focusing)微流控芯片,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微流控微液滴在线观测系统平台和微流控并联放大系统平台,分别实现了微液滴制备过程及微液滴尺寸和形貌的在线观测,以及吸附微球从制备、交联到功能化修饰的一体化批量生产。此外,基于所观测到的多阶段微液滴形成过程(包括颈缩、剪切和成球阶段),通过对分散相中壳聚糖含量以及分散相和连续相流速比的调控,实现了壳聚糖微液滴在可控粒径变化范围(911.3 μm~1522.5 μm)内的稳定制备。基于微流控微液滴制备技术、离子印迹技术和功能性官能团表面修饰技术,以天然生物质壳聚糖为原材料,制备了多种壳聚糖基吸附微球(壳聚糖微球、离子印迹壳聚糖微球和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壳聚糖微球),并将其用于以Cu离子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叁种壳聚糖微球均表现出出众的单分散特性(Dav=378μm~430 μm,CV<2.7%)和吸附特性(qm=75.52 mg g-1~145.92 mg g-1)。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基微球对Cu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伴随有物理扩散作用的3阶段的复杂过程。除此之外,叁种壳聚糖基吸附微球也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0.26 MPa~0.348 MPa)、再生性能(71.2%~92.3%)和对目标Cu离子的选择吸附特性。随后,借助于离子尺度效应、金属元素电负性以及密度泛函(DFT)分析方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地角度揭示了壳聚糖基吸附微球对Cu离子的选择吸附机理。最后,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复合体系代替壳聚糖单体系,基于反相乳液法和两步交联过程研发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内部多级孔结构的两亲性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CCGMs),并在pH诱导条件下实现了以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为代表的阴阳离子染料的高效选择性吸附(MO:qm=383.142 mg g-1;MB:qm=584.795 mg g-1)。该复合吸附微球有望成为复杂体系染料废水处理中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性能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秦波[5](2019)在《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强化及选择性去除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典型的光催化材料,TiO_2因催化活性好、廉价无毒在环境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TiO_2吸附性弱,去除污染物无选择性,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仍存在局限性。吸附是催化反应的必经阶段,为了提高TiO_2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增强其吸附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据文献报道,将酸或碱修饰到TiO_2上会使材料表现一定程度的选择性。本文以TiO_2为研究对象,拟采用水热法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碳酸钠(Na_2CO_3)为抑制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制备改性TiO_2纳米材料,旨在提高TiO_2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选择性去除能力。本论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1)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含量Na_2CO_3改性的TiO_2和纯TiO_2纳米材料。以阴离子染料活性黄、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模拟污染物,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纯TiO_2,CO_3~2-(0.01)/TiO_2的光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对叁种染料的吸附性都很差,暗反应90min吸附去除率均在10.00%以内;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吸附15min,去除率分别达到92.63%和90.15%,但是对活性黄几乎不吸附。FT-IR、XRD和BET等表征结果证明CO_3~2-基团成功修饰到CO_3~2-(0.15)/TiO_2中,同时晶粒尺寸减小至4.70nm,比表面积增加至77.55 m~2·g~(-1),这是该材料对阳离子染料表现出选择性吸附的主要原因。(2)以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为污染物模型,探讨CO_3~2-(0.15)/TiO_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O_3~2-(0.15)/TiO_2对两种染料的吸附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并存的复杂过程,且为放热反应。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计算得到的分离因子RL均在0.0~1.0之间,1/n在0.1~0.5之间,说明吸附反应容易发生,均属于优惠吸附。在25℃条件下,CO_3~2-(0.15)/Ti02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89mg·g~(-1)、20.80mg·g~(-1)。(3)以“碱性品红+活性黄”的混合液为污染物模型,考察纯TiO_2和CO_3~2-(0.15)/TiO_2的选择性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纯TiO_2和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0.82和4.90。相比纯TiO_2,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增加147.00%,而对活性黄的吸附量仅为纯TiO_2的41.20%。Zeta电位分析表明CO_3~2-(0.15)/TiO_2的表面带有更多负电荷,因此能够从混合染料中优先吸附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表现出选择性去除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Na_2CO_3的浓度可以到强吸附性的TiO_2纳米材料CO_3~2-(O.15)/TiO_2。该纳米材料能够在混合溶液中优先吸附某一类有机污染物因而具有选择性去除能力,这在催化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程欢[6](2018)在《湿法冶锌电解液中氯离子选择性去除:基于扩散渗析的方法与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锌主要是通过湿法冶金工艺进行生产,其电解沉积阶段产生的酸性电解液是需在浸出阶段循环使用,这会导致杂质的累积,特别是氯离子,氯离子的累积不仅会对生产工艺带来影响,还会降低金属锌的品质。迄今为止,已经尝试过很多种方法从电解液中去除氯离子杂质,但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方法。扩散渗析作为传统的膜分离过程,因其节能和环保,被广泛应用于酸和碱的回收。我们的工作是通过扩散渗析(DD)直接从电解液中选择性去除氯离子杂质。本文主要阐述了扩散渗析法应用于电解液中选择性去除氯离子的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1)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的新方法,将扩散渗析的应用从传统的酸/碱回收扩展到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对不同流量强度下水的迁移率、阴离子透过率、阳离子透过率以及阴离子的选择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Cl~-和F~-相对HSO_4~-有比较明显的选择性,Cl~-和F~-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69.36%和40.14%,而Zn~(2+)的损失率在1%左右。深入阐述了导致这种选择性的传质机理,最后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除杂方案。(2)本研究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对除杂工艺进行优化,在最佳的流量强度(4L·h~(-1)·m~(-2))下,通过调节硫酸锌电解液的酸度(H_2SO_4的量),我们对水的迁移率、阴离子和阳离子透过率、阴离子和阳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性电解液中除氯的选择性极大提升,其选择透过性P_(SO_4~(2-))~(Cl~-)由最初的2.56增加到现在的42.8。同时Cl~-的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从55.1%减少至46.6%,但SO_4~(2-)的去除率从21.5%降至1.09%。还深入研究了导致这种选择性极大增加的原因,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对不同酸度情况下的除氯成本进行估算。(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12-20)

吴思启,汪恂,朱雷,张乐柠,秦波[7](2018)在《TiO_2对染料废水吸附强化及选择性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硫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TiO_2,并以活性黄+碱性品红染料混合废水为目标去除物,考察TiO_2和经硫酸修饰后的H_2SO_4-TiO_2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硫酸修饰的TiO_2对活性黄、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得到明显强化,分别是纯TiO_2对活性黄、碱性品红染料饱和吸附量的4.893 4、1.203 7倍;在此混合废水中,H_2SO_4-TiO_2对活性黄染料去除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11期)

王勇,李鹄飞,安富强[8](2019)在《头发基炭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稀土中Fe(Ⅲ)的选择性去除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头发为碳源,通过碱活化、炭化,制得活性炭AC-H,进行了比表面分析、红外表征和元素分析,研究了AC-H对稀土中Fe(Ⅲ)的识别与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凭借发达的孔道结构与丰富的含氮功能基团,AC-H-600对Fe(Ⅲ)的吸附容量达15. 54 mg/g,去除率为98. 6%。相对于La(Ⅲ),AC-H-600对Fe(Ⅲ)的选择性系数为8. 3。(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蔡荣欣[9](2018)在《去除NO_x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压燃点火和火花点火两种发动机的排放规定都在变得更加严格,因为通过国际立法途径改进燃烧的技术已不再能达到所设定的极限。尤其是在稀薄燃烧的柴油机中,NH3/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Urea-SCR)已成功地在商业规模上展现,如今代表着最好的有效降低NOx的方法。在NH3-SCR转化器中,金属促进的沸石催化剂获得出色的去除NOx性能,基于两个主反应的高活性,即(NO+O2+NH3)标(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方俐俐[10](2018)在《离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去除水体中锑(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锑在化工生产和医疗领域中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锑及其化合物进入到水体中,导致水中严重的锑污染。锑是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的元素,在水体中通常以锑(Ⅲ)和锑(V)的形式存在,而锑(Ⅲ)的毒性是锑(V)的10倍,因此急需开发有效去除水体中锑(Ⅲ)的技术。本文运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出两种亚锑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用于水体中锑(Ⅲ)的选择性去除。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有:1、以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酒石酸锑钾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亚锑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NCFM-IIP)和对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CFM-NIP)。NCFM-IIP对Sb(Ⅲ)的最大吸附容量是28 mg/g,而NCFM-NIP只有14.36 mg/g,证实了离子印迹聚合物一定的印迹效果和较好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更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剂具有单层均一分布的吸附位点。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20 min,动力学数据拟合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2、为了制备出更高吸附量,更高选择性的亚锑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种氮杂大环化合物,四溴化二-4,5-二(亚甲基双咪唑)吖啶,它具有带正电荷咪唑基团和与Sb(Ⅲ)离子大小匹配的大环。以四溴化二-4,5-二(亚甲基双咪唑)吖啶为功能单体,酒石酸锑钾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新型亚锑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CFM-IIP)。从扫描电镜图和N_2吸附-脱附曲线看出CFM-IIP是具有片状多孔结构的介孔材料;CFM-IIP的比表面积为43.34 m~2/g,平均孔径为14.57 nm;FT-IR分析结果显示功能单体成功地与模板和交联剂聚合;TGA结果表明,CFM-II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机物溶出实验结果表明,CFM-IIP在酸性介质中具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3、CFM-IIP对Sb(Ⅲ)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9.1 mg/g,而NCFM-IIP仅为28 mg Sb(Ⅲ)/g。与NCFM-IIP相比,CFM-IIP对Sb(Ⅲ)/Cl~-,Sb(Ⅲ)/NO_3~-,Sb(Ⅲ)/PO_4~(3-),Sb(Ⅲ)/SO_4~(2-),和Sb(Ⅲ)/Cr_2O_7~(2-)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6、78.4、5.9、3.0和3.2。CFM-IIP对Sb(Ⅲ)的吸附在80 min内达到平衡,且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初始速率值(h_0=5.99 mg g~(-1) min~(-1))。CFM-IIP对Sb(Ⅲ)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的、混乱度增加和自发的过程。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合Zeta电位和XPS分析,揭示了微区限域效应在Sb(Ⅲ)吸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效应来自于CFM-IIP的纳米级印迹空腔,并可提供:a)一个局部强碱环境,能够促进Sb(OH)_3到SbO_4~(5-)的水解;b)在带正电的CFM-IIP和Sb O_4~(5-)的带负电荷的O之间有很强的静电作用;和c)尺寸匹配的空腔,进一步隔离捕获SbO_4~(5-)。因此,CFM-IIP是高效选择性去除水溶液Sb(Ⅲ)的吸附剂,可用于去除和回收水中的Sb(Ⅲ)。(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选择性去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悬浮共聚-表面氨基化反应制得叁乙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TPM),考察了TPM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颗粒活性炭(GAC)、大孔吸附树脂(XAD-4)和离子交换树脂(D201),TPM去除硝酸盐的效果较好。pH值对TPM吸附硝酸盐的效果有影响,当pH值为6~7时具有最大的硝酸盐吸附量(45. 23 mg/g)。在有竞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TPM对硝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这得益于其表面修饰的叁乙胺基团上长烷基链的疏水作用。吸附饱和的TPM能够通过NaOH-NaCl混合溶液进行原位再生,再生后的TPM对硝酸盐的吸附性能保持稳定,从而可实现多批次循环吸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去除论文参考文献

[1].杨言言,张贝蕾,杜晓,郝晓刚.PPy@UiO-66复合膜用于选择性去除水中钠离子[J].水处理技术.2019

[2].黄驰,闫楠,郭家旺,吴帆,卢慧洁.叁乙胺修饰聚苯乙烯微球选择性去除水中的硝酸盐[J].中国给水排水.2019

[3].马静.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去除及氮气选择性转化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王炳捷.功能性吸附微球微流控制备及其对复杂体系废水中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秦波.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强化及选择性去除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6].程欢.湿法冶锌电解液中氯离子选择性去除:基于扩散渗析的方法与过程研究[D].温州大学.2018

[7].吴思启,汪恂,朱雷,张乐柠,秦波.TiO_2对染料废水吸附强化及选择性去除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

[8].王勇,李鹄飞,安富强.头发基炭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稀土中Fe(Ⅲ)的选择性去除性能[J].应用化工.2019

[9].蔡荣欣.去除NO_x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J].上海化工.2018

[10].方俐俐.离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去除水体中锑(Ⅲ)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仿真信号波形@BPA-MIPs,MWCNTs@NIPs及MWCNTs...一7汗吉孕科克赛子区比值与主成分综合应...干扰区域选择性去除3关键工艺步骤的扫描电镜结果:(a)第...由K2-xMn8O16纳米线组成的薄膜材料,...

标签:;  ;  ;  ;  ;  ;  ;  

选择性去除论文_杨言言,张贝蕾,杜晓,郝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